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1405年的夏天,鄭和受朱棣之命從南京龍江港起航,經太倉出海,偕王景等2.78萬人第一次下西洋。中國這個古老而龐大的東方陸地國家,第一次將眼睛看向了海洋深處。
他的航行比哥倫布早87年,比達伽瑪早92年,比麥哲倫早114年。
然而,畢竟世界史上只記得了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海洋地理上只有著麥哲倫海峽。
但鄭和的粉絲們不要哭,大明帝國派出的鄭和艦隊,在當時的戰鬥力也是槓槓的。1420年間中國明朝擁有3800艘船舶,超過當時歐洲船隻的總和。
所以鄭和出使西洋,除了撒錢,許諾官爵之外,還順帶平定了小國之間的內亂。
比如:第一次出使路過印尼時,恰逢印尼內戰,西王和東王打得不可開交,船隊途徑東王領地,部下上岸shopping。
可沒想到竟被西王誤以為是東王的救兵,殺了鄭和的170位士兵。鄭和怒了,分分鐘準備舉兵秒了西王。見勢不妙的西王,硬是派了使者帶了6萬兩黃金才擺平此事。
所以說,一切用錢可以解決的都不是問題。
這一次鄭和沒有動手,等到回程,走到馬六甲海峽的時候,誰料到被海盜圍攻了。
敢圍攻鄭和船隊的絕非不是什麼小囉囉。首領陳祖義,祖籍廣東。作為海盜專業戶,陳祖義已經雄霸南海、印度洋十多年,就像今天的「賓拉登式」的巨梟,朱元璋曾懸賞50萬兩白銀抓他。
面對勁敵,很多人都以為鄭和是宦官不善打戰,其實這個是錯覺好嘛。翻翻鄭和職場履歷就知道,他打小就跟隨朱棣南徵北戰,出生入死,是「靖難之役」的功臣,若你以為諾大的船隊,只有一宦官帶隊,那就錯了。人家可是實力派武將。
兩軍決戰前夕,陳祖義詐降鄭和,鄭和識破他陰謀,當場殺死海賊5000多人,並將陳祖義活捉。帶回了南京面聖,最後被朱棣斬首於各國使者面前,揚了國威,堪稱大國外交之成功典範。
回到南京後,鄭和思忖這一路險惡,每每倒也化險為夷,於是奏請朱棣賜建天妃宮,此後六次下西洋,無論出航前和歸航後,都專程前往龍江天妃宮祭祀媽祖。
第三次出使西洋時,鄭和想在斯裡蘭卡立塊碑,結果國王亞烈苦奈兒表示:此樹是我栽,此路是我開,要想立個碑,留下買路財。
考慮到他多次劫使者,搶奪明朝船隊錢糧,鄭和在回程的時候,生擒了國王全家。
第四次出使,又遇內亂,這次是意外的捲入蘇門答臘國的王位之爭中,複雜程度遠超朱棣與朱允炆。
劇情如下:
老國王早幾年就陣亡了,王后為復仇宣布誰殺死仇人,就以身相許誰。很快仇報了,新國王有了,但長大了的王子不願意了,他殺死了繼父自封國王。
故事本到這裡應該有個happy ending,可半路殺出個老國王的弟弟,演變成了一場叔侄之間的王位爭奪戰。
也許朱棣本人是個篡位者的緣故,決意強力介入王位糾紛,受命鄭和支持年輕的國王。
於是,新國王勝出,王叔戰敗。話說,有著強大的軍事實力,鄭和這一路真是走到哪裡帥到哪裡。
如果說順路平定小國間的內亂已是家常便飯,那麼鄭和從坦尚尼亞帶回了「麒麟」,那才是一大政績。
「麒麟」送到南京後,明成祖朱棣親自在明故宮的奉天門接收。朱棣自個欣賞完後,還不忘叫明翰林學士沈度畫下個《麒麟圖》。
這張圖,運用寫實的手法,清晰地告訴人們:原來讓朱棣為之抓狂,在南京引起轟動的「麒麟」,就是如今在紅山動物園裡依然可以看到的長頸鹿。
同時,鄭和還曾帶回過馬哈獸,據考證,馬哈獸指的就是非洲產的直角大羚羊。
當然關於鄭和,還有一說,即他最流芳百世的貢獻,就是發明了我國的國粹之麻將,七下西洋,航程十萬餘裡,戰士們的娛樂活動全靠鄭和發明了麻將。
刮什麼風就成了出海者最關心的事情。於是麻將就以「東南西北」為始。就連定座位也要用四風來「扳莊」,一風一圈。
刮什麼風?
東南西北風!
有了風就可以行船,張帆、落帆需要繩索,so,麻將中就有了一至九條的「索子」,就是我們出牌說的「二條」、「三條。」
再來,海上的生活水源是淡水,在出航前,船員們需要用許多木桶、竹筒裝滿水,於是就有了牌中的一至九「筒」。
跟現在海員一樣,明朝的海員年收入也是上萬,上萬串銅錢,自然牌中也就有了「萬」字。
還有茫茫大海上,船員們往往不記日期,只辨寒來暑往的季節變化,多少竹排中又添了「春夏秋冬」四張花牌。
這麼想來,600年前的鄭和真的是大明第一玩家,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