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美國老牌發射商ULA如期射出一枚德爾塔4中型火箭,發射環節精準無誤,搭載一顆高達4.24億美元的美國軍用通信衛星。
這是該款火箭謝幕階段倒數第二飛,最後的榮耀就此快閃,直至今夏7月25日謝幕飛,全都獻給美國軍方。
發射時間:
美東時間3月15日20:26,北京時間3月16日8:26。
處在既定發射窗口期區間(18:56~21:05)。
發射地點:
美國佛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航天發射中心第37B發射位。
該發射位迄今為止總計發射39次,最著名的包括首發土星1號火箭(1964年)、部署帕克太陽探測器(2018年)。
發射任務:
任務代號:WGS-10——為美國空軍部署第10顆WGS全球寬帶通信衛星。
該衛星重約6噸,造價高達4.24億美元,設計壽命至少14年,採用液體燃料主發動機和等離子推進器,屬於地球同步軌道衛星。
美東時間3月15日21:02,北京時間3月16日9:02,即火箭升空36分鐘後,第二級釋放了WGS-10衛星,部署至433 X 44315公裡的橢圓形地球同步轉移軌道。
該衛星需要耗時4個月,才能最終飛抵預定軌道。
發射商:
聯合發射聯盟ULA,美國「國企型發射商」,2006年由波音、洛克希德·馬丁太空部門合併而成,長期壟斷美國軍方、政府部門發射市場,直到2016年軍方份額被SpaceX撕開一角。
ULA號稱美國最安全可靠的發射商,現役兩款系列火箭阿特拉斯5、德爾塔4,成功發射率分別高達98.73%、97.43%。
相比之下,SpaceX獵鷹9號火箭成功率97.10%、中國最主力火箭長徵三號成功率94.54%。
運載火箭:
德爾塔4中型火箭(Delta 4 medium),也寫作Delta IV,譯成三角洲4中型火箭。
箭高66米,直徑5米,採用兩級模式,屬於中型運載火箭,近地軌道LEO運力:11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GTO運力:4噸。
從2002年11月20日首飛至2019年3月16日,德爾塔4中型火箭迄今為止總計發射過28次,成功率100%。平均每次發射費1.64億美元。
不過,這次任務也是該款火箭倒數第二次發射,最後一飛將在今夏7月25日,為美國空軍部署一顆新一代GPSIII-2之後退役。
這不禁讓人想到去年退役的德爾塔2型火箭,2018年9月15日最後一發。不管曾經風光幾何,只要不進不取,難逃不被淘汰的命運。
德爾塔II型火箭今晚謝幕飛,第100發連續成功發射
另外,德爾塔4還有一款重磅衍生版,這就是德爾塔4重型火箭Delta IV Heavy,全球現役第二強火箭。
箭高72米,類似重鷹火箭三枚捆綁式火箭,近地軌道LEO運力:28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GTO運力:14噸。
曾經發射過著名的獵戶座飛船測試飛行(2014年)、帕克太陽探測器(2018)。迄今為止總計發射11次,成功率90.90%。平均每次發射費3.5億美元。
儘管德爾塔4重型不會像德爾塔4中型那樣,很快退出歷史舞臺,但目前已確定的未來發射次數也是屈指可數,2020~2024年4年間只有5次發射任務,全部來自美國國偵局NRO訂單。預計2024年也將謝幕。
為啥接連退出歷史舞臺?
根據ULA官方解釋,為了削減成本,精簡體量,提高競爭力。
要知道,ULA既繼承了波音、洛·馬的硬核技術,同時也承襲了航天巨頭的官商壟斷體制和大公司病,長此以往的結果可想而知……
僅在2013年,ULA就從美國空軍手裡拿到110億美元發射合同,發射費高達4.6億美元/次,而同時報價的SpaceX只有9000萬美元/次。因此遭到競爭對手的強烈抗議。
誰都能看出,以太空快遞一哥SpaceX為首的新一代商業太空公司來勢迅猛,勢不可擋。無論安全、可靠、技術、成本、效率,還是公眾形象、品牌影響力都更勝一籌。
所以,逼迫得ULA這種老牌巨頭不得不揮刀自宮,要麼自我改變,要麼被人革命。最終,ULA不得不承諾,平均發射價逐步降到2.25億美元,直至降到1億美元。
刷新發射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