岡村寧次提出的三光政策分別是什麼

2021-02-07 格格娛樂不一樣

岡村寧次在入侵中國的戰役中也是主要的日本軍官質疑,在百團大戰之後不久就成為了華北地區的司令官,專門負責對八路軍根據地的大掃蕩等活動,也是重要的日軍戰犯之一。關於這個人物的信息在岡村寧次簡介中有著詳細的記載,那麼岡村寧次簡介中是怎樣介紹這個人物的呢?

岡村寧次簡介中介紹到他出生在一個已經落魄的武士家庭中,剛出生的時候岡村寧次非常的虛弱,似乎有些先天不足的樣子。在四歲的時候他的父母就教給他一些比較簡單的中國文字,到了1904年岡村寧次參加了日俄之間的戰爭。在世界大戰爆發期間,日本方面趁機佔領了山東的青島 地區,岡村寧次到了青島之後負責的是和對外溝通等工作。到了1932年的時候岡村寧次派遣屬下發動了一二八事變,並且對上海開始出兵,在雙方達成停戰合約的時候日本已經取得了很多的特權,可是岡村寧次卻還是十分的不滿意。到了1939年的時候他還發動了南昌會戰,在對待中國的政策上對於汪精衛的政權他十分反對。總之岡村寧次對中國造成了很大的傷害,可是在戰爭結束之後被無罪釋放,當時他被中國軟禁起來,同時還擔任著一些秘密顧問的角色。當他被宣布無罪的時候在國內引起了幡然大波,然而湯恩伯卻始終堅持要將他釋放送回日本。到了後來他的晚年時間,一些日本的官兵組成了所謂的戰友會,岡村寧次擔任這個會的會長。岡村寧次提出三光政策,根據歷史記載,岡村寧次提出的三光政策分別是燒光、殺光、搶光。提出這一政策的歷史背景是在中國的抗日戰爭的期間,八路軍活躍在華北地區作為敵後抗戰,而作為侵略者的日本卻因為始終找不到對付八路遊擊隊的有效方法。而因為八路軍不斷對其進行廣泛的打擊,使得日軍侵略在華北的殖民統治受到了極大的動搖,並且八路軍還極大的牽制了日軍的兵力調動。

日軍不由怒由心來,為了儘快的撲滅中國共產黨在華北活躍的武裝遊擊力量,日軍方面對華北地區的抗日根據地進行了全方位幾乎瘋狂的掃蕩,秉承著燼滅作戰的策略。這一策略的實行,華北根據地的民眾不斷的被殘酷的殺害,日軍不斷的搶奪華北地區民眾的糧食以及房屋,然後對其進行燒毀和破壞。這一歷史背景詳細的介紹了岡村寧次提出的三光政策的由來。岡村寧次提出三光政策清楚的反映了當時日軍侵略者的狂躁和極端,他們殘忍的實行三光政策給華北地區抗日武裝的實行帶來了極大的阻礙和危害,也給華北地區的中國民眾帶來了極大的災難和痛苦。岡村寧次提出的三光政策也清晰的反應出政策的危害性和岡村寧次殘酷的一面,他的政策讓華北地區的中國民眾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並削弱了抗日武裝的的力量,岡村寧次提出的三光政策想法殘酷,手段殘忍,使中國民眾生活在痛苦的邊緣。岡村寧次說首先他們是人,岡村寧次作為日本侵華戰犯之一的人,卻在歷史中也作為著名人物存在,而在馮小剛主導的電影《1942》中,卻出現過讓人不可思議的一幕,那一幕竟然是對著日本士兵岡村寧次說首先他們是人,不知道這一情節在歷史中真實的發生過還是電影虛構的,但根據歷史提供的資料來看岡村寧次確實是一個心思縝密,足智多謀的日本名將。

縱觀歷史可考資料,岡村寧次說出那句首先他們是人也不足為奇,在他侵華數次戰爭中他一直提倡以華制華的策略,從他這一策略可以看出他不是一個無腦的將軍,而且使用的策略也是正確的。那岡村寧次說首先他們是人是發生在什麼背景下呢?從馮小剛的《1942》電影中不難發現這一幕發生的歷史背景,電影描述了在河南大饑荒的情況下。國民政府都不關心老百姓的死活,而岡村寧次卻下令士兵讓他們用軍糧救災。大家在看了這部電影是不是都覺得不可思議,那岡村寧次是真的想救災嗎?答案一定是否定的,他這是為他侵華打基礎,他想籠絡人心,中國民眾對國民政府寒心,好為他進一步侵華做更好的鋪墊。岡村寧次說首先他們是人,不得不讓人佩服他是一個非常合格的會算計的行家,在人們最困難的時候雪中送炭,給中國民眾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這一印象在日本侵華行動中提供了極大的便利,讓人不得不為他說出的那句首先他們是人拍手稱快。

歡迎網友評論點讚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的今天】侵華日軍岡村寧次提出「三光」政策
    侵華日軍岡村寧次施行「三光」政策
  • 1941年7月10—岡村寧次提出"三光"政策
    三光政策"三光"政策又稱"三光"作戰。
  • 提出「三光政策」的岡村寧次,為何無罪釋放?國民黨為何庇護他?
    而岡村寧次,這個日本在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曾經在華北地區對平民進行過慘絕人寰的屠殺,甚至提出「三光政策」的戰犯,卻在1949年國民黨把控的中華民國政府軍事法庭公審中,被判無罪。再次開庭後,石美瑜宣布了最後的結果:被告岡村寧次,無罪。此舉不僅受到中外記者的質問,每一個與日本侵略者不共戴天的中國人都感到不可思議!
  • 三光政策劊子手,治安戰專家岡村寧次,彭老總說他毒辣老練!
    而就是在華北戰場,一個日軍指揮官提出了後來無數中國人耳熟能詳的「三光政策」,既然殺光、搶光、燒光,這個人就是臭名昭著的岡村寧次。然而,岡村寧次在戰後卻沒有得到應得的審判,這背後確實有著特殊的歷史原因。在1937年7月全面抗戰爆發之前,日本實質上已經侵略並佔據了中國東北,日軍專門扶持偽滿洲國以控制中國東北區域。
  • 殘暴的「三光政策」你了解多少?
    而在這14年中,日軍制定了很多慘無人道的戰爭政策!其中最駭人聽聞的便是「三光政策」三光政策制定者:岡村寧次及其他日軍頭目岡村寧次(1884年5月15日-1966年9月2日)侵華日軍戰犯。岡村寧次在百團大戰後調任為華北方面最高司令長官,指揮日軍對八路軍各抗日根據地進行了殘酷的大掃蕩,並對華北地區的平民進行了慘絕人寰的屠殺。而三光政策,又稱三光作戰,便是在中國抗日戰爭期間,侵華日軍的一種軍事策略。可笑的是岡村寧次對中國犯下了滔天大罪,卻於1949年1月26日,被中華民國政府軍事法庭在上海宣布其「無罪」。1966年9月,岡村寧次因病去世,時年82歲。
  • 此人推行三光政策,殺害無數中國人,為何戰後被無罪釋放
    張自忠將軍我們都知道,當時日軍對於抗日根據地進行掃蕩的時候,實行的是「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三光政策」的真正執行者就是岡村寧次。為了應對這一情況,時任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多田駿提出了三光政策。1941年7月,岡村寧次繼任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將這一政策推向頂峰,在整個日本佔領地區全面推行三光政策。三光政策極為殘忍,就是要燒光所有房屋,殺光所有人,搶光所有的財物,目的就是要讓抗日武裝力量失去生存條件。岡村寧次放任日軍在中國大地上肆意燒殺擄掠,為所欲為。
  • 揭秘日本侵略軍「三光政策」形成的始末
    這是我黨在「三光政策」這一用語正式出現前對「三光政策」最早的揭露。  1941年1月16日,日軍大本營批准《大東亞長期戰爭指導綱要》,提出要「繼續對中國進行壓迫,力求在昭和16年(1941年)夏秋之季,以軍事、政治、謀略的綜合壓力,解決中國事變」。
  • 日軍實施「三光政策」暴行老照片:每張都可惡至極,絕對不可原諒
    」是1941年9月10日在《解放日報》上首次登場,是中國軍民在華北推進的日軍掃蕩政策的概括,是對中國抗日根據地進行焚燒、殺戮、掠奪的政策。」被日軍稱為「灰滅作戰」,意味著將滅絕燒盡,具體的做法是殺死一個人不留的光,燃燒一室不留的光那就是奪走什麼都不留的光芒。
  • 要幫岡村寧次平反冤假錯案?
    大家都知道「三光政策」這個詞,而且這個詞和岡村寧次絕對是連在一起的。1923年,岡村寧次中佐任上海武官,時年39歲 百度「三光政策」的詞條上有這樣的記載:「1941年7月10日,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多田駿改任日本軍事參議官,岡村寧次接替其職。
  • 老照片還原侵華日軍的「三光政策」: 慘絕人寰, 張張都不可饒恕
    日軍在進行侵華計劃的同時提出了「三光政策」,所謂「三光」就是「燒光、殺光、搶光」。這一政策使得中國承受著巨大的磨難。下面我們來看一組老照片,它們還原了侵華日軍罪惡的三光政策現場,簡直可以說是慘絕人寰罪惡至極!張張都不可饒恕!
  • 他是日軍侵華總司令,曾在中國實行「三光政策」,卻得以善終
    為了把中國東北打造成日本永久性的殖民地,岡村寧次向東北抗日義勇軍發動了多次空前規模的大掃蕩,導致東北的抗日力量幾乎「全軍覆沒」。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岡村寧次在中國不斷發動攻勢,南昌會戰、隨棗會戰、長沙會戰……中國軍隊丟城失地,損兵折將。在擔任日本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後,在抗日根據地實行毀滅性的大掃蕩。積極推行「三光政策」,對根據地的百姓進行集體屠殺,老百姓的房屋片瓦不留,全部燒毀。
  • 三光政策到底有多可怕?真實情況超乎想像
    為了把中國早日變成日本的後方基地,推進戰爭議程,日本人制定了慘無人道的三光政策。岡村寧次是將三光政策"踵事增華"的人,方法之惡毒,手段之狠辣,令人膛目結舌。日軍在三光政策下造成了數不清的慘案。在日本士兵和偽軍沒有到來之前,潘家峪曾是一個安寧祥和的小山村,處處充滿著歡聲笑語。
  • 日本滅絕人性的「三光」政策:僅8個根據地就被日軍屠殺300多萬人
    ·日本侵略者在對敵後解放區進行掃蕩時,更瘋狂地實行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日本強盜妄想通過滅絕人性的「三光」政策,達到消滅人民軍隊和解放區的罪惡目的。1941年7月,華北日軍司令官多田駿因「囚籠政策」破產被免職,岡村寧次繼任華北派遣軍總司令官。岡村寧次上臺後,在華北進一步推行「治安強化運動」。
  • 美國鬼子的三光政策
    2萬公頃是什麼概念,換算過來就是30萬畝。敘利亞主要農作物佔比40%的小麥,60萬人口一年的口糧直接被燒掉。為了和敘利亞當局過不去,美國動用軍事力量殘忍奪走敘利亞人的口糧,用心險惡,招數歹毒。沒錯,這就是文明的美國幹的事情,而且過去的244年,美國和它的軍隊,並非宣傳的正義之士,更不是世界警察。
  • 三光政策掃蕩後的真實照片 日軍編造理論為暴行開脫
    (遭日軍「三光」後的中國村莊)早在1933年9月,日軍在撫順平頂山村進行「討伐」時,就對整個村莊進行了焚燒,殺害我無辜百姓三千餘人,可以說從那時候開始日軍便已經開始推行了「三光政策」。(因日軍「三光政策」無家可歸的中國孩子)在1939年6月,日軍華北方面軍轉批的《關於山地討伐參考材料》以及擬定的《掃蕩搜索實施要領》等文件中都一再提出「要沿著主要的道路燒毀房屋和村莊""見屋就燒,見糧就搶,見人就殺。」
  • 中越戰爭,我國也用了三光政策,這是怎麼回事?
    我們都知道,在抗日戰爭中,無數的老百姓都在戰爭中失去生命,導致這樣的原因,都是因為慘絕人寰的日軍,實行了「三光政策」!
  • 人物 岡村寧次為何「只審不判」
    8月9日,他才作為戰犯被關進上海的高境廟戰犯監獄,戰後一直在南京極其僻靜處隱居的岡村寧次這時候才剛剛嘗到監獄的滋味,他喜歡的釣魚生活也在幾年中不得不突然終止。按照岡村寧次自己的回憶,只有在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的那幾天,他才處於這樣的焦慮狀態中。「我原來睡眠狀態極好,但是這兩三天來,不知是90華氏度的酷暑還是什麼別的原因,夜半總是醒來。」
  • 山本五十六與岡村寧次同為大將,兩人到底誰的權力更大些?
    眾所周知,日本軍隊海軍與陸軍向來極不對付,與山本五十六身份類似的有一位陸軍元帥,那就是岡村寧次,這個人是一個狂熱的侵略份子,在侵華戰爭期間擔任了侵華日軍派遣軍總司令,後憑藉著在華北的三光政策以及鐵壁合圍政策
  • 對越反擊戰:我軍當時是否存在「三光」政策,真實情況如何?
    在現在的地攤文學裡面都曾說過解放軍在攻擊越南的時候,為了應對越南全民皆兵的情況而對他們實行了在抗日戰爭中,我們最討厭日本人實行的三光政策
  • 對越反擊戰中的「三光」,你了解多少?
    對越反擊戰中的「三光」,你了解多少?文/七哥說史我們都知道中越反擊戰最後以雙方宣布勝利而告終,而在這場反擊戰中有一個「三光政策」,人們談起「三光政策」總會想起日本曾經實行三光——燒、殺、搶。但是中國在對越反擊戰中實行的三光並非燒殺搶,而是:燒光、毀光、運光。這跟日本實行的三光是不同的,而這場反擊戰的最終勝利也正是因為實行了三光政策。中越反擊戰之前越南已經與美國較量過,所以對於戰後的越南蘇聯和中國分別在軍事、經濟等方面對支援越南。但是後來蘇聯和中國的關係逐漸惡化,越南為了討好蘇聯便屢次挑釁中國,中國別無他選只能發動對越反擊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