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 上方藍字關注,全球最新軍事資訊等您閱讀!
11月16日,中美首腦舉行了首次視頻會晤,並就雙邊關係和國際熱點問題達成了一系列的共識。外界認為,這是兩個國家最坦誠的一次會談,為中美緊張關係降溫。就在第二天,澳大利亞官員喊話中國,稱他們也希望像中美會晤那樣,重新與中國進行建設性接觸;韓國外交部也表示,他們尊重「一中原則」的立場;歐盟則悄悄擱置了升級與臺灣地區貿易關係的計劃。然而,立陶宛卻衝到反華第一線,竟然批准臺灣當局設立所謂「駐立陶宛臺灣代表處」。
立陶宛在臺灣問題上的舉動無疑是向美國「表忠心」,也不無「爭寵」的心態。拜登政府上臺以來,美國進一步將臺灣納入「印太戰略」體系,並積極攛掇和拉攏盟友介入臺海事務,以期將臺灣問題國際化,從而減輕自身獨自行動的風險和代價。為此,歐盟,澳大利亞和日本開始試圖插手臺灣問題,而澳大利亞跟隨美國的步伐更是超過了日,韓、英等一眾小弟,甚至揚言會與美國一道「出兵保臺」。但是,他們夾在大國之間的日子並不好過,特別是澳洲已經為自己的反華行為付出了沉重的經濟代價。中美首腦會晤後,莫裡森政府第一時間喊話中國,請求中方能夠給他們對話的機會,而歐盟也悄悄擱置了升級與臺灣地區貿易關係的計劃。
但是,在美國,澳洲,甚至歐盟都尋求改善對華的背景下,立陶宛卻反其道而行之,竟然批准臺灣當局設立所謂「駐立陶宛臺灣代表處」,此舉無疑是在挑戰中國大陸的「一中原則」底線。對於中美元首會晤,立陶宛可能真正把準了美國的脈搏,它非常了解美國言不由衷、出爾反爾的本性。因為拜登政府雖然宣稱堅持「一個中國」政策,不支持「臺獨」,但這並不意味著美國就會停止操弄臺灣議題。說白了,拜登的表態只是一種緩兵之計,其「以臺制華」的圖謀是不會輕易改變的。正是摸準了美國的脈搏,立陶宛才不顧一切衝到了反華的第一線。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警告稱,立陶宛必將為此付出代價。至於立陶宛會付出什麼代價,且拭目以待。
值得注意的是,之前美國也曾一度放出風聲稱,要將臺北駐美機構更名,但由於擔心此舉引發新一輪臺海危機,很快又偃旗息鼓了。因此,立陶宛批准臺灣當局設立所謂「駐立陶宛臺灣代表處」,不排除是在為美國探路試水,從而根據中國的反應,來確定他們下一步採取何種行動。果然不出所料,立陶宛成功激怒中國後,美國很快就賞了它一塊「骨頭」。就在批准臺灣當局設立所謂「駐立陶宛臺灣代表處」的第二天,中國的懲罰措施還未公布,美國就向立陶宛提供了貿易支持。立陶宛政府官員表示,下周,立陶宛將與美國籤署一項6億美元的出口信貸協議,以支持經濟發展。
在立陶宛看來,「臺灣牌」最好打,而且效果立竿見影。當然,如果沒有美國在背後的支持和慫恿,立陶宛是不敢開罪中國的。立陶宛甚至認為,即使遭到中國的懲罰,後者也是鞭長莫及,所以他們可以通過損害中國的核心利益討好美國,又不會招致滅頂之災。因此,這次中國必須打狗給狗主人看,懲罰和遏制他們的冒險性行為。不過,懲罰措施可能還需要拿捏好尺寸和力度。
今年8月份,針對立陶宛與臺灣當局的勾連挑釁,中國要求立陶宛政府召回駐華大使,並使其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但問題在於,這次如果與立陶宛徹底斷絕外交關係,反而成全了臺灣當局。從經濟角度來說,懲罰力度太小,未必會使他們在下一次搬石頭時產生更多的恐懼。從軍事層面來說,中國不會像美國那樣動輒用軍事手段威脅中小國家,但如果換作是美國早就要集結重兵,興師問罪了。當然,這並不是說沒有辦法懲罰立陶宛。
俗話說,誅賊先誅心,中國可以考慮對白俄羅斯出售武器裝備,此舉既能使我們獲得經濟效益,又能增大立陶宛在本地區的安全壓力,讓他們晝夜不得安寧。與此同時,我們還可以考慮雙管齊下,通過停止一切經貿往來和降低外交級別,進行堅決且有效地回擊與懲罰,使立陶宛所付出的代價遠遠超出獲益,這才能他知道中國是不好惹的,也讓其他試圖對華採取冒險政策的國家明白,招惹中國是要付出沉重代價的。但是,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早日解決臺灣問題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