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發動機製造最大難點——渦輪葉片冷卻技術

2021-02-24 阮工頻道

  渦輪——發動機的心臟。渦輪的工藝水平很大程度上說明了一個國家的航發製造水平。其製造的最大難點就是高溫。現代航空發動機的渦輪溫度在1500°以上,其次,隨著航空業的不斷發展,渦輪的工作環境也必然會逐漸惡劣。

  解決高溫的思路主要有兩種:材料、冷卻技術。本期節目中,我們會以時間維度來講講:渦輪葉片的冷卻技術發展經歷了什麼。記住,任何冷卻的本質都是熱量交換,視頻中提到的「某某冷卻」也僅僅是渦輪發展中的幾個經典片段,被後人起了各式各樣的名字而已。

  早期的渦輪葉片並沒有採用冷卻技術,因此,溫度很難超過1000°。設計師開始嘗試在保證強度的前提下,在葉片內部做出數條小通道,使冷卻氣體通過,這種冷卻設計叫做對流冷卻

  隨著材料科學的不斷發展葉片強度得到了保證。內部小通道的數量越來越多,直到葉片被挖空。在空心葉片的內部再設計一個殼體,殼體上有一定數量的小孔冷卻空氣會通過這些小孔衝擊葉片內壁,這種設計叫做衝擊冷卻,可以選擇強化某些關鍵部位的散熱能力。

  我們在淋浴時,會有這種感覺,當人站立不動時,水流並不會均勻流過的人體所有位置,葉片亦是如此。便開始有設計師往空心葉片中,裝入各式各樣的擾流柱與擾流肋,以加強冷氣擾動

  

  為了進一步提高冷卻能力,已經將葉片「鑿」空心的科學家們,開始嘗試由「內部冷卻」往「外部冷卻」轉變,這個時期的冷卻系統設計難度也有了質的提高。通俗點說,就是讓從葉片內流出的冷卻空氣,形成一層「氣膜」,將葉片與高溫燃氣分開,氣膜冷卻設計難點在於如何降低孔內穿出冷氣的穿透率

  當穿透率逐漸減低,冷卻空氣會從「噴出」變為「滲出」,像出汗一樣,在葉片表面形成氣膜,這就是現代渦輪常見的冷卻技術——發散冷卻

  現代渦輪葉片常常同時使用多種冷卻技術。注意哦,由於不同的冷卻技術間會相互影響,所以,複合冷卻技術並不是簡單的組合,需要綜合考量多種因素。

相關焦點

  • 精密拋光 | 增強航空發動機渦輪葉片持久「戰鬥力」
    航空發動機被比喻為工業皇冠上的明珠!近些年來一度成為我們的卡脖子技術!航空發動機是飛機製造的「心臟」,其結構十分複雜,一臺現代發動機擁有上萬各零部件。95%以上的戰鬥機、運輸機、客機、無人機安裝著渦扇發動機,是最為核心的航空發動機。從渦扇發動機的價值構成來看,葉片的價值佔比最大,是航空發動機製造中十分關鍵的構成部件。高壓渦輪的葉片幾乎成了全世界最難製備的材料,工作環境極為惡劣:高溫、高壓、高強度!
  • 圖文揭秘:航空發動機渦輪葉片鑄造工藝
    (UEC)的「烏法發動機工業協會(JSC)」,這裡正在製造航空發動機的渦輪葉片。渦輪噴氣式發動機需要中空的渦輪葉片,只有高質量的陶瓷芯是失蠟法鑄造的最好內芯材料,它能夠在澆鑄金屬時依然能夠保持穩定,在鑄件冷卻後有能通過化學工藝輕易溶解,在葉片中留下所需要的空氣通道。
  • 中國攻克渦輪葉片雷射加工系統,WS-15發動機量產指日可待!
    渦輪葉片複雜異型孔主要用於航空發動機氣膜冷卻,它可以有效降低燃料室、高壓渦輪工作溫度,提高發動機性能,美國正是在上世紀80年代攻克了這個技術,為四代航空發動機研製鋪平了道路。,氣膜冷卻在渦輪葉片上面開出小孔,冷卻空氣從這裡流出,由於它的溫度較低,因此向下沉澱到葉片表面,形成一層氣膜,隔絕高溫燃氣與渦輪葉片,熱量不會全部傳導到渦輪葉片上面,這樣就會改善渦輪葉片工作環境,提高發動機性能,氣膜冷卻技術被視為發動機性能改善一個關鍵技術,根據相關資料,現代航空發動機渦輪前溫度提高三分二由氣膜冷卻技術提供,高溫合金進展只佔三分之一,它的效能可見一斑。
  • 渦輪葉片 抗2000K高溫「神通」是如何修煉的?
    從它的製造和發展,我們可以讀到航發的製作艱難,和材料製造、加工之妙。 航空發動機的結構火箭就是用這個原理,攜帶大量的燃料來製造氣體,再迅速向後排出從而獲得推力。 而航空發動機,也是在用這個原理讓飛機飛行的。所不同的是,飛機在大氣層下飛行,不需要自帶燃料製造空氣。
  • 渦輪葉片抗2000K高溫「神通」是怎樣煉成的?
    航空發動機被譽為現在工業皇冠上的明珠,是一個極端複雜的系統,是一個在極端苛刻的惡劣條件下(高溫高壓高應力)追求長期、穩定、安全的極端性能的尤物,難做自然是一定的。渦輪葉片是航空發動機的核心部件,也是航發工作環境最為惡劣的部件。從它的製造和發展,我們可以讀到航發的製作艱難,和材料製造、加工之妙。    小時候,我們都玩過氣球。
  • 西南航空引擎事件 | 航空發動機事故「第一殺手」——葉片
    葉片是航空發動機關鍵零件它的製造量佔整機製造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航空發動機葉片屬於薄壁易變形零件。如何控制其變形並高效、高質量地加工是目前葉片製造行業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隨著數控工具機的出現,葉片製造工藝發生重大變化,採用精密數控加工技術加工的葉片精度高,製造周期短,國內一般6~12個月(半精加工);國外一般3~6個月(無餘量加工)。
  • 國產大飛機發動機渦輪葉片,太倉造!
    航空發動機是飛機的心臟,而發動機裡邊難度最大的是葉片。
  • 俄航發渦輪葉片鑄造流程,圖文詳解
    隸屬於聯合發動機公司(UEC)的「烏法發動機工業協會(JSC)」,這裡正在製造航空發動機的渦輪葉片。
  • 航空發動機零組件加工特點與裝備分析
    本文作者在分析航空發動機零組件結構與材料特點的基礎上,詳細闡述了其加工製造對數控裝備的共性技術需求、常用的典型金切設備和短板設備的具體性能要求,並對設備驗收的流程內容及關鍵技術做了具體闡述。指出了航空發動機加工裝備的發展方向,研製滿足航空發動機加工需求的設備可以更好地推動工具機工具與裝備水平的進步,能夠研製和提供該類工具機裝備的研究者和企業代表著行業最高水平。
  • 【航空科普】世界十大軍用戰鬥機航空發動機排名,中國三款型號上榜
    「峨眉」航空發動機的技術驗證機在2006年5月首次臺架運轉試車成功。採用的新技術主要有損傷容限和高效率的寬弦葉片、三維粘性葉輪機設計方法、整體葉盤結構的風扇和壓氣機、單晶氣冷渦輪葉片、粉末冶金渦輪盤、刷式封嚴、樹脂基複合材料外涵機匣、整體式加力燃燒室設計、陶瓷基複合材料噴管調節片、三元矢量噴管和具有故障診斷和狀態監控能力的雙餘度式全權數字式電子控制系統。發動機由10個單元體組成。
  • 怪不得航空發動機那麼難造,看看3D工作原理,我真的明白了
    目前大部分航空發動機都是屬於燃氣渦輪型,而航空發動機的製造也是機械加工中的難點,下面小編找到一個關於航空發動機製造的3D工作原理的視頻,讓你一目了然——3D工作原理內部複雜程度圖-22M3的NK-25發動機渦扇發動機上密集的管線,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這臺發動機和NK-32是世界上推力最大的航空發動機。
  • 自適應循環技術與下一代戰鬥機發動機
    這不光使得迎風面積增大,還使得驅動風扇的低壓渦輪承受極大的載荷。如果像民用高涵道比渦扇那樣對低壓渦輪妥善設計,這本沒有問題,問題出在變循環發動機的低壓渦輪需要在渦扇狀態把噴流的動能大量轉換成驅動風扇的機械能,而在渦噴狀態儘量少吃掉噴流動能,只轉換足夠驅動風扇和低壓壓氣機的機械能。這樣截然不同的工作狀態使得低壓渦輪的設計十分糾結,需要採用複雜的變距低壓渦輪葉片來適應高度變化的負荷情況。
  • 航空發動機「抗衝蝕、隱身及防鈦火塗層技術」發展動態
    熱噴塗和物理氣相沉積是航空發動機製造企業使用最為廣泛的表面工程技術,被用於發動機耐磨、抗氧化腐蝕、熱障、防粘接、抗微振磨損、阻燃、隱身及零件尺寸修復等功能塗層的生產。為促進新型軍機發動機塗層技術的研究和應用,發動機隱身塗層、壓氣機葉片抗衝蝕塗層及鈦合金轉子葉片和機匣防鈦火塗層技術的研究受到國內外廣泛關注。
  • 渦輪風扇噴氣發動機的誕生
    二戰後,隨著時間推移、技術更新,渦輪噴氣發動機顯得不足以滿足新型飛機的動力需求。尤其是二戰後快速發展的亞音速民航飛機和大型運輸機,飛行速度要求達到高亞音速即可,耗油量要小,但是因為飛機重量增大了,推力也要增大。綜合起來,新型發動機必須提高效率,而不能單純的提高推力。渦輪噴氣發動機的效率已經無法滿足這種需求,因此一段時期內出現了較多的使用渦輪螺旋槳發動機的大型飛機。
  • 航空發動機不為人知的工作原理
    這個經過十一年孕婦的難產兒有著當時渦噴發動機難以望其項背的綜合性能。「康維」採用了雙轉子前風扇的總體結構,函道比為0.3推重比為3.83地面臺架最大推力為7945公斤,高空巡航推力為2905公斤,最大推力時的耗油量為0.735千克/小時/千克,壓氣機總增壓比為14,風扇總增壓比為1.90,而且英國人還在「康維」上首次採用了氣冷的渦輪葉片。
  • 「全球最強渦扇發動機」——F135-PW-100
    歐洲噴氣公司(Eurojet)的EJ200渦扇發動機、法國國營航空發動機研究製造公司的M88-2渦扇發動機的推重比均不超過9,而俄羅斯最先進的由土星設計局研製生產的AL-41F推重比雖然超過10,卻以犧牲零件壽命為代價,運行壽命僅約4000小時。僅從航空發動機性能參數上看,美國依然是世界航空領域整體實力絕對第一的動力強國。以下為F135-PW-100與其它同類型航空發動機的性能參數對比。
  • 第四代推重比10——級軍用渦輪風扇發動機
    它具有隱身、過失速機動、不加力超聲速巡航、超視距多目標攻擊和裝備更先進的航空電子與武器系統等許多特點,較之第3代戰鬥機具有全面優勢。面對如此高的要求,要求發動機登上一個非常高的新臺階,這就必須採用許多新技術才能實現。
  • 先進的渦輪風扇發動機,感受一下歐洲機械製造之美!
    跟大家分享一下Turbo EJ200發動機,這臺發動機是Rolls Royce公司(就是勞斯萊斯,另一種翻譯叫:羅爾斯羅伊斯,簡稱羅羅)聯合歐洲四國研製的先進雙轉子加力式渦輪風扇發動機,用於歐洲聯合研製的90年代戰鬥機EFA(現編號EF2000)。
  • 詳解渦輪風扇噴氣發動機的誕生
    綜合起來,新型發動機必須提高效率,而不能單純的提高推力。渦輪噴氣發動機的效率已經無法滿足這種需求,因此一段時期內出現了較多的使用渦輪螺旋槳發動機的大型飛機。實際上早在30年代起,帶有外涵道的噴氣發動機已經出現了一些粗糙的早期設計。40和50年代,早期渦扇發動機開始了試驗。但由於對風扇葉片設計製造的要求非常高。
  • 先進渦輪風扇發動機,感受一下歐洲機械製造之美!
    跟大家分享的Turbo EJ200發動機是Rolls Royce公司(對,沒錯,就是勞斯萊斯,另一種翻譯叫:羅爾斯羅伊斯,簡稱羅羅)聯合歐洲四國研製的先進雙轉子加力式渦輪風扇發動機,用於歐洲聯合研製的90年代戰鬥機EFA(現編號EF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