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侵華日軍岡村寧次提出「三光」政策

2022-01-30 華人世界網

侵華日軍岡村寧次施行「三光」政策

侵華日軍岡村寧次施行「三光」政策

      "三光"政策又稱"三光"作戰。在中國抗日戰爭期間,侵華日軍、特別是華北方面軍(日語:北支那方面軍),自1939年秋開始,針對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根據地進行以殺戮當地居民、對糧秣房舍等物資進行徹底的搶劫、焚燒和破壞為目標的軍事行動,並將這一作戰方式逐漸系統化、規模化、長期化。中國共產黨的黨政通告和傳播媒介,將日軍這種以毀滅抗日地區人力物力、摧殘抗日軍民抵抗意志為目的的軍事策略,簡要概括為"燒光、殺光、搶光",即"三光"。日軍在其作戰命令中一般使用"燼滅作戰"等術語。這一最早由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多田駿提出的策略,由其繼任岡村寧次推向頂峰。

侵華日軍岡村寧次施行「三光」政策

      據統計,從1941年到1942年的兩年內,日軍對華北解放區出動千人以上的掃蕩就達174次,較前兩年增加了近一倍。

侵華日軍施行「三光」政策肆意殺害中國百姓圖

      1943年,日軍對華北解放區的進攻有增無減,對根據地人民的屠殺更加兇殘。例如,自1943年9月始,日軍對晉察冀邊區北縣區進行了三個月的"秋季大掃蕩",製造了"阜平平陽慘案"、"易縣寨頭慘案"、"平山崗南慘案"、"靈壽大寨慘案"、"井陘黑水坪慘案"、"平山焦莊慘案"等血腥暴行。僅三個月的時間,日軍殘殺我人民6674人,燒房54779間,搶掠與焚毀糧食2934萬斤,搶走耕畜19300餘頭,毀農具172600餘件,使北嶽人民受到了嚴重損失。

侵華日軍施行「三光」政策無家可歸的兒童圖

       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後,日軍經常有13個師團的兵力,對華中抗日根據地反覆進行"清鄉"、"清剿"、"掃蕩"。平均每半個月,各根據地就要遭受一次掃蕩,最頻繁的時候則是一周一次。"清鄉"由蘇南擴展至蘇中、皖中和武漢近郊。特別是對蘇中四分區的"清鄉"連續不斷進行,其殘酷性是罕見的。

侵華日軍岡村寧次施行「三光」政策圖

      "全面清鄉"失敗後,日軍又調集兵力,於6月在房東縣內開始"強化清鄉"。他們推行"保甲制度",發動"自首運動",發放"良民證",強制群眾掛門牌,攜證件,不從者就燒房殺人。他們還化裝搜查,遇到行人就抓捕拷問,對所謂可疑者則加以殺害。

相關焦點

  • 岡村寧次提出的三光政策分別是什麼
    到了1932年的時候岡村寧次派遣屬下發動了一二八事變,並且對上海開始出兵,在雙方達成停戰合約的時候日本已經取得了很多的特權,可是岡村寧次卻還是十分的不滿意。到了1939年的時候他還發動了南昌會戰,在對待中國的政策上對於汪精衛的政權他十分反對。總之岡村寧次對中國造成了很大的傷害,可是在戰爭結束之後被無罪釋放,當時他被中國軟禁起來,同時還擔任著一些秘密顧問的角色。
  • 1941年7月10—岡村寧次提出"三光"政策
    三光政策"三光"政策又稱"三光"作戰。
  • 老照片還原侵華日軍的「三光政策」: 慘絕人寰, 張張都不可饒恕
    當時日本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對中國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在中國犯下滔天罪行,給中國造成了非常嚴重的損失以及傷亡。日軍在進行侵華計劃的同時提出了「三光政策」,所謂「三光」就是「燒光、殺光、搶光」。這一政策使得中國承受著巨大的磨難。下面我們來看一組老照片,它們還原了侵華日軍罪惡的三光政策現場,簡直可以說是慘絕人寰罪惡至極!張張都不可饒恕!
  • 他是日軍侵華總司令,曾在中國實行「三光政策」,卻得以善終
    中國軍閥混戰期間,岡村寧次派了大量間諜到各軍閥高層,不斷挑起軍閥之間的戰爭,已達到消耗中國國力的目的,為日軍全面侵華鋪平道路。一九三二年,岡村寧次又派臭名昭著的間諜川島芳子到上海,挑起中日衝突,日本出兵上海,發動「一二八事變」。同年到東北,出任關東軍副參謀長,其實掌握著關東軍的實權。
  • 殘暴的「三光政策」你了解多少?
    而在這14年中,日軍制定了很多慘無人道的戰爭政策!其中最駭人聽聞的便是「三光政策」三光政策制定者:岡村寧次及其他日軍頭目岡村寧次(1884年5月15日-1966年9月2日)侵華日軍戰犯。岡村寧次在百團大戰後調任為華北方面最高司令長官,指揮日軍對八路軍各抗日根據地進行了殘酷的大掃蕩,並對華北地區的平民進行了慘絕人寰的屠殺。而三光政策,又稱三光作戰,便是在中國抗日戰爭期間,侵華日軍的一種軍事策略。可笑的是岡村寧次對中國犯下了滔天大罪,卻於1949年1月26日,被中華民國政府軍事法庭在上海宣布其「無罪」。1966年9月,岡村寧次因病去世,時年82歲。
  • 三光政策劊子手,治安戰專家岡村寧次,彭老總說他毒辣老練!
    而就是在華北戰場,一個日軍指揮官提出了後來無數中國人耳熟能詳的「三光政策」,既然殺光、搶光、燒光,這個人就是臭名昭著的岡村寧次。然而,岡村寧次在戰後卻沒有得到應得的審判,這背後確實有著特殊的歷史原因。在1937年7月全面抗戰爆發之前,日本實質上已經侵略並佔據了中國東北,日軍專門扶持偽滿洲國以控制中國東北區域。
  • 揭秘日本侵略軍「三光政策」形成的始末
    這是我黨在「三光政策」這一用語正式出現前對「三光政策」最早的揭露。  1941年1月16日,日軍大本營批准《大東亞長期戰爭指導綱要》,提出要「繼續對中國進行壓迫,力求在昭和16年(1941年)夏秋之季,以軍事、政治、謀略的綜合壓力,解決中國事變」。
  • 提出「三光政策」的岡村寧次,為何無罪釋放?國民黨為何庇護他?
    而岡村寧次,這個日本在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曾經在華北地區對平民進行過慘絕人寰的屠殺,甚至提出「三光政策」的戰犯,卻在1949年國民黨把控的中華民國政府軍事法庭公審中,被判無罪。不過,我還是按照中國政府有關領袖的叮囑,在法庭上顯得十分沉痛,居然三次流了淚。」4位審判長也只能無奈地籤了字。再次開庭後,石美瑜宣布了最後的結果:被告岡村寧次,無罪。此舉不僅受到中外記者的質問,每一個與日本侵略者不共戴天的中國人都感到不可思議!
  • 日軍實施「三光政策」暴行老照片:每張都可惡至極,絕對不可原諒
    3名村民,他們被殺害」「三光政策」是1941年9月10日在《解放日報》上首次登場,是中國軍民在華北推進的日軍掃蕩政策的概括,是對中國抗日根據地進行焚燒、殺戮、掠奪的政策。」的始作俑是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多田駿,在岡村寧次廣為流傳,對日本軍提出了嚴格的要求:「要弄清敵人性顯著的敵人根據地的村落,在焚燒之前要徹底實行滅絕作戰。」。
  • 要幫岡村寧次平反冤假錯案?
    大家都知道「三光政策」這個詞,而且這個詞和岡村寧次絕對是連在一起的。1923年,岡村寧次中佐任上海武官,時年39歲 百度「三光政策」的詞條上有這樣的記載:「1941年7月10日,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多田駿改任日本軍事參議官,岡村寧次接替其職。
  • 此人推行三光政策,殺害無數中國人,為何戰後被無罪釋放
    張自忠將軍我們都知道,當時日軍對於抗日根據地進行掃蕩的時候,實行的是「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三光政策」的真正執行者就是岡村寧次。由於抗戰開始後,我軍在敵後日軍佔領區依靠人民,進行遊擊戰爭,給日軍造成了極大的損失。為了應對這一情況,時任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多田駿提出了三光政策。1941年7月,岡村寧次繼任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將這一政策推向頂峰,在整個日本佔領地區全面推行三光政策。
  • 日本滅絕人性的「三光」政策:僅8個根據地就被日軍屠殺300多萬人
    ·日本侵略者在對敵後解放區進行掃蕩時,更瘋狂地實行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1941年7月,華北日軍司令官多田駿因「囚籠政策」破產被免職,岡村寧次繼任華北派遣軍總司令官。岡村寧次上臺後,在華北進一步推行「治安強化運動」。
  • 三光政策掃蕩後的真實照片 日軍編造理論為暴行開脫
    提起侵華日軍針對我抗日根據地所實施的「三光政策」,我們許多人都能隨口說出是「燒光,搶光,殺光」,但它具體如何形成,造成的危害有多慘重,很多人並沒有一個直觀清晰的認識。(因日軍「三光政策」無家可歸的中國孩子)在1939年6月,日軍華北方面軍轉批的《關於山地討伐參考材料》以及擬定的《掃蕩搜索實施要領》等文件中都一再提出「要沿著主要的道路燒毀房屋和村莊""見屋就燒,見糧就搶,見人就殺。」
  • 侵華日軍總司令頭號戰犯岡村寧次,為何被軍事法庭無罪釋放?
    1949年1月26日10點,上海軍事法庭開庭,第二次公審中國派遣軍總司令(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說是公審,其實審判地點和時間都沒公開,法庭裡只有20幾個記者算是旁聽。下午4點,審判長石美瑜宣讀民國三十七年戰審字第28 號判決書:被告岡村寧次,無罪。
  • 侵華日軍將領「岡村寧次」和「梅津美治郎」誰更厲害?
    「岡村寧次」和「梅津美治郎」兩人都是侵華日軍的重要將領,只不過岡村寧次一直在關內戰場作戰,我們相對熟悉一些。
  • 侵華日軍暴行:剖腹驗證孕婦懷的男女,放狼狗撕咬小孩直到咬死
    如果說旅順屠城只是日本殺中國人冰山的一角,那麼日本在侵華戰爭期間做的事情可謂罄竹難書,孫果達在《太陽旗下的撒旦—侵華日軍暴行紀實》這本書中就詳細記載了日本的侵華期間的暴行,簡直是令人髮指。1943年秋天,為了對付在日軍背後打遊擊的八路軍,日軍華北方面軍總司令岡村寧次,調集日軍主力 4 萬之眾,向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冀西阜平一帶的北嶽區發動長達 3 個月的大「掃蕩」,對於八路軍的遊擊戰爭,日本是非常的頭疼,因為根本無法對八路軍造成重創,反倒是經常被八路軍騷擾和痛打,日本軍隊就用處了殘暴的三光政策。
  • 山本五十六與岡村寧次同為大將,兩人到底誰的權力更大些?
    他少年時才華橫溢,是一個日本少有的天才少年,說來諷刺,他從海軍軍官大學畢業後,有赴美留學過,他曾在美國留學的這段歷史,使得他非常了解美國人,那麼他當時所在的美國哪座大學呢?答案是哈佛大學。這足以證明此人能力極高。二戰爆發之後,他作為海軍高層,對於日本發動戰爭的結局洞若觀火,早早的就下了定語,「若加入軸心國,自取滅亡耳。」
  • 三光政策到底有多可怕?真實情況超乎想像
    對中國被俘軍人和手無寸鐵的平民百姓進行了瘋狂的屠殺,對中國廣大土地上豐富的資源進行了貪婪的掠奪。日本士兵道德淪喪,姦殺淫略,無惡不作。為了把中國早日變成日本的後方基地,推進戰爭議程,日本人制定了慘無人道的三光政策。岡村寧次是將三光政策"踵事增華"的人,方法之惡毒,手段之狠辣,令人膛目結舌。日軍在三光政策下造成了數不清的慘案。
  • 人物 岡村寧次為何「只審不判」
    這一天,在中華民族歷史上是一個值得大書特書的日子,中國政府代表何應欽將軍在南京黃埔路原中央軍校大會堂接受日軍最高指揮官岡村寧次的投降1948年8月23日,儘管抗戰勝利已經3年多了,但是岡村寧次成為中國政府的戰犯角色不過只有短短的兩周時間。
  • 中國戰區侵華日軍投降籤字儀式舊址往事與今朝
    中國戰區侵華日軍受降籤字儀式歷時20分鐘結束。這歷史性的20分鐘對於中國來說意義重大,它象徵著日本侵略中國的戰爭終於遭到可恥的失敗,也代表著日軍對南京8年殖民統治的終結。不過,中國戰區侵華日軍投降儀式雖然總體上是順利和成功的,但卻並不完美,主要是儀式上有幾個重要環節沒有處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