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罪中國遭報應後,「立陶宛政府辭職」傳遍世界,民眾終於爆發了

2022-01-06 微生活熱點

眾所周知,因立陶宛做出了涉臺錯誤決定,中方於2021年11月21日決定將中立兩國外交關係降級,而兩國之間的貿易往來也因此受到了影響,部分立企的對華貿易損失超過了50萬歐元。在這種背景下,立陶宛政府支持率持續下跌。

綜合立陶宛國家廣播電視臺等媒體12月28日報導,一份最新民調報告顯示,受「白俄羅斯鉀肥」風波影響,12月立陶宛民眾對政府的支持率接近歷史最低水平,近一半受訪者表示不信任政府。據報導,調查顯示,民眾對立陶宛政府的信任度從11月的21%下降到12月的17.3%,不信任度從39.6%升至47.8%。其中,立陶宛總理希莫尼特的支持率從11月的33%降至12月的30.5%,不支持率從49.6%升至52%。需要說明的是,由於「白俄羅斯鉀肥」風波、操弄反華議題反致經濟受困等一系列問題堆積,希莫尼特曾於12月13日晚表示,對於她領導的政府來說,現在有太多問題積壓在一起,而「在受到更多批評的情況下,政府很難承擔政治責任」。希莫尼特直言,她不排除政府全部辭職的可能性。

支持率猛跌至歷史最低水平,代表著立陶宛民眾對立陶宛政府的不滿終於爆發了,而與此同時,立陶宛國內政客也開始猛烈抨擊立陶宛政府了。

據國內媒體報導,12月28日,立陶宛「影子」總理、最大反對黨「立陶宛農民和綠黨聯盟」主席卡爾鮑斯基斯在社交媒體平臺上發文怒斥現政府,稱現政府的對華政策將成為阻礙立陶宛經濟發展的障礙。卡爾鮑斯基斯表示,現任政府使得立陶宛的對華政策變得如此複雜,以至於他們自己也承認「中國對立陶宛的制裁是前所未有的」。他認為,立陶宛企業先遭受損失,隨後將不得不通過提高立陶宛人民的稅收來彌補這些損失。從長遠來看,這將成為阻礙立陶宛經濟發展的障礙。卡爾鮑斯基斯還直言:「現政府瘋了!」

針對立陶宛現政府支持率猛跌一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於12月30日回應表示,立陶宛政府的民意支持率是立陶宛內政,我無意評論,但顯而易見的一個道理是,得人心者得天下。

相關焦點

  • 立陶宛反對派領袖:政府瘋了,中國不要懲罰所有立陶宛人
    立陶宛民調機構Vilmorus公布的最新民調結果顯示,本來以近半支持率上臺的現任政府在12月統計調查時候,支持率跌至歷史最低水平17.3%,僅剩不到兩成。很多民眾都想安心做一個貿易小國,無意摻和複雜的國際事務,但卻被一群政客們帶入了外交鬥爭的深淵。
  • 立陶宛整個政府都要下臺了?/「恭喜」聽話的立陶宛,被美國當面表揚了!
    9日立外交部長、交通部長雙雙決定辭職,希莫尼特已確認收到辭職請求,將於當地時間14日作出決定。據悉,立外長和交通部長辭職的原因,與(受美國制裁的)白俄羅斯化肥通過立陶宛運輸一事有關。立陶宛綁架歐盟 德媒怒批:「愚蠢而自私」波羅的海小國立陶宛不斷在領土主權問題上挑釁中國,令同在歐盟的德國媒體看不下去了。
  • 10月13日,美國街頭爆發遊行,立陶宛公開表態想與「中國和好」
    一、立陶宛假惺惺表態,想與中國改善關係立陶宛作為著名的「反華」先鋒,在近幾個月頻頻做出損害中國利益的事情,導致兩國外交關係迅速降溫。立陶宛總統顧問斯凱吉裡特據俄媒10月10日報導,立陶宛總統顧問斯凱吉裡特稱:「立陶宛當前想要改善與中國之間的外交關係,但中方尚未準備好討論恢復大使工作的事宜,對此表示遺憾」。
  • 立陶宛「瑙塞達」政權的大力丸
    2021年12月 13日美國防長奧斯汀接待來訪的立陶宛防長阿努紹斯卡斯時,大讚立政府「對中國的堅定政策」,賜封該國是「區域民主燈塔」,承諾不會獨自面對中俄挑戰
  • 出乎全球意料,立陶宛突然有人請求中國一件事?一看原是報應來了
    立陶宛議會第二大黨「綠黨和農民聯盟」主席發文痛斥稱,想請求中國能夠了解,現在的立陶宛政府是瘋狂的。報導稱,自立陶宛決意要挑釁中國設立所謂「臺灣代表處」後,該國政府一直以兩國之間貿易額很少為由向國內聲稱:「中國市場對立陶宛不重要」。
  • 如何看待黎巴嫩政府集體辭職?
    黎巴嫩總理迪亞卜8月10日宣布政府集體辭職,以回應民眾要求變革的呼聲。
  • 立陶宛吃不消!國內掀起對華談判呼聲:請中國不要懲罰整個立陶宛
    立陶宛公眾對新政府的失策感到焦慮。政府盲目追隨美國和歐盟,犧牲了自己的人民和企業的利益,沒能把國家搞得一團糟。執政第一年,政府的支持率直線下降觀察人士說,立陶宛實際上是一個小國,所以立陶宛的普通人只想成為一個貿易國家,做好生意。但新政府聽從了美國和歐盟的要求,做出了一系列非理性和欠考慮的舉動和行動。
  • 立陶宛首都亂了!民眾包圍議會大廈豎起絞刑架:把議員統統處決!
    據外媒報導,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爆發了大規模騷亂,茫茫多的抗議民眾走上街頭,要求撤銷針對未接種疫苗人群的歧視性政策。此次抗議活動,不僅僅是規模大,花樣也很多,並且持續的時間很長,從白天到黑夜,不僅震驚了立陶宛政府,還引發了國際社會的關注,這主要是因為立陶宛人抗議的方式與眾不同。 此次抗議活動,非常有針對性,大量立陶宛人直接包圍了議會大廈,每一個出口都派人守著。然後,抗議者在現場直接豎起了一個絞刑架,上面寫著「獻給立陶宛的叛徒」。
  • 與中國衝突損失巨大,立陶宛前總統狠批涉臺政策:輪不到小國出頭
    據立陶宛媒體報導,2022年1月3日,立陶宛前總統瓦爾達斯·阿達姆庫斯公開批評立陶宛政府,稱與中國的衝突導致立陶宛受到了巨大的損失,同意設立所謂「臺灣代表處」的決定,讓立陶宛經濟大受打擊。阿達姆庫斯表示,這種損失是完全沒有必要的,立陶宛政府、總統和議會應該就臺灣問題進行充分的協調和討論,「承認」臺當局應該由全世界有影響力的國家來決定,而不是一個小小的立陶宛能左右的。
  • 立陶宛總統知錯認慫?晚了!
    微信推送排列規則改變,第一時間看佔豪文章需右下點讚和在看建立深度閱讀關係立陶宛,從開始得罪中國那天起就已經意味著要被中國摁在地上摩擦
  • 軟飯硬吃的拜登虛張聲勢,卻遭中國當頭一棒!
    今年8月份,也就是白俄羅斯顏色革命爆發一周年之際,白俄羅斯突然放開對中東和非洲難民的籤證限制,並運行多個直飛航班,大量的難民飛往明斯克,在積攢了足夠「彈藥」之後,白俄羅斯總統以歐洲對其嚴厲經濟制裁導致白俄羅斯再無力替歐洲抵擋難民為由,鼓勵境內難民前往德國、波蘭、立陶宛在內的舒適的歐洲國家生活。於是,難民開始紛紛湧入波蘭和立陶宛在內的波羅的海三國。
  • 僅200萬人的立陶宛,如何脫離了蘇聯50年的統治
    新成立的蘇聯為了儘快脫離一戰,單方面和德國和談,割讓了100萬平方公裡的領土後,蘇聯和德國停戰,這一百萬領土中就包括立陶宛。  幾個月後德國戰敗,蘇聯趁機宣布之前的合約無效,但是已經割讓出去的領土卻無法收回,這時的立陶宛已經宣布獨立。  1939年,德國閃擊波蘭,二戰爆發。英法等過忙於抵抗德國,無力顧及其他。蘇聯則趁著這個機會入侵了波羅的海沿岸三國,其中就包括立陶宛。
  • 報應,這是背信棄義的下場
    澤連斯基這樣做對烏克蘭經濟沒有任何好處,因為中國已經出手,對澤連斯基發動了反擊,那就是中國的投資者準備根據1992年中國與烏克蘭籤署的投資協定發起訴訟,一旦烏克蘭政府敗訴,將要向中國投資者賠償35億美元。
  • 「新華社:立陶宛必將付出代價!」那些歷史上惹怒中國的都有哪些下場?
    今年7月20日,立陶宛政府宣布將會與臺灣相互設立「辦事處」,公然違背了1991年中國與立陶宛建交時承諾「堅持一個中國政策」的宣言。在中國召回大使,再三反對後,立陶宛依舊一意孤行,在11月18日掛牌所謂「駐立陶宛臺灣代表處」,背信棄義,影響極為惡劣。
  • 立陶宛成功激怒中國後 美國很快就賞了塊「骨頭」
    中美首腦會晤後,莫裡森政府第一時間喊話中國,請求中方能夠給他們對話的機會,而歐盟也悄悄擱置了升級與臺灣地區貿易關係的計劃。對於中美元首會晤,立陶宛可能真正把準了美國的脈搏,它非常了解美國言不由衷、出爾反爾的本性。因為拜登政府雖然宣稱堅持「一個中國」政策,不支持「臺獨」,但這並不意味著美國就會停止操弄臺灣議題。說白了,拜登的表態只是一種緩兵之計,其「以臺制華」的圖謀是不會輕易改變的。正是摸準了美國的脈搏,立陶宛才不顧一切衝到了反華的第一線。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警告稱,立陶宛必將為此付出代價。
  • 2021.12.4 周六 農曆十一月初一 立陶宛媒體炒作:立陶宛疑被中國海關從系統中移除,貨物無法在華清關
    立陶宛國家廣播電視臺(LRT)等多家立媒和《波羅的海時報》日前消息稱,立陶宛出口商報告說,中國海關似乎已將立陶宛從其系統中移除,
  • 黎巴嫩政府集體辭職:造成158人死、6000多人傷的爆炸是腐敗例證
    新華社發(黎巴嫩官方攝影機構達拉提和努赫拉供圖)  黎巴嫩總理迪亞卜10日宣布政府集體辭職,以回應民眾要求變革的呼聲。  迪亞卜當晚發表電視講話說,本屆政府就職以來一直試圖尋求變革,但遭遇巨大阻力,「無法阻止一些政黨煽動民眾反對政府」。他宣布政府集體辭職,希望尋求「真正的變革」。
  • 後悔晚了,立重量級人物將訪華,並求中國能夠放立陶宛一馬,我國外交部對美攤牌了...
    立陶宛企業現已遭受巨大的損失,而這些損失,立陶宛現政府很可能會以增加稅收的方式從民眾處得到補償。據了解,在中方的正當反制下,立陶宛國內工業正處於關鍵設備、原料、技術中斷的尷尬之中。這使得國際企業對立陶宛市場「望而生畏」,紛紛同立陶宛終止合作,國際貨運也不願在立陶宛港口轉運。
  • 阿爾巴尼亞:一個得罪全世界,被龐氏騙局摧毀的國家
    而阿爾巴尼亞政府,卻視外交為兒戲,對待外交全憑一人的想法來隨意決斷,並且,對待與他國之間的關係朝三暮四,這讓阿爾巴尼亞在國際中得罪了全世界,沒有一人使他為朋友,以至於在危機時刻來臨之時,並無一國伸出援助之手。
  • 日本防衛大臣稻田朋美宣布辭職 到底是為啥?
    重壓之下,稻田終於崩潰,28日上午正式在記者會上宣布辭職。稻田的辭職也必將直接影響安倍政府民眾支持率,引發日本政壇大地震。當地時間2017年7月28日,日本東京,日本國防部長稻田朋美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辭職。圖片來源:視覺中國「維和日誌」到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