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兵:美國前兩天首飛的這款「黃貂魚」,軍方編號叫MQ-25,「黃貂魚」是它所謂的代號,是美國海軍正在開發的第一款艦載無人加油機。它的正式定名雖然叫艦載無人加油機,但是它也可以搭載一些偵察系統,是一種大飛機的布局,是隱形的無人機。
它以加油為主要使命,同時可以兼顧隱形偵察,甚至保留一定的隱形攻擊能力。掛上加油管、加油吊艙,裝上油它就是加油機,裝上偵察的組件可以執行偵察任務,如果把油艙騰出來掛上彈就可以執行攻擊任務。
主持人:那麼這款無人機在美國海軍未來航母艦載機的編成中將扮演什麼角色?
房兵:這種飛機下一步執行的主要角色定位應該是一種支援保障飛機,而不是直接用於攻擊型作戰的飛機。
首先它是不可能進行空戰的。直接進行空戰的任務,目前只能由有人駕駛作戰飛機來執行。所以目前在美軍的艦載機中,未來的空戰任務肯定還是由現在的F/A-18「大黃蜂」和下一代的F-35C型來執行。MQ-25更多地是承擔支援任務。
F/A-18「大黃蜂」噴氣式戰鬥機(圖源:環球網)
航母的艦載機基本上都是小飛機,F/A-18「大黃蜂」、F-35都是戰術飛機,「腿」比較短。即便是彈射起飛也受到重量的限制,它的載油量、載彈量比不過陸基飛機。同樣一種型號的飛機,在航母上起飛和在陸上機場起飛的載油量、載彈量是不一樣的。
比如俄羅斯的蘇-33艦載機,在陸上起飛可以滿油滿彈,但是在航母上起飛絕對做不到,為什麼?它受條件的限制,跑道沒那麼長,而且又是滑躍甚至彈射起飛的方式。所以航母艦載機本身的載油量、載彈量就受到一定的限制,那就意味著你的航母艦載機去攻擊別人的時候,你的「腿」可能就短了,夠不著。如果要想夠得著航母就得往前湊,但航母湊得太近就會「挨揍」。
現在各國都在提升打擊航母的能力,甚至有些國家在千裡之外就能打到航母,這已經超過了美軍現有艦載機的作戰半徑。美國的這款艦載無人加油機就解決了這個問題,它能夠給艦載機空中加油,這樣一來,艦載機的「腿」就可以長一點。
美國之前沒有加油機嗎?有,美國海軍航母上一直配有艦載加油機,比如它過去用A-6艦載攻擊機改的KA-6D就是加油機。為什麼還要再研製艦載無人加油機?
1997年退役的KA-6D(圖源:「瞭望智庫」微信公眾號)
因為無人機省事、省人、不怕打,更主要的是無人機可以做成飛翼的布局,能夠隱形。飛機搭載一個人很麻煩,不是多那麼一塊空間的問題,而是要保證一個人的生命系統在上面能夠存活。這是需要一套保障系統的,而這些在飛機上都是寸土寸金的。若能把這些分量省出來,可以把飛機的尺寸縮得很小。雷達反射面積小了,飛機就可以做到隱形了,就會為它執行加油任務帶來非常好的條件。
之前美國的KA-6D加油機是載人的,而且不隱形。它給現在的F/A-18「大黃蜂」飛機加油可能沒事,二者都不是隱形的。但美國下一代的艦載機是F-35C,是隱形艦載機,它本身的優勢就是隱形地打別人,結果搭配的加油機不隱形,等於暴露目標。
現代空戰打體系,作為弱勢一方,它不跟對方的戰鬥機「PK」,而是打對方的預警機、加油機,特別是那種不隱形的。所以為什麼美國人要開發艦載的隱形無人加油機,它的主要目的就是考慮可以跟未來換裝的F-35C隱形艦載機形成搭配。必要的時候它可以換上偵察的功能模塊,執行偵察任務,甚至裝上彈執行隱形的攻擊任務。
首飛中的「黃貂魚」加油機(圖源:中國國防報)
主持人:現在「黃貂魚」成功首飛,是否意味著它未來一定可以裝備入役呢?之前美國曾製造過一款X-47B艦載無人攻擊機,但這個項目最終被取消了。
房兵:美國海軍研製的第一款艦載無人機不是「黃貂魚」MQ-25,而是X-47B。「X」打頭的軍機,被美國軍方叫技術驗證機,都不是真正準備列裝的飛機。比如現在的F-22「猛禽」,當年驗證的時候叫XF-22。
但是這款「黃貂魚」MQ-25,雖然剛首飛,還沒有上艦,但是卻直接被賦予了軍方的編號,也就是意味著美國是肯定要把這個項目搞下去的。無人機上航母最大的一道坎不是飛,而是降。
X-47B當年成功完成了陸上攔阻降落試驗,隨後放到美國海軍當時最新的「羅納德裡根號」核動力航空母艦上去測試,彈射起飛和阻攔著艦都沒問題,甚至讓X-47B跟F/A-18「大黃蜂」同在甲板上分批起飛,已經開始進行聯合起飛的戰術演練了。人們都以為它下一步會定型,直接準備上艦,但是美國突然把這個項目取消了。後來大家分析,主要可能是美國海軍對這種飛機的功能定位還是有新的考慮,因為它主要的功能是攻擊。
X-47B 艦載無人戰鬥機(圖源:環球網)
當時X-47B的定位就是它具有相當大的攻擊距離和縱深,遠遠超過美國海軍當時裝備的F/A-18「大黃蜂」,據說可以達到2000公裡以上的作戰半徑。但是後來美國海軍可能發現,這種需求對於美國海軍的航母打擊群,包括艦載攻擊機來講不是特別迫切,畢竟美國空軍有這樣的能力,而海軍花這麼大的代價其實意義並不是很大。
所以這個項目最後被放棄了,但是這個技術卻並沒有完全被塵封。這次美國首飛的「黃貂魚」,在技術上是和X-47B有很多傳承關係的。
從外形上來講,它跟過去的X-47B在外形上雖然不能說如出一轍,但是大體上都是大飛翼的布局,都是隱形的。MQ-25納入美國整個航母未來艦載機的作戰體系,主要功能就是給隱身的有人駕駛作戰飛機加油,把艦載機的「腿」延長,大大提升了整個作戰體系的隱形突防能力。
它同時還保留了一定的偵察,甚至攻擊的能力。所以MQ-25正像它的編號一樣,下一步應該就是美國航母艦載機編成中,另外一種主力的作戰飛機。
2015年4月16日,美國海軍X-47B無人作戰飛機技術驗證機的第2架機成功完成歷史上首次無人機自主空中加油對接測試(圖源:國防科技信息網)
主持人:您認為美國海軍航母艦載機無人化的趨勢會是怎樣的?
房兵:首先,執行相對輔助性任務,比如加油機、預警機,肯定是越靠後一點受到對方的威脅就越小。隨著無人機技術越來越成熟,下一步可能改一改,它就能去執行一些攻擊的任務。但是現在它還做不到自主空戰,因為現在無人機很多,這種高機動的動作還要靠後方的操縱平臺來操控的。
如果是空戰的話,零點幾秒的時間可能就決出了勝負,若等目標傳感器的信號傳到後方,被操控員看到,再下一個指令,飛機執行出來可能已經被對方擊落了。
因此,現在的無人機要麼執行輔助任務,要麼去執行攻擊型的任務,替代有人駕駛作戰飛機。下一步如果人工智慧技術真的發展到一定程度,它有可能再往自主空戰的方向去發展,但是這個前景應該是比較遠的。當然,那一步如果實現的話,可能未來的戰場真能實現徹底的無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