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GE和普惠贏得NASA提高渦扇發動機核心機熱效率的合同

2021-12-28 兩機動力控制

導讀【據飛行國際網站2021年10月26日報導】普惠和GE贏得NASA旨在開發提高未來商用渦扇發動機核心機熱效率技術的合同,該合同是NASA混合熱效率核心機項目(HYTEC)的一部分。HYTEC計劃於2020年啟動,啟動資金為1.91億美元,致力於開發出一種「高功率密度」渦扇核心機,其燃料效率比當前高出5%-10%,計劃在2030年代初應用於下一代客機。

普惠負責開發先進的高壓渦輪技術,以減少下一代單通道飛機的燃料消耗和排放。具體來說,普惠將專注開發碳基複合材料,能夠比當前CMC承受更高的溫度,還將開發環境塗層、先進冷卻技術和空氣動力學方法,以實現新的組件設計和提高效率。普惠將在其位於加利福尼亞州卡爾斯巴德的新開設的CMC「卓越中心」開展這項工作,位於康乃狄克州的雷神技術研究中心也將參與其中。普惠沒有透露合同金額,但政府文件指出,雷神公司贏得了價值660萬美元的HYTEC合同,包括期權。

GE正在測試和改進緊湊型噴氣發動機核心機設計以提高熱效率,包括繼續開發陶瓷基複合材料,該工作與GE和賽峰共同主導的RISE項目相一致。RISE項目旨在開發一種開式轉子發動機,以提高熱效率。合同價值1220萬美元。

關閱讀:

【行業新聞】GEnx於服役10周年之際,完成了耐久性試驗

【行業新聞】通用電氣計劃在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

【行業新聞】普惠和GE公司再次面臨F-35戰鬥機發動機競爭

來源:中國科協航空發動機產學聯合體

(歡迎加小編微信號:gtc6000;QQ群:603094810;資料都存在QQ群文件夾中)

免責聲明:本公眾號所載內容為本公眾號原創或網絡轉載,轉載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請跟我們聯繫!轉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公眾號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相關焦點

  • 飛機的「心臟」——發動機的各種知識,太全了!必須收藏!
    發動機核心部分空氣經過的部分稱為內涵道,僅有風扇空氣經過的核心機外側部分稱為外涵道。渦扇引擎最適合飛行速度400至1,000公裡時使用,因此現在多數的飛機引擎都採用渦扇作為動力來源。  渦槳發動機的排氣速度太低推力有限,同時影響飛機提高飛行速度。因此必需提高噴氣發動機的效率。發動機的效率包括熱效率和推進效率(引擎排氣速度與飛行速度之比)兩個部分。
  • F100大戰F110,第4代戰機渦扇發動機,誰是史上最佳(下)
    F100是一種軸流式渦扇發動機,涵道比0.7,發動機為雙轉子結構,一根傳動軸軸承載由兩級渦輪驅動(兩級高壓渦輪和兩級低壓渦輪)的三級風扇,另一根軸承載由另兩級渦輪驅動的10級壓氣機。  F100在設計上高度模塊化,任何主要模塊都被設計為可在基地而不是維修站進行拆卸和更換,其風扇、核心機、低壓渦輪、尾噴管和附件機匣都可以分別拆卸和更換,而無需拆卸發動機的其餘部分。
  • 美國「發動機大戰」的可靠性PK,給中國的啟示
    按照美國空軍和海軍組成的「發動機選型聯合管理委員會」的要求,普惠公司需要同時研發空軍F-15使用的F100發動機和海軍F-14的F401發動機(替代性能有缺陷的TF30),兩者的核心機都源自該公司競標成功的JTF22。
  • 【成長路】外國發動機 VS 我國發動機
    所以,設計、製造一臺高性能的渦扇發動機,可謂"螺螄殼裡做道場",難度極大。在世界範圍內,掌握一流水平渦扇發動機製造技術的僅有英國羅·羅、美國普惠和通用3家公司,俄法兩國都屬於二流,這是一個真正的壟斷行業。
  • 「全球最強渦扇發動機」——F135-PW-100
    F-35C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第五代艦載機,最大的優勢是出眾的隱身性能、先進的航電系統,配備了所謂「全球最強渦扇發動機」——F135-PW-100。在普惠公司早期官方文件中,F-35C採用的不是F135-PW-100而是F135-PW-400發動機,後者造價也因為使用了更先進的材料而更高。
  • 渦輪噴氣發動機和渦輪風扇發動機有什麼區別?
    渦輪噴氣發動機的基本原理是:空氣經過壓氣機壓縮後進入燃燒室與燃料混合燃燒;膨脹的燃氣進入與壓氣機同軸的渦輪並推動渦輪旋轉,使壓氣機正常工作;從渦輪中流出的燃氣經尾噴管膨脹後,高速向後噴出,產生巨大的反作用力。在不增大核心機的條件下,為了在短時間內增加發動機推力可採用發動機加力措施,戰鬥機上最常用的辦法是在渦輪後安裝加力燃燒室。
  • 普惠和GE公司再次面臨F-35戰鬥機發動機競爭
    時至今日,美國國防部希望在降低F-35戰鬥機發動機成本的同時增加功率,同時支持最新的Block 4升級。所以普惠公司和GE公司可能在未來一年再次面臨一份競爭合同。作為美國空軍自適應發動機過渡計劃(AETP)的一部分,GE公司正在開發XA100自適應循環發動機。XA100與F-35A常規型以及F-35C航母型「直接」兼容,但必須進行大改才能在垂直起降的F-35B上使用。
  • 【行業動態】美國下一代軍用直升機發動機發展計劃
    「黑鷹」和「阿帕奇」直升機作戰能力的不足,但其配裝的T700發動機已基本挖掘出最大的性能潛力,要繼續提高直升機的性能只能研製全新的動力系統。該計劃隸屬於通用經濟可承受先進渦輪發動機(VAATE)計劃,美國政府投入了3475萬美元,目標是在保持T700重量的基礎上將油耗降低25%、功率提高50%(達到2205千瓦級別)、成本降低35%。AATE計劃共有兩個演示驗證發動機,分別是先進渦輪發動機公司(ATEC,霍尼韋爾和普惠的合資公司)的HPW3000和GE公司的GE3000。
  • F100大戰F110,第4代戰機渦扇發動機,誰是史上最佳(上)
    1974年11月F100第四代戰鬥機渦扇發動機正式進入美國空軍軍服役,普惠嚴重低估了F-15A每架次飛行中的發動機動力循環次數,他們不了解「
  • 硬核航發 寶馬-羅羅BR715航空發動機整體葉盤應用簡介和GE試驗風扇介紹|陳光談航發231
    寶馬 羅·羅公司於1994年啟動的、為波音717客機研製的BR715高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如圖17所示)中,在如圖18所示的風扇後兩級增壓壓氣機,全部採用整體葉盤結構,且兩級焊接在一起形成整體轉子。它的整體葉盤是在5坐標數控銑床上加工的。
  • 普惠JT9D渦扇發動機,退役狀態,部件齊全,適合科研教學等!
    現有一臺普惠JT9D渦扇發動機,退役狀態,部件齊全。
  • 渦輪風扇噴氣發動機的誕生
    JT-3D或CJ805-23的研製,粗略的說是在現有的渦噴發動機加上風扇。這種以現有發動機作為「核心機」的做法,降低了技術上最難解決的部分的難度。波音707的軍用型號之一,KC-135加油機。不加力式渦扇發動機實際上較為容易辨認,其外部有一直徑很大的風扇外殼。
  • 航空發動機不為人知的工作原理
    一九六零年七月,普惠公司的JT3D渦扇發動機誕生了。JT3D的最終定型時間比羅羅的康維只晚了幾個月,可是在性能上卻是大大的提高。JT3D也是採用了雙軸前風扇的設計,地面臺架最大推力8165公斤,高空巡航推力2038公斤,最大推力耗油0.535千克/小時/千克,推重比4.22,函道比1.37,壓氣機總增壓比13.55,風扇總增壓比1.74(以上數據為JT3D-3B型發動機的數據)。
  • 詳解渦輪風扇噴氣發動機的誕生
    JT-3D或CJ805-23的研製,粗略的說是在現有的渦噴發動機加上風扇。這種以現有發動機作為「核心機」的做法,降低了技術上最難解決的部分的難度。波音707的軍用型號之一,KC-135加油機。不加力式渦扇發動機實際上較為容易辨認,其外部有一直徑很大的風扇外殼。
  • 【行業動態】GE航空獲970萬美元合同,為美海軍CH-53直升機動力繼續提供支持
    導讀:據Upi網站4月8日報導,美國GE航空集團贏得了960萬美元的T-64發動機合同,將繼續為美國海軍陸戰隊的
  • 渦扇20航空發動機終於研製成功了!運20即將換發
    運20即將換發2012年以來,網上陸續有關於渦扇20的官方、非官方消息,近年來還有疑似安裝渦扇20大涵道比發動機的運20被衛星拍到,但至今卻沒有運20換裝渦扇20的官方正式消息。渦扇20真身遲遲不露面引來國人各種猜測。不少人懷疑渦扇20研製失敗了,直到最近的一則新聞報導才徹底打消人民的疑慮。
  • 揭秘軍用渦輪發動機製造原理,滿身都是黑科技呀!
    以推重比15-20的發動機核心機及其所突破的關鍵技術為基礎,可以研製出不同推力等級和循環參數的系列化發動機,用於21世紀前半葉各種用途的軍用飛機和飛彈。專家認為,對於有旋轉部件的燃氣渦輪發動機而言,由於結構和材料強度的限制,推重比20已是其技術的極限,要進一步提高推重比,就必須發展新的設計概念和技術。
  • ——美國發動機大戰(Engine War)的回顧
    1967 年 12 月,美國空軍和海軍決定聯合開展一項發動機研製項目(Joint Engine Project-JEP),即採用同一臺核心機 [注 1] 分別發展兩型發動機,用來裝配 F-X(1968 年後正式編號 F-15;1969 年 12 月 23 日麥道公司獲得了研製合同)和 F-14B 飛機。
  • 別總盯著渦扇15,渦扇19它不「香」嗎?
    可見渦扇19的立項時間比渦扇15晚了10年左右,然而2019年4月的一則新聞則證實渦扇19進度快得超乎想像!2019年4月,一則關於我國第22屆「四川青年五四獎章集體」擬表彰名單的新聞報導令人格外振奮:僅用一年時間完成發動機設計,實現「零」的突破;僅用半年時間完成首臺發動機試驗驗證,實現國內發動機試驗效率和成功率的突破;發動機製造周期縮短了2/3,實現了國內發動機製造周期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