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架北極款民用米-8AMT直升機研製成功

2021-02-24 飛行總動員航空網

飛行總動員航空網6月19日消息:俄羅斯直升機控股公司(俄羅斯國有技術集團子公司)開始為民用客戶批量生產北極款米-8AMT直升機。首架該型直升機由烏蘭烏德航空廠製造。

北極版本的米-8AMT直升機完成了飛行測試程序,並通過了俄羅斯聯邦航空運輸局(Rosaviatsiya)獨立委員會的適航審定程序。北極款直升機配備了由俄羅斯Мil&Kamov國家直升機中心研製的獨特高寒地區加熱系統部件。該系統部件可使直升機在高寒地區長時間不使用機庫停放,同時可在極低的溫度下快速啟動發動機。

該機配備了傳輸加熱部件系統用於機艙的熱保護,機艙滑動門和駕駛艙門配備特殊隔熱百葉窗。如果用戶在高寒地區長時間戶外停放直升機,特殊進排氣保護罩可保護直升機免受低溫,高溼度和強風的影響。直升機內部系統使用耐腐蝕抗低溫的特氟龍軟管代替了橡膠軟管。

俄直總經理安德烈.博金斯基向記者表示:「許多在北極地區執行項目和任務的俄羅斯公司和政府機構都將尋求北極款米-8AMT直升機。首架該型直升機已組裝完成,可以投入運營,目前多位潛在的俄羅斯客戶在進行採購談判。俄羅斯直升機公司正在竭盡全力為飛行員提供可靠和現代化的直升機產品,當執行北極高寒地區許多重要任務時,這是無法替代的。」

北極版直升機配備了兩個大型副油箱,使其可以長距離飛行。這對於人口密度低的北極地區非常重要。 北極版米-8AMT的最大飛行距離1,400公裡。緊急漂浮系統也可以安裝在該型直升機上,以飛越北極廣闊的水域。

烏蘭烏德航空工廠總經理Leonid強調:「這種新型直升機對於北極地區航空醫療服務,燃料和能源綜合設施的維護以及滿足極地探險的需求都是必不可少的。」 

技術人員在研製該型直升機時,特別注意確保它能夠在極地夜晚,惡劣天氣以及衛星和無線電信號丟失的情況下,可以安全在北極地區上空飛行。為此,該機配備了特殊的導航系統,以及具有水平和垂直天氣信息掃描功能的雷達,數字自動駕駛儀以及頻率範圍很廣的通訊電臺。直升機具有自動懸停,執行飛行計劃的懸停路線以及著陸的能力。新型導航系統大大減輕了機組人員的負擔,並確保了飛行的更大安全性。

相關焦點

  • 名機欣賞:米-8多用途直升機(米-171也被稱為米-8AMT)
    米-8多用途直升機(北約代號「河馬」)由米裡莫斯科直升機製造聯合股份公司研製,由喀山飛機製作廠生產,可勝任多種軍事或者民用任務。
  • 米-171A3多用途直升機首飛成功 全數位化設計 針對近海平臺市場
    12月16日,俄羅斯直升機控股公司研製的米-171A3多用途直升機首架飛行原型機完成首次試飛。
  • 米裡設計局開山之作:從米-1開始,沒有它就沒有米-8和米-24!
    其實,米格是阿爾喬姆·伊萬諾維奇·米高揚和米哈伊爾·格列維奇兩人的合稱,造戰鬥機的;米裡是米哈伊爾·列昂季耶維奇·米裡,造直升機的。1947年12月,剛滿38歲的米裡受命組建以他名字命名的直升機設計局,並擔任總設計師,直到1970年病逝。米裡共研製出9個直升機型號,包括米-1、米-2、米-4、米-6、米-8、米-10、米-12、米-14和米-24。與卡莫夫一起建設了一個俄羅斯直升機大家族。
  • 「虎」式直升機:世界首架可制空作戰用直升機
    EC665「虎」是原法國宇航公司和德國MBB公司聯合研製的雙發、單旋翼、中型攻擊/偵察直升機,可晝夜執行反坦克、火力支援、武裝偵察、護航/直升機空戰等任務
  • 重型直升機之王——米-26「光環」
    試飛中的首架米-26原型機  米-26在1980年8月26日完成了國家試飛,1981年6月第二架原型機(CCCP-06141)在巴黎航展上首次向世界公開。  「光環」在尺寸和重量方面可能非常嚇人,但該機的敏捷性和可維護性卻優於米-24「雌鹿」攻擊直升機,並且速度明顯快於米-8MTV/Mi-17「河馬」突擊運輸機,所以在裝備部隊後不久就  受到了官兵的歡迎。鑑於蘇聯在20世紀70年代的直升機技術水平,米裡設計局能研製並大規模生產如此高性能的重型直升機,的確是個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 應急救援之王:米-8、米17和米171直升機
    8T和米-17有顯著提高。米-171於1988年開始研製,1991年開始生產。之後又發展了多種型號,其中最為關注的是1993年研製成功的米-171SH武裝運輸直升機,該型將運輸直升機和武裝直升機完美結合,於2000年開始量產。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米-171系列直升機大量出口到中東、東南亞、中亞、非洲、歐洲和南美國家,已有400多架米-171家族直升機在各國服役。
  • 河馬之後,俄新型米-38T中型軍用直升機
    米-38T源自著名的米裡設計局、喀山直升機公司合作研發製造的米-38中型直升機,這一研製之初就確定要替換日益老舊的米-8/17「河馬」系列直升機的機型,其研製道路可謂磨難重重。雖然民用型號的研製一波多折,但後來俄羅斯航空企業抱定「自己爭口氣」的態度,在米-38民用型基礎上,剔除所有西方的航電、動力等設備,換成俄羅斯國產製品,並成果獲得了俄國防部的青睞,後者正式授予米-38T的軍用型號,將其確定為俄軍下一代主力中型直升機。
  • 民用直升機中的「諾基亞」——AS350
    當然,今天我們不聊手機,我們來聊聊目前直升機屆中的高性價比中的優秀代表——AS350,代號松鼠。(直升機傳動系統)AS350直升機(英文:Eurocopter AS350 Squirrel),是法國宇航公司為取代「雲雀」Ⅱ直升機於1972-1976年而研製的載客4~5人的輕型多用途直升機。
  • 中國大型運輸直升機從這裡起飛
    (資料圖)       在國慶70周年閱兵儀式上,由航空工業昌飛和直升機所共同研製的大型運輸直升機直8,懸掛著鮮豔的黨旗、國旗和軍旗,率先以完美的姿態、磅礴的氣勢,米秒不差地飛過天安門上空,接受黨和人民的檢閱。
  • 國產哈飛AC312E直升機完成局方T5測試
    【民航事兒】通訊員裴根、劉春磊訊:7月5日,由航空工業哈飛自主研製的4噸級雙發輕型民用直升機AC312E在建三江機場完成中國民航局駕駛員型別等級測試
  • Bell505系列直升機首架進入非洲,中國訂單已超100架
    這架直升機是從貝爾在加拿大米拉貝爾的工廠運往 Africair Helicopter Support Limited (AHSL),這是一個新成立的肯亞民用航空管理局授權的組織,該架直升機將在這裡組裝。在重新組裝之後,這架直升機將由KIDL執行長、奈洛比的馬可·布裡格蒂·威爾遜機場機長駕駛駕駛,用於開展VIP運輸業務。
  • 世界第一大運輸直升機,原來不是俄羅斯的米-26,而是米-12
    米-12直升機研製成功,並在試飛過程中創造了多項載荷飛行記錄,理應為軍地服務大顯身手。但由於蘇聯軍隊快速部署彈道飛彈等大型軍事裝備的方式多樣化,對負責轉運任務的米-12直升機需求減少。又因該機機體龐大、笨重、操縱複雜、載重40噸需滑跑起飛,這些弱點使其實用價值減低,而使研製計劃擱置。
  • 國產ARJ21飛機首架機翼及中機身成功交付(圖)
    一航西飛ARJ21支線客機機翼生產車間 攝影:人民網軍事記者 劉壯點擊查看全部軍事圖片  人民網西安3月7日電 記者王科報導:中國新型渦扇支線飛機ARJ21首架機翼和中機身部件今天在中國一航西飛集團公司實現交付,這標誌著整個ARJ21飛機研製取得重大突破性進展。
  • 走訪俄羅斯烏蘭烏德航空廠 兩種新型直升機曝光
    這是烏蘭烏德正在緊張測試的米-171A2民用型直升機,該機採用了多項新技術,提高直升機的飛行特性,以及運營時的經濟效益。這是烏蘭烏德航空廠正在裝配的序列號為0103的米-171A2直升機,很可能是這個型號的第二架測試樣機。米-171A2直升機的首個用戶是俄羅斯Ulair航空公司,烏蘭烏德將在2018年2月交付首架直升機,並在4月交付第二架。
  • 國產AR-500C無人直升機首飛世界最高民用機場
    如果覺得不錯,請轉發推薦好友關注「低空飛行觀察」(low-A-O)        9月27日,航空工業研製的我國首款高原無人直升機AR-500C首次在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民用機場——海拔4411米的稻城亞丁機場成功開展試飛,創造了國產無人直升機起降高度新紀錄,驗證了AR-500C無人直升機基本具備全疆域飛行能力。
  • 寬體直8直升機首次曝光 優先裝備空中突擊部隊
    這是直-8L寬體型直升機首次曝光。直-8L彌補了我軍15噸級直升機的空白,提高了綜合運輸和整體作戰能力。未來,直-8L將優先服役於我軍空中突擊部隊。圖源:中國兵器試驗直-8L是昌河飛機工業在直-8基礎上研製的新一代寬體運輸直升機,是我國直-8直升機在直-8G列裝部隊後的又一深度改進型號。
  • GTA5飛機直升機遊戲模型與現實原型對比(一)
    空中巴士直升機由此成為空中巴士集團的全資控股子公司,現役機隊包括12000架直升機,佔全球民用和準軍用市場的44%.作為首架以空中巴士直升機標識發布的直升機,H160闡釋了公司轉型後新的產品命名方式,為與空中巴士命名策略保持一致,目前的AS和EC將被H所替代。軍用機型將在型號名後加M命名。
  • 全球直升機報價大全
    AC313型機是由中航工業直升機所和中航工業昌飛公司共同研製的、我國第一個完全按照適航條例規定的要求和程序進行研製的大型運輸直升機,也是我國目前自行研製生產的唯一一種大型直升機,填補了我國大型民用直升機生產的空白。
  • 【常青之美】傳奇河馬,半個世紀的蘇俄MI-8直升機
    如果覺得不錯,請轉發推薦好友關注「低空飛行觀察」(low-A-O)蘇俄製造的河馬直升機,是迄今為止最為成功的機型,從戰爭到救災,從民用生產到州長私人專機,飛遍70多個國家,飛了半個多世紀。停在車諾比核災難事故現場的MI-8
  • 俄羅斯米-38T首飛了,中國的米-171何時迎來更新換代?
    研製概況——為替換米-8/17系列直升機俄羅斯現役的米-8/17系列直升機,廣泛裝備俄羅斯陸軍航空兵部隊,是一款經歷了多場實戰嚴酷考驗的經典直升機型號,以皮實可靠物美價廉著稱。而米-38的研製工作,其實早在本世紀初就已經全面展開,2004年,喀山飛機公司曾進行過首架米-38技術驗證機的飛行演示,當時該機研製方米裡設計局計劃將項目分為民用型的米-38和軍用型的米-38T兩部分。然而由於與合作方歐洲直升機公司、加普惠發動機公司之間的種種分歧和矛盾長期得不到解決,米-38項目的研製進度大大拖延,從2010年起,米-38項目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幾乎悄無聲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