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中國軍工2017,為何這三大國產裝備讓全世界驚嘆?

2021-02-15 鐵血軍事

即將過去的2017年,可謂是全體中國人百餘年來最驕傲的一年。無論是必將主導全球二十一世紀經濟發展的「一帶一路」高峰論壇,還是引領我們走向全面現代化的「十九大」,無不讓國人歡欣鼓舞。

 

而在象徵綜合國力,同時也是保衛中國和平崛起的軍事領域,2017更是驚喜不斷。就讓小編趁著年終盤點的重要時機,帶大家一起領略一下中國軍工在2017年,都給大家帶來了哪些舉世矚目的成就。

三大殺器驚爆眼球


 

海天兼顧大殺器:2017年4月26日,首艘由中國人自己建造的航空母艦正式下水,並在今年9月開始了各項試驗,如今即將開始海試。首艘國產航母的下水,對中國海軍走向深藍意味著什麼,眾多軍事專家早已分析無數,這裡不再贅言。事實上,首艘國產航母下水所帶來的遠不止這些。

 

從大航海時代開始,一個國家海軍主力艦的性能,就是這個國家工業設計能力的象徵。作為人類歷史上建造過的最龐大、最複雜的工業製成品,要考慮近10億個零件如何「和諧相處」,航空母艦的設計難度可想而知,這就要求建造國家有強大的工業設計能力並能將其實現。在設計之初的一點點偏差都可能造成不可預估的後果,設計的一點缺陷就可能造成整個項目的停擺甚至直接取消,美國的瀕海戰鬥艦在設計之初就存在重大缺陷而最終胎死腹中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首艘國產航母的建造成功,不只是中國軍工或者中國造船業的驕傲,更是代表著中國整體工業設計,自主研發的工業設計已經達到了世界最頂尖的水平。

 

守衛海疆大殺器:2017年6月28日下水的國產055型驅逐艦,也不僅僅是一艘堪稱全球最先進、戰鬥力最強的大型水面艦艇,其更是代表了中國整個電子精密工業的最高水平。

 

國產055型驅逐艦,相比於美海軍裝備的阿利·伯克級宙斯盾驅逐艦,在外觀上最大的區別,是少了很多天線,看起來更簡潔、暢快。但區別遠不止外形這麼簡單,實際上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有一套完全由中國人自主研發和整合的能將戰場實時訊息統一處理的「綜合射頻系統」,這套系統目前在全球仍是唯一。系統內整合了「對海警戒雷達」、「導航雷達」、「火控雷達」、「電子戰對抗系統」、「敵我識別系統」等多項功能,能同時兼顧遠、中、近三層先期預警防禦和對敵打擊,真正做到無死角抗飽和打擊。權威軍事媒體更是稱之 「領先世界10年有餘」。

055型驅逐艦不僅向世界證明了中國製造業強大的多系統整合能力,更象徵著中國電子精密工業的水平已經領先世界。

 

捍衛天空大殺器:國產航母和055型驅逐艦所帶給我們衝擊的同時,解放軍的其他新型武器裝備也層出不窮,2017帶給我們的驚喜遠不止此。2017年9月19日,編號為2021的國產殲20隱身戰機首飛,也同樣讓我們激動萬分。

 

其搭載的航空發動機由我國自行研製,國產隱身戰機終於用上了我們自己的「渦扇-15」高性能矢量航空發動機!這得益於航空用特種材料問題的解決。由於沒有技術研發儲備而處處受制於人已成為過去,而如今那些自恃技術壟斷的外國企業都慌了神,因為沒有人能想到中國人能在短短的十幾年就研發出了大推力矢量發動機所需要的特種材料並能對其按需鑄造。

而我們在航空發動機上取得的進步表明了我國已經擺脫了無技術儲備的尷尬境地,在材料及鑄造工藝上已經可以媲美老牌工業強國。

國產車型強勢崛起

如果說軍事工業是民用工業的先行者,那麼這幾年來民用工業作為後起之秀所取得的成就也令人欣喜,汽車製造業體現得尤為突出。眾所周知,最初我國的汽車市場是合資和進口品牌的天下,而如今我們的自主品牌汽車在經歷了20餘年的技術沉澱和積累後,由簡單地抄襲和模仿已經發展成為成體系的自主研發,並強勢崛起、搶佔了大部分市場。消費者對於自主品牌的認可正是來源於工業設計、電子精密工業、材料及鑄造工藝等諸多方面技術的提升。

 

以東南汽車2018款DX7為例來說,由東南自主設計的整體外觀和內飾,在兼顧了空氣動力學、美觀與實用的同時也獲得了眾多消費者的心。車側採用雙腰線俯衝式車身設計,流暢動感,尾部圓潤飽滿,整體造型年輕時尚還帶著國際範兒。作為高顏值的國產車之一,東南汽車顯然對市場交出了一份不錯的答卷。而這正是工業設計巨大進步的縮影,也是自主原創邁出的堅實腳步。

 

不只是美觀而合理的外觀,DX7更是搭載了Care+全時智護安全系統並能成體系、全方位地保證行車安全。其超高強度的籠式結構車身,是保護車內人員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式。得益於合理的受力結構設計和超高強度材料的使用,DX7更是在國內權威碰撞測試C-NCAP中取得了滿五星的優異成績,這跟材料及鑄造工藝的進步是密不可分的,沒有材料研發的儲備和鑄造的工藝一切都是空談。

 

而DX7搭載的整合ABS+EBD+BAS、ESC全維車身穩定系統、ROP防側翻保護系統等的七位一體主動安全系統,將全車的多個安全性配置納進了統一協作的體系之中,得到了1+1>2的效果,提供了多重安全保護,大大地提升了行車安全。這正是電子精密工業和系統整合能力所帶來的結果,沒有雄厚的技術沉澱是難以做到統一整合的。而且考慮到駕駛的便利性,DX7高度智能化的中控屏幕集合了360°AVM全景影像顯示、Side View車側影像輔助等智能配置,大大方便了日常行車。

 

可以說,在2017,無論是中國軍工,還是中國民用工業所取得的進步,都讓我們歡喜鼓舞!2017過去了,我們驕傲!而即將到來的2018,定會有更多的進步與喜悅等待著我們。

相關焦點

  • 真正的ws-15:不是任何航發的複製品,而是中國軍工的王牌!
    官媒最早公開報導ws-15是在2017年5月25日晚播出的央視《工匠之家》,透露了殲-20已經裝備了最新款國產發動機的消息,節目的最後還用了「令全世界為之驚嘆」的字眼來形容這款國產航發,足見ws-15性能之優異。
  • 軍工產業同時起步,為何中國現在要啥有啥,印度只能靠進口?
    不過也最終導致很多裝備尺寸和設計圖紙並不配套,而且鋪設的管道、電纜、數字主線等標準不統一。其實這也直接導致了印度軍工產業的萎靡不振,買來的不香嗎?費勁巴拉地研發乾嘛?2003年,殲-10戰機裝備部隊;2005年,中華神盾驅逐艦竣工服役;2006年,國產預警機開始投入使用;正當所有人都為中國軍工飛速發展取得的進步驚訝之時,更大的驚喜卻在意料之外接踵而來。2011年,在中國四代機公開後僅僅5年,中國第一款五代機殲-20首飛成功。與此同時,遼寧艦、山東艦等航空母艦相繼進入現役。
  • 2017年,日本有哪些地方落後中國?
    中國和日本,在綜合國力其實已經不在一條水平線上了,我們可以和二戰時期來對比下。比如,德國的軍工技術水平和軍隊訓練水平都高於蘇聯,然而人口只有蘇聯的三分之一不到,所以最後被蘇聯反推到本土,這就是雙方國力差距的體現。當時的日本的軍工技術和工業產值也高於中國,但是人口只有中國的4.5億人的四分之一左右,所以也無法戰勝中國。
  • 2017年日本有哪些地方落後中國?
    今天的中國和日本,綜合國力其實已經不在一條水平線上了,我們可以和二戰時期來對比下,德國的軍工技術水平和軍隊訓練水平都高於蘇聯,然而人口只有蘇聯的三分之一不到,所以最後被蘇聯反推到本土,這就是雙方國力差距的體現。當時的日本的軍工技術和工業產值也高於中國,但是人口(包括臺灣朝鮮)只有中國的4.5億人的四分之一左右,所以也無法戰勝中國。
  • 【國盛軍工 | 深度】航天電器:軍工連接器龍頭,智能製造煥發新機
    2017年中國電子元件百強企業排名中,作為中國軍工電子元件骨幹企業,航天電器排名第21位。公司元器件產品應用領域廣泛,覆蓋軍工全領域及民用通訊等下遊市場。航天電器70%以上的產品銷售給航天、航空、電子、艦船、兵器等領域的高端客戶,軍品基本覆蓋全部軍工裝備領域,民品以通訊、石油、軌道交通、家電市場配套為主。
  • 中國槍枝彈藥庫遭曝光:7款國產軍工利器威震四方
    共和國的軍事裝備,在70年代末,就開始著手自主研製開發自己的高精度狙擊步槍,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7.62毫米高精狙擊步槍項目負責人範方梅手中的這支步槍,800米內可以精準擊中目標,是20年前中國開始出口的第一支狙擊步槍。
  • 國產航母又獻禮,超強海上陣容呼之欲出!
    在名為「實現強軍目標,建設世界一流軍隊」的第七展區,還以實物和展板的形式,展示了一批國產最新武器裝備。其中,首艘國產航空母艦的大比例模型更是吸引了很多觀眾的駐足。如果覺得光看展覽的靜態模型不解渴,還可以點擊下面的視頻過過小癮~這個專題片中提到:「這五年,人民軍隊每一個方面、每一個領域,都在發生前所未有的深刻變化。創新驅動、科技興軍,彎道超車、急起直追。2017年4月26日,第一艘國產航母在大連下水。」
  • 中印邊境對峙,為了逼中國出手,印度軍工出馬
    據悉,印度軍工為了全力支持印軍對抗解放軍,苦心開發多種裝備!據印媒報導,近日,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DRDO)開發了多種產品,以幫助印度軍隊應付極端寒冷的天氣,對付中國,例如Him-Taapak加熱裝置和融雪機,來幫助印度士兵應付極低的溫度。在我們的傳統印象中,提到印度軍工似乎就想調侃幾句。印度軍工自身的確存在著問題。
  • 中國軍工「看一眼就懷孕」的歷史,就要一去不復返了嗎?
    轉機也很快到來。在1984年的歐洲國際防務展上,一籌莫展的我國軍工人員,恰巧就看到比利時FN公司的APEI 169式12.7毫米穿甲燃燒彈的宣傳資料。這是一種多用途彈高效能槍彈,主要對付輕型裝甲車輛和飛機直升機,侵入目標後可殺傷人員和破壞裝備器材。採用可靠的猛炸藥取代了複雜的引信,子彈打穿裝甲目標後,同時產生爆炸破片和衝擊波,並伴有劇烈燃燒。集穿甲爆炸殺傷和燃燒於一體,瞬間完成。
  • 大國重器背後的人們:中國軍工25大國寶級人物
    中國軍工在2017年取得很多突破性進展,國產001A航母下水、C919大飛機首飛、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發射、AG600兩棲飛機首飛等等,這些偉大成果的背後是無數中國軍工者們的付出與心血。為英雄們自豪,為祖國驕傲。
  • 為何中國閱兵整齊劃一? 這國宣稱: 全是電腦合成, 全世界都被騙了!
    在中國最有安全感一定是人民解放軍,不僅僅是因為他們可以保家衛國,而且還做出了我們常人不能做出的事情,更讓國人驕傲的是,他們紀律嚴明,每到一處,從來就沒有與之可以抗衡的對手,所以這也是眾多國家對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敬畏!
  • 2017艦娘熱再升溫,國產的艦姬們想搞點不一樣的事情
    | 國產艦娘手遊的文化差異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艦娘在內的軍武娘化題材起源於日本,但面對用戶體量更龐大、更多元化的中國市場,這就有了不同的發展方向和用戶需求。舉例來說,《艦隊collection》以日本軍艦為主角並不完全符合中國玩家的喜好,因此在國產的《戰艦少女》系列裡就加入了美英蘇等國家的戰艦。深受中國二次元喜愛的張召忠少將,也曾評價道:「艦娘是一種極好的軍事科普方式,我國要發展自己的艦娘。」
  • 至燃至爆的中國軍工裝備:「王炸級」坦克、逆襲的中國無人機、炸不垮的防雷車......
    當下,我們的軍工製造處於怎樣的水平?有沒有讓人看了就至燃至爆、興奮不已的軍工裝備?庫叔從龐雜的裝備中真就發現了這麼幾件:「王炸級」坦克、彩虹無人機、PHL03式遠程火箭炮、中國防雷車以及防彈頭盔、迷彩服等等。
  • 國產航母甲板用的什麼鋼?
    那中國目前是否具備這種特種鋼的製造能力呢?首艘國產航母的建材又來自何處?2017年,我國第二艘航母正式下水,2019年12月17日入列,我國國產航母的建造,邁入新的篇章。甲板,是航母艦體結構的關鍵部位,功能和作用十分特殊。飛行甲板不但要承受重達二三十噸的艦載機在起飛和降落過程中產生的強烈衝擊和高摩擦力,還要承受噴氣式飛機高達幾千度的火焰的灼燒。因性能要求極高,全世界僅有少數幾個國家可以生產真正用於航母建造的甲板用鋼。
  • 【解局】被中國制裁的美國軍工三巨頭,都是什麼來頭?
    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0月26日證實,針對美國批准總額18億美元,包括進攻型武器裝備的軍售案,中方決定採取必要措施,對參與此次對臺軍售的洛克希德·馬丁、波音防務、雷神等美國企業,以及在售臺武器過程中發揮惡劣作用的美國有關個人和實體實施制裁。制裁這些企業意味著什麼?10月26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宣布中方制裁三家美國軍工企業。
  • 平戎 產業深度觀察:中國軍工正在進入「自由王國」!
    但是它們的動力系統卻不是國產的,我國自用坦克所遇到的最嚴重的瓶頸,也恰恰正是在動力方面。因為「坦克」這裝備,最本質的特點不是裝甲防護,也不是火力系統,它首先必須是一輛車,能夠機動。因此有了好的行動系統,才能圍繞著行動系統設計出優秀的防護系統和火力系統,來實現坦克的「三大性能」。近年來的俄羅斯坦克兩項賽上,我國96式坦克風頭強勁。
  • A股:2021年軍工概念龍頭股有哪些?盤點10隻軍工龍頭!建議收藏
    「十四五」規劃首次提出2027年建軍百年奮鬥目標,未來7年我國國防裝備進入批量建設時期,朝世界一流軍隊國防裝備邁進。
  • 為何中國對外熱賣火箭炮,自己卻不用?原來……
    目前中國的幾大兵器工業集團都各自擁有自己的發展戰略,形成獨立的武器裝備體系。看上去中國的遠程火箭炮在國際市場上風光無限,但中國軍隊自己裝備的火箭炮仍很保守,中口徑還是122毫米,只是改進為模塊化彈箱,大口徑仍為300毫米,只是射程提高到150公裡。
  • 扒一扒日本的軍工企業 就在你身邊
    而在這支不斷擴張的軍隊背後,是全球第三大經濟體支撐的龐大的軍工產業。日本自衛隊,這支「二戰」後「基於防禦和救援的軍隊」,如今正漸漸地站在風雲突變的亞太舞臺的前沿。而在這支不斷擴張的軍隊背後,是全球第三大經濟體支撐的龐大的軍工產業。今天老兵就跟各位扒一扒那些就在你身邊的日本軍工企業,託好你的下巴!(圖為日本海上自衛隊 旭日旗格外顯眼)
  • 中國軍工帶來一個好消息!反超老大哥的背後,是中國科技全面崛起!
    可近些年來,隨著中國國產軍工技術的爆發式突破,讓中國對俄羅斯武器技術的依賴,大幅降低。除極少數先進發動機之外,中國武器不僅能夠實現自給自足,還能反向出口俄羅斯。例如,中國艦船動力系統就已實現對俄羅斯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