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筆名:元首衛隊
在歐生活8年,精通德語,愛好二戰史及現代戰爭史,從2000年起,曾在「戰爭的藝術」、「德國軍事中心」、sonicbbs等軍史網站和《突擊》、《戰爭史研究》等紙媒上發表多篇原創文章及翻譯多部德語電影電視劇中文字幕
請關注本公眾號:諸神的黃昏研究會,未來將帶來更多鮮為人知的歷史細節。
日本陸軍戰機系列往期,請參看
彩繪中的戰爭(41)- 奪命紙鶴:美軍二戰第二號空戰王牌的隕落
彩繪中的戰爭(44)- 日本陸軍「赤穗四七義士」中隊及二式戰「鍾馗」二三事
彩繪中的戰爭(51)- 諾門坎事變中的中島九七式戰鬥機
2007年日本模型廠商出品了一款日本陸軍三式戰鬥機飛燕的1/32比例模型板件
時間再往前兩年,長谷川也出過同塗裝的1/48比例板件
根據塗裝說明,該川崎三式戰鬥機「飛燕」一型丙(キ61-I丙),隸屬日本陸軍用於關東首都圈防衛的第一航空軍第一〇飛行師團飛行第二四四戰隊本部小隊,1945年1月間於東京西郊調布飛行場。
本機機體序號3295,為飛行第二四四戰隊戰隊長小林照彥大尉的預備機。1945年1月27日由小林戰隊長駕駛,以撞擊方式摧毀一架波音B-29"超級空中堡壘"重轟炸機。
小林大尉在撞擊後跳傘,幾近無傷生還。飛行第二四四戰隊繪於垂直尾翼的戰隊標誌為圖案化的244,並附加星星。
川崎キ61輕戰鬥機構型試作機於1943年(皇紀2603年)六月為日本陸軍制式採用,因此稱為三式戰鬥機。但其暱稱「飛燕」則直到1945年初才出現,據稱源於朝日新聞對飛行第二四四戰隊的報導文字。
三式戰為日軍在二次大戰中唯一一款裝備液冷式發動機且投入實戰的戰鬥機。三式戰一型使用川崎ハ40發動機,即用於德國空軍Bf 109 E的1000匹馬力等級戴姆勒-奔馳DB 601發動機的日本授權製造版。
日本海軍亦由愛知廠授權製造DB 601成為アツタ系列發動機,使用於海軍航空技術廠D4Y彗星艦上爆擊機一一、一二、二一、二二型以及由伊四百型潛艦搭載的愛知M6A晴嵐特殊攻擊機。
三式戰一型的衍生型主要為火力配置上的差異:• 一型甲:發動機整流罩兩挺12.7 mmホ103一式十二・七粍固定機關炮、主翼兩挺7.7 mm八九式固定機關槍。機體序號自113起至500止。
飛行第二四四戰隊所屬三式戰一型甲(中野松美伍長座機)
• 一型乙:發動機整流罩兩挺12.7 mmホ103機槍、主翼兩挺12.7 mmホ103機槍。機體序號自514起至1092止。
駐蘆屋飛行場的飛行第一四九戰隊振武特別攻擊隊所屬三式戰一型乙
• 一型丙:發動機整流罩兩挺12.7 mmホ103機槍、主翼兩門20 mm德制毛瑟MG 151/20機炮。機體序號自3001起至3400止。德制MG 151/20航空機炮由德國潛艇運輸而至,日本陸軍總計購置800門與40萬發彈藥。
飛行第五九戰隊第二中隊所屬三式戰一型丙
• 一型丁(舊稱一型改):發動機整流罩兩門20 mmホ5二式二十粍固定機關炮、主翼兩挺12.7 mmホ103機槍。機體序號自4001起至5354止,共生產超過1350架,為三式戰中生產最多的衍生型。由於機首搭載兩門20 mm機炮,座艙前側發動機整流罩上具前後各兩條排煙縫,為此衍生型的一項外形辨識特徵。
飛行第五五戰隊所屬三式戰一型丁(矢野武文大尉座機)
總生產量逾3000架的三式戰初期主要配發部署於南方戰場的野戰飛行部隊。最先換裝三式戰的部隊是1942年3月底於"偽滿洲國"哈爾濱編成的第一四飛行團飛行第六八戰隊及飛行第七八戰隊。
第六八戰隊第一中隊所屬三式戰一型甲
第七八戰隊第三中隊所屬三式戰一型甲
此兩飛行戰隊分別在1943年3-4月間由成立時使用的中島キ27九七式戰鬥機換裝,並自1943年7月8日起於紐幾內亞投入戰鬥,一年內全滅,飛行第七八戰隊甚至無一飛行員生還。
第六八戰隊第二中隊竹內正吾大尉座機
負責首都圈防衛的飛行第二四四戰隊於1943年7月由九七式戰鬥機換裝,為第三支裝備三式戰的部隊。
駐調布飛行場的飛行第二四四戰隊生野文介大尉座機
1944年中紐幾內亞棄守後,日軍開始防範美軍下一步對菲律賓的反攻。此時日本陸軍高層已認為三式戰鬥機較適合用於攔截敵轟炸機,而預計在接下來的捷號作戰中以新型「大東亞決戰機」中島キ84四式戰鬥機「疾風」肩負與敵戰鬥機交戰的制空任務。
在四式戰正式服役前的空檔,三式戰陸續於1944年2月編成飛行第一八戰隊及部署於衝繩的獨立飛行第二三中隊,3月編成第二二飛行團飛行第一七戰隊及飛行第一九戰隊,進駐菲律賓呂宋島。
1944年四月底再編成飛行第五五戰隊及飛行第五六戰隊,並換裝飛行第五九戰隊。同年七月底於臺中編成飛行第一〇五戰隊,此飛行戰隊於1945年4月收編獨立飛行第二三中隊。其它尚有數支裝備三式戰進行轉換訓練的教育飛行隊及煉成飛行隊。
飛行第十八戰隊第一中隊所屬三式戰二型
飛行第十七戰隊所屬三式戰一型丁
飛行第十九戰隊所屬一型丙
飛行第五五戰隊第二中隊所屬一型丁
飛行第五六戰隊第一中隊所屬一型丁(古川治良少佐座機)
飛行第五九戰隊第二中隊所屬一型丙
飛行第一〇五戰隊第二中隊所屬一型丙
駐目達原飛行場第一一練成飛行隊所屬一型丁
這些野戰飛行部隊自紐幾內亞戰役後期起,多在單次空戰中為美軍P-38、P-47、F6F大批機群以數量優勢壓制攻擊下潰不成軍,裝備損失殆盡後整隊移往內地整補。
唯獨值得一提只有駐防臺灣的飛行第八師團轄下部署於衝繩読谷山村的獨立飛行第二三中隊田形竹尾準尉及僚機真戶原忠志軍曹,於1944年10月12日以兩架三式戰力抗美國海軍第38特混艦隊的36架F6F,經過20餘分鐘纏鬥宣稱共擊落6架F6F、擊損5架,但也雙雙遭擊損後迫降生還。
田形竹尾
三式戰一直到1944年底大戰末期開始的本土防空戰期間才終於找到發揮的舞臺,歸功於液冷式發動機特有的高空性能以及長期部署本土基地所能提供的穩定零件供應及維護能力,逐漸成為日本陸軍本土防空戰的主力戰機之一。
日本陸軍在1941年8月以中島キ27九七式戰鬥機成立第一支專職防空任務的飛行第一四四戰隊。1942年4月18日杜立德中校率領的16架B-25B機群由美國海軍"大黃蜂"號航空母艦(USS Hornet CV-8)航空母艦起飛空襲東京後,日本陸軍將防空專務戰鬥機部隊擴編為三支:
飛行第二四六戰隊負責近畿地區防空、飛行第二四八戰隊負責北九州島地區防空,而原飛行第一四四戰隊改稱飛行第二四四戰隊,負責關東首都圈防空。
這三支防空專務飛行戰隊皆授予二百四十開頭獨特式樣的編號,與野戰飛行部隊截然不同;初始配發的機種也都是舊型九七式戰鬥機。然而隨著戰局的惡化,也陸續抽調作為野戰飛行部隊使用:
• 飛行第二四八戰隊:1943年初換裝中島キ43-I一式戰鬥機「隼」一型、7月開始接收一式戰二型,並於10月下旬投入紐幾內亞戰事。1944年4月因戰力損失殆盡而解散。
飛行第二四八戰隊第二中隊所屬一式戰乙
• 飛行第二四六戰隊:1943年4月換裝中島キ44-II二式單座戰鬥機「鍾馗」二型。1944年11月投入菲律賓捷一號作戰。菲律賓戰事結束後的1945年1月部份換裝中島キ84四式戰鬥機「疾風」,2月收編裝備三菱キ46-III一〇〇式司令部偵察機三型改造防空戰鬥機的獨立飛行第八二中隊。
飛行第二四六戰隊第二中隊所屬二式戰二型丙
• 飛行第二四四戰隊:1943年7月換裝川崎キ61三式戰鬥機。1945年5月換裝川崎キ100五式戰鬥機,並參與衝繩作戰。
飛行第二四四戰隊第三中隊所屬五式戰甲
自1944年11月起,由馬裡亞納群島起飛的B-29機群已可將東京納入轟炸範圍。11月7日負責東京橫濱區域防空任務的日本陸軍第十航空師團命令轄下的各飛行戰隊以4機一組(後擴編為8機一組)編成震天制空隊(西部軍管區第十二飛行師團轄下編成者稱為回天隊),以撞擊方式攔截在一萬米高空飛行的B-29。
飛行第二四四戰隊震天制空隊所屬三式戰一型乙(板垣政雄伍長座機)
這些用於空對空特別攻擊的戰鬥機拆卸機上武裝(或保留一部份供撞擊前突擊之用)、防彈鋼板、無線電機等以減輕重量,增加爬升力。撞擊後飛行員可視機體損壞狀況迫降或跳傘逃生,與對艦特攻不同。
飛行第二四四戰隊於11月24日開始執行此戰法,並於12月3日締造6架撞擊換取6架B-29墜毀的戰果。總計該戰隊在1944年底至1945年初約以50架作為震天制空機,撞擊18次中有7名飛行員戰死(震天制空隊全體實行了約30次撞擊)。
此後B-29機群揚棄精度較差的晝間超高空轟炸,改以夜間執行較低高度轟炸,連帶使空對空特攻的機會驟減。
小林照彥中尉於1944年11月29日由明野陸軍飛行學校教官任內調派擔任飛行第二四四戰隊戰隊長,並晉升大尉。時年僅24歲,為日本陸軍飛行戰隊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戰隊長。
他使用的座機是機體序號4424的三式戰鬥機一型丁,於1944年12月2日擊落首架B-29。本月間該機在座艙罩左側下方有四架B-29獵殺標誌,但其中3架尚待確認。
之後4424號座機遭己方防空炮火擊損而迫降,小林戰隊長因而換乘機體序號3295的三式戰一型丙。1945年1月27日此架三式戰一型丙由小林戰隊長駕駛撞擊B-29而損失。此次撞擊純屬個人意願,並非震天制空隊的戰術運用。
在此同時,小林戰隊長僚機,由安藤喜良伍長駕駛的編號45三式戰一型乙(照片中4424號旁)也撞擊同編隊另架B-29,但安藤伍長在撞擊後陣亡。
圖中左為小林照彥,右為安藤喜良
1945年2月間,維修完成的4424號三式戰一型丁小林座機再次披掛上陣,全機無塗裝。此時已有6架B-29獵殺標誌(其中一架為撞擊摧毀)。
1945年3月間此機再度使用綠色斑駁迷彩塗裝,同時戰隊全體於紅色垂直尾翼尾舵以及兩側主翼下掛載的副油箱前方漆上「必勝」。小林戰隊長的座機至4月間已有14架獵殺標誌(12架B-29及兩架F6F)。同年5月15日晉升少佐。
下圖中編號62的三式戰鬥機「飛燕」一型丁機體序號5262,為戰隊本部小隊板倉雄二郎少尉座機。此機攝於1945年3月19日的照片顯示除上述「必勝」字眼外,副油箱側亦註明整備隊員,以及「祈武運長久」字樣。4月間此機已更改塗裝準備作為小林戰隊長的預備機,但戰隊在5月即進行機型換裝,因此實際上並未曾由小林戰隊長使用過。
1945年5月,飛行第二四四戰隊由三式戰換裝川崎キ100「五式戰鬥機」。此機型為日本陸軍裝備的最後一款戰鬥機,但從未為日本陸軍制式採用。因此「五式戰鬥機」的名稱僅依循往例以便於稱呼,並非制式命名,也未有暱稱。
五式戰實際上是因應三式戰鬥機二型裝備的1500匹馬力等級ハ140液冷式發動機因製造質量不良、妥善率不佳、受空襲生產受阻的應急設計,由三式戰機身結合1500匹馬力等級三菱ハ112-II (即金星六二型)空冷式發動機,但表現反而更為優異。
1945年5月17日飛行第二四四戰隊編入第三〇戰鬥飛行集團,由調布飛行場移防九州島南端鹿兒島縣知覽陸軍飛行場,轉作掩護衝繩戰役陸軍特攻機隊之用。小林戰隊長的五式戰座機即在移防知覽陸軍飛行場當日,降落後於滑行道行進中損毀而報廢。
在飛行第二四四戰隊換裝五式戰的同時,小林戰隊長的前座機4424號三式戰一型丁也讓渡予同戰隊高島俊三少尉,作為第一五九振武隊的特攻機。
第一五九振武隊六架特攻機於1945年6月6日與四月底同時編成的第一六〇振武隊六架特攻機,在飛行第二四四戰隊的五式戰機群護衛下,由知覽陸軍飛行場起飛前往衝繩海域執行特攻。
總計飛行第二四四戰隊宣稱擊落84架敵機(包括73架B-29)並擊損94架(包括92架B-29),但未曾擊落過護航的P-51。
以較為可靠的紀錄比對,小林少佐的實際戰績可能為5架,包括3架B-29及兩架F6F。
戰後他加入航空自衛隊,成為第一航空團第一飛行隊隊長。1957年6月4日駕駛洛克希德T-33噴氣教練機於濱松基地降落時失事墜毀喪生,最終階級為三等空佐(少校)。
巧克力上的綠色三葉草
1945年9月二次大戰結束後,美國陸軍第5航空隊第49戰鬥機大隊通訊官暨業餘攝影師James P. Gallagher在調布飛行場攝得一架川崎三式戰鬥機「飛燕」一型丁(キ61-I丁)。
據他的描述,該機全機覆以巧克力般的深褐色(可能為制式濃綠色在環境中褪色所致)、垂直尾翼的飛行第二四四戰隊徽與機身後段識別帶為白色。特別的是在機首發動機整流罩上緣繪有12架B-29獵殺標誌,其中5架屬空中撞擊;在機身兩側日之丸前方各漆有大幅綠色鑲白邊的三葉草個人標識。
這架三式戰最初認為是飛行第二四四戰隊戰隊長小林照彥少佐座機,後又認為是為該戰隊第三飛行隊市川忠一大尉所使用。
出身下士官的市川於1943年8月由士官學校畢業授少尉軍銜,隨即派赴紐幾內亞戰場,編入最先裝備三式戰的飛行第七八戰隊。不久後遭擊落負重傷而後送本土,傷愈後於1943年12月編入飛行第二四四戰隊,後晉升中尉。
市川中尉在1944年底展開的本土防空戰中表現出色,尤其在1945年4月15日午夜以三式戰一型丙連續擊落兩架B-29、擊損一架,最後再以座機撞毀第4架B-29後跳傘逃生。
以此殊勳,市川中尉在1945年6月獲頒陸軍武功徽章,並晉升大尉。市川大尉生涯宣稱擊落9架B-29與一架F6F、擊損6架B-29。
戰後加入1952年成立的民營青木航空,1954年9月26日洞爺丸強烈颱風(國際名Marie)侵襲北海道時擔任包機飛行員,於福島縣山區墜機,機上乘員全數罹難。
此外,各式變化的三葉草紋(片喰紋)也是由十三世紀鎌倉幕府時期至近世的日本武家十大家紋之一,取其蔓生繁衍難以擊倒的涵義。使用片喰紋的戰國大名包括長宗我部元親、宇喜多秀家、酒井重忠等。
本機就因特殊的歷史人物典故與個人圖騰,而成為三式戰鬥機「飛燕」的經典塗裝範本。然而其塗裝卻存在著諸多疑點:
• 由照片可發現發動機整流罩下的20 mmホ5二式二十粍固定機關炮已移除,而在槍眼覆以皮革。這是第二四四戰隊所屬,以空中撞擊方式迎戰B-29的震天制空隊減輕機體重量的標準作法。但市川大尉並非震天制空隊成員。
• 未曾有飛行第二四四戰隊的官兵見過三葉草個人標識。
• B-29獵殺標誌與飛行第二四四戰隊慣用的塗繪方式上下顛倒,且其塗繪位置過高,非地勤人員所能輕易夠及。
通常日本陸軍戰機的戰功標誌會塗繪在座艙罩下方、機身後段或垂直尾翼上,即塗繪者以主翼、地面或水平尾翼作為立足點。
下圖塗繪戰功標誌者為飛行第二四四戰隊第二飛行隊長小原傳大尉,生涯戰績宣稱8架。1945年7月25日,部署於美國海軍"貝洛森林"號輕型航空母艦(USS Belleau Wood CVL-24)的第21戰鬥機中隊F6F-5機群前往滋賀縣八日市飛行場進行戰鬥機掃蕩。小原大尉以川崎キ100五式戰鬥機攔截時遭擊落棄機跳傘,但隨後仍因傷重不治。
• 若三葉草徽實際存在,則應為日本軍機上非常特殊的個人標識,但攝影者Gallagher卻未對其特寫。
• 市川中尉在1945年4月15日午夜以三式戰一型丙撞毀B-29後跳傘逃生,歸建部隊後即轉飛キ100五式戰。他從未使用過三式戰一型丁。
因此本機三葉草與獵殺標誌極可能是戰後美軍人員的隨性塗鴉,在戰爭時並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