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60是當今全球現役的最大噸位和體量的戰略轟炸機,由前蘇聯圖波列夫設計局在1980年代初完成研發和試驗開始裝備。其採用可變後掠翼設計,機翼後掠再加上4臺帶後燃加力的發動機馬力全開後,總推力可以達到100噸級,可以在1.2萬米高空飛出2馬赫以上的高速度。這種超音速狀態可以擺脫部分超音速性能較差的三代機的圍追堵截,完成高空突防和快速脫離。僅僅從外形和基本設計思路上看,圖160和美國空軍的B1轟炸機有很多相似之處,都是可變後掠翼加上機腹吊掛4臺發動機的推進艙,兩者的尾翼設計甚至都基本相同。不過圖160的整體體量比B1轟炸機更大。圖160的極限起飛重量高達275噸,而B1的最大起飛重量只有216噸。275噸的起飛重量也大於B52H最大起飛重量220噸的數字,更大於B2隱身轟炸機170噸級的起飛重量。
因此圖160是當之無愧的全球轟炸機之王。由於最大起飛重量的指標突出,因此圖160有110噸級的空重,最大內部載油可以高達140噸,最大內置彈藥可以高達45噸;而B1轟炸機最大內置彈藥量只有34噸。圖160的最大載油量和最大載彈量可以根據任務規劃相互調節,只要不超過275噸級的最大起飛重量即可。巨大的內油可以讓圖160在亞音速狀態下完成最高達到1.5萬公裡的洲際往返航程。可以從北極基地直飛赤道附近的委內瑞拉。巨大的內部彈艙可以讓圖160攜帶和空投類似炸彈沙皇這類超級核武器。不過在實戰中,給圖160設定的角色是攜帶遠程核巡航飛彈,在對手的防區之外大約1000公裡就批量釋放巡航飛彈攻擊。不需要圖160像B1轟炸機一樣低空突防去當空投彈。圖160空中雷達發射指標較大,因此主要進行高空突防和發動遠程攻擊。
至今不具備近距離發射精確制導炸彈之類武器的能力。如果非要進行臨空轟炸,必須提前清空對手的所有防空系統,然後可以攜帶大量的無制導炸彈進行地毯式的覆蓋性轟炸,不過打擊精度不高。而圖160在歷史上也沒有進行過這種大範圍丟鐵炸彈式的攻擊,仍然以攜帶巡航飛彈為主。圖160雖然不具備像B2那樣的超級隱身突防能力,但是作為一種全球體量最大、航程也驚人的戰略轟炸機,還是有其獨特的技術價值。比如僅僅接近300噸級的結構設計,就足夠後發者充分地學習和借鑑。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認為,這種世界級的,可以攜帶大量核彈攻擊的超級轟炸機,只有少量出動,也足夠引發戰略對手的充分重視,因此其日常情況的下戰略威懾的價值,是其他手段所不能代替,是全球性大國必須具備的海陸空三位一體戰略打擊手段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
正因為如此,超級大國不管冷戰期間還是冷戰之後,對所有圖160的去向都相當關心。圖160到1992年一共只生產了40架。這個數量比B1轟炸機104架的總產量少一半以上。這40架圖160在蘇聯解體以後,有21架留在俄方境內,另外有19架成為分家後烏克蘭方面的戰略資產,因此基本兩家對半平分。但是分家後的烏克蘭決心放棄所有的核彈頭,也不尋求戰略進攻能力,因此手裡的19架圖160也就沒有了用武之地。此時超級大國快速直接插手此事。超級大國很擔心著19架圖160全部再被俄方收走,更擔心其中部分飛機秘密流失到其他有想法的大國,再次培養一個強大的空中戰略對手,於是表示將專項撥款補償,還指定雷聲技術服務公司承擔銷毀工作。於是烏方開始對19架圖160的拆除工作。但是超級大國一向是先畫個大餅,補償資金卻到位緩慢。
於是烏方也覺得全部快速拆毀這些「金嘎達」顯得自己太弱Z。因為如果圖160拿到國際市場上兜售,10億美元一架至少是起拍價。於是在象徵性地拆除了一兩架圖160做做樣子之後,就放慢了繼續批量拆除的速度。眼看這種重大戰略資產都開始變為廢銅爛鐵,俄方終於還是坐不住了。主動積極聯繫烏方,表示同意以天然氣款等頂帳,收回部分飛機和配套的飛彈。結果到2000年,烏方又向俄方交回了8架圖160和配套的575枚巡航飛彈。不過這8架飛機或者因為老舊,或者因為超級大國從中提前做了手腳,導致俄方拿到後並不能繼續使用,等於是高價買回了8個殼子,等於俄方也是吃了一個啞巴虧。那麼除了俄方回購的8架和提前拆除的1到2架,那麼至少還有9架圖160繼續留在烏方,卻全部不知所蹤。有人說全部拆毀了,也有人說被超級大國偷偷運回了本土一批。總之全部消失,成了一樁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