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中的中國空軍---讀《中國抗日軍事史》(3)

2022-01-02 雲蔚志讀書

一,不可忽視的中國空軍

抗戰時期的中國空軍實力遠不如日軍,但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以下是若干重要的作戰經歷。

徐州會戰時,日本士兵誤把中國飛機當作己方飛機,揮舞著旗子、帽子表示歡迎,遭到迎面掃射和轟炸,死傷甚眾。中國空軍還幾次飛到濟南、泰安等地,撒下臺兒莊大捷的傳單。

武漢會戰時,中國空軍對長江上的日本軍艦進行晝夜不停的轟炸,擊沉其中的20艘、擊傷29艘,有力地支援了作戰,消耗了敵人。最終,日軍雖然佔領了武漢,但「速戰速決」的戰略方針徹底破產,已無力再行進攻,此後日中兩軍進入了對峙階段。

常德會戰時,中國空軍在美軍的協助下,沉重打擊了日軍後方的補給和通信聯絡,幫助國民政府軍取得了常德會戰的徹底勝利。

到了1943年,中美空軍已經徹底掌握了華南上空的制空權,還奔襲了位於臺灣新竹的機場,部分地掌握了臺灣海峽的制空權,威脅著日本的海上交通。

1944年6月,為阻止防線繼續全面崩潰,中美混合聯隊大範圍出擊達數百次,在河南、衡陽、桂柳等歷次會戰中,摧毀日軍坦克、裝甲車等共1400多輛。

二,中國空軍的階段作戰

1,蘇聯援助時期

(1)不懼強敵

日軍飛機性能較好,而中國軍隊飛機既少,飛行員也缺乏訓練。

據陳誠稱,日軍全面侵華前,日本擁有飛機1530架,能夠用於中國戰場的飛機有600架,而成立於民國初期的中國空軍只有223架。

儘管日軍飛機佔據絕對優勢,從盧溝橋事變開始,中國軍隊就出動了飛機參戰,在截至1937年9月底的113次空戰中,擊落了日機81架。

(2)國際援助

這個時期,英國、美國和法國都不願捲入抗日戰爭,對日本採取綏靖政策,並以「中立」為由,拒絕向中國供應武器、出售戰機,中國在國際上陷入嚴峻的孤立局面。

依據1937年8月21日籤訂的《中蘇互不侵犯條約》,中國不僅從蘇聯購買了大量軍用飛機,並秘密要求蘇聯派遣空軍作戰部隊參戰。史達林批准成立了蘇聯援華航空志願隊。

一些美、英、法、荷等國的「冒險家」、志願兵也以個人身份要求參加中國空軍。經過審查,中國空軍錄用了其中的11人,單獨編為中國空軍第二大隊第十四中隊,也稱「國際第十四隊」。

(3)遠徵日本

1938年5月19日夜23時30分,中國空軍的兩架轟炸機由寧波飛機場秘密起飛,在熊本市、久留米等地撒下了大量反戰傳單。雖然遭到日軍飛機的追擊,兩機仍安全返回了漢口機場,受到了國民政府高級官員及民眾的歡迎。

據日本內務省警保局的報告,熊本和宮崎兩縣收到中國飛機撒下的反戰傳單共3189張,並非中國方面聲稱的10萬張。許多傳單落在山裡,「拾到傳單的主要是樸素的農民」,對內容不感興趣,「未見人心動搖」。

這次不投擲炸彈的「人道遠徵」暴露了日本防空力量的薄弱,警醒了日本人民的反戰意識,並在國際上產生了巨大反響。

(4)中蘇空軍並肩作戰

1937年12月,蘇聯援華航空志願隊在南京防衛戰中首次正式參戰,擊落日機5架,俘獲飛行員4名,並轟炸了長江上的日本艦隊和日軍機場。

1938年1月,日軍戰機空襲漢口,中國空軍和蘇聯志願隊第一次進行聯合空戰,並在之後取得「二·一八武漢空戰」的勝利。中國空軍和蘇聯志願隊繼續在南昌、廣州、蘭州、桂林、柳州、南寧、芷江等地,與日軍交戰。在南昌的空戰中,日軍損失飛機多於中蘇,可見中國空軍的水平有所提高。在蘭州的空戰中,中國空軍和蘇聯志願隊擊落數十架日機,取得了抗戰時期中國空軍最輝煌的勝利,也表明蘭州的防空力量十分強大。

中國空軍和蘇聯志願隊於1938年2月奇襲了臺北的松山機場,破壞飛機12架、營房數十棟,並燒掉了足夠3年使用的航空燃料,致使松山機場陷入半癱瘓狀態。日軍未採取任何防空措施,飛機未能升空,連高射炮也未放一彈。這暴露了日軍的弱點,即自「人道遠徵」以來,日軍依然長於攻擊而拙於防禦、防空。

2,中國空軍的「黑暗時期」

(1)不敵零式戰鬥機

此時,蘇制飛機的性能與日軍飛機不相上下,而到了1940年秋,日軍零式戰鬥機的出現改變了戰局。

小型的零式戰鬥機速度快、航程遠,蘇制飛機難以匹敵,損失慘重。零式戰鬥機乘勝深入四川盆地內部,嚴重威脅了中國空軍。為改變局面,中國從蘇聯購進了93架改良型И-153,仍然不是零式戰鬥機的對手。

(2)蘇聯終止援助華

更重要的是,蘇聯在這個時期減少並最後終止了對華援助。

1939年,諾門坎事件等爆發後,為應對日軍,蘇聯已開始從中國撤回部分航空志願隊。1941年4月,蘇聯與日本籤訂了《日蘇中立條約》,其中第2條規定,雙方都不參與「第三國的敵對行動」。此後,蘇聯不再向中國提供飛機。

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蘇聯空軍損失飛機5000餘架。在這種情況下,蘇聯已無力對中國提供支援,援華規模逐步縮小。至10月,蘇聯宣布終止援助,航空志願隊也回國參加衛國戰爭。

結果,中國空軍進入了「黑暗時期」、「屈辱時期」。此時,中國空軍能用於作戰的飛機不足100架,根本無力迎敵。每遇空襲警報,只能駕機駛離機場避難。面對日軍飛機瘋狂轟炸重慶、成都,中國守軍只好憑藉高射炮火進行防禦。

(3)評價蘇聯的援助

雖然蘇聯的援助終止了,但毋庸置疑,它對於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孤獨抗戰的中國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蘇聯先後派往中國的軍事顧問有300餘人,派往中國的航空志願隊達2000人。航空志願隊在中國參加作戰50餘次,擊落日機81架,擊毀地面日機114架,擊沉14艘日軍艦艇(均含中國空軍戰果),犧牲了100多名隊員。

蘇聯提供給中國各型飛機1235架,另外包括坦克、汽車、大炮、機槍、步槍以及彈藥等大量軍事物資。不過,被強敵包圍中的蘇聯,非常擔心洩露其最先進的航空工業技術,因而提供給中國的飛機並非是最新最好的型號,僅是改良型И-153。該型飛機難以抵抗零式戰鬥機,增大了戰場上的損失。

在經濟方面,蘇聯也提供了不少援助。1937~1941年,中國對外借款總額為5億美元,其中的半數來自蘇聯,來自美國的為1億美元,佔第二位。不過,歐美對華借款限定在非軍事領域,而蘇聯借款則全部用於軍事領域,且借款利率僅為3%,比英美借款的利率6.5%要低得多。還款條件也比較寬鬆,可以用中國蘊藏豐富的鎢、銻、錫等礦產進行支付。當時,蘇聯作為社會主義國家遭歐美列強封鎖,十分需要這些重要的戰略物資。中蘇協定當初規定,借款的3/4用金屬(礦產)、1/4用農產品償還。後來應中國方面強烈要求,蘇聯方面答應金屬和農產品各半,金屬不夠時,還可以農產品抵補。實際上,農產品要略多於金屬,這對以農業為主要產業的中國十分有利。

3,美國援華時期

(1)「飛虎隊」的成立

1940年以後,日軍飛機已掌握了中國大部分地區的制空權,而中國空軍補充飛機越來越困難,飛行員的培養也受到影響。為改變這種局面,國民政府要求美國派陸軍航空隊支援中國空軍作戰,通過租借法案向中國提供戰鬥機,並希望中國飛行員到美國受訓。

此時,美國的重點在歐洲戰場,正全力支援英國,對中國抗戰則十分冷淡。直至1941年3月11日,美國才開始向中國提供飛機和培訓。

羅斯福總統籤發密令,允許把美軍退役軍人編成「民間」志願航空隊,派往中國直接參戰,即「飛虎隊(The Flying Tigers)」,指揮官是陳納德。這些隊員的高額薪金由國民政府支付,配備剛從美國購買的100架P40。

由於日軍在空中仍佔絕對優勢,中國空軍和「飛虎隊」則採取了靈活的空中遊擊戰術,比如秘密出擊,迅速隱蔽和轉場。

(2)「飛虎隊」改編為「駐華特遣隊」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國擴大了援華規模。1942年7月4日,「飛虎隊」被編成「美國陸軍第十航空隊第二十三戰鬥機大隊」,即「駐華特遣隊」。

當時,中國空軍第一、第二大隊僅有蘇制轟炸機,力量很弱,「駐華特遣隊」則在廣大區域內發揮作用。中美空軍多次猛烈轟炸日軍的機場、倉庫、碼頭、兵營和軍艦,逐步削弱了日本海軍航空隊在中國戰場的力量。中國空軍不僅獲得了盟軍的物資援助,飛行員也不斷得到補充和培訓。1942年10月,中國空軍已經恢復戰鬥實力,中美空軍開始對日軍形成了重大威脅。

(3)美國陸軍第十四航空隊的成立

1943年3月10日,美國決定把特遣隊升格擴充為「美國陸軍第十四航空隊」,其中包含中美空軍的混合大隊。陳納德升任陸軍少將,並就任第十四航空隊司令。中美混成聯隊不僅對香港、廣州等華南地區的重要目標展開了持續轟炸,支援傘兵出擊,偵察和投送補給品,而且開始頻繁飛臨日本本土、臺灣、新加坡上空,進行攻擊轟炸。

此時的日軍已沒有先進飛機的優勢,飛行員和飛機的補充困難。而且日軍飛機大部分或被調往太平洋戰場,或被用於防衛日本本土,只剩下100架左右在中國執行任務。

由於中美空軍力量的加強,日軍已經沒有能力出動飛機轟炸重慶,在中國戰場已徹底喪失了制空權。

三,對制空權逆轉的分析

對於制空權的逆轉,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1,航空工業

日本擁有自己的航空工業,日軍飛機可以不斷得到補充。國民政府原本不重視空軍,沒有進行自主的研究、開發和生產,而是一味崇拜和購買外國飛機。但是,外國並不願意把最新型飛機售予中國,致使中國空軍在抗戰初期和中期被日軍徹底壓制。

2,蘇聯援助

蘇聯向中國出售了近千架飛機,派出了4個航空志願隊,並幫助中國訓練飛行員。蘇聯對華的軍事援助,使中國在最困難的時期頂住了日軍的進攻。

中國時常強調,自盧溝橋事變至太平洋戰爭爆發,中國軍隊是在「孤立奮鬥」。就空軍而言,這種說法是不準確的,既未正確評價蘇聯的援助,也不是歷史事實。這種論點在當時是為了獲得美國軍援,現在則是為了弘揚民族意識。

中國空軍的「黑暗時期」,實際上非常短暫,僅是從零式戰鬥機出現的1940年秋到1941年6月蘇聯停止援助,為時僅半年左右,至多不過一年。

3,軍機運輸及捐獻

通過「駝峰」航線,燃油、彈藥等軍需物資源源不斷地運抵中國,幫助中國度過了缺乏外援的困難時期。該航線代價十分巨大,其意義也值得高度評價。

國民一元獻機運動對飛機的購買和製造意義不大,仍應得到重視。國民黨通過組織該運動,加強了民眾的支持,也得到了世界各地華僑的響應。

4,持久戰

到了戰爭後期,日本在飛機和飛行員上已失去了數量和質量的優勢,凸顯了戰爭持續能力的不足。同時,美國空軍與中國空軍配合攻擊,逐漸奪取了中國各地戰場的制空權,並開始對日本本土實施轟炸。

相關焦點

  • 蘇聖雄 | 從軍方到學界:抗戰軍事史研究在臺灣
    (一)劉鳳翰的拓荒 臺灣學界研究抗戰軍事史,投入時間較晚。以臺灣最重要的近代中國研究機構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研院近史所」)來說,其創所初期的工作方向是整理清末外交檔案,然後以此為基礎進行學術研究,並未涉及抗戰史。
  • 劉維開 | 《抗日戰史》的前世今生
    至1980年代,該書易名為《日軍侵華八年抗戰史》,增補校訂3次,印行4版,修正過去偏重陸軍之內容,增列海、空軍抗戰,並補入相關資料及圖片。2012年,臺北的黎明文化事業公司再版該書,內容大同小異。參見蘇聖雄《正統典範——國軍抗戰史的書寫與論述》,「第五屆海峽兩岸抗日戰爭史學術研討會」論文,臺北,2015年,第107頁。
  • 中國抗日戰爭大事年表
    中國抗日戰爭的開始,史說為七七盧溝橋事變。然日本對中國本土的侵略,實以九一八事變為肇端,本大事年表亦始於九·一八。
  • 銘記9·3抗日戰爭勝利日!追尋廣元抗日記憶,向勝利致敬!
    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日。75年前,全體中華兒女冒著敵人的炮火共赴國難,奮起抗爭14載,取得了近代以來抗擊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1945年9月3日,中國人民經過14年浴血奮戰,取得抗日戰爭偉大勝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完全勝利,和平的陽光再次普照大地。9月2日,記者分別來到市檔案館和市委黨史研究室,銘記那段浴血奮戰、救亡圖存的不屈歲月。
  • 中國抗日戰爭70問(上)
    、主流、本質,正確評價重大事件、重要黨派、重要人物,深刻理解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意義、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重要地位、中國共產黨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關鍵等重大問題,更好警示和教育人們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 中國抗日戰爭史的主題與主線
    抗日戰爭是近代中華民族反抗外國侵略者鬥爭中,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戰爭,又是世界開闢時間最早、持續時間最長的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戰場。中國人民的抗戰為人類和平正義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1938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中國軍隊在山東臺兒莊再創日軍,殲敵1萬餘人。1938年8月至10月武漢會戰中,日本將絕大部分陸軍投入到中國戰場,國內僅剩下1個師團。戰爭初期,日軍在中國軍隊頑強阻擊下,死、傷、病者達15萬人。   儘管日軍佔領了華北、華中和華南的大片領土,但已成強弩之末,不得不在中國戰場從戰略攻勢轉為戰略相持。
  • 中國抗日英雄故事
    1932年秋被派往南滿,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二軍南滿遊擊隊,任政治委員,創建了以磐石紅石砬子為中心的遊擊根據地。1933年9月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一獨立師師長兼政治委員。1934年4月聯合17支抗日武裝成立抗日聯合軍總指揮部,任總指揮。後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軍長兼政治委員、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司令兼政治委員。率部長期轉戰東南滿大地,威震東北,配合了全國的抗日戰爭。
  • 略論中國民主同盟在抗日戰爭中的歷史貢獻及啟示(一)
    在日寇侵略、民族危亡的緊急關頭,作為獨立的中間政治力量發揮了獨特的作用,為爭取抗日戰爭的徹底勝利,做出了重要的貢獻。這具體表現在:反對妥協投降,積極參加抗日鬥爭;調解國共矛盾,堅持團結抗戰;反對專制獨裁統治,力主實行民主政治。回顧這段歷史,我們不難發現抗戰時期民盟與中共保持著緊密的合作。他們合作的思想基礎就在於愛國與民主。抗日戰爭時期,中國所面臨的兩大歷史任務是抗日和民主。
  • 紀念 抗日戰爭中的清遠七雄
    抗日戰爭的史書上有無數的英雄,他們有的供人敬仰,有的卻漸被遺忘。在清遠的土地上,也有七個抗日英雄,曾為清遠的安寧、中國的安寧而奮身守護。
  • 抗戰時的中國空軍真不丟人丨紀念八一四空戰
    蔣介石在8月15日的日記中對此次空戰大勝可謂喜形於色:「倭寇空軍技術之劣,於此可以寒其膽矣!」此後更是在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秘書長宋美齡等人的倡議下,將以後每年的8月14日定為中國空軍節以示紀念。 此赫赫戰績,真可謂是寫的人酣暢淋漓,讀的人心胸暢快。
  • 國外歷史教科書中有關中國抗日戰爭的敘述
    第二章第二節的第五目「日中戰爭和戰時體制」,是東京書籍版歷史教科書最後涉及抗日戰爭內容的部分。從該目的標題上來看,「日中戰爭」是「戰時體制」的原因,兩者之間是因果關係。教科書對戰時體制的描述是:「隨著日中戰爭的長期化,在日本,政府遵從軍部的要求在增加軍費的同時將國家調整為戰時體制。」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一場艱巨的、長期的戰爭。
  •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1945年7月,英美蘇三國首腦在波茨坦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策動「九一八事變」,進而侵佔中國東北。中國人民毅然奮起,英勇抵抗。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以國共合作為基礎,全國各族人民包括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同日本侵略者進行了歷時十四年的艱苦卓絕的鬥爭。日軍向中國軍隊遞交投降書 1945年9月2日上午9時(東京時間),同盟國聯合受降典禮在停泊於東京灣的美國軍艦「密蘇裡」號上隆重舉行。
  • 抗日名槍:中正式步槍是日軍永遠的痛,抗日戰爭中功績顯赫
    抗日名槍:中正式步槍是日軍永遠的痛,抗日戰爭中功績顯赫大家都知道在抗日戰爭時期,我國的武器裝備比較落後,導致很多戰爭大的都死傷比較慘重
  • 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第四期證書
    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是中國共產黨為專門培養抗日軍事政治幹部而成立的學校。 1936年6月1日,為了適應抗日戰爭的需要,培養大批軍政幹部,黨中央在陝北瓦窯堡成立中國抗日紅軍大學。中國抗日紅軍大學於1937年1月遷到延安城內的二道街,改名為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
  • 最美抗日女兵成本華,你是中國脊梁
    我繼續往下讀,心開始發緊:成本華是在堅守和縣城門時戰鬥到最後被捕的,當時她24歲。因其佩帶的皮帶是童子軍所使用的制式皮帶,被日軍稱為「中國女童子軍」,實際上,以她的年齡,應該不是童子軍了。從成本華所穿的衣服看,應該是屬於地方武裝。
  • 《論持久戰》指導中國人民奪取抗日戰爭勝利
    這一蘊含了馬克思主義辯證法思想的科學論著,以立於高山之巔遠看東方朝日噴薄欲出的戰略遠見,成為指導中國人民奪取抗日戰爭勝利的光輝指南。  用唯物辯證法擘畫整個抗日戰爭  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開宗明義地指出,抗日戰爭是持久戰,最後勝利是中國的。
  • 中國臺灣省五指山上軍人公墓中的高級將領盤點
    在抗日戰爭期間,國共兩黨湧現出一批著名的抗日將領,其中有一些抗日名將後來去了中國寶島臺灣,相信大家有可能和筆者一樣好奇,這些名將比如:薛嶽、何應欽、顧祝同、方先覺、黃杰、劉若英的爺爺劉泳堯、袁樸等等,他們後來埋在哪裡呢?為此,筆者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梳理盤點一下安葬於中國臺灣省五指山上軍人公墓中的高級將領,歡迎大家補充雅正。臺灣五指山軍人公墓
  • 中國抗日名將決死誓言錄(絕對震撼)
    抗日戰爭正面戰場,中國國民政府領導下的國民政府軍(兵力最高時達500萬人)與日本侵略軍共有22次大型會戰、1117次大型戰鬥、小型戰鬥38931次。抗戰的勝利,完全是我們中華兒女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從下面36位抗日名將的決死誓言中,我們就能體會到抗日戰爭的殘酷與悲壯;與此同時,更可以感受到中國將士為民族解放事業浴血奮戰、勇於犧牲的崇高精神。
  • 他是抗日民族英雄…他是臨海人…他就是國民黨空軍總司令周至柔將軍…
    人物評價 周至柔作為中國空軍的創始人,抗日戰爭中,在指揮中國空軍抗日救國、奮勇作戰,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和爭取外援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其指揮中國空軍的抗戰事跡亦將永載史冊,這也是台州人的驕傲!
  • 中國抗日戰爭全紀錄,就在盧溝橋邊
    從盧溝橋向東,進入宛平城內,走大約500m就可以看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了。時間回到1931年9月18日,那一夜,瀋陽城外,日本關東軍陰謀栽贓中國軍隊,炮轟北大營。這就是「九一八事變」,自此拉開了中國局部抗日戰爭的序幕。告別了單一的圖文展示,這裡除了使用真實的歷史照片以外,還展示了許多珍貴的影像記錄,讓觀眾能真實地感受當時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