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TheDrive網站《戰爭地帶》專欄11月9日發表文章,對網絡上出現的中國新型空射反輻射飛彈加以評論。文章聲稱這款新武器看起來很像美國的「雷達殺手」哈姆反輻射飛彈(HARM),最新的照片顯示它出現在殲-11BS戰鬥機的機翼下面。
中國空軍殲-11BS戰鬥機掛載新型飛彈的照片曝光
這張在上周末出現在社交網絡上的照片似乎是第一次展示了這款新型反輻射飛彈。這種飛彈主要用於摧毀敵方的雷達。這兩枚飛彈掛在中國空軍殲-11BS戰鬥機機翼的下方。
儘管沒有這種新型飛彈如何工作或預期的性能的任何信息,但典型的反輻射飛彈(ARM)通過追蹤敵方的地對空雷達系統的無線電波來發揮作用。通常,這些武器需要高速飛行才能確保它們能夠在敵方關閉雷達之前擊中目標。
研究中國軍事的航空航天專家安德烈亞斯·魯普雷希特(Andreas Rupprecht)是首批發出相關消息的人,聲稱他認為這是中國的新型反輻射飛彈,並強調它是期待已久的型號。這張照片的原始來源是最近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PLAAF)的飛行員招募視頻截屏,該視頻隨後被發布到了Facebook上。
海外社交媒體上對這款新型飛彈的討論
圖片中的殲-11BS的垂尾被遮蓋住了,這意味著無法確定這架戰鬥機的單位,以及它是來自作戰單位,還是來自測試和評估機構。還值得注意的是,這張圖片顯然還首次展示了帶有低可見度標誌的 殲-11BS戰鬥機,這種趨勢現在似乎已經在中國空軍的前線部隊中佔據了主導地位。
在戰鬥機的每側機翼下方都掛載有一枚可能很大的反輻射飛彈。這張圖片的質量較差,並不能揭示飛彈的許多細節。它的中部和後方似乎具有突出的十字鰭,與美國軍方的AGM-88「哈姆」高速反輻射飛彈(HARM)非常相似。
其他觀察者很快指出這款反輻射飛彈與中國研發的另一款飛彈CM-102的相似之處,儘管有一些重要的區別。值得注意的是,CM-102的鰭片是剪裁的而不是尖的,而中部鰭片又細又長。除此之外,CM-102也是中國研發的用於出口的飛彈,主要用於JF-17多用途戰鬥機,並且不知道是否會在中國空軍服役。
CM-102反輻射飛彈的相關照片
這款新武器還具有一些與印度Rudram-1 反輻射飛彈相同的特徵。Rudram-1於2020年10月9日從印度空軍的Su-30MKI戰鬥機上進行了測試發射。與印度一樣,中國空軍主要依靠蘇聯設計的反輻射飛彈來執行壓制敵方防空(SEAD)的任務。這些武器中最重要的是被北約稱為AS-17的Kh-31P飛彈,以及中國國產的Y殲-91飛彈。
莫斯科在1994年同意向中國提供開發一種Kh-31P衍生型號所需的圖紙。雖然該飛彈的機體和發動機被認為與原型相似,但據報導,中國對導引頭進行了改裝,以滿足本地的要求。但是,基本型的Kh-31可以追溯到1970年代後期,對於中國來說,開發一個更現代,完全國產的後繼型號是有意義的。此外,Kh-31 / Y殲-91的巨大尺寸使其超出了殲-10輕型戰鬥機的掛載能力。該戰鬥機有可能需要這種新型反輻射飛彈來執行SEAD任務,就像美國空軍自己的F-16 「野鼬鼠」中隊一樣。
中國空軍的Su-30MKK戰鬥機掛載Y殲-91反輻射飛彈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期望中國空軍的殲-16雙座多用途戰鬥機(該機是殲-11BS的進一步發展,是所有「側衛」飛機中最先進的戰鬥機)擔任SEAD和電子攻擊角色。在這個階段,新型反輻射飛彈的出現並不意外。特別是,這款新型反輻射飛彈可能會裝備殲-16D,它是專門對付敵方防空系統(SEAD)和電子戰(EW)的殲-16型號。據認為,它將配備具有特殊電子戰模式的有源電子掃描陣列(AESA)雷達,以及被認為類似於EA-18G「咆哮者」使用的AN / ALQ-218的翼梢電子吊艙。
殲-20的內部彈艙中掛載PL-15飛彈模型
但是,在過去,人們預計中國新一代的反輻射飛彈將是CM-102的衍生版本,或者是PL-15空對空飛彈的空對地版本。作為一種超視距武器,PL-15可能會成為反輻射飛彈衍生型號的潛在候選者,有可能將它的空對空雷達換成無源尋的導引頭以對付防空系統目標,並且由於PL- 15可以在隱身的殲-20戰鬥機上進行內部裝載,反輻射的版本也可以裝備殲-20。另一方面,如果這款新武器確實是反輻射飛彈,那麼中國似乎將選擇完全不同的發展道路。
無論如何,反輻射飛彈似乎將在未來的中國空軍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考慮到中國主要的區域競爭對手不斷發展的防空能力,其中包括印度(其防空力量擁有俄羅斯提供的S-400地空飛彈)和中國臺灣省(美國政府於今年早些時候批准了對臺灣的愛國者PAC-3飛彈的更新)。
同時,我們必須等待更多的照片,才能確認這確實是中國的新型空射「雷達殺手」飛彈,但它是其他用途的可能性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