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血長空:抗日戰爭中的中國空軍戰鬥機機型圖鑑

2021-03-02 日日節

  評論區話題|你怎麼看民國空軍在抗戰的表現?

當1937年的七·七事變爆發時,不足5歲的中國空軍只有500餘名空勤人員和314架飛機,其中12架重型轟炸機、90架輕型轟炸機、113架戰鬥機、55架偵察機,20架攻擊機。但由於整合了各路軍閥的原有空軍,加之自身無力研發,只能依賴進口。導致當時中國空軍的機型種類繁雜,性能落後。但也正是這些五花八門的機型打響了中國空中抗戰的第一槍。

▐美制「霍克」III戰鬥機

▲美制「霍克」III戰鬥機

該型戰鬥機裝備了1挺7.62mm M1919機槍和1挺.50 M2重機槍,並可攜帶227kg的炸彈/副油箱。航程1167公裡,巡航速度253km/h,最高速度362km/h。裝備了可收放式起落架,最大起飛重量2噸,爬升率655m/min。

其原型是美國海軍BF2C-1「海鷹」,但因為起落架與翼梁的設計缺陷而只在美軍中服役了短短數月就退役。開發商寇蒂斯公司吸取教訓,將其改為外銷型戰鬥機並更換了770馬力的R-1820-F53發動機,並很快贏得了國民政府與泰國的訂單。

▲高志航駕駛的IV-1號「霍克」III

1936年,國民政府向美國訂購了102架「霍克」III,但到了1937年開戰之時,中國空軍僅有不足70架「霍克」III可以使用。但裝備該型戰鬥機的第四大隊卻成為了中國空軍中最為活躍的部隊,因其大隊長高志航的卓越戰績而被命名為「志航大隊」。

1937年8月14日的八·一四筧橋空戰是第四大隊和「霍克」III最為輝煌的時刻。當日12時55分,日軍鹿屋航空隊的9架九六式陸上攻擊機由新田少佐率領,從臺北起飛經永嘉-青田-溫州航線進入中國領空,意圖轟炸筧橋空軍基地。但由於天氣惡劣,雲層厚重無法保持編隊,只得解除隊形,以單機或者小隊飛行,以500米高度從不同方向迫近目標。同時,筧橋守軍也拉響了空襲警報,第四大隊升空迎戰。由高志航、譚文合力擊落一架,李桂丹,柳哲生,王文驊擊落第二架。同時,高志航還連續命中山下軍曹座機73發機槍彈,導致其左翼發動機熄火,靠殘餘單發返回臺北,周庭芳也駕駛「霍克」III重傷了另外一架九六陸攻。

▐蘇制伊-15戰鬥機

▲蘇制伊-15戰鬥機

伊-15由著名飛機設計師安德烈·圖波列夫設計,1933年10月完成首飛,1934年投產。其機身部分採用硬鋁與混合鋼混合結構,覆有帆布蒙皮,機翼則採用木質結構。早期使用M22發動機,1936年升級為700馬力的M25發動機,極速367公裡/小時,航程只有510公裡,火力也只有兩挺7.62mm機槍。後期又換裝1100馬力的M63發動機,升級為伊-153。

儘管相比同時期其他蘇聯飛機,伊-15的機動性比較優越,但在當時世界上來說,其並無太大出彩之處。不過伊-15bis和伊-153依然作為中國空軍的初期主力參加了二·一八漢口空戰。

1938年2月18日九點十五分,日本出動海軍木更津與鹿屋航空隊的15架九六陸攻從南京大校場機場起飛,在第十二、十三航空隊的12架九六艦戰掩護下,向武漢發起空襲。十四時十五分,日軍在武湖和張渡湖空域,遭到中國空軍19架伊-15和10架伊-16攔截。由於伊-15糟糕的爬升性能,日軍可以佔據高度優勢從容迎戰,最終日軍損失4架飛機,中方被擊落5架,重傷2架。

▐蘇制伊-16戰鬥機

▲蘇制伊-16戰鬥機

伊-16由波利卡爾波夫設計,1933年首飛,1934年服役。最初配備480馬力的M22發動機,極速362km/h,升限7440米,航程680公裡。最後期的伊-16-24升級為900馬力的M63發動機,速度也提升到了410公裡/小時,升限9700米,航程480公裡。

儘管其採用了當時較為先進的可收放起落架,但卻要由飛行員手動敲擊控制杆44次才能完成收放,曾經出現過飛行員被手柄打傷的情況。而且起落架避震性能極差,導致其在起降時容易發生彈跳。其視野死角也較大,必須飛行員探頭出來,才能看到座艙的後方。

1937年,中國與蘇聯籤訂《中蘇互不侵犯條約》,蘇聯向中國提供了150架伊-16,並在1941年再提供75架伊-16-17。

1937年9~12月,中國第四大隊第二十二和第二十一、二十三中隊前往蘭州接收了第一批伊-15/16並進行換裝訓練。但高志航卻在11月21日的訓練中遭到日軍空襲,當場陣亡。隨後被國民黨追晉少將。蘇聯志願航空隊也攜帶伊-15/16加入中國戰場,截止1938年2月,志願航空隊共帶來了77架伊-15/16,參加了隨後的三次武漢空戰。

▐美制P40-B「戰斧」和美制P40-E「小鷹」

▲飛虎隊在戰鬥

P-40系列跟「霍克」系列一樣,由美國寇蒂斯公司開發。初期型因為發動機功率較小,火力、防護差強人意,因此受到了英軍的詬病。經過逐步升級,P-40B型已經具備了不俗的滾轉率與機動性,火力也從最初的4挺.30機槍升級為4挺.30機槍和2挺.50機槍,並採用了強化裝甲與防彈玻璃,還特別增加了用於執行打擊任務的派龍掛架。後續到來的P-40E火力強化到了6挺.50機槍和1500磅外掛彈藥,但也由於增重過多而導致功率不足,機動性相比P-40C/D明顯下降。

不過其547km/h的速度已經足以對付中國戰場上大部分日軍戰鬥機,尤其是760km/h的俯衝速度讓它很適合執行俯衝攻擊的B&Z戰術,並在中國戰場取得了不俗的戰績。

▲飛虎隊的P-40機隊

1941年8月1日,由美國空軍上校克萊爾·陳納德領導的美國志願航空隊在昆明建軍。國民政府也獲得了100架P-40B。對於當時已經油盡燈枯的中國空軍而言,這些來自大洋彼岸的飛行員和戰鬥機無異於雪中送炭。僅在P-40抵達中國的頭半年,志願航空隊就參戰102次,取得了193個空戰戰果,還擊毀了75架地面飛機,自身損失只有68架,其中只有11人陣亡,9人失蹤。僅空戰交換比就接近1:3!令中國空域一改之前兵敗如山倒的頹廢。美國志願飛行員們也用勇氣為自己贏得了「飛虎隊」的雅號。之後的美國志願航空隊被改編為美國陸軍第14航空軍,接收了P-40系列的最終型—P-40N,繼續活躍在中國戰場。

▐美制P-51C/D/K「野馬」戰鬥機

▲美制P-51C/D/K「野馬」戰鬥機

作為航空史最成功的活塞戰鬥機之一,P-51的赫赫兇名早已響徹海外。但這款傳奇戰鬥機從立項到服役只花費了不到1年的時間。P-51A的艾莉森V-1710發動機因為只有一級一速增壓器而導致其在高空出力明顯不足,高空性能較差。隨後的P-51B換裝了英國梅林發動機,獲得了1490馬力的功率,711公裡/小時的極速與1059米/分的爬升率。火力也逐步從4挺.50機槍升級為6挺,令其能以絕對的性能優勢擊潰中國戰場上殘存的日軍航空部隊。

1943年10月17日,第一批P-51B抵達昆明,交付給「飛虎隊」,正式拉開了「野馬」在中國的作戰裡程。在之後的2年戰爭中,P-51四處出擊從雲南一路達到了廣西,並多次空襲臺灣的日軍基地。日軍為對抗「野馬」而增派了裝備「疾風」戰鬥機的第25、第28航空隊,但也難以在壓倒性的數量劣勢面前挽回戰局。1945年8月21日,P-51還執行了為日軍投降談判代表護航的任務,見證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

圖片來源:網絡搜索

推薦閱讀

揚眉吐氣:二戰後日本賠償給中國的7艘巡洋艦

【不求打賞 但求分享】

相關焦點

  • 抗戰空軍之碧血長空
    本公眾號繼成都大轟炸、成都之復仇兩個專題後,追溯抗戰中英勇無比的中國空軍,隆重推出第三個專題《碧血長空》,讓我們在中國空軍英雄置生死於度外奮勇殺敵的故事中感知那段光榮奮戰的家國歷史。▲ 八·一四空戰中國空軍主力戰鬥機 霍克III型戰鬥機在抗戰剛剛開始之時,中國方面能作戰的飛機僅305架,而日本陸軍航空兵力為140個中隊,海軍常備基地航空兵力為65個飛行隊,陸海軍共有飛機約2700架。
  • 碧血長空,抗戰之鷹永生!
    而中國工業落後,空軍所用飛機全部來自於美國、德國、英國、法國、義大利等各國,一方面很多機型已然過時,另一方面零件補給困難,嚴重限制了中國空軍能力的發揮。更為可悲的是,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佔東北,時正在北京戲園子裡帶著美女趙四歌舞昇平悠遊聽戲的張學良命令東北軍採取不抵抗政策。國民政府空軍實力最強的東北空軍200架戰機,未曾起飛,便拱手相送敵人。
  • 4321名飛行員血灑長空——中國空軍的殊死抗戰(上)
    在這長達8年的空中對抗中,中國共有2468架飛機被擊落,4321名飛行員血灑長空,演繹了一曲最為壯麗的悲歌。中國空軍在全面抗日戰爭爆發前,先後將各地區、各派系的航空部隊統一於中央國民政府領導,但兵力仍然十分有限:飛機陳舊,機型雜亂,性能落後,機種配備比例失調。
  • 抗日戰爭中的中國空軍---讀《中國抗日軍事史》(3)
    (2)國際援助這個時期,英國、美國和法國都不願捲入抗日戰爭,對日本採取綏靖政策,並以「中立」為由,拒絕向中國供應武器、出售戰機,中國在國際上陷入嚴峻的孤立局面。依據1937年8月21日籤訂的《中蘇互不侵犯條約》,中國不僅從蘇聯購買了大量軍用飛機,並秘密要求蘇聯派遣空軍作戰部隊參戰。史達林批准成立了蘇聯援華航空志願隊。
  • 抗戰中的中國空軍:寧可自盡,絕不被俘《碧血祭長空》9月20日廣圖展映
    在前不久的「9.3」大閱兵上,空中梯隊的精彩炫技讓世人驚訝,讓國人驕傲。然而,當我們身處和平年代,看著翱翔天際的殲擊機飛過天安門,你是否能聯想到,在七八十年前中華大地上空上演著怎樣的一幕壯烈的史詩。你又可知道,曾經有這樣一群年輕人,他們守護著祖國的藍天,用生命鋪就中國戰鷹騰飛的閃光航程。中日空戰是人類戰爭史上時間最長的空中對決。4296名中國空軍英靈,無一人一機投敵受降,平均年齡23歲,成就了一個時代的傳奇。是怎樣的力量讓他們血染長空?凌
  • 《浴血長空》飛行學院-戰機圖標介紹
    我是來自《浴血長空》的空軍教官-邦格!最近飛行大隊裡來了新兵,熱鬧的很!但有些飛行員居然無法正確辨識敵機!今天我就給大家補補課,認識一下機庫中的飛機類型!
  • 英雄從未走遠,《血戰長空》人物原型揭秘
    《血戰長空》反映中國第一代空軍英雄事跡,講述了在艱苦卓絕的對日抗戰年代的悲情故事,那硝煙瀰漫的戰火的大地上,飛行員們捨生忘死的自殺式空襲,前赴後繼、頑強奮戰的精神震撼了所有的觀眾。《血戰長空》劇照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大舉入侵中國,危難時刻空軍湧現了一大批英勇的年輕飛行員。編劇江奇濤進行大量的史實考證,劇中很多人物都有原型。
  • 《浴血長空》 重回抗日歷史,什麼叫真正的打飛機!是中國人就進來!
    《浴血長空》(又名《血戰長空》)是一款真實反映二戰時期空戰歷史的3D聯網飛行戰鬥手遊。
  • 史上最全中國空軍機型大全
    殲13 601所根據作為我國空軍殲擊機主力的殲-6已經落後的情況,認為應研製接替殲-6的空戰殲擊機,作為80年代的空軍主力戰鬥機。JL9山鷹高級教練機,是中國先進的高級教練機型,駕駛艙設計方面首次在教練機上採用了綜合航電系統,各種航行數據都能在液晶顯示屏上綜合顯示,這與中國現役的第三代戰鬥機基本一致,起飛著陸速度低。
  • 殲16打造攻防兼備空軍核心 空軍現役殲擊機中僅次殲-20
    作為具備遠距離超視距攻擊能力和對地對海打擊能力的重型多用途戰鬥機,殲-16是空軍現役殲擊機中僅次於殲-20的重器,是打造攻防兼備強大空軍的核心力量。殲-16是在殲-11戰鬥機基礎上發展研製的新型第四代雙座雙發多用途戰鬥機,於2011年10月在瀋陽首飛。去年7月30日慶祝建軍九十周年的朱日和大閱兵上,殲-16首次以5機楔形編隊公開亮相。
  • 殲-11B戰鬥機——比你想像中更重要的「空軍中堅力量」
    90周年參閱空中梯隊的6種殲擊機中「年紀最大」的,但這款老兵同時也是這6種機型中目前服役數量最大的機型,作為空軍主要的重型空中優勢戰鬥機機型,殲-11B堪稱是中國空軍的中流砥柱。在歷次演習和日常執勤巡邏飛行任務中,殲-11B都是當然的「主角」。殲-11B,扮演著比你想像中更重要的角色。 據外媒猜測,殲-11B從開始批生產到現在,已有大批同型戰機服役多年,在蘇-27SK和殲-11A陸續退役之後,是目前空軍裝備數量最大的重型三代機型號。
  • 《血戰長空》針鋒對決PK 真實描摹戰爭激情
    全球億萬軍迷玩家力薦《血戰長空》自上線以來,備受玩家的熱捧和支持,因其真實描摹出戰爭激情,把現代空戰的獨有魅力展現的淋漓盡致,中蘇美俄各系頂尖四代機爭鋒對決PK,不僅凝聚了眾多軍迷的愛國情懷,更是把真實空戰的藝術重現大氣磅礴。200多架戰機任你指揮,競技場自由切磋,如此一款軍事策略題材手遊大作,怎能錯過?
  • 朝鮮大空戰,美蘇空軍激烈碰撞,兩強對決誰更強?
    碧血長空裡,戰機呼嘯,追逐惡鬥;愁雲慘霧間,槍炮轟鳴,硝煙瀰漫。這是全球兩大空軍強國的首次激烈碰撞,也是人類歷史上噴氣式戰鬥機首次大規模較量,至今仍是兩強之間唯一的一次正面對決。兩年多的空中激烈搏殺,雙方都付出了沉重代價。幾十年歲月流轉,世界已換了新顏,當時的絕密檔案很多已經解密,使得我們能夠有幸一窺這段歷史的真容。
  • 中國抗日戰場上空為何出現蘇聯戰鬥機?而且還撞死了日本王牌
    1937年全面抗日戰爭爆發之後不久,實力弱小的中國空軍很快就在與日本航空兵的慘烈空戰中幾乎消耗殆盡。蘇聯可向中國提供發動機,飛機由中國自己製造……如果中國想站起來,應當發展自己的空軍和炮兵。中國有能工巧匠,蘇聯提供設備……中國有了自己的空軍、炮兵和石油,有自己的重工業,就能打敗日本。」史達林對中國說的這句話,至今聽起來一點都沒有錯。
  • 中國空軍又有重大進展,重要機型即將量產,將成力量倍增器!
    網友拍攝的,有翼下加油裝置的運-20 據外媒報導中國運-20加油機即將投入量產。美國防務新聞在2月18日研究其得到的衛星照片後,得出結論稱,在中國陝西閻良某機場內,出現了四架運-20加油機,這或許意味著這種機型的加油機終於要投入量產了。 空軍在現代戰爭中,是一種必不可少,且至關重要的力量,而加油機對於空軍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在戰爭中,一架戰鬥機的戰鬥半徑更大,它就能對敵方更多目標實施打擊。
  • 中國空軍的戰鬥機——伏爾提 P-66「先鋒」
    )全部生產完成,P-66原定交給英國,英國準備將其交付加拿大用於培訓飛行員,但在1941年初,國民政府中國空軍在日本的空襲中受到強大的壓力,急需更多戰機。1941年5月19日,英國政府同意將這批P-66 先鋒戰鬥機,提供給國民政府中國空軍,支援中國抗日戰爭(強烈懷疑這是個陰謀~)。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美國西海岸發生對日軍入侵的恐慌。原計劃運往中國的40至50架P-66被美國陸航徵用,並分配給第14驅逐大隊,以用於加強加利福尼亞州南部的防禦。
  • 3D空戰手遊《浴血長空》破空來襲!
    今天小觸要給大家帶來一款空戰歷史的3D飛行戰鬥手遊——《浴血長空》。
  • ​致敬——血灑長空
    抗戰初期,中國空軍的主力戰機——美制霍克-3型戰鬥機。中國空軍第4航空大隊大隊長,空軍上尉軍銜。在抗戰初期與日軍的空戰中,先後擊落日機8架,與高志航、劉粹剛、樂以琴一併被譽為中國空軍的「四大王牌」。1938年2月18日,大批敵軍轟炸機在戰鬥機的掩護下轟炸武漢。李桂丹率領第4大隊立即駕機升空作戰,中國空軍接連擊落敵機12架,僅李桂丹就先後擊落了3架敵機。
  • 鷹嘯長空!殲20這一設計果然暗藏玄機,俄:全世界僅此一種!
    ,已經不是當初的中國。不管從外觀還是內在,殲20渾身上下,全部都是中國製造的烙印,絕非抄襲仿製,就從機身上來看,這種感覺都有很強烈的體現,從實戰角度來講,鴨翼布局讓這款戰機,得以擁有十分出色的機動能力,俄國專家都說是獨一無二的設計,更有西方專家表示,殲20的氣動布局是五代機裡最複雜的,側面證明我國在這方面的設計上,有了新的突破性進展。
  • 積木MOC抗戰中國火炮載具戰車圖鑑(五)
    本篇展示的是本吧的眾人集合作品,謹以此文,獻給所有曾經為中華民族的獨立付出鮮血與生命的先輩們       考慮到篇幅需求,本篇展示的是抗日戰爭期間中國軍隊在華中/華東戰場所使用的各型載具和裝甲汽車的積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