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yCaptain飛荇豬原創,2019年11月9日首發於頭條號SkyCaptain2018、微信公眾號SkyCaptain。
1930年代後期,伏爾提(Vultee)飛機公司的首席設計師理察.帕默(Richard Palmer)設計了Vultee Model 48。
Vultee P-66 Vanguard
伏爾提 P-66 先鋒 (Vultee P-66 Vanguard)戰鬥機於1939年首飛。
1940年至1942年,總產量146機,裝備美國陸航和中國空軍。
理察.帕默曾經為航空大亨霍華德.休斯設計了著名的競速機休斯(Hughes)H-1B,在1935年,這架飛機以352英裡/小時的速度創下了飛行速度的世界紀錄。
1938年末,當美國陸軍宣布一項高級教練機招標時,帕默及其團隊正在進行他們的Model 48項目。因為預期贏得競標就能獲得大量訂單,帕默團隊在Vultee Model 48的基礎上進行設計改進,拿出了四種方案:
四種設計使用相同的基本結構,並使用同樣的機翼,尾部和尾翼組件。其他細節根據角色定位而有所不同。四種型號的公司命名為BC-51,B-54,B-54D和P-48。
BC-51是戰鬥教練機基本型,代表伏爾提(Vultee)飛機公司參加了美國陸航的高級教練機競標。但是,BC-51在比賽中輸給了北美BC-2。儘管如此,美國陸航還是以BC-3的名義購買了Vultee BC-51的原型機。
伏爾提公司的BT-13 勇士(Valiant)教練機,與P-66先鋒同源
B-54是用於出口的高級教練機版本,而B-54A是教練機基本型版本。B-54A最終演變成著名的BT-13 勇士(Valiant)。
P-48是戰鬥機版本(這裡的P是伏爾提公司命名,不是美國陸航命名),配備普惠公司的R-1830-S4C4-G型14缸風冷發動機。在設計過程中,為了減少空氣阻力,決定使用非傳統的錐型發動機整流罩。為了適應整流罩,發動機安裝了加長的驅動軸。通過安裝在機首正下方的可伸縮進氣口提供發動機的冷卻。
伏爾提公司的P-48原型1號機,裝備延長的錐形發動機整流罩
P-48的機首看起來很像流產的柯蒂斯Curtiss XP-42的機首。
P-48型的民用名稱為NX21755,綽號「先鋒」(Vanguard),並於1939年9月由試飛員萬斯·布雷斯(Vance Breese)首飛。不幸的是,P-48遇到了與柯蒂斯 XP-42相同的發動機冷卻問題。幾次測試之後,發動機下方進氣口被固定在開啟位置上,然後在上方又增加了一個新的進氣口。
P-48原型1號機,為了改善發動機冷卻不足,增加新的上方進氣口
第2架測試原型機改回傳統的發動機整流罩,Model 48X於1940年2月11日首飛。同時在事故中起落架受損的1號原型機也進行了重建。
伏爾提 P-48 2號原型機改回傳統的發動機整流罩
伏爾提 P-48 2號原型機改回傳統的發動機整流罩
1940年2月6日,瑞典政府向伏爾提公司訂購了144架V-49 C戰鬥機,首架生產原型機與1940年9月6日首飛。
1941年9月準備開始交付時,美國政府對瑞典實施了武器禁運,以防止這些武器可能落入軸心國手中,這批飛機因此無法交付瑞典,美國陸軍航空兵收到這批飛機,將其定名為P-66,序列號為42-6832至42-6975。
美國陸航塗裝的P-66運抵喀拉蚩,照片攝於1942年組裝完畢後
中國空軍的P-66 先鋒
1942年4月,P-66 「先鋒」(Vanguard)全部生產完成,P-66原定交給英國,英國準備將其交付加拿大用於培訓飛行員,但在1941年初,國民政府中國空軍在日本的空襲中受到強大的壓力,急需更多戰機。1941年5月19日,英國政府同意將這批P-66 先鋒戰鬥機,提供給國民政府中國空軍,支援中國抗日戰爭(強烈懷疑這是個陰謀~)。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美國西海岸發生對日軍入侵的恐慌。原計劃運往中國的40至50架P-66被美國陸航徵用,並分配給第14驅逐大隊,以用於加強加利福尼亞州南部的防禦。美國陸航對P-66 先鋒的評價不高,認為它著陸時容易發生「地旋」現象墜毀,在訓練中,這批P-66中有15架P-66在著陸時墜毀。
美國陸航第14驅逐大隊接受了39架P-66 先鋒,用於防守加利福尼亞州,飛行在金門大橋上空。
1942年2月,首批P-66 先鋒戰鬥機裝船運往中國,8月交付了最後一架飛機。他們首先運往印度喀拉蚩(當時屬於印度),在那裡組裝、測試並運往中國。中國獲得的這批戰鬥機總計104架(此外還有24架在運送途中損失)。
裝載板條箱中運抵喀拉蚩的P-66 先鋒戰鬥機,為了節省運輸空間,機翼和尾翼都已拆下
準備組裝的P-66先鋒戰鬥機
1942年11月8日的一份報告中對喀拉蚩的P-66做了如下介紹:
總計104架運抵喀拉蚩,1架腐蝕嚴重,無法裝配;1架接收前墜毀(伏爾提公司派來的試飛員吉本斯在試飛中墜機身亡);2架充當零部件,81架被中國空軍接收。
事故頻發的殺人機
原打算裝備美國援華志願航空隊(AVG,飛虎隊),但在印度喀拉蚩的測試飛行中,10架在喀拉蚩機場失事墜毀。首次轉場飛行的四架中有三架墜毀在印度遮普爾(Jodphur),戰機殘骸由水路運回喀拉蚩。10月26日,中國飛行員駕駛的4架P-66飛往印度汀江機場(Dinjan),僅有1架成功著陸,其餘3架墜毀(中國飛行員死傷各一人)。整個轉場過程中到底損失了多少架P-66,中方始終沒有公布數據。至12月11日,喀拉蚩仍有15架P-66滯留。
這是一份我整理的表格:
昆明的第23戰鬥機大隊的第74中隊裝備了12架伏爾提 P-66 先鋒,他們很少升空作戰(大概是聽說了這種飛機事故頻發的傳聞)。
中國空軍的伏爾提 P-66 先鋒正在補給燃料,注意,發動機整流罩側後方有進氣口的才是P-66 先鋒,前景的一架是共和 P-43 槍騎兵戰鬥機,日軍飛行員也時常分不清這兩種飛機。
根據中方1943年1月至2月間向美方提供的戰鬥序列報告,當時裝備P-66 先鋒戰鬥機的部隊如下:
第3戰鬥機大隊轄第7、第8、第32、第38小隊,駐紮白市驛,編有15架P-66,飛行員94人。其中兩個中隊擔任戰備,兩個中隊仍處於訓練階段。
第5戰鬥機大隊轄第17、第26、第27、第29小隊,駐地位於成都雙流,編有9架P-66,飛行員69人,也只有兩個中隊能執行作戰任務。
第11戰鬥機大隊下轄第41、42、43、44中隊,駐地位於長樂,編有15架P-66,飛行員73人。
就1942年底中國空軍的實力看,當時中方根據租借法案獲得了97架戰機——9架P-40、36架P-43、15架A-29、37架P-66,其它還有少量老式蘇制戰鬥機和SB-2 bis轟炸機。因此,伏爾提 P-66 先鋒儼然成了當時中國空軍裝備數量最多的主力機種。
肯尼斯.沃德爾對中國空軍的不良印象
曾幹1942年11月至1943年1月在中國空軍實地考察的伏爾提公司駐中國總代表肯尼斯·沃德爾,在發回國內的工作報告中對中國空軍的種種問題也曾有詳細描述。
為了了解中國空軍對P-66 先鋒戰鬥機的使用、維護保養狀況,沃德爾遍訪所有裝備P-66的機場。起初,他每到一地,都會發現這些機場看似異常忙碌。有的在進行編隊飛行;有的在進行武器試射;有的則在演練降落科目。但隨著停留時間的增加,他發現,其實這都是中國人專門為他個人準備的表演罷了。大部分P-66戰機日復一日的停在機場,根本沒有任務。
肯尼斯·沃德爾發現很難找到每架戰機的飛行紀錄。
「我費盡周折,總算搞到一份飛行時間紀錄,上面紀錄了10架戰機在45天之內的飛行時間。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每架飛機每天的飛行時間平均只有12分鐘。在另一個機場,我找到了另外15架飛機兩周之內的飛行紀錄。這些數據更叫人稱奇,有1架飛機飛過8個小時,但其它的整整兩周沒有動。」
伏爾提 P-66 先鋒在戰鬥中的表現
1943年6月6日,P-66首次擊落敵機
第11戰鬥機大隊第41中隊飛行員陳照濟首開紀錄,擊落日軍轟炸機一架,巖村中尉及其機組成員全部墜機身亡。
1943年8月23日,日本第58戰隊、第25戰隊、第33戰隊的戰爆混合編隊空襲重慶,中國空軍第十一大隊起飛11架P-66 先鋒迎擊日軍,損失2機P-66,飛行員嚴桂華、段任貴失蹤。日軍第58戰隊損失1架九七重爆。
1947年,似乎仍有一些保存下來的P-66 先鋒戰鬥機被國民政府藏在重慶的洞窟裡,預備在即將到來的內戰中用來對付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共產黨。
伏爾提 P-66 先鋒戰鬥機模型,中國空軍塗裝
主要性能
長度:8.66米
翼展:10.92米
翼面積:18.28平方米
總重量:3221公斤
最大起飛重量:3349公斤
發動機:1200馬力的普惠 R-1830-33 14缸風冷發動機
螺旋槳:三葉漢密爾頓螺旋槳
最高速度:547公裡/小時 15000英尺
巡航速度:467公裡/小時 17000英尺
升限:8600米(28200英尺)
爬升速度:12.8米/秒(2520英尺/分鐘)
武器:機翼安裝4挺7.62mm機槍,機首安裝2挺12.7mm機槍。
~(完)~
中國空軍的另一種杯具戰鬥機:
惡魔式戰鬥機~只是聽起來名字很嚇人~_~
【轉載】抗戰中的He 111轟炸機
南斯拉夫皇家空軍戰前編制
道尼爾Do 17 K型——南斯拉夫的長鼻子「飛行鉛筆」
這是一個海戰愛好者的港灣,喜歡請點擊收藏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