五千年後的今天,我們發現這樣一種現象。目前,我國眾多的少數民族,他們的大多數都有著龍圖騰崇拜的習俗。其中有一部分少數民族,至今仍尊太吳伏羲氏為最早的祖先。
前些年在海南省,碰到一些當地的黎族老鄉,在言談中,他們就直言說:他們的祖先是太昊伏羲氏。聚居在貴、滇、川、桂的彝族、苗族,聚居在湘、鄂、川的土家族,聚居在桂、湘、滇、粵、貴的瑤族,聚居在雲南的傣族、白族,均尊太昊伏羲氏為遠祖。
他們大都崇敬太陽神,而太陽神的圖案就是太陽的中間有一條龍,恰如漢畫中的神龍石雕。還有聚居雲南的拉枯族基諾族、景頗族,聚居廣西的毛南族,他們除了崇敬太陽神之外還崇敬月神,月神的圖案上也有龍。這種對太陽神的崇拜,對月神的崇拜,都是對龍圖騰崇拜的延伸和承續。在姓氏方面,我們知道,龍氏、鮑氏、包氏是從太吳伏羲氏時代直接傳承而來的。
但是,今天的滿族、蒙古族、苗族、布朗族、哈尼族、族、傣族、壯族、侗族、瑤族、水族、土家族、布依族中就有不少以龍為氏的。滿族、景頗族、佤族、氏,史書云:蚩尤之後為氏。現今,傈僳族中。就有不少以蚩為氏的。這蒙古族、回族、東鄉族、瑤族、土家族、彝族中還有不少以鮑、包為氏的。
還有蚩與龍有關的還有那些繡龍的服飾和盤龍的頭飾。納西族、土家族、錫伯族、裕固族、差族、怒族、普米族、白族、苗族、壯族、族、蒙古族等很多少數民族的服飾上,總是繡著各種各樣的龍的圖案,有的是龍騰大海,有的是雲龍飛天,有的是龍鳳呈祥。雕龍的房舍、廟觀更是少數民族的一個突出的特色。還有那些與龍結緣的民間娛樂,在少數民族聚居區還可以說隨處可見,龍燈、龍舟、舞龍等節目,時時刻刻都在活躍著少數民族的文化生活。
所有以上這些都在傳遞著一個信息,這些少數民族,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傳承著龍圖騰崇拜的文化習俗。細究起來,這些少數民族,應該是遠古時蚩尤的部屬遷徒至「有北之鄉」而形成的民族。他們和漢族人一樣,都是太吳伏羲氏的後代,都是龍的傳人。炎帝、黃帝是漢族的祖先,這是誰都沒有異議的。
炎帝、黃帝是太吳伏羲氏的後代,也是歷史學家的共識。而眾多的少數民族,雖然人口只佔全國總人口的8.4%左右,但是他們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龍圖騰崇拜的巨大凝聚力,舞著龍的傳人,千秋萬代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