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日本海上自衛隊實力不斷的擴張。韓國《朝鮮日報》分析認為,日本現在已經擁有世界排名第 2 的海上艦隊和海上巡邏機部隊,日本海上自衛隊已經具備了一支「大洋海軍」所擁有的戰鬥力。
該報指出,雖然日本海上自衛隊在規模方面排名世界第 5,但是其在反潛作戰、海上掃雷以及海上補給能力上處於世界一流水平。前日本防衛廳長官(現已升格為防衛省)石破茂議員在評價日本海上自衛隊實力時,曾狂言稱:「在像印度洋這樣的大海上,能夠既提供如『宙斯盾』戰艦這樣強大的護衛能力,又能夠為美軍戰艦提供加油支援的國家好像也就只有日本和英國了。 」
《朝鮮日報》還指出,日本海上自衛隊所屬的反潛作戰艦艇和反潛作戰飛機的作戰能力也已經僅次於美國海軍。英國《簡氏防務周刊》曾評估稱,在海上力量方面,日本有 3 個「世界第一」 ,分別是反潛能力、掃雷能力和常規潛艇戰鬥力。美國著名軍事評論家巴克爾在分析日本海上軍事力量時指出:「日本海上自衛隊現已成為西太平洋地區最強大的海軍力量之一,而且日本政府從來沒有停止海上自衛隊現代化的努力。 」
邁入大型化和進攻化之路
儘管從不同角度考察日本海上自衛隊的發展,可以得出不同的結論,但有一點是形成共識的,即日本已經擁有龐大的海上力量,而且這支力量的發展勢頭非常迅猛。
從外界普遍「看好」的反潛能力來看,日本海上自衛隊已經形成了空中、水面和水下「三位一體」的立體反潛模式。日本海上自衛隊的 P-3C 岸基反潛巡邏機經常對海面進行搜索。它不僅能攜帶反潛魚雷,而且能攜帶 4~6 枚空艦飛彈,續航時間達 16 小時,據估算,1 架 P-3C 即可控制四國島近岸的整個海域。日本的驅逐艦利用配備的拖曳式陣列聲吶系統,與艦載反潛直升機相配合,能探測搜索較遠距離和深水層的潛艇。反潛作戰時,整個編隊 1 小時就能有效控制 800~1000 平方公裡的海域。
此外,潛艇是反潛的最有效武器,日本的 16 艘作戰潛艇均屬於大型遠洋潛艇,尤其是其蒼龍級潛艇,搜索攻擊能力更強,火力更大。日本還計劃為現在服役的所有潛艇加裝「不依賴空氣動力裝置」(AIP)系統,打造一支潛航時間僅次於核潛艇的「亞核潛艇」群。
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掃雷技術也十分成熟。二戰中,日本因美軍在其周邊海域布設水雷而陷於困境。戰後日本經濟復興前,原海軍人員進行了危險的人工掃雷作業,這大大培養和鍛鍊了日本的掃雷技術。在海灣戰爭期間,日本海上自衛隊在危險的海灣雷區成功掃除了 34 顆水雷,令人矚目。事實上,美國海軍在亞太地區海域的掃雷作業還需依賴海上自衛隊。
近年來,日本海上自衛隊開始走上邁向大型化和進攻化的道路。2009 年 3 月和 8 月,日本海上自衛隊兩艘排水量達到 1.3 萬多噸的「日向」號和「伊勢」號大型直升機驅逐艦分別服役和下水。這兩艘驅逐艦的規模甚至超過了一些國家的輕型航空母艦。2015年3月,「出雲」號直升機驅逐艦交付海上自衛隊開始服役,其滿載排水量達26000餘噸,除了艦體規模相前級日向級更為龐大外,還擁有的日向級所不具備的兩棲部隊運輸能力和海上補給能力,舷側設有兩棲部隊滾裝艙門,艦尾設有燃料縱向補給設施,多任務能力。
未來日本若從美國採購具有垂直起降能力的 F-35 聯合攻擊戰鬥機,這種大型驅逐艦將發揮其充分具備航母的功能。
上圖左是美國海軍尼米茲級航母,
中間為日本海自「出雲」號,圖右為海自「日向」號
此外,日本海上自衛隊還擁有 5 艘排水量達 1.35 萬噸的大型補給艦,也堪稱「準航母」 。這些大型艦船的相繼服役,將直接提升日本海上自衛隊的遠程作戰能力,極大擴展「周邊事態」的範圍。通常而言,一國的軍事能力決定該國的戰略目標和防務政策,在遠程作戰能力迅猛發展的推動下,日本自衛隊跨出日本海、走上遠洋已經成為可能。
難以擺脫對美依賴
軍武菌分析,日本是一個傳統的海洋國家,對發展海軍有著成熟的經驗,有著「成也海軍,敗也海軍」的說法。自明治維新開始,日本就一直重視海軍的建設和發展。二戰結束後,由於受「專守防衛」政策的限制,日本海上自衛隊一直秉持「近岸殲敵」 ,但隨著「專守防衛」政策被逐漸拋棄,日本海上自衛隊已開始追求「儘早、在儘量遠的前方殲滅敵人」 。
值得注意的是,傳統上,由於自衛性質限制,日本在發展電子戰裝備方面更多地強調防禦武器裝備的發展。因此,日本海上自衛隊的電子戰裝備突出防禦性,進攻性電子武備相對較弱。其在電子戰、信息戰及戰略情報方面對美國依賴較大。以日本準備加入美國在全球部署的飛彈防禦系統為例。日本從美國購進海基型攔截飛彈「標準」-3(SM-3),並將其安裝在海上自衛隊的宙斯盾艦上。2009 年 10 月,日本海上自衛隊第 3 次試射「標準"-3 飛彈成功攔截靶彈。此前兩次,一次成功,一次失敗。
也有軍事觀察家指出,日本此舉將其安全保障進一步納入美國的安全保障戰略中。自衛隊可以跟蹤並攔截彈道飛彈,但是飛彈預警、跟蹤和定位系統則只能依靠來自美軍衛星和電子偵察機的情報。日本不可能單獨運用飛彈防禦系統,而必須依靠日美軍事同盟的合作。這對日本的海上作戰能力影響巨大。
不過,日本顯然已經注意到了這點,並擬通過大力發展太空情報以擺脫對美依賴。從 2003年 3 月首次發射兩顆間諜衛星開始,日本前後一共發射了 2 對共 4 顆間諜衛星,即 2 顆光學成像衛星,2 顆雷達成像衛星。
2009 年 11 月 28 日,日本又成功發射了一顆新一代光學「情報搜集衛星」——「光學 3 號」 ,它屬於日本第 2 代偵察衛星,解析度由以往的 1 米提高到 60 釐米。日本政府還計劃 2011 年再發射第 3 顆雷達衛星。屆時,日本依靠這套衛星系統可一天 24 小時監控地球上某一特定地點,擁有對潛在熱點地區持續監視的能力。這必將大大提高日本海上自衛隊的獨立作戰能力。
日本的這種對獨立作戰能力的追求是值得我們警惕和關注的。但是,還應看到,日本要在軍事上徹底擺脫美國,在很長的一段時期內,還沒有這種可能,還只能是美國的馬前卒,看門犬而已。
本文參考自網絡資料及《中國國防報》
《軍武次位面》官方新浪微博:@軍武視頻
《軍武次位面》總導演的個人微信號:crazy262a0
歡迎廣大粉絲關注互動!
想了解更多關於軍事知識的朋友們歡迎在各大視頻網站觀看《軍武次位面》系列節目,在騰訊視頻、優酷、愛奇藝、搜狐視頻、鳳凰網、土豆網、樂視網、ACfun、Bilibili、網易等視頻網站,每周五晚同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