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級艦共兩艘,根據其預算編列年度,首艦日向號在建造時的,曾使用過16DDH(財政編列年度平成16年)的暫時代號。日向號於2006開工,2009年3月18日就役。 二號艦伊勢號於2011年3月16日就役。在出雲級直升機驅逐艦服役前是日本在二戰結束、日本帝國海軍解散後所造過排水量最大的軍艦,均由石川島播磨重工建造,依照日本古國而命名為日向。
動力系統
日向級的作戰系統相當先進並且高度整合化,並且擁有優秀的資訊傳輸能力以符合未來各軍種、單位之間「聯網作戰」的趨勢。動力系統方面,日向級採用由四具美國GE授權石川島播磨重工(IHI)生產的LM-2500 IEC(Integrated Engine Controls)燃氣渦輪,組成的燃氣渦輪與燃氣渦輪(COGAG)機組,雙軸推進,極速達30節,航速20節時續航力達6000海裡。艦體兩側各有一條穩定鰭片與兩個穩定翼面,穩定翼分別位於鰭片前、後方。由於艦上各系統高度自動化,日向級雖然滿載排水量高達17000噸之多,幾乎是白根級的兩倍半,但是艦上僅編制347名人員,而噸位只有日向級一半的白根級卻需要370人之多。
艦體布局日向級的艦體總共分為七層甲板,艦體前段設有下甲板機庫,長幅125m,挑高佔兩層甲板,並由一道防火門劃分為第一、第二機庫;機庫後方是航空機維修甲板,挑高佔三層甲板;前段與後段艦體中軸線上,各有一具直升機升降機。飛行甲板下方的第二甲板是綜合功能區,設置了船艦戰情控制中心、軍官生活起居空間與醫療設施,此外還有一間多用途規劃區,平時並無任何擺設,艙壁上設置三面50英寸液晶顯示屏與若干較小的平面顯示器,並設有一具多功能終端機,多用途規劃區可用來容納艦隊司令部的人員,或設置艦隊作戰中心,而在人道救災、撤僑等作業中,也可供民間人員作為行動指揮中心來用,或者用來收容難民。
由於身為具有艦隊旗艦功能的DDH,日向級將配備最先進的戰鬥處理系統與指管通情監偵(C4ISR)裝備。日向級的作戰中樞是日本新近開發的先進技術戰鬥系統(Advance Technology Combat System,ATECS),大量採用現有商用組件技術以降低成本並方便升級,例如使用美國授權日本生產的新一代UYQ-70先進顯控系統(內建運算處理能力)系列中OJ-791指揮決策顯控臺(Command and Decision Console ,C&D)、OJ-721次世代周邊(Next Generation Peripheral,NGP)等兩種顯控工作站,兩者均包含20英寸LCD平面顯示器。
另外也可能使用新型MEV運算單元以及次世代工作站(Next Generation Workstation,NGS)等周邊裝備。ATECS總共分成四個主要部分,包括先進戰鬥指揮系統(Advanced Combat Direction System,ACDS)、 以FCS-3改為核心的零零式射控系統、反潛情報處理系統(Anti Submarine Warfare Computing System,ASWCS) 、電子戰管制系統(Electronic Warfare Control System,EWCS)等,以ACDS為核心,連結其他三個部分以及艦上各種雷達、火控、電子戰系統以及武裝,進行防空、反水面、反潛以及電子作戰。
日向級配備先進的衛星通訊與資料鏈網路系統,包含一般大氣內的Link-11/14/16數據鏈,以及通過衛星通信傳輸的海上指揮管制系統(Maritime Operation Force,MOF)和配套的USC-42衛星通信天線與Superbird B2 X波段寬頻衛星通信系統等,以實現與美軍相同的三軍聯合作戰能力,此外也配備全球指揮管制海事系統(Global Command and Control System - Maritime,GCCS-M )。
日向級配備OPS-20C對海搜索雷達是過去海自OPS-20導航雷達的發展型,海自艦艇從16DDH起都裝備此型雷達;OPS-20C採用低截獲率技術,將雷達波由過去OPS -20的脈衝波束改成CW波束,雖然有效搜索範圍減少,但是大幅降低被敵方電子支援裝置截收的機率。除了 對海搜索外,OPS-20C也仍保留導航功能。日向級擁有先進完善的指管通情系統,除了指揮本身護衛群所屬的反潛直升機與反潛艇艇外,也能指揮海自P-3C以及新一代P-1哨戒機協同進行反潛作戰,此外應該也具備與航空自衛隊、陸上自衛隊和美軍聯合作戰的指揮交互能力。
日本共向阿古斯塔·維斯蘭特購買14架MCH-101,第一架完全由阿古斯塔·維斯蘭特生產,第二架由阿古斯塔·維斯蘭特製造體結構與重要組件,完成後運至川崎重工歧埠廠進行總裝,日本的自製比率達25%;而之後川崎生產的第二架的自製率又提升到35%,最後將完全由川崎重工生產。在2005年2月15日,由阿古斯塔·維斯蘭特原廠生產的第一架MCH-101首次試飛成功,並於同年7月25日運抵日本,在2006年1月首度在日本進行飛行,2006年3月3日正式交付海上自衛隊。在2008年,MCH-101完成了空中拖曳掃雷具的測試;至2011年,共有四架MCH-101交付日本海自。
由於日向級的甲板強度容許超過30噸的MH-53E直升機起降, 因此日向級也能操作30噸級的美制V-22傾轉旋翼機,承載20噸級的F-35戰鬥打擊機(JSF)也不成問題。在2013年6月中旬的美日聯合演習中,美國海軍陸戰隊的MV-22於6月14日首度降落在海上自衛隊的艦艇上,分別是日向號和大隅級登陸艦下北號(LST -4002);在此次測試中,降落在日向號的MV-22折收機翼後,通過升降機降入艦內機庫,驗證了日向級對MV-22實施整補作業的潛力。日向級的飛行甲板尺寸(長195m,寬40m)超過英國無敵級航空母艦、義大利加裡波底號航空母艦、西班牙阿斯圖裡亞斯親王號航空母艦等歐洲輕型STOVL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