岡村寧次在中國的最後一戰,最恥辱的並不是戰敗

2021-02-07 飛春讀傳

芷江作戰,是岡村寧次在中國的最後一仗。

1945年4月9日到6月7日近2個月的會戰中,日軍傷亡28174人,其中死亡12498人。而中方陣亡7737人,受傷12483人。

傷亡人數遠大於中方。

更令岡村丟臉的是,此戰竟然有300多名日軍向中方軍隊繳槍投降,這在以往是不可想像的。

會戰以岡村部隊終點回到原點而結束,是岡村自1937年在東北帶兵打仗以來,失敗最徹底、最大、最慘重的一戰。

一向以老辣善戰、城府深嚴著稱的岡村寧次,此次為何如此慘敗?

總體分析有3大原因:

01一、 兵員

1938年,岡村帶兵打武漢時,曾在用兵數量上堅持這樣一條「定律」:

「一般是(日軍)一個聯隊(約3800人)足抵蔣介石嫡系部隊的一個師(約12500人),一個步兵大隊(800——1500人)足抵非嫡系地方軍的一個師。」

這個1:3的比例,是在當時中國軍隊裝備、素質皆不如日軍的情況下,得出的。

1945年的中國軍隊,已經擁有美械師36個。他們全部配備美械裝備,由美國軍官訓練指導,作戰力與8年前已經今非昔比。

此次芷江之戰,岡村投入4個半師團,中方投入26個師,其中15個師是美械師,其裝備和素質令日軍望塵莫及,人員數量更是懸殊極大。

而日軍歷經多年消耗戰,兵力不濟。

兵員素質好的、作戰經驗豐富的老兵,都被抽調到了太平洋戰場,岡村手下新進了許多娃娃兵、學生兵。

兵員決定戰鬥力,在這一方面,日軍是佔了絕對的下風。

美式裝備

另外,此時的中美空軍,是絕對的致勝高點。

陳納德自1937年來華援助中國空軍,8年來中美空軍由小到大,由弱到強。而日本則恰好相反。

到1945年,美空軍已經完全掌握了大陸制空權,「可對日軍縱深200公裡以內的地盤,實施完全的空中封鎖。」

10年前日軍攻城略地,動不動立體式攻擊,上面飛機配合,下面坦克炮轟,有時再撒點毒氣,中國守軍除了血肉長城無力反擊。

現在反過來了,日本國力幾近崩潰,日軍沒有飛機可匹敵強大的美機,只有被轟炸被燒烤。

戰爭後期,岡村派參謀到前線調查,方面軍司令岡部直三郎直接告知:日本失去了制空權,「沒有任何空中保障,只能是美機靶子」。

這兩點決定了中方戰鬥力,是岡村望塵莫及的,也是此戰大敗的關鍵。

美式裝備

02二、 精神

要說精神,日軍是最講究精神力的一個國家。

其神風特攻隊,其貓眼式人工雷達,其寧死不降的武士道,其賭徒式的瘋狂冒險策略,都在證明「精神必定戰勝物質」。

東條英機常訓示說,只要有堅定必勝的作戰意志和勇氣,就能挫敗強大的敵軍,甚至扭轉不利戰局,反敗為勝。

其雪地洗澡、極限訓練、細節嚴謹、剖腹雪恥等駭人聽聞的風格,也一再讓人嘆為觀止。

但再強大的精神,也不能空穴來風,沒有基本的實力,精神就是空談。

燈枯油盡的日本支撐不了太平洋戰爭,這是一個基本的現實。武士道在現實面前也不是真理。

開戰後,岡村的參謀小林淺三郎前線調查後,告訴岡村一個可怕的消息:

「失敗主義情緒在前線蔓延,官兵中自殺、被俘的人數日益增多,甚至在前線133聯隊內部,出現了反戰的標語。」

看起來並不是所有日軍都是傻子,「玉碎」是個軍部一貫的口號,寧死不降在此時也只是個傳說。

事實上,明眼人最早出現在軍隊高層。

芷江作戰之前,岡村寧次就想直接攻打重慶,被大本營否決後,自己仍然想蠢蠢欲動,移兵西進取貴陽。

他為此在當年的3月份,召集了派遣軍各師團師團長和參謀人員的大會,希望大家聯名上書大本營,支持他的決戰計劃。

但會議上應者寥寥。岡村只好將進犯重慶計劃拋棄。

配圖

芷江作戰中,岡村用的主力是第6方面軍,它的司令是岡部直三郎,他心知日軍實力不濟,兵員和裝備都不行,所以一直消極應戰,整天吟詩作畫,動不動都建議叫停作戰。

這在以往,肯定要被城府陰森的岡村拿掉的,但現在失敗主義蔓延,多數將領陽奉陰違,消極應戰,岡村也是沒轍了。

再舉個例子,此戰結束時,中國第四方面軍司令王耀武聽說抓了300多個日軍俘虜,一時不敢相信,就親自往前線觀看。

到現場一看,這些俘虜都是嘴上沒毛的娃娃兵,絲毫沒有羞恥感,押著他們去洗澡,他們一個個童心大發,撲騰騰地跳入了池塘。

看到這個情景,王感嘆日本肯定完了。

配圖

所以,日軍內部作戰意志的崩潰,是此次大敗的重要原因。

而中方獲得盟國物資支持,知道開羅會議要滅亡日本,所以志氣高昂,發誓要在日本投降前打幾次漂亮的翻身仗。

這中日士氣的對比,也正好與十幾年前的兩軍相反。

戰爭規律都是相同的,不同的是,雙方軍隊調換了。

03三、局勢

日軍侵華,後勤補給、遠途作戰、河川山險,向來是日軍弱點。

此次在中方兵員遠勝、裝備強勢、鬥志昂揚、後勤充裕的情況下,日軍的弱點更弱,成為失敗的直接原因。

中方充分利用雪峰山易守難攻的優勢,誘敵深入,逐一將日軍圍困、割殺。

比如南路攻擊武岡城——

中國守軍在城外駐起3道防線,尤其最後一道,是城內百姓拿出他們過年用的糯米,熬成汁,與石灰、砂子、黃土「三合土」攪拌築成,堅實得如同水泥,日軍大炮也難炸塌。

所以關根久太郎支隊打了3天也沒打下此城,最後用敢死隊身上綁炸藥去炸城牆,仍然未炸開。最後被趕到的中方援軍來了個前後夾擊,險些被全殲。

中方勝利後的芷江

再如中路江口鎮之戰——

兩側是高地,鎮前方是寬闊的水田,中方守軍把陣地構築在山梁上,梯次排列,如同貨架,最後日軍來襲直接是立體式火網,上面飛機轟炸,日軍直接被烤成了羊肉串。

還有北路紅嶺山,重廣支隊在渡河時,被中方守軍抓住有利時機,通知美軍飛機空襲,日軍瞬間掉河餵魚。

總之,此戰打得精彩,打得過癮,打得解氣,打出了抗日戰爭的輝煌篇章。

唯一遺憾的是,它是抗日戰爭的最後一戰,再想這樣打,沒機會了。

=============


相關焦點

  • 人物 岡村寧次為何「只審不判」
    1945年10月,蕪湖日軍步出城門前往集中營時,接受中國軍官核查部隊資料。8月12日,岡村開始布置他在中國的最後一戰,「蘇聯參戰早在預料之中,我數百萬神銳皇軍正嚴守皇土及大陸」。張家口地區的日本軍隊於是開始集結,炮兵和坦克旅都嚴陣以待。他在總長命令中寫道:「中國派遣軍以一軍司令部與至少兩個師團為基幹的兵力為其所需的軍用品儘速轉運至朝鮮方面,大陸鐵路應全部使用於作戰方面。」
  • 侵華日軍總司令頭號戰犯岡村寧次,為何被軍事法庭無罪釋放?
    岡村寧次最主要的罪行不是與國民黨軍隊作戰,而是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華北抗日根據地和八路軍作戰。1941年7月,岡村寧次調集數萬日偽軍,對華北抗日根據地進行多次大「掃 蕩」,包括最殘酷的1942 年的「五一」大掃蕩, 前後造成約百萬平民的死亡。岡村寧次對中國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罄竹難書。
  • 岡村寧次戰後軍事報告:與俄美英相比,中國軍隊最強,但也有缺點
    在中國侵華時間最長,同時作戰水平和級別又最高的日軍將領,當數岡村寧次。
  • 岡村寧次最大敗筆,在中國囂張20年一戰完敗,180個軍官死於誰手
    日本為了侵佔中國付出不少的努力,為了得到更多的利益,崛起很多著名的指揮官,岡村寧次的大名不僅是在日本,在中國也有很大的名氣,他是十惡不赦的日軍,
  • 岡村寧次手握105萬大軍,聽到日本投降廣播第一反應是啥?說了4字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贏得了耗時14年的抗日戰爭。
  • 三光政策劊子手,治安戰專家岡村寧次,彭老總說他毒辣老練!
    而就是在華北戰場,一個日軍指揮官提出了後來無數中國人耳熟能詳的「三光政策」,既然殺光、搶光、燒光,這個人就是臭名昭著的岡村寧次。然而,岡村寧次在戰後卻沒有得到應得的審判,這背後確實有著特殊的歷史原因。在1937年7月全面抗戰爆發之前,日本實質上已經侵略並佔據了中國東北,日軍專門扶持偽滿洲國以控制中國東北區域。
  • 國民黨審判日本戰犯:為何故意漏掉裕仁天皇和岡村寧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45 年9 月9 日,南京黃埔路原中央軍校大會堂,日軍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大將率日軍代表退出受降會場
  • 日本戰敗後,向中國投降地點為何選在了湖南一個不知名的小城?
    當天,蔣介石以中國戰區盟軍最高統帥的名義,致電侵華日軍最高指揮官岡村寧次,要其派代表到江西玉山洽降。17日蔣介石又復電岡村寧次,由於玉山機場跑道被雨水損壞,將日軍洽降地由江西玉山變更為湖南芷江,芷江洽降於是成為中國抗戰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事件。抗戰期間的芷江具有怎樣的條件,為何能被選為洽降地?洽降過程中發生了哪些鮮為人知的細節呢?
  • 岡村寧次最頭疼的八路軍名將 曾用斧子砍死天皇表弟
    在日本侵華戰爭中,岡村寧次曾長期擔任華北方面軍司令,跟八路軍頻繁交手,連彭老總都評價他是「歷來華北日軍司令官中最厲害的一個」。那麼,在岡村寧次的眼裡,哪位八路軍名將最難對付呢?1942年,岡村寧次曾說過這樣的話:「到冀東如入苦海。」並電令華北各駐軍:「與包森部相遇時能躲就躲,切不可戀戰。」
  • 69年前日本投降過程全記錄:從最後的瘋狂到潰敗
    在曾經所向披靡的法西斯陣營裡,日本成為最後一個孤獨的頑敵。和整個世界作對的人,必然遭到最嚴厲的警告。7月26日,在德國波茨坦的一座避暑別宮裡,中、美、英三國發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早日投降。7月28日,日本政府拒絕接受《波茨坦公告》,發誓軍方要在本土進行「陸上特攻作戰」,戰鬥到最後一個人。當天,美國總統杜魯門從電臺獲知了這一消息。
  • 岡村寧次提出的三光政策分別是什麼
    岡村寧次簡介中介紹到他出生在一個已經落魄的武士家庭中,剛出生的時候岡村寧次非常的虛弱,似乎有些先天不足的樣子。在四歲的時候他的父母就教給他一些比較簡單的中國文字,到了1904年岡村寧次參加了日俄之間的戰爭。在世界大戰爆發期間,日本方面趁機佔領了山東的青島 地區,岡村寧次到了青島之後負責的是和對外溝通等工作。
  • 這是岡村寧次最頭疼的八路軍名將,曾用斧子砍死天皇的表弟
    在日本侵華戰爭中,岡村寧次曾長期擔任華北方面軍司令,跟八路軍頻繁交手,連彭老總都評價他是「歷來華北日軍司令官中最厲害的一個」。
  • 岡村寧次手握105萬日軍,聽到天皇投降廣播,是啥反應?只說了4字
    岡村寧次出生於日本的一個沒落武士家庭,受其家庭環境的影響,岡村寧次自年幼起都十分嚮往戰場,1898年,年僅14歲的岡村寧次就穿了一身草綠色軍裝參加了陸軍幼年學校
  • 東條英機起點比岡村寧次低,為何能迅速崛起,左右日本國勢?
    當然,因為中日兩國對烏鴉這種動物的理解習俗不一樣,且日後這三人對中國所犯下的累累戰爭罪行,在日本視為三傑的「陸軍三羽烏」,在中國就變成了禍害中國人民的三隻令人討厭的烏鴉。這三隻烏鴉就是永田鐵山、小畑敏四郎、岡村寧次。岡村寧次晚年回憶,日軍三羽烏在巴登密談時,還有第四人在場。這個第四人由於職務低微,沒有參與會談的資格,當時的任務就是站在浴室的門口給三人放哨。
  • 岡村寧次是如何當上大將的?3步棋很關鍵
    此後的30多年,兩派新人迭出,走馬觀花,你鬥罷來我登場,長薩衣缽隨時代發展有的不是那麼清晰,但都能從中找到兩閥的影子。今天說的是岡村,明治大正期間兩藩後代們的恩怨情仇就一筆帶過了,直接來到大正末年,昭和初年。
  • 二戰結束後日本最怕哪個國家?不是美蘇更不是中國
    既不是美國,也不是蘇聯,更不是中國,那麼,日本究竟怕誰呢?那麼,「二戰」結束後的日本,是不是最怕美國和蘇聯呢?答案可能出乎意料。「二戰」結束後的日本,最怕的其實是澳大利亞。澳大利亞孤懸海外,一直遠離戰爭。直到太平洋戰爭爆發,改變了一切。1941年 12月 7日,日本突襲珍珠港。
  • 要幫岡村寧次平反冤假錯案?
    大家都知道「三光政策」這個詞,而且這個詞和岡村寧次絕對是連在一起的。1923年,岡村寧次中佐任上海武官,時年39歲 百度「三光政策」的詞條上有這樣的記載:「1941年7月10日,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多田駿改任日本軍事參議官,岡村寧次接替其職。
  • 岡村寧次在二戰中最大一次敗仗: 一次戰死180名軍官, 誰幹的?
    明治維新後,日本軍隊軍力大漲,野心日益膨脹,制定對外侵略計劃,企圖以朝鮮為跳板侵略併吞並中國。
  • 侵華日軍將領「岡村寧次」和「梅津美治郎」誰更厲害?
    而其實「梅津美治郎」作為他的學長,在職務上是始終踩著岡村一頭的,在調往關內侵華戰場之前,兩個人先後就任關東軍第2師團長(1934和1935),可以說是腳跟腳來到中國參加侵略戰爭的。作為補償,1940年裕仁欽點岡村寧次升任華北方面軍司令官,次年晉升大將軍銜,岡村寧次總算再次追齊了梅津的銜級,都是大將銜「方面軍司令官」。然而一年後關東軍升格為「總軍」級,梅津美治郎水漲船高成為關東軍「總司令官」,再次領先岡村寧次一個身位。
  • 聲稱沒有輸給美國的岡村寧次,卻願將佩刀獻給這位中國將軍
    相比之下,大家最熟悉的侵華日軍戰犯之一的岡村寧次,也能算得上是「軍事奇才」了。和大多數日本人一樣,雖然1945年8月,昭和天皇下詔書宣布「停戰」,也向中國軍隊繳械投降了,然而岡村寧次根本就不認為是日本輸給中國了。更過分的是,他認為日本同樣沒輸給歐美,爆炸君對其觀點感到驚嘆,難道他不會是認為日本打仗打累了,投一下降只是來次「中場休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