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1B戰鬥機——比你想像中更重要的「空軍中堅力量」

2021-02-20 兵工科技

圖註:建軍90周年閱兵式上的殲-11B受閱編隊

 

殲-11B戰鬥機是此次建軍90周年參閱空中梯隊的6種殲擊機中「年紀最大」的,但這款老兵同時也是這6種機型中目前服役數量最大的機型,作為空軍主要的重型空中優勢戰鬥機機型,殲-11B堪稱是中國空軍的中流砥柱。在歷次演習和日常執勤巡邏飛行任務中,殲-11B都是當然的「主角」。殲-11B,扮演著比你想像中更重要的角色。 

據外媒猜測,殲-11B從開始批生產到現在,已有大批同型戰機服役多年,在蘇-27SK和殲-11A陸續退役之後,是目前空軍裝備數量最大的重型三代機型號。與殲-10A相比,殲-11B作為重型機,航程明顯更遠,雙發設計更為可靠,更適合執行遠程巡邏和大範圍、大航程轉場飛行等任務,它與空軍、海軍的蘇-30MKK,擔負起大部分防空識別區和遠海領空的日常戰備和巡邏任務,經常對貼近我領空偵察窺探的美軍巡邏機進行伴隨和驅離。

正因為如此,殲-11B雖然在近年來眾多湧現出來的空軍「新秀」面前已經是老面孔,但仍然在建軍閱兵中佔據了重要的一席之地。這也表明空軍對於主力機型的重視。 

除了作為中國第一種國產重型雙發三代機,實現了航空工業技術的飛躍和突破外,殲-11B對於中國航空工業的另一大貢獻,就是飛出了「太行」發動機。「太行」WS-10作為中國自主研發的首型第三代軍用小涵道比大推力渦扇發動機,其歷史地位和技術先進性毋庸置疑,但作為一款新發,身上毛病肯定少不了,要想從一款初步研製成功的發動機變成「真正成功」的實用機型,就一個字——「用」。發動機是飛出來的,只有在裝機飛機上不斷飛行,不斷摔打操練,才能逐步發現和解決存在的各種問題,成為一款成熟可靠的發動機。世界航空發動機研製規律決定了,一款沒有充分飛行小時數的發動機,是根本無法獲得成功的。作為國內目前唯一批量裝備「太行」發動機的戰鬥機型號,殲-11B在初期確實被這款發動機拖累,「太行」暴露出了許許多多的設計、質量問題和缺陷。但經過多年的使用和改進,特別是WS-10B重大改型的推出,殲-11B伴隨著「太行」共同成長、成熟,大膽去飛、大膽去用,終於成就了「太行」。目前,該型發動機已非常成熟,在殲-11B上使用「漸入佳境」,受到空軍用戶的肯定,各項關鍵性能指標和可靠性、可用性全面超過了俄制AL-31F。 

作為一款老兵,目前,殲-11B戰鬥機還在繼續生產,繼續改進和升級,幾乎每一批次出廠產品,相比前一批次都有一定的改進和升級;而老批次產品也會定時返廠進行升級。殲-11B與當年剛裝備時,已有非常大的進步。與此同時,未來殲-11B不會停下改進升級的腳步,將很有可能換裝有源相控陣機載雷達,全面升級航電系統和武器系統,進行一番大的升級改進。由目前主要攜載PL-8和PL-12第三代空空飛彈,升級為攜帶PL-10和PL-15第四代空空飛彈,與殲-16相當,在技術上達到四代半戰鬥機的水準。由於此前空軍裝備的蘇-27SK和殲-11A飛機即將全面到壽並退出現役,殲-11B至少在未來十年裡,將會是空軍裝備量最大的殲擊機機型,仍將擔負至關重要的任務和職責。

相關焦點

  • 從殲-11B的復產看殲-11D的命運和中國未來主力戰鬥機
    往日編制黨們嘴裡的「24架大法」有運轉不靈之虞,往後的航空兵旅定編可能是32架,這意味著空軍短時間內需要一大批能直接融入現有作戰系統的戰鬥機。差不多每年一個小跨越,硬是在16年裡把靠著不到80架蘇-27SK/UBK戰機撐門面的空軍建設成了一支擁有150多架蘇-27/殲-11A、200多架殲-11B/BS、100餘架蘇-30、280餘架殲-10A/S、100餘架殲-10B/C以及250多架飛豹的規模堪稱世界第三(如果算實際堪用飛機數量可能是世界第二)的戰術空軍(含海軍航空兵)力量。
  • 許達:論殲-11B的復產和殲-11D的命運
    差不多每年完成一個小跨越,硬是在16年的時間裡把靠著不到80架蘇-27SK/UBK戰機撐門面的空軍建設成了一支擁有150多架蘇-27/殲-11A、200多架殲-11B/BS、100餘架蘇-30、280餘架殲-10A/S、100餘架殲-10B/C以及250多架飛豹的規模堪稱世界第三(如果算實際堪用飛機數量可能是世界第二)的戰術空軍(含海軍航空兵)力量。
  • 【乾貨】論殲-11B的復產和殲-11D的命運
    最近,軍迷群體裡的兩個傳言又把殲-11B和殲-11D這兩型戰術飛機推到了風口浪尖上:一是本來已經停產了的殲-11B型戰機開始恢復生產;二是殲-11D戰鬥機隨著蘇-35SK戰機進入中國空軍的戰鬥序列而遭到巨大衝擊,有可能直接面臨著下馬放棄的厄運。(本文中戰鬥機分代按照解放軍傳統分類法,即殲-20為四代機;殲-7、8為二代機;蘇-27、殲-11、殲-10等為三代機)
  • 【裝備】殲-16多用途戰鬥機連續發射熱焰彈抓拍 讓人大飽眼福
    本組高清圖集,是我駐渝空軍某部裝備的新型殲-16多用途戰鬥機,在空軍節期間對外公開進行動態展示活動的精彩畫面。尤其是殲-16空中連續發射熱焰彈的時候,將展示活動氛圍推向了高潮。殲-16多用途戰鬥機與殲-20隱形戰鬥機和殲-10B/C多用途戰鬥機組成「三劍客」,是我空軍新質作戰力量的中堅力量。
  • 停產的殲11B恢復生產 殲-11D面臨著下馬放棄的厄運
    差不多每年完成一個小跨越,硬是在16年的時間裡把靠著不到80架蘇-27SK/UBK戰機撐門面的空軍建設成了一支擁有150多架蘇-27/殲-11A、200多架殲-11B/BS、100餘架蘇-30、280餘架殲-10A/S、100餘架殲-10B/C以及250多架飛豹的規模堪稱世界第三(如果算實際堪用飛機數量可能是世界第二)的戰術空軍(含海軍航空兵)力量。
  • 殲-10性能有限 殲-11B仍是國產戰鬥機中流砥柱
    近日,官方媒體大尺度報導了中國重型戰鬥機的研製地瀋陽飛機製造廠的生產車間。從官方報導中可以看到沈飛車間有多架殲-11B在生產從報導內容來看,國產重型戰鬥機殲-11B仍然繼續生產,這似乎驗證了近期網際網路上關於「殲-11B復產」的傳聞。
  • 殲16打造攻防兼備空軍核心 空軍現役殲擊機中僅次殲-20
    除了與殲-20、殲-10C組建編隊協同作戰訓練,近日更與殲-10、殲11B展開對抗空戰訓練。作為具備遠距離超視距攻擊能力和對地對海打擊能力的重型多用途戰鬥機,殲-16是空軍現役殲擊機中僅次於殲-20的重器,是打造攻防兼備強大空軍的核心力量。殲-16是在殲-11戰鬥機基礎上發展研製的新型第四代雙座雙發多用途戰鬥機,於2011年10月在瀋陽首飛。
  • 殲11B恢復生產成真,為何空軍不要性能更好的殲11D
    這個新聞表明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仍舊在採購殲-11B戰鬥機,而不是最新殲-11D,這個舉動是否代表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不再採購殲-11D尚不得而知,不過現在中國空軍列裝殲-20,引進蘇-35SK,增購殲-11B,留給殲-11D空間正在縮小倒是不爭的事實。
  • 殲-11B首次出現轟-6K編隊中 — 空軍為何捨近求遠?
    有分析人士通過轟-6K掛載的飛彈推斷出,此次空軍巡航帶有很濃烈的警告意味,畢竟其攜帶的飛彈,一發就可以讓一棟4層小樓瞬間化為烏有,但根據一些報導我們發現,這次巡航的亮點並不在飛彈上。有境外媒體報導稱,此次中國空軍戰備訓練最大的亮點,就是護航戰機首次由殲-11B擔任。分析指出,這除了展現出殲-11的遠海作戰能力以外,也表示中國研製的太行發動機真正的頂用起來。
  • 總數超200多架,我軍第6個殲16旅亮相,成我國最強空中打擊力量
    廣告合作QQ:3304279071、6240132官媒曝光了解放軍空軍最新一個殲16旅,目前殲16換裝進度非常快,總產量已經超過200多架,成為我國最強的空中打擊力量。殲20是我國最先進的隱身戰鬥機,但在整個體系裡,殲16才是中堅力量。殲-20好是好,可也不必事事都事必躬親,只要勝任突防「踹門」就行,剩下的都交給殲16。在我國的空戰體系中,殲20是踹門的,就像美國的F22,後面跟隨的是殲16,美國是F15EX,當然後面還有打掃戰場的中國是殲10C,美國是F16V。當然這是一個整體套路,根據敵情的具體情況還可以組合。
  • 殲11B罕見曝光生產線 大尺度官宣披露哪些秘密?
    這是中國媒體首次全方位、近距離向外界展示殲-11B戰機。專家表示,殲-11B是中國海空軍裝備的明星戰機,多次出現在重大任務中,中國航空工業也通過這個機型提高了製造水平。殲-11B無論對於空軍還是中國航空工業意義都很重大。另外,如此深入報導殲-11B,也從側面反映出中國空軍的心態越來越開放與自信。
  • 飛豹老矣,西沙還是需要殲16和航母鎮守
    >作者:候知健一:國內正在強化對邊遠領海的實際控制能力近期國內在西沙領海的一系列舉動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包括紅旗九遠程防空系統在永興島的部署,以及殲11戰鬥機和飛豹戰鬥轟炸機的進駐。很顯然,在此次進駐永興島的行動中,飛豹擔負起了打擊敵對海上中大型艦船、越南境內甚至菲律賓目標的任務,而殲11則負責爭奪制空權,掩護飛豹的作戰安全。
  • 中國空軍原裝蘇27或已全部退役 最後一批被殲16取代
    自1985年服役以來,作為精銳力量的蘇-27戰鬥機在蘇俄空軍中一直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並依靠巨大的航程和強悍的機動性能給予世人以深刻影響,尤其是在1987年發生的「巴倫支海手空中手術刀」事件中,隸屬於蘇聯空軍第941聯隊第2中隊的飛行員瓦西裡・辛巴爾大尉駕駛著該型戰機,利用垂尾重創了挪威P-3B型偵察機,由此成為了史上最著名的空中撞擊戰例併名垂千古。
  • 林虎將軍與中國空軍重型戰鬥機
    與摸慣了的米格-15、殲5、殲6、殲7、殲8相比,蘇聯/俄羅斯戰鬥機體型之大,顛覆了我幹空軍裝備22年形成的固有觀念。從那時起,收集研究蘇聯/俄羅斯武器裝備資料成了我一大業餘愛好,並在《航空知識》、《國際航空》刊發相關文章。這一切,又是和當年林虎將軍開拓的中蘇、中俄航空裝備合作之路有著直接的關係。美、俄(蘇)、歐的航空發展史實說明,輕重搭配是戰鬥機武器裝備體系的重要特徵。
  • 殲-7戰鬥機對我國有多重要?再用上幾十年不成問題
    這個時間點空軍手上有殲-5、殲-6戰鬥機,當然都是仿製米格小飛機,關鍵是仿製質量還不怎麼過關。面對國外已經開始進入二倍音速時代機型,我們的下代戰機也必須得到研製,否則剛剛建立起的空軍裝備體系立刻又落伍了。在蘇聯全面撤走專家資源後,沒想到赫魯雪夫居然送了當時最先進的米格-21給我們,意料之外的驚喜來的很突然這才有了殲-7未來幾十年間主力地位。
  • 殲-12:中國最輕噴氣式戰鬥機,也是世界最輕之一,性能還不錯
    今年是空軍建軍70周年。70年歷史裡,人民空軍從無到有、從引進裝備到自主研發,已成為世界頂級的空中作戰力量之一。
  • 殲20背後的艱難歷程,遠超國人想像(深度好文)
    這一天距羊年春節還有兩天,但北京仍出奇得冷。獵獵北風吹散了霧霾,天氣顯得格外晴朗。陽光透過窗子打進病房裡,透過玻璃,外面是湛藍的天空。彌留之際,帶著呼吸機的老人已經說不出話了,但仍然努力著示意要最後表達些什麼。旁人會意給他拿來了紙和筆,他把全身的意志凝聚在手上,就像當年第一次在空中按下機炮射擊按鈕那樣專注。
  • 世界最強重型戰鬥機高清圖集 F-15戰機一枝獨秀 殲-11B榜上有名
    我們都知道,F-15是美國空軍第一款第三代重型戰鬥機,於1976年裝備美國空軍。1976年那個時候,年長的軍迷應該知道當時我們有什麼?我國空軍的裝備與當時F-15戰機相比,差距有多大?大家自行理會。本文主要是F-15戰鬥機的照片,另外還有一些知名的重戰。
  • 對殲11B復產的目的和意義猜測
    基本上的理由就是換了雷達罩,所以換了AESA,所以……    個人以為,與其琢磨白頭裡面到底是不是AESA,不如看看空軍海航想要什麼。客戶的需求才最終決定了產品的性能和方向。    1)空中力量的戰略定位    雖然說的是「攻防兼備」,但我們建設一支攻擊型空中力量的趨勢是非常明顯的。攻擊型空中力量要的是什麼?是行使制空權的力量,直白的說是對地攻擊飛機,而不是空中優勢飛機。
  • 殲20的亮相,開啟中國空軍的五代機時代
    沒機會到現場,戳視頻看吧↓↓↓殲20是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一款隱身戰鬥機,這是它首次公開亮相,殲20的出現,開啟了中國空軍的五代機時代。殲20裝備部隊,讓中國空軍的裝備水平站到了世界頂級。其實在60年前,我國空軍實力也曾位列世界前列。殲20與F22並肩,是制空型四代機的標杆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