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進口圖-16後,於1969年仿製出轟-6系列轟炸機,經過不斷的改進發展出轟-6K、轟-6N、轟-6J等為代表的戰略轟炸機,似乎就打算用轟-6系列轟炸機,從上世紀60年代末一直用到本世紀中葉,不用100年是不動搖了。這是為何呢?其實,轟-6這個平臺,經過不斷的改進,早已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而且由於現代飛彈武器的技術發展,轟-6這樣的轟炸機,作為飛彈發射平臺就可以了,因此也還有他的用武之地。轟-6轟炸機於1969年正式服役,如今已經走過了半個世紀,從最早的轟-6A,發展到了此次亮相的轟-6N。曾經,許多軍迷都認為轟-6K是轟-6的終極版本,萬萬沒想到還有一個「N」,因此有軍迷開玩笑道:轟-20再不出來現身的話,留給轟6的「字母」已經不多了。
其實,莫說是轟-6了,美國和俄羅斯的老舊轟炸機也都還在使用。美國的B-52戰略轟炸機,研發於上世紀50年代,還比圖-16更早,是1952年,到現在也還大規模在美軍服役,是美軍戰略轟炸機部隊的骨幹力量;俄羅斯的圖-95熊式轟炸機,也是1952年研發,迄今也在使用。其實說到底,轟-6這種一直延續使用的轟炸機並非個例,也證明了飛彈技術的巨大進步,取代了轟炸機技術進步的需求。
轟-6系列,從轟-6K開始就進入了戰略轟炸機門檻,轟-6K使用2臺D-30KP-2發動機,擴大了載油量,同時換裝了新的火控雷達、飛彈打擊指揮系統,增加了衛星導航和地形匹配系統,具備了作為巡航飛彈載機的能力,他可以掛載6枚CJ-10巡航飛彈,該飛彈射程超過2500公裡,核常兼備,加上飛機本身具備的4000公裡最大作戰半徑,他可以對距離機場6000公裡外的目標直接進行打擊,不空中加油的打擊距離和B-1B轟炸機接近,當然,轟-6K也不能空中加油。
不過由於圖-16機身的限制,轟-6就算改到轟-6Z也不可能達到轟-20的高度,戰略威懾能力也不如俄羅斯的圖-95,因此僅僅靠轟-6是無法滿足中國空軍需求的,而千呼萬喚始終不出來的轟-20才是中國空軍目前急需的戰略轟炸機,也只有裝備轟-20,中國空軍離真正意義上的戰略空軍才能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