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的無人船揭開「神秘」面紗!「獵鷹9號」助推火箭穩穩降落在船上!

2021-02-15 國際船舶網

「外星人」馬斯克再次創造了人類新紀元!在成功完成人類首次商業載人發射之後,「獵鷹9號」助推火箭成功回收降落在SpaceX公司的海上著陸平臺——一艘自動航天發射中心無人船上,準備下一次再次發射。由此,SpaceX的無人船也終於揭開「神秘」面紗。

 

SpaceX使用海上平臺回收「獵鷹9號」助推火箭

當地時間5月30日下午3時22分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甘迺迪航天中心39A發射臺發射升空,將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龍飛船」太空艙(Crew Dragon)送入軌道。

在大約10分鐘之後,完成任務的「獵鷹9號」直立著陸在SpaceX的無人火箭著陸船「Of Course I Still Love You」號(「我當然還愛你」號,這個船名和馬斯克一樣與眾不同)上。SpaceX的火箭回收機器人「Octagrabber」參與了此次火箭回收。

對於SpaceX而言,這無疑是一次意義非凡的發射,SpaceX在成立18年來首次將人類送上太空,SpaceX公司也因此成為第一家將人類送入太空的私營企業。目前,全世界僅有三個國家掌握了載人航天能力,美國、俄羅斯和中國。這次SpaceX發射成功,不僅標誌著美國恢復了載人航天能力,也標誌著人類載人航天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商業航天公司成為了載人航天的第四位玩家」,開創了商業載人航天的新紀元。

 

根據SpaceX的信息資料,「Of Course I Still Love You」號是一艘由駁船改裝而成的「自動航天發射中心無人船」(Autonomous Spaceport Drone Ship,ASDS),在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港運營。這艘無人船由甲板駁船改裝而成,配備了位置保持發動機和一個大型著陸平臺,由自主機器人控制,用於在海上回收一級火箭。

「Of Course IStill Love You」號

 

其中,「Of Course I Still Love You」號是SpaceX的第二艘ASDS,在2015年年初根據更新的MARMAC系列駁船304模型開發。該平臺長300英尺(約91米),寬170英尺(約52米),可以支撐18英尺的著陸支架和火箭支撐設備。除去甲板上貨櫃和泵站等設備,平臺可用降落面積長約70米,寬約50米,吃水6米。

 

2016年4月,「Of Course I Still Love You」號成功在大西洋上回收「獵鷹9號」一級火箭,這也是人類歷史上首次在海上實現火箭回收。2017年3月30日,在SES-10任務中SpaceX第一次發射了回收復用的火箭,這枚火箭再一次著陸在大西洋上的「Of Course I Still Love You」號,這也是第一枚二次著陸的回收復用軌道級運載火箭。SpaceX的創始人埃隆•馬斯克當時稱,這項成就是「航天史上重要的裡程碑」。

 

計劃升級現有海上著陸平臺並引入第四艘船

目前,SpaceX的船隊目前擁有兩艘ASDS。SpaceX計劃對其ASDS進行一系列重大升級計劃,並將推出另外一艘新的ASDS。

「Just Read TheInstructions」號

 

除了「Of Course I Still Love You」號之外,SpaceX船隊中還運營著「Just Read The Instructions」號(JRTI)(看一下說明書號),同樣由甲板駁船改裝而成,根據MARMAC系列駁船303模型開發。這是SapceX的第三艘ASDS,在2016年1月投入使用,與已經在2015年退役的第一艘同名。

 

2018年年初,SpaceX宣布將建造第四艘ASDS,命名為「A Shortfall of Gravitas」號(ASoG),與之前兩艘一樣,這一船名同樣來自伊恩•班克斯的科幻小說《文明》系列,班克斯也是埃隆•馬斯克最喜愛的科幻作家之一。

 

據了解,SpaceX執著於在海上回收火箭,是因為海上著陸往往可以節省更多的燃料。由於陸地回收需要調整火箭的速度和進入地球大氣層的角度,並且需要計算準確的著陸位置,因此火箭的運行軌跡會更長,需要的燃料也更多。但是海洋著陸就不存在這些複雜的問題。SpaceX的ASDS能夠捕獲按自然途徑返回地球的火箭,降低火箭飛行的距離,並能夠操縱火箭著陸時所需要的燃料量。這意味著海上著陸能夠大量節省燃料成本,在一些陸地著陸不可能實現的任務中發揮優勢。

 

2019年第四季度,「Just Read The Instructions」號正式離開其運營了三年之久的洛杉磯港泊位,穿越巴拿馬運河,最終在12月11日抵達卡納維拉爾港口,開始了期待已久的升級。

 

「Just Read The Instructions」號已經在甲板上安裝了近12個大型發電機和新的推進器吊艙,並準備安裝新的硬體。值得注意的是,計劃安裝在「Just Read The Instructions」號上的推進器和電源似乎都將進行重大升級,這可能使船舶比目前用於將其拖航至著陸區的拖船擁有更大的動力。換句話說,SpaceX可能在嘗試使「Just Read The Instructions」號完全獨立於拖船,這可能會簡化並降低助推器回收成本。

「Of Course IStill Love You」號的火箭回收機器人「Octagrabber」

 

SpaceX還將為「Just Read The Instructions」號安裝第二個坦克型火箭回收機器人「Octagrabber」。從2017年開始,SpaceX在「Of Course I Still Love You」號使用回收機器人。雖然未自動化,但「Octagrabber」幫助SpaceX海上火箭回收團隊最大限度地降低工人面臨的風險,並提供更大的靈活性,在天氣不至於太惡劣時嘗試讓助推火箭著陸。

 

儘管可能性不大,但SpaceX最終有可能完全實現ASDS的自動化,大功率推進器可能使「Just Read The Instructions」號離開港口,航行到大西洋著陸區,部署一個「Octagrabber」機器人,然後帶著助推火箭返回港口,所有作業都不需要人工操作。這種能力近期可能無法實現,但是強大的推進器和發電機將在不久的未來使SpaceX的ASDS掌握港口到港口的自動駕駛功能。

 

後記:

5月30日,SpaceX龍飛船升至零重力態時,突然飄出的恐龍玩具實力搶鏡,原來跟著兩位太空人Bob和Dougy一起上太空的還有一隻小恐龍玩具!這是太空人奶爸為兒子準備的驚喜,「我希望他們看到這一幕會超級激動。」

 

可以想像,當太空人的孩子和所有美國孩子們看到這一幕時興奮的心情,這一畫面可能將永遠留在孩子們的記憶中。

 

當中國的孩子們在過六一兒童節的時候,美國的孩子們可能正在開始孕育新的夢想。

相關焦點

  • 爆炸 」獵鷹9號」火箭發射2分鐘凌空慘烈爆炸
    9」火箭向國際空間站發射無人飛船。馬斯克同時說,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未來還會繼續發射「獵鷹9」火箭。  「龍」飛船為不載人貨運飛船  此次「獵鷹9」火箭搭載的「龍」飛船為貨運飛船,飛船上並沒有太空人。本次發射試驗主要為空間站運送補給物資,飛船上搭載著包括食品、衣物以及科學實驗器材在內的補給物資共計2477公斤。
  • 獵鷹重型火箭核心助推器運輸過程中墜海
    ,將一顆重6噸重的衛星送入預訂軌道,但遺憾的是,原本已順利降落在無人船上的重型火箭核心助推器,卻在運送回港的過程中因大浪而墜海。在火箭助推器回收再利用方面技術成熟、並多次成功在陸地和海洋上進行回收的SpaceX公司,在上周四的發射任務之後也進行了獵鷹重型火箭3枚助推器的回收,其中兩側的助推器是順利降落在了佛羅裡達州卡拉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的陸上著陸場,中間的核心助推器則是降落在了大西洋的一艘無人船上。
  • 解讀 | 重型獵鷹火箭的第三次成功
    重型獵鷹火箭的運載能力很強,STP-2任務的載荷雖然有3.7噸左右,而且需要射入3個軌道面,但重型獵鷹火箭並沒有因此運力捉襟見肘,依據就是——芯一級原定在距離岸邊39公裡的回收船上降落,這是受限於卡納維拉爾角只有兩個降落點,否則完全可以讓芯一級飛回發射場,實現三枚火箭同時降落的壯觀畫面。
  • 3張重型獵鷹火箭的照片曝光!獵鷹首飛在即
    圖片來源:SpaceXSpaceX的CEO伊隆‧馬斯克於近日公布了他們公司首枚重型獵鷹火箭的第一批照片,3枚巨大的火箭推進器已經在甘迺迪航天中心39A發射塔架的機庫裡幾乎組裝完成,預計將於明年1月發射升空。馬斯克在推特上貼出的3張照片,顯示了3枚改裝獵鷹9號火箭尾部的總共27臺默林1D發動機。
  • 「四手」獵鷹9號火箭將Turksat 5A衛星送入太空
    在成為全球最富有的人之後,馬斯克表示要馬上回去工作。北京時間2021年1月8日10時15分,SpaceX公司在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的40號發射臺,用「四手」獵鷹9號運載火箭(B1060.4)發射土耳其Turksat 5A通信衛星,拉開了2021年的忙碌序幕。
  • 長徵八號火箭首飛成功!不用羨慕馬斯克,中國的可回收火箭要來了
    隨著馬斯克SpeaceX公司的獵鷹九號運載火箭所使用的可回收技術一直讓許多國家羨慕。可回收的火箭助推器和整流罩大大降低了火箭發射的成本,不過隨著長徵八號火箭的成功,我們再也不用羨慕馬斯克的獵鷹九號運載火箭。
  • 日本長崎軍艦島數字博物館—揭開無人遺蹟的神秘面紗!
    (圖文由vr設計雲課堂提供)作者:老虎小鉗子文章已獲授權世界遺產數位技術重建|日本長崎軍艦島數字博物館—
  • 獵鷹火箭回收連續成功,回收後的火箭長啥樣?
    聲明:除《踢館》外,講武堂所刊登文章均為授權轉載,目的是提供多樣化看問題的視角,不代表堂主完全認同文章觀點獵鷹九號火箭一級火箭回收成功早就習以為常,但重型獵鷹火箭兩枚助推器同時降落還是很科幻的。近日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在甘迺迪中心的遊客中心(KSCVC)展出了重型獵鷹回收回來的助推器,讓我們得窺真相大飽眼福
  • 從馬斯克到貝索斯,億萬富豪集體鬧太空圖的是啥?
    9月1日上午9點07分,一架裝有28萬升液氧和火箭級煤油的SpaceX火箭燃起熊熊火焰,爆炸產生的震感遠及50公裡。火球從地球軌道上都清晰可見。黑色的濃煙瀰漫到卡納維拉爾角發射臺上方。但馬斯克的野心不限於此,他還打算為人類預備一條出路,以免地球毀滅。他曾開玩笑說,希望自己死在火星上,但可不是在著陸時撞死。避免滅絕的出路是成為「多行星物種」對於移民火星,馬斯克提出了一個野心勃勃的時間表,2022年就可啟動。今年9月,在於墨西哥召開的國際宇航大會上,馬斯克設想了這樣一種火箭:高約120米,每次可載100人前往火星,運行壽命達幾十年。
  • 載人龍飛船發射成功,馬斯克的火星夢還遠嗎?
    2分40秒後,獵鷹9號的第一級推進器與上一級分離。之後(發射9分鐘後)它降落到位於大西洋的一艘無人駕駛船上。SpaceX獵鷹9號的一級火箭也成功降落到回收船中,兩位太空人擊拳相慶。Demo-2 採用的是SpaceX 自主研發的獵鷹9號 (Falcon-9) 火箭。據悉,該火箭在2000千米以下高度的載荷可以超過22噸。
  • SpaceX載人火箭發射成功,馬斯克離火星又近一步
    3點22分,SpaceX獵鷹9號(Falcon 9)帶著載人龍飛船(Crew Dragon),DM-2任務準時發射。T+00:02:38,獵鷹9號一級火箭成功分離,二級火箭點火成功。此次採用的推進火箭為獵鷹9號,Block5版本,編號B1058.1。
  • 實現太空火箭首次軟著陸的SpaceX和它的牛逼創始人
    這款發動機質量輕,推重比大,並且價格低廉,它被用於「獵鷹1號」和「獵鷹9號」運載火箭來實現海上回收和重複使用。    獵鷹9號火箭和它的回收技術  為了實現移民火星的理想,火箭的回收繼續成為SpaceX發展的重中之重。  2010年6月4日,SpaceX的「獵鷹9號」首次成功發射。它同樣有兩節推進系統,第一節有九臺默林火箭發動機,第二節則只有一臺。根據SpaceX的遠期計劃,兩節皆可被完全回收重複使用。
  • SpaceX 載人飛船首發成功:馬斯克的理科式浪漫與載人航天的新起點
    這次代號為「Demo-2」的任務,雖然在 27 日因為天氣原因推遲到了今天,但好事多磨,當獵鷹 9 號火箭把載有兩名太空人的龍飛船,送入預定軌道時,SpaceX 毫無懸念地成為全球第一家有能力將航天員送往國際空間站的商業太空公司。
  • 馬斯克的火星飛船再試飛,SpaceX今天敠炸了……
    星艦SN8號原型機在落地時「計劃外快速拆解」 | SpaceX當時,火星飛船原型SN8號星艦進行了首次高空飛行試驗,落地時速度過快導致「計劃外快速拆解」。直播畫面最後定格在炸碎了一地的殘骸上,下面打出一行字幕——SN9 UP NEXT!
  • 獵鷹重型不是殺手鐧?馬斯克透露更強火箭細節
    獵鷹重型」火箭6日帶著特斯拉跑車首發成功。此次任務的主要目的是驗證火箭可靠性,即滑過充滿高能粒子的範艾倫輻射帶後,火箭上面級能否按計劃將載荷送入高度近36000千米的地球同步軌道。在這些載荷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美國行星學會研製的「光帆2號」飛行器,其目的是測試太陽帆技術是否實用。行星學會希望太陽帆將來能帶著人類前往月球、其他行星,甚至星際旅行。
  • "重型獵鷹"的成功,溫哥華飛中國只要30分鐘!
    在全球觀眾的屏息凝視下,世界最強大的現役運載火箭「重型獵鷹」首次發射成功,並回收了兩枚助推火箭。火箭將跑車和眾多科幻作品一起送上太空,目的地是火星軌道。不僅如此,這次火箭發射還具有更多現實意義。獵鷹重型火箭是近30年來,全球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
  • 獵鷹9號「拼多多」服務一箭143星,馬斯克想全盤吃下航天市場
    發射完後火箭成功把143枚衛星送入預定軌道,芯級火箭成功回收於駁船上。整流罩不太成功地回收在了船上,因為是打撈上來的。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任務打破了一個世界紀錄:一箭最多星。此前的世界紀錄是印度創下的104星。
  • 甲烷動力星蟲彈跳成功,支撐星船登陸火星夢想
    馬斯克樂觀地表示,一兩周內還將進行200米高度的試飛!星蟲的首飛彈跳成功,在技術和工程上都是個壯舉,也將為星船(Starship)的研製試驗鋪平道路。SpaceX公司老闆馬斯克的獵鷹九號和獵鷹重型火箭使用液氧煤油發動機,實現了部分重複使用,發射價格十分低廉,在國際商業發射市場上獲得了空前的成功,馬斯克還雄心勃勃地研製新火箭,這就是跨時代的星船(Starship)。
  • 馬斯克只高興了8分鐘:星艦10號歷史性成功著陸,卻突然原地爆炸
    浩楠 曉查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馬斯克剛剛收到一好一壞兩個消息。
  • SpaceX最強火箭升空,特斯拉市值逼千億,馬斯克有望拿「工資」了
    2020年1月7日,馬斯克創辦的SpaceX用一枚第四次重複使用芯級的獵鷹9號火箭,成功將第三批星鏈(Starlink)計劃的60顆寬帶通信衛星送進了太空,加上此前兩次發射的120顆星鏈衛星,馬斯克名下的在軌衛星數量已經約有180顆,成為在太空中擁有最大星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