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眾多的少數民族,他們的大多數都有著龍圖騰崇拜的習俗

2020-12-18 有事就去喝一喝

五千年後的今天,我們發現這樣一種現象。目前,我國眾多的少數民族,他們的大多數都有著龍圖騰崇拜的習俗。其中有一部分少數民族,至今仍尊太吳伏羲氏為最早的祖先。

前些年在海南省,碰到一些當地的黎族老鄉,在言談中,他們就直言說:他們的祖先是太昊伏羲氏。聚居在貴、滇、川、桂的彝族、苗族,聚居在湘、鄂、川的土家族,聚居在桂、湘、滇、粵、貴的瑤族,聚居在雲南的傣族、白族,均尊太昊伏羲氏為遠祖。

他們大都崇敬太陽神,而太陽神的圖案就是太陽的中間有一條龍,恰如漢畫中的神龍石雕。還有聚居雲南的拉枯族基諾族、景頗族,聚居廣西的毛南族,他們除了崇敬太陽神之外還崇敬月神,月神的圖案上也有龍。這種對太陽神的崇拜,對月神的崇拜,都是對龍圖騰崇拜的延伸和承續。在姓氏方面,我們知道,龍氏、鮑氏、包氏是從太吳伏羲氏時代直接傳承而來的。

但是,今天的滿族、蒙古族、苗族、布朗族、哈尼族、族、傣族、壯族、侗族、瑤族、水族、土家族、布依族中就有不少以龍為氏的。滿族、景頗族、佤族、氏,史書云:蚩尤之後為氏。現今,傈僳族中。就有不少以蚩為氏的。這蒙古族、回族、東鄉族、瑤族、土家族、彝族中還有不少以鮑、包為氏的。

還有蚩與龍有關的還有那些繡龍的服飾和盤龍的頭飾。納西族、土家族、錫伯族、裕固族、差族、怒族、普米族、白族、苗族、壯族、族、蒙古族等很多少數民族的服飾上,總是繡著各種各樣的龍的圖案,有的是龍騰大海,有的是雲龍飛天,有的是龍鳳呈祥。雕龍的房舍、廟觀更是少數民族的一個突出的特色。還有那些與龍結緣的民間娛樂,在少數民族聚居區還可以說隨處可見,龍燈、龍舟、舞龍等節目,時時刻刻都在活躍著少數民族的文化生活。

所有以上這些都在傳遞著一個信息,這些少數民族,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傳承著龍圖騰崇拜的文化習俗。細究起來,這些少數民族,應該是遠古時蚩尤的部屬遷徒至「有北之鄉」而形成的民族。他們和漢族人一樣,都是太吳伏羲氏的後代,都是龍的傳人。炎帝、黃帝是漢族的祖先,這是誰都沒有異議的。

炎帝、黃帝是太吳伏羲氏的後代,也是歷史學家的共識。而眾多的少數民族,雖然人口只佔全國總人口的8.4%左右,但是他們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龍圖騰崇拜的巨大凝聚力,舞著龍的傳人,千秋萬代生生不息。

相關焦點

  • 龍圖騰的變遷:起源於天象崇拜
    龍是我們的圖騰,也是我們整個國家和民族的圖騰。「我們都是龍的子孫!」「我們都是龍的傳人!」很多中國人和海外華人都這樣說。然而,這種精神圖騰是如何形成並隨著我們整個中華民族延續到現在的呢?在龍年到來之際,北京師範大學民俗學與文化人類學研究所所長萬建中從龍圖騰的變遷上為人們進行了闡釋。
  • 圖騰崇拜,古人崇拜的是什麼?
    圖騰崇拜有部落圖騰崇拜、家庭圖騰崇拜、個人圖騰崇拜、性別圖騰崇拜,此外還有胞族圖騰崇拜、婚姻級圖騰崇拜圖騰崇拜問題,尤其是它的起源問題,曾引起外國學者的高度重視,斯賓塞、泰勒、蘭格、傑文斯、弗雷澤、杜爾乾等學者都試圖解決這一問題。圖騰既是人類最早的宗教制度,又是最早的社會制度,圖騰崇拜最顯著的標誌是圖騰柱。丁山先生說:「在氏族社會,以圖騰為宗神,每個家族的閭裡之口部立有圖騰柱(Totem pole)以保護他們的氏族。所謂圖騰柱,大抵雕刻為鳥獸怪物形。」
  • 沉默的圖騰——彝族植物崇拜文化研究之墓龍
    圖騰是原始宗教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人們在無法解釋的自然現象中摻入了自己的情感,然後對其頂禮膜拜,圖騰也就應運而生。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有獨特的圖騰信仰,而信仰的主要對象就是動植物。很多人認為,中華民族以「龍」作為圖騰是從夏族中承襲而來,《史記》中記載的:「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因此商族的圖騰就是「玄鳥」。我國西南少數民族中也有很多圖騰崇拜現象,如傣族的「孔雀」,傈僳族的「弩」,還有阿昌族的「白象」等,可以說不同的生存環境造就了迥異的圖騰崇拜。
  • 這個住在樹上的原始部落,他們崇拜圖騰,生活在自己的世外桃源中
    這個住在樹上的原始部落,他們崇拜圖騰,生活在自己的世外桃源中隨著歷史的變遷,現在已經很少再能看到原始人類的生活方式了,就算是一些從原始森林中走出來的民族,他們也很快被現代文明同化,可能也有一些原始房習俗流傳了下來,但是並沒有得到做好的延續
  • 中國古代南方少數民族中,為何會有紋身後才是成年人的說法?
    世界上幾乎所有民族都曾有過紋身的歷史。無論是亞洲、南北美洲、非洲,還是大洋洲眾多島嶼上的土著居民,以及我國古代少數民族的先民都有紋身的習俗。 我國古代南方少數民族一直盛行紋身,不只是單獨某個或某幾個民族,而是幾乎所有的少數民族都存在過這種現象和習俗,表明紋身是普遍在不同地區不同民族間產生、發展、流行和傳承的。
  • 古代:圖騰畫的——藝術象徵
    權力意志的象徵、龍或蛇圖騰是中華遠古文化最主要的動物圖騰形象.它出現於黃帝部落、太峰部落、伏筱氏族之中,以至於「龍最後成為華夏各部落、各民族共同崇拜的對象」。以後歷代封建王朝皇宮殿堂或衣飾之上都有大量的龍圖案,龍最終成為中華文化最具普遍意義的象徵性動物,它的象徵意義其中最明顯的即為權力象徵。
  • 我國的圖騰魚類
    本文分新石器時代的圖騰魚類、我國古籍中圖騰魚類、及民族、民俗中的圖騰魚類三個方面,介紹我國圖騰魚類的悠久歷史和豐富內涵。  三、民族、民俗中的圖騰魚類  我國民族民俗中以魚為圖騰的事例不少,現舉幾例。  古代部分白族以魚為圖騰,他們以「魚」為姓(白族語稱「吳茨」),後來在與漢族人交往頻繁,學習漢人的姓氏張、王、李、趙等,將「魚」姓改為「餘」。
  • 華夏民族是在什麼時候開始崇拜龍圖騰的?上古時期就可能有了
    大家知道,在我國古代,龍紋服飾是身份尊貴的人的象徵,皇帝被稱為真龍天子,一般人是不能隨便用龍圖案的,龍是存在於神話中的一種生物,龍圖騰一直是華夏民族崇拜的主要圖騰,但是,華夏民族又是在什麼時候開始對龍圖騰開始崇拜的呢?
  • 從圖騰崇拜到民族象徵
    有專家推測,以蛇為圖騰的部落不斷戰勝,融合其他部落,逐漸形成了華夏大民族,其圖騰也兼取各部落圖騰的特點——角似鹿,頭似牛,嘴似驢,眼似蝦,耳似象,鱗似魚,須似人,腹似蛇,足似鳳;最後拼合成中華民族共同崇拜的形象。於是,龍除了象徵美好事物,更是體現了中華各部落的大聯合,大團結,它在人們心目中所具有的強大的生命力,也正是中華民族創造力和凝聚力的象徵。
  • 專家:"龍崇拜源於熊圖騰說"證據不充分
    ,龍與熊有著直接的關係,龍的身上體現出熊的特徵,用熊圖騰一說可以解釋龍的起源。    紅山牛河梁女神廟出土過一對玉龍,通常認為這對龍的形象來源於豬,而近年孫守道、郭大順等考古學者卻提出「熊龍」說,他們的理由是,這類龍的頭形、吻部、眼睛形狀,特別是有耳無鬃等主要特徵,並不是豬的特徵,而其短立耳、圓睛卻與熊的一些特徵相似。    與雙熊龍相對應的,牛河梁第十六地點積石冢還出土有雙熊首三孔玉器。
  • No,詳解圖騰崇拜與滿族的舞蹈傳統(上)
    早在遠古時代,人們就已經學會了用圖騰舞來表達對祖先的崇拜。作為最早現於歷史文獻記載的少數民族之一——滿族,更是一個性格豪放、能歌善舞的民族。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走進滿族祭祀與筵宴舞蹈,感受其獨特的魅力吧!圖騰舞蹈在世界各地原始民族中都是普遍存在,比如說北美印第安人跳的野牛舞,他們認為野牛和自己的部落有血緣關係,跳這種野牛舞就會出現野牛來讓他們狩獵;歐洲的土著跳他們的圖騰蛇舞,舞者紋身紋臉作為對自己部落祖先的追思。
  • 最原始的圖騰:母系氏族的生殖崇拜
    圖騰對一般的現代人來說可能是陌生的。但是它的身影卻並未從歷史的屏幕上徹底消逝。我們中國人總是常說自己是龍的傳人。龍曾經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圖騰。「圖騰」一詞來源於北美印第安語,意為「他的族」。處在氏族社會時期的原始人類,用一定的動物、植物與無機物等為氏族組織的名號,此物便被奉作氏族的圖騰。每一個氏族對他們的圖騰物都有著一定的血緣傳說與崇拜形式。圖騰乃血緣的旗幟。圖騰的文化意義是它是一個氏族中同一血緣的象徵。認為在同一圖騰的氏族成員都是源於同一種血緣的,屬於同一種圖騰的氏族成員都深信他們都來源於一個共同的祖先,具有相同的血緣關係。因此,共同的信仰與義務感把他們緊緊地團結在一起。
  • 中華古姓來源於圖騰崇拜 系氏族徽號或標誌(圖)
    圖騰對中國人有什麼影響?看過姜戎小說《狼圖騰》的人知道,古代不少遊牧民族都崇拜狼圖騰;中國古代出現過一個名叫「犬戎」的民族,他們以犬為圖騰;全球華人自稱「龍的傳人」,這源於華夏祖先所崇拜的龍圖騰。另外,華人熟悉的「十二生肖」,其實也是一種動物圖騰崇拜。推而廣之,我們所熟悉的國旗、國徽和企業標誌、商品標識等,在某種意義上也是圖騰。
  • 華夏老祖宗「粉」啥:八千年前崇拜龍,黃帝時是熊圖騰
    比如之前提到的鹿圖騰部落,他們就會在捕獵中不再獵殺鹿,即使迫不得已吃鹿肉也會舉行隆重的巫術儀式以求得祖先原諒,並在日常所用的器物上標示鹿的形象,除了宣揚自己的身份外,也希冀祖先的庇佑,甚至還以「鹿」作為自己部落的名稱,進入氏族社會後,他們的姓氏也會和鹿密切相關。這些行為,都是原始人出於對圖騰的信仰、崇拜而創造的各種文化現象,被西方文化學者概括為Totemism,也就是圖騰主義,亦可稱「圖騰文化」。
  • 壯族蛙崇拜,誕生了千年的雷神兒女
    蛙WA壯族曾是一個崇拜許多圖騰的民族,圖騰圖譜中不乏碩大靈異的神物,也有銅鼓圖騰、鱷圖騰、蛇圖騰、鳥圖騰、牛圖騰、蛙圖騰等等……出現在神壇上、服飾上不可怠慢的神靈。其中,壯族先民對蛙圖騰有著特殊的尊崇,也是流行較廣、影響較大的圖騰之一。
  • 綠松石龍形器與夏部族圖騰崇拜
    帛畫男子御龍圖 圖騰崇拜是遠古部落普遍存在的社會習俗。夏部族的圖騰是什麼?古史記載有不同的說法。2002年春,考古工作者在夏都二里頭遺址02VM3號貴族墓內發現的大型綠松石龍形器,為探討夏部族的圖騰崇拜習俗,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 中國古代真的有「龍」嗎?為什麼「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
    古今很多學者與專家經過多年的考證與研究,基本已經搞清了中國人為什麼會崇拜「龍」,中華名族為何以龍作為民族的圖騰。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是圖騰,圖騰一詞本源於印第安語toten的譯音,意為「他的親族」遙遠的原始人認為每個部落都會和一種動物,一株植物有著親密的聯繫,他們有著親族的關係。
  • 赤鳳先生:龍的傳人和龍鳳圖騰崇拜
    龍的傳人真正是從西漢開始的,漢文帝把黃色龍圖騰和帝王的權威高度結合在一起,這種結合是高度符合五行原理,因為黃色與辰龍五行同屬土。漢文帝劇情照秦朝崇高黑色的水德(黑色五行屬水),漢代依據五行土克水的原理啟用黃色土德(黃色五行屬土)。
  • 朝鮮族鶴圖騰崇拜
    鶴的心態在民間舞蹈中的體現——朝鮮族民間舞蹈的動律,是朝鮮民族內在美與舞姿美的融合,是通過特有的節奏形式與呼吸方法協調、升華的結果,展示出他們崇鶴的心態與風韻。朝鮮族民間舞蹈中,模擬鶴自然形態的物質因素有「鶴步」「鶴飛翔」等舞蹈形象。
  • 中原圖騰文化的起源,歷史與傳說
    龍,作為漢民族的共同圖騰,陪伴著我們這個偉大的民族走過了800年的歷史。它恰似炎黃子孫的一張文化身份證,深深地嵌進每位兒女的靈魂。無論走到哪裡,「龍的子孫」、「龍的傳人」這些稱謂都令我們從內心深處湧起一種血脈相連的情憤,自尊和自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