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片文章中,對防錯機制的基本概念進行了介紹,並通過圖例的方式對預防性和偵測性這兩種不同的防錯方式進行了講解。今天我們將繼續這一話題,用圖片的方式來介紹經典的防錯機制的三類主要方法。
1. 接觸法
通過與工件的接觸來判斷異常是否存在
USB接口,用戶沒有機會插反
一個小缺口保證用戶不會將SIM卡裝錯
通過不同大小的定位銷保證工裝夾具的正確安裝
2. 計數法
通過檢測動作的次數來探測異常
之前產品上要貼4種標籤,容易漏貼,改善後,需要貼的4種標籤都在一張大標籤紙上,若漏貼將非常容易發現。
例如:當我們完成塗膠或者噴漆工藝後往往都需要等待一段時間才能進入下一道工序,此時就可以通過上述的電子計數控制方法來防錯,只有當計數完成後,機械驅動裝置才會將工件釋放。
3. 動作步驟法
通過檢測動作是否是按照標準的設定要求進行的,來判定是否存在異常,是自動化生產中的首選方案,應用廣泛。
FIFO(先進先出)就是最常見的動作步驟防錯法。
光電傳感器被廣泛運用來做動作步驟識別,如果工件未達到指定位置,則下一個動作不會進行並且報警。
教材裡沒出現過的方法四:
防錯機制其實防的是人為疏忽,避免這類錯誤出現的最好方式不是如何避免疏忽,而是應該避免人為,工業機器人是現在及將來防錯方式的主流。
關注「質量優勢」,關注原創質量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