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海軍「廣州」艦的前世今生
今年5月中國海軍南海艦隊服役僅10年出頭的的052B型飛彈驅逐艦「廣州」艦(舷號168),進入造船廠進行大修改裝。從外觀上看「廣州」艦上的前主炮已被拆下,在艦身的一側新開了兩個艙門。
2004年加入入中國海軍南海艦隊的「廣州」艦排水量7千噸,是我國自行研製生產的第一型具備艦隊區域防空能力的多用途驅逐艦。之前我人民海軍具備艦隊區域防空能力的驅逐艦,只有4艘號稱人民海軍「第二代四大金剛」的從俄羅斯進口的「現代」級驅逐艦。「廣州」艦體看上去修長而豐滿,首部為大角度飛剪艦首,不帶任何外飄,水線以上無折角線,上層建築物採用了一體化的設計,尾部設有小楔形尾。這種設計方式可以大大提高艦艇的快速性、抗浪性,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減少了艦艇在高速航行時的產生的興波阻力。
1997年開始研製時,潘鏡芙院士任總設計師,1999年定型時因潘鏡芙院士已經退休,由朱富英任總工程師。艦上裝備了由前蘇聯於上世紀80年代研製而成的「施基利」中程艦對空飛彈武器系統,它就是因擊落馬航客機而被世人認知的「山毛櫸」防空飛彈的艦載型。該系統最大射程對飛機32公裡、對飛彈12公裡,雙發齊射命中率對飛彈86%,對飛機96%,可攔截距海面3-5米的反艦飛彈。艦上還首次裝備了我國自行研製的730型近程防空武器,這種7管30毫米口徑全自動反導近防炮,對反艦飛彈射程2.5公裡,每分鐘射速4200發。對空對海搜索雷達和採用全球首創的大氣波導超視距技術的目標指示雷達是俄羅斯海軍現役的產品,加速主機為烏克蘭生產的DA/DN80型燃氣輪機。巡航主機是中國引進法國技術生產的MTU20V956TB90型柴油機,主炮是採用法國技術由我國自行生產的87式100mm口徑全自動艦炮,艦上的16個反艦\反潛飛彈發射箱,可以用於發射我國自行研製的鷹擊-83反艦飛彈和「長纓2反潛飛彈。艦上還帶有一架反潛直升機。由於採用了國產和進口的武器和電子系統,在整合這些子系統的研製過程中,得到了具有豐富經驗的俄羅斯北方設計局的協助。該艦被授予168編號之後,國內有20多個城市都在爭取諧音為「一路發」飛彈驅逐艦以自己的城市命名,最後名落廣州,原來準備命名為「廣州」艦的曾任南海艦隊旗艦的167號飛彈驅逐艦硬是塞給了深圳。因為167用廣東話讀出來有些人會覺得不雅。
人民海軍建軍之後,在不同的年代曾有三艦主力艦艇被命名為「廣州」艦。
第一艘「廣州」艦就英國在二戰中急造的排水量1000噸城堡級獵潛艦。在二戰後各海軍強國拋售戰時剩餘物資的狂潮中,在抗日戰爭而損失殆盡的國民黨政府無疑是購買這些物資的大戶。更何況,這批物資中很大一部分都是用美國貸款購買,用人家的錢買東西自然大方,可以說是只求數量,不求質量。而接貨後發現船況不佳的,三艘城堡級獵潛艦全部變賣給招商局和各輪船公司使用。人民解放軍解放上海之際,已經改名為「元培」號快速客貨輪的一艘城堡級獵潛艦因遭遇颱風受損未能駛往臺灣,1950年春,急需軍艦的人民海軍將「元培」輪改裝成護衛艦。主要改裝是裝上從蘇聯購買的各種火炮和雷達等電子設備,為此還增加了一座桅杆。改裝後的「元培」艦,裝備3門蘇聯製造的130毫米50徑倍主炮,5門雙聯37mm63徑倍機關炮,後來因為艦上層設備過重,影響軍艦適航性,於是將後部的130炮拆掉一門,改成一門雙37炮,於是與原有的兩門雙37成品字形布局,因此只剩下兩門130炮,前後各一門。「元培」艦由於加裝了大批重型裝備,排水量上升不少,最大航速降為14節。眾多的火炮使它成為當時人民海軍火力最強的軍艦,並擔任當時東海艦隊的前身華東軍區海軍主力第6艦隊的旗艦。第一艘「廣州」艦參加了兩次菜花岐海戰,海戰中「廣州」艦發射的一發130毫米炮彈命中國民黨海軍的「太和」號護衛艦,在該水線以上炸開一個大洞。1968年,「廣州」艦將舷號由212改為53-602以紀念毛主席1953年6月2日視察該艦的日期。1974年,人民海軍的第一艘「廣州」艦正式退出現役。
1974年,人民海軍的第二艘「廣州」(舷號240後調整為160)艦服役,它是廣州造船廠為南海艦隊建造的第一艘051型飛彈驅逐艦,三千多噸的排水量是當時我國自行研製的最大型水面主力作戰艦艇,是南海艦隊擁有的第一艘飛彈驅逐艦。1978年3月9日「廣州」艦在南海艦隊湛江基地爆炸沉沒,這是我人民海軍建軍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大事故,造成130多名海軍官兵死亡,其原因眾說紛紜,官方也一直保持沉默。目前唯一公開出版物中只有《羅瑞卿傳》一書中提及此事。但也沒有明確爆發生的原因。
進入新世紀之後,中國總共建造了兩艘052B型飛彈驅逐艦,全部在南海艦隊服役,分別命名為168「廣州」艦和169「武漢」艦。今年6月,「廣州」艦的姐妹艦「武漢」艦與兩棲登陸船「井崗山」號和島礁補給艦「微山湖」號一起,首次與海軍航空兵的「殲11」重型殲擊機及「轟6」轟炸機一起,通過巴士海峽前往西太平洋進行聯合演習,又是引起了大家的關注。軍事專家們分析進入造船廠進行大修改裝的「廣州」艦最大可能是將原有的100口徑毫米主炮改為130口徑毫米主炮,使其火炮威力得到大幅提高,其次就是將之前的兩座單臂防空飛彈發射架改為垂直發射系統,從本質上提高該艦的防空反導抗飽和攻擊能力。另外就是更換更加先進的自動化指揮系統和作戰情報系統。「廣州」艦大修改裝完成之際,也許正是「武漢」艦入廠大修改裝之時,這兩艘中國唯一的052B型飛彈驅逐艦大修改裝之後,正是進入壯年之際,將繼續在南海擔任多用途主力水面作戰艦艇的角色。(黎旭陽)
2004年加入入中國海軍南海艦隊的「廣州」艦是我國自行研製生產的第一型具備艦隊區域防空能力的多用途驅逐艦。
最近進入造船廠進行大修改裝的「廣州」艦。從外觀上看「廣州」艦上的前主炮已被拆下,在艦身的一側新開了兩個艙門。
2002年在江南造船廠下水的「廣州」艦。
正在發射「施基利」中程艦對空飛彈的「廣州」艦。「施基利」中程艦對空飛彈就是因擊落馬航客機而被世人認知的「山毛櫸」防空飛彈的艦載型。
「廣州」艦上的16個反艦\反潛飛彈發射箱,可以用於發射我國自行研製的鷹擊-83反艦飛彈和「長纓2反潛飛彈。
第一艘「廣州」艦就英國在二戰中急造的排水量1000噸城堡級獵潛艦。國民黨海軍的三艘城堡級獵潛艦全部變賣給招商局和各輪船公司使用。1950年春,急需軍艦的人民海軍將因颱風受損未能駛往臺灣「元培」輪改裝成護衛艦。裝上從蘇聯購買的各種火炮和雷達等電子設備,為此還增加了一座桅杆,它一度成為東海艦隊的前身華東軍區海軍主力第6艦隊的旗艦。
人民海軍的第二艘「廣州」艦是廣州造船廠為南海艦隊建造的第一艘051型飛彈驅逐艦,三千多噸的排水量是當時我國自行研製的最大型水面主力作戰艦艇。1978年3月9日在南海艦隊湛江基地爆炸沉沒,這是我人民海軍建軍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大事故,造成130多名海軍官兵死亡,其原因眾說紛紜,官方也一直保持沉默。目前唯一公開出版物中只有《羅瑞卿傳》一書中提及此事。但也沒有明確爆發生的原因。
「廣州」艦168大修改裝完成之際,也許正是「武漢」艦169入廠大修改裝之時,這兩艘中國唯一的052B型飛彈驅逐艦大修改裝之後,正是進入壯年之際,將繼續在南海擔任多用途主力水面作戰艦艇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