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軍事報導在報導戴明盟的事跡時,其老部下徐英大校露了下臉。可以看出,其職務又有調整。已經升任我國首艘自建航母「山東」艦的副艦長。
而眾所周知的是,我國首艘電磁彈射航母——003型航母正在上海江南造船廠緊鑼密鼓地建造中,預計很快就可以下水(最晚在明年中)。這是一艘整體性能遠超山東艦和遼寧艦的全新航母。外媒認為其綜合性能可排全球前三(第一是福特級,第二是尼米茲級),在某些主要功能方面,和福特級不相上下(例如,電磁彈射)。
俗話說好馬配好鞍,好艦也要配「牛人」來駕馭才行。在筆者看來,人民海軍對於航母戰鬥群這一新質作戰力量有著通盤規劃,並且按照計劃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例如,航母的建造,各種型號艦載機的預製,艦載機飛行員的培養,等等。
這其中,為航母挑選一名優秀的艦長就是重中之重的大事。早在20世紀80年代,那個時候還是051型這種被戲稱為「大號獵潛艇」作為絕對主力的時候。當時的海軍司令員、高瞻遠矚的戰略家劉華清將軍就基於未來人民海軍建設的深遠考量,在廣州艦艇學院開設了一期「飛行員艦長班」,培養的9名飛行員(李曉巖、柏耀平、楊宏、王大忠、王仲才、王玉成、馬業隆、何虎、彭建林)中,有4人(李曉巖、柏耀平、王大忠、王仲才)已經成長為共和國將軍,其餘5人也都是大校正師職軍官。由於年齡的原因,他們中絕大多數已經或即將退役。
張錚
雖然大家都知道,在2012年9月「遼寧」艦正式服役時艦長為張錚大校,但是他並不是「遼寧」艦的首任艦長。在此之前,「遼寧」艦已經有了一位「飛行員艦長」了,這就是李曉巖。
李曉巖,1961年7月出生於吉林長春。1991年1月從「飛行員艦長班」畢業後,分配至南海艦隊驅逐艦第2支隊,先後任162號「南寧」驅逐艦見習副艦長,163號「南昌」驅逐艦副艦長。1995年任562號「江門」護衛艦艦長。1996年3月,赴俄羅斯庫茲涅佐夫海軍指揮學院學習,1999年6月,以《海軍聯合戰役打擊航母編隊》論文獲得「海軍軍事學副博士」學位(即碩士學位)順利畢業。1999年9月任167號「深圳」驅逐艦見習艦長、艦長。2004年7月任驅逐艦第9支隊參謀長、支隊長。據說,其也是海軍航母首任艦長,圓滿完成航母服役前的試驗試航,確保航母如期服役。只是在航母正式服役前就升任南海艦隊副參謀長了,所以媒體就沒有大量報導了。2012年12月晉升海軍少將軍銜。
這也說明,即便徐英出任航母艦長,他也不是我國首個「飛行員航母艦長」,最多可以稱為我國首個「艦載戰鬥機飛行員航母艦長」。
遼寧艦和山東艦已經出了幾名艦長了,但是遺憾的是,這幾人除了李曉巖之外,均是艦艇兵出身。按照國際慣例,航母最好由艦載戰鬥機飛行員來當艦長。之前,由於航母的運作在我國還是新鮮事物,缺乏既熟悉艦載戰鬥機起降、作戰,又熟悉艦艇操作和武器運用的複合型航母艦長人才。由於航母編制為師級,這個人除了需要上述兩方面的知識和經驗外,還需要軍銜在大校,職務層次在師級才行。這樣又把絕大多數年輕的艦載機飛行員排除在外了。
現在,003型航母可能已經有了一個合適的「艦載戰鬥機飛行員航母艦長」了,那就是有「兵王」之稱的我國首個艦載航空兵團團長、資深航母艦載機飛行員徐英大校,目前,他正在「山東」艦上當副艦長。「轉正」為003型航母的艦長也算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徐英,男,漢族,共產黨員,海軍大校軍銜,特級飛行員,曾任空軍航空兵中隊長,海軍艦載航空兵某部團長、參謀長。曾多次隨遼寧艦執行任務,參與勝利日閱兵、南海海上閱兵、訪問香港等重大任務。先後榮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三次、三等功兩次。是黨的十八大代表、第十三屆全軍學習成才先進個人、海軍訓練標兵、海軍正規化建設先進個人、海軍轉型精英先進個人。
1998年,徐英高考考上軍械工程學院彈藥應用專業學員,這是一所陸軍軍校。在他畢業時,放棄了保研的機會,順利通過空軍招飛,入空軍第七飛行學院學習飛行,成為空軍第二批雙學士飛行員。畢業後,徐英來到曾經出過空軍司令員的王牌師——空3師某團。這是一個具有光榮歷史的王牌部隊,在抗美援朝戰爭上立下赫赫戰功。在這裡,他駕駛著當時全空軍的三代王牌戰機——蘇-30MKK戰鬥轟炸機。他把每次升空訓練都當成作戰,把戰友當成對手,把戰友的飛機想像成敵機,逐步鍛鍊出精湛的技術水平和過硬的心理素質,成為全團最年輕的中隊長之一。
2013年5月,我國第一支艦載航空兵部隊正式組建。徐英作為空軍精英飛行員,當聽到選拔海軍艦載機飛行員的消息時,徐英又開始了新的挑戰。經過層層選拔,他最終如願以償地被選調到這支部隊。在這裡,徐英和戰友們迎難而上,闖過一個又一個難關險隘,突破一個又一個飛行技術瓶頸。
大家都知道,戴明盟是首位在艦母上起降的第一人,而鮮為人知的是,徐英也創造了一個紀錄,他是「殲-15夜間著艦第一人」。
軍報曾報導當時的情形:「在中國海軍航母部隊的成長史上,將濃墨重彩地記上這一天。2017年年底的一天,沉沉夜色中,從阻攔著艦到成功掛索,徐英第一個駕駛殲-15戰機順利完成夜間著艦。這一瞬間,記錄了艦載機攻克航母夜間起降技術難關的歷史時刻。」
達成夜間起降項目,標示著遼寧號航母已擁有24小時、全天候的作戰能力。這其中,徐英的貢獻不小。也正因如此,他才被官媒稱為「兵王」。在筆者看來,「兵王」當是名符其實。
2019年4月12日,南海海域海上閱兵,艦載戰鬥機是受閱的航母打擊群「尖刀」和「拳頭」。徐英第一個駕機光榮地接受了檢閱……
軍報還披露,隨後,包括徐英在內的,海軍又調選了一批飛行員到大連艦艇學院學習航海,包括陸基和艦載都有。要求用兩年時間要完成別人四年的學習內容,之後還要獨操考核。最終,徐英順利通過了考驗,成為一名擁有碩士學位的高學歷「複合型人才」。
在筆者看來,這就是第二期的「飛行員艦長班」。和第一期時航母連影子都沒有時相比,第二期的學員無疑是非常幸福的。他們趕上了人民海軍大發展、航母事業大建設的好時候。在不遠的將來,就可能會有人成為我國首個「艦載戰鬥機飛行員航母艦長」。筆者相信,這個人就是徐英。兵種之間跨界任職,有利於開闊眼界,提高綜合作戰能力。而徐英,就是筆者眼中的「跨界之王」,他曾經在陸海空軍都幹過。上過陸軍軍校,當過空軍王牌飛行員,亦是海軍王牌艦載機飛行員,現在又是「上天能駕機,下海能操艦」的我國首艘國產航母的副艦長。因此,筆者才會有如此判斷。
未來,隨著這個班的飛行員艦長日益成長起來,相信應該不再會有艦艇兵出身的航母艦長了。到那個時候,人民海軍戰鬥力建設又會邁上一個新的臺階。讓我們祝福徐英和他的戰友們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