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媒體報導:中泰兩國空軍代號「鷹擊-2018」的聯合訓練演習,已經於近日在泰國拉開大幕,這是自2015年以來,中泰兩國空軍第三次大規模聯合訓練演習。
本次聯合訓練演習,我軍出動的戰鬥機,是空軍南部戰區某部的殲10A戰鬥機,泰國皇家空軍出的則是泰國購買的瑞典JAS-39C/D「鷹獅」戰鬥機。
圖片來自網絡
JAS-39「鷹獅」戰鬥機由著名的瑞典「薩博」公司研製生產,和法國「陣風」、英德「颱風」一起並稱「歐洲三強」。
鷹獅戰鬥機繼承了Saab37戰鬥機的氣動型式,但大規模採用複合材料,主翼為切尖三角翼帶前緣襟翼和前緣鋸齒,全動前翼位於矩形涵道的兩側,無水平尾翼。JAS-39「鷹獅」的布局形式的優點,是通過同時偏轉鴨翼和升降舵可以產生直接升力。
因此採用前置鴨翼+主翼的無尾布局突出了飛機的機動性,鷹獅戰鬥機的發動機比較一般,推力並沒有美俄發動機那麼強勁,所以必須要依靠精心設計的氣動布局來提升飛機的敏捷性,而在實際使用中,薩博公司的設計也確實實現了最初的目標。
圖片來自網絡
瑞典是北歐小國,不可能像美俄這樣的大國去搞多種戰鬥機搭配作戰,因此JAS-39鷹獅戰鬥機從一開始就是依照多用途戰鬥機進行設計。
從武器系統方面看,JAS-39鷹獅在執行對地攻擊任務的時候,可以攜帶多種武器,例如Hughes公司的AGM-65A/B「幼畜」空地飛彈和DWS-39防區外子母小炸彈散布器,具備對地精確打擊能力。
執行反艦任務時,「鷹獅」戰鬥機的主要武器是Saab公司的Rbs-15F反艦飛彈。該飛彈攜帶200kg半穿甲爆破戰鬥部,射程90km,中段採用慣性制導,束段採用主動雷達制導。為了自衛,「鷹獅」飛機裝有電子對抗設備,包括雷達告警接收機和電子對抗系統,電子對抗系統由安裝在翼下掛架內的箔條/曳光彈散布器、拖曳式雷達假目標和幹擾機組成。
在執行偵察任務時,所有的傳感器和照相設備都採用外掛安裝。
圖片來自網絡
由於JAS-39鷹獅戰鬥機性能優異,價格又相對低廉,因此在問世後很快就得到了各國軍方的青睞。薩博公司在鷹獅戰鬥機1988年首飛成功後,隨即開始展開對外推銷工作。
除瑞典空軍自購以外,捷克、匈牙利、南非等國的空軍也相繼訂購了該機,芬蘭、克羅埃西亞等國也正在積極談判,準備購買該機。有趣的是:鷹獅戰鬥機還曾經和我國FC-1戰鬥機一起競爭巴基斯坦空軍的飛機採購計劃,不過最終敗給了我國FC-1戰鬥機。
2007年時泰國國會批准泰國皇家空軍購買了鷹獅戰鬥機。由此,泰國空軍同時裝備了F-16和鷹獅戰鬥機,成為中南半島第一個裝備兩種三代半戰鬥機的國家。
圖片來自網絡
中國和泰國之間代號「鷹擊」的聯合演習,自2015年至今已經逐步形成慣例,我國之所以和泰國空軍進行聯合訓練演習,關鍵就是因為泰國空軍是美國空軍手把手教出來的,而目前美國空軍是我國最大的潛在對手。
正是由於泰國空軍對美軍的戰術戰法都非常熟悉,中國借著和泰國聯合訓練演習的機會,以此來摸索美軍的戰術,這就叫「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出品:科普中國
作者:蘭順正
策劃:宋雅娟
監製: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