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轉民】光啟技術:超材料穿戴式裝備實現重大突破

2022-01-08 戎威特種技術轉移平臺

  圖片說明:應用於大人流區的光啟海量目標追蹤技術及其移動終端產品(圖片來自網絡)

  在繁華的商業街頭,混跡於人群中的犯罪嫌疑人早已無跡可循。突然,「超級戰警」出現,他警覺地掃視著周遭環境,過往人流信息和行動軌跡同步顯示在他的AR眼鏡上。通過佩戴的攝像頭,指揮中心實時掌握現場情況,並通過隱形對講機隨時下達指令。數十秒後,「超級戰警」的頭盔發出警報,犯罪嫌疑人隨之落網。從發現案情到破案,整個過程不足十分鐘。

  在光啟技術(002625.sz)發布的一則公告中,記者發現,上述電影中的未來場景僅需要一個警用智能頭盔就能實現。

  在這則《關於與上海市保安服務總公司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有關進展的公告》中,記者看到,上海保安與光啟技術全資子公司籤訂了《智能頭盔採購合同》,這是光啟警用智能頭盔產品獲得的首個批量訂單,意味著光啟海量目標追蹤技術移動終端產品推向市場的重大突破。

  「光啟新一代警用智能頭盔基於光啟超材料技術和海量目標追蹤技術,通過運用移動終端與雲平臺協同等新一代技術,讓『發現警情『與』出警過程』實時同步,更精準地滿足了公安業務的複雜性需求,極大解放了警力,提高了警務效率。」一位警用裝備領域專家告訴記者,新一代警用智能頭盔的誕生和落地應用,標誌著光啟在超材料警用裝備領域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也標誌著光啟在將超材料軍用電磁調製、軍用雷達技術及超材料軍用智能結構等軍用尖端技術轉民用上取得重大突破。」

  「能追蹤、會隱形」的光啟

  據了解,光啟是一家軍民融合領軍企業,自成立以來,光啟以國防應用需求為牽引,將實驗室的超材料科學研究轉化為工程實踐,完成了超材料工業體系的構建,在世界超材料產業化競爭中搶佔了先機,成為行業引領者。

  在上月剛剛閉幕的第十二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上,光啟技術發布集隱身、傳感、結構、承載於一體的新一代隱身技術。據業內專家介紹,傳統隱身解決方案通常會涉及隱身塗料、電子設備、裝備結構件製造三個行業,由於技術切割,造成隱身裝備維護成本高昂、海量異構傳感節點融合度欠缺、質量過大等困難。而光啟的新一代隱身解決方案則將三個行業要解決的問題,整合在一塊超材料中。「不要小看這塊超材料,它由近百萬種不同微結構的有序設計構成,能夠讓隱身裝備的隱身性提升10-100倍的同時,重量卻降低50%,全壽命周期綜合成本降低50%。」

  上述專家分析認為,光啟新一代隱身技術對於傳統技術最大的顛覆在於,「讓武器裝備實現隱身的同時,還能兼備探測、追蹤功能。「可以說 『能追蹤、會隱形』是光啟核心優勢,正是因為光啟具備這樣的獨特優勢,才能在將軍用技術轉民用上,實現創新突破,獲得市場認可。」

圖片說明:頭戴新一代警用智能頭盔的警務人員正在執勤(圖片來自網絡)

  超材料穿戴式裝備實現重大突破

  據了解,光啟是深圳乃至全國的科技創新典範,這次公告中提到的警用智能頭盔是光啟融合了超材料技術和軍用探測、追蹤等尖端技術的又一次創新嘗試。

  記者也注意到,在進博會期間,警方佩戴的頭盔正是光啟此次公告中提到的智能頭盔。據相關人士透露,在展會期間,該頭盔協助警務人員成功完成了人流疏導、交通管理、可疑人員識別等工作,並取得不俗成績。

  「這款警用智能頭盔應該是海量目標追蹤系統的前端之一。」一位業界專家告訴記者,在今年10月舉辦的安博會上,光啟發布『海量目標追蹤系統』」時介紹,該系統由光電雷達、智能穿戴設備、無人機等前端設備,以及後端的超級智能引擎組成。可以推斷,這款警用智能頭盔通過連接後端的超級智能引擎,實現前端與雲平臺相互協作,能夠在海量人群中自動搜索並追蹤目標。

  「因為具備自動搜索、掃描追蹤、快速反應及移動終端與雲平臺協同等新一代技術特點,因此這款新一代警用智能頭盔能實時鎖定追蹤目標,所以能從根本上解決『發現警情『與』出警過程』間鴻溝。」上述專家分析認為,這正是基於光啟軍用智能探測、追蹤等核心技術,可以說,新一代警用智能頭盔不僅標誌著超材料穿戴式裝備實現裡程碑式突破,也標誌著光啟在促進警用智能裝備升級的過程中,實現了軍轉民的重大突破。來源:北國網

歡迎加入我們,添加微信:jmrh-1234或掃描如下二維碼,審核身份後,邀請您到專業領域微信群,實名認證,審核身份後邀請加入。

        【戎威智庫】秉承「立足業務創新、面向軍民融合、提供服務增值、踐行富國強軍」的宗旨,面向政府、軍隊、軍工企事業單位、院校、社會團體、優勢民營企業、中介服務機構打造的優質服務平臺。服務內容包括:軍民融合產業規劃及運營、專業論壇、軍品貿易、軍工認證、裝備需求專項對接、軍工市場開拓、國防專利申報、專項培訓、線上微信群、專業展會、軍工投融資、安全保密等。設有:專家庫,產品庫,項目庫,投融庫等資源平臺。

        誠邀各界朋友加入。

     加入方式:

       請掃描下面二維碼,或添加微信:SZ-GJB081,將有專業人員與您聯繫。

友情推薦

(軍購資訊)

相關焦點

  • 光啟(0439.HK),飛在臨近空間的「特斯拉」
    光啟建設了一系列重大科學技術研究創新平臺。其中,深圳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是深圳光啟創新技術有限公司的控股企業深圳大鵬光啟科技有限公司於2010年全資註冊發起的一家民辦非企業新型科研機構。國家科技部依託光啟建立了超材料電磁調製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著重於超材料及電磁調製技術的科學研究;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成立了全國電磁超材料技術及製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光啟作為秘書處,著重於超材料及相關產業的標準化建立;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與全國博士後管委會批准光啟研究院設立博士後工作站,著重於培養相關行業領域博士後人才。
  • 西安光啟尖端技術研究院
    一、公司簡介       西安光啟尖端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 「西安研究院」)是光啟技術(SZ002625)旗下的新型科研機構
  • 美國雷神公司核心技術:超材料技術
    ,值得注意的是,該期封面大圖為技術人員展示一種基於超材料技術開發的可調式天線,據稱該技術可以在單個天線模塊材料上實現多種工作頻段按需配置、實時切換,從而使目前的武器裝備電子射頻系統帶寬與集成度得到大幅提升。
  • 美軍未來戰機或有八大跨界突破?
    由此可見,戰機研發主要取決於顛覆性技術發展和國家安全需求,而顛覆性技術發展主要受利用能量和信息水平的限制。    第一代飛機因為發明了噴氣式發動機,因此主要是在動力(能量維度)上有重大突破。    第二代飛機因為發明了機載雷達和飛彈,因此在能量(火力)和信息兩個維度上都有重大突破。
  • 中國軍備能源材料又獲突破!一技術填補世界空白,振奮人心,但還有更大驚喜!
    如今,中國軍工有關裝備不斷突破、軍工逆勢爆發、技術突破封鎖等等好消息不斷而來,沒錯自4月26日國產航母下水後,中國軍備在短短一個多月時間內接連獲得巨大進展
  • 殲20尾噴隱身終實現?「雙層超材料」成功突破,雷達波只能繞路走
    超材料或能完美解決隨著殲-20逐漸多的裝備到了一線部隊,這也充分說明了我國在隱身戰機的研製和生產方面,已逐步走上世界前列。儘管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宣布將研發自己的「第五代隱身戰機」,但無一例外都沒有了下文。
  • 我的中國夢|光啟科學董事局主席劉若鵬:「我一直有一個不斷創新的夢想」
    2009年,劉若鵬帶領其團隊通過超材料技術研製出「隱形衣」可以引導微波「轉向」,從而防止物體被發現,這一成果發表在美國《科學》雜誌,立刻引起世界轟動。 博士畢業後,何去何從?在密集考察了很多城市後,劉若鵬團隊選擇回國在深圳創業,這是他熟悉的城市,也是中國最像矽谷的城市。
  • 深耕基礎技術 助力武器裝備發展 ——記航空基礎技術砥礪奮進的五年
    發展航空裝備,基礎技術先行。航空基礎技術在整個航空武器裝備研究過程中佔據著先行性、基礎性地位,直接關係到裝備的戰技/性能指標的實現。航空基礎技術的跨越性和顛覆性創新,為航空武器裝備設計和研製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模式,引領航空武器裝備的性能提升和更新換代,推動航空武器裝備發展的重大變革,促進飛行器的跨代發展。
  • 科技|國產穿戴式外骨骼助力機器人發布,看似鋼鐵戰衣
    穿戴外骨骼助力機器人野練國產「外骨骼」,讓你分分鐘變身自主「鋼鐵俠」近日,中國兵器工業集團西北機電工程研究所研製的「穿戴式外骨骼助力機器人」對外發布第二代樣機,其功能和性能指標已接近或達到國際同類裝備的技術水平。
  • 中南林萬才超團隊JMCC綜述:納米纖維素基柔性壓阻式傳感器,可穿戴更高效!
    本綜述聚焦納米纖維素基壓阻式傳感器的設計策略、製造技術和性能優化方法。本綜述的核心內容主要分為五個部分:(1)研究背景介紹;(2)納米纖維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理化性能和自上而下的拆解技術;(3)納米纖維素自下而上的組裝策略以及不同維度的納米纖維素組裝體的微觀形貌和力學性能;(4)納米纖維素基壓阻式傳感器的設計策略和製造技術;(5)壓阻式傳感器的關鍵性能以及納米纖維素對這些關鍵性能的增益效果和機制。
  • 2021年中國科技的重大突破!
    該成果為在超導量子系統上實現量子優越性以及後續研究具有重大實用價值的量子計算奠定了技術基礎通過國家驗收啟動運行以來中國天眼設施運行穩定可靠發現的脈衝星數量已達到500餘顆並在快速射電暴等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 八種顛覆未來作戰的前沿技術,微米納米前景可期
    但是,石墨烯的更廣闊利用仍面臨很多問題需要解決,我們必須統籌規劃,精心布局,緊緊抓住石墨烯研發和產業化所帶來的重大發展機遇,努力掌握未來科技競爭的制高點。超材料是通過在材料關鍵物理尺寸上的結構有序設計,突破某些表觀自然規律的限制,獲得超出自然界原有普通物理特性的超常材料的技術。超材料是一個具有重要軍事應用價值和廣泛應用前景的前沿技術領域,將對未來武器裝備發展和作戰產生革命性影響。
  • Nano Energy:【綜述】可穿戴式摩擦納米發電機的設計、製備及應用
    TENG的基本工作模式及可穿戴形式近日,北京大學張海霞教授研究團隊詳細介紹了TENG在可穿戴領域的最新進展:從其基本的設計到主動式的功能拓展,再到由其驅動的穿戴式電子系統。這篇綜述選取多樣化的可穿戴TENG技術的示例以體現其廣闊的實用前景,並旨在促進TENG與更多學科的交叉融合來推動柔性集成電子體系的進一步發展。
  • 中國製造2025:未來十年18項高分子材料重點發展領域
    3、輕量化車身  實現複合材料/混合材料技術突破,降低成本,在新能源汽車上的應用率達到30%,自主率超過50%。  (2)高性能對位芳綸纖維及其複合材料  2025年國產對位芳綸纖維及其複合材料技術成熟度達到9級。  建立統一標準的高性能纖維材料技術體系,攻克系列化高性能纖維高效製備產業化技術,開展與國產高性能纖維相匹配的複合材料基體材料、設計技術、成型工藝、性能表徵、應用驗證及回收再利用等研究,確保重大裝備需求。
  • 【軍轉安置】山東省軍隊轉業幹部接收安置政策
    2015年,全省軍轉幹部安置考試中採取團職軍轉幹部和營職以下及專業技術軍轉幹部分類考試的辦法,即團職軍轉幹部和營職以下及專業技術軍轉幹部使用不同試卷。團職軍轉幹部考試主要測試其政治素質、組織管理和問題處置等應知應會基本能力,不再測試以記憶為主的客觀題;營職以下及專業技術軍轉幹部考試與往年保持一致。
  • 玄武巖纖維被列入《中國製造2025》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
    十大重點領域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檔數控工具機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業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2)高性能對位芳綸纖維及其複合材料 2025年國產對位芳綸纖維及其複合材料技術成熟度達到9級。建立統一標準的高性能纖維材料技術體系,攻克系列化高性能纖維高效製備產業化技術,開展與國產高性能纖維相匹配的複合材料基體材料、設計技術、成型工藝、性能表徵、應用驗證及回收再利用等研究,確保重大裝備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