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中國衝突損失巨大,立陶宛前總統狠批涉臺政策:輪不到小國出頭

2022-01-06 女人幫美甲美妝

在過去2021年裡,立陶宛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但是這種關注更多是被當做反面教材,頻繁拿臺灣問題大做文章的政府,早已讓立陶宛企業苦不堪言,但立陶宛政府仍不顧後果,依然沉浸在美國編織的巨大棋盤之中,而這也讓立陶宛政府內部出現了越來越多反對的聲音。

據立陶宛媒體報導,2022年1月3日,立陶宛前總統瓦爾達斯·阿達姆庫斯公開批評立陶宛政府,稱與中國的衝突導致立陶宛受到了巨大的損失,同意設立所謂「臺灣代表處」的決定,讓立陶宛經濟大受打擊。阿達姆庫斯表示,這種損失是完全沒有必要的,立陶宛政府、總統和議會應該就臺灣問題進行充分的協調和討論,「承認」臺當局應該由全世界有影響力的國家來決定,而不是一個小小的立陶宛能左右的。

除阿達姆庫斯批評現政府外,其國內多個反對黨領袖也公開指責立陶宛政府。2021年12月28日,立陶宛「影子」總理、反對黨主席卡爾鮑斯基斯發文痛批現政府,稱其對華政策產生了巨大的負面影響,怒斥「現政府瘋了」,希望中方不要因為現政府的過錯懲罰立陶宛所有人。卡爾鮑斯基斯表示,任何市場經濟都不可能在承受「中國制裁」後,還能不產生巨大虧損,而需要外國投資和出口市場的立陶宛更不用說,這將讓立陶宛承受數十億的損失。

正如卡爾鮑斯基斯所說,作為外向型經濟體,立陶宛高度依賴出口加工貿易與跨國企業投資,而德國就是立陶宛的主要投資國之一,當前在立陶宛的投資金額累計達到14.5億歐元,在帶動立陶宛的經濟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立陶宛政府錯誤的對華決策,讓德國在立陶宛投資企業面臨經營困難。為此,德國波羅的海商會要求立陶宛政府採取措施,想辦法「恢復與中國的經濟聯繫」,否則德國投資者將會關閉在立陶宛的生產設施。德國投資者下達的最後通知,足以證明立陶宛政府的決策有多荒誕和失敗。

歐洲議會議員、立陶宛社會民主黨領袖布林凱維丘特也表示,如果是她所在的政黨執政,就不會做出這種導致「經濟戰」的決定,所謂「臺灣代表處」取代「臺北代表處」是立陶宛現政府對華政策「不專業」的體現。布林凱維丘特認為,現政府此舉很有可能會直接損害立陶宛2022年的經濟利益,沒有人知道中國接下來會有什麼樣的決定,而這些決定會對立陶宛的經濟、工業、企業和生活帶來什麼樣的影響更是難以想像的。

據悉,立陶宛政府已經決定對那些因「中立關係惡化」而受影響的本土企業提供援助,除撥款600萬歐元外,立陶宛政府還在積極尋求從歐盟委員會獲取1.3億歐元的一攬子貸款。布林凱維丘特指出,對於立陶宛企業所承受的打擊,政府將用民眾所繳納的稅款來補償,而這個考慮不周的決定將會讓民眾受到傷害。

實際上,立陶宛民眾大多數對政府的涉臺政治操弄並不買帳,除了因反覆操弄反華議題反致經濟受困外,近期「白俄羅斯鉀肥」事件更是讓立陶宛政府深陷巨大的醜聞之中。受此影響,立陶宛民眾對政府的不信任度也從11月份的39.6%上升到了47.8%,信任度更是從21%下降到17.3%。

而這距離立陶宛執政聯盟上臺執政才僅一年時間,短短一年,就將立陶宛的局勢攪了個天翻地覆。一再越過「紅線」,接連挑釁中俄,立陶宛終於自食惡果,而歐美對立陶宛的口頭承諾,也終究口惠而實不至。

相關焦點

  • 立陶宛總統認錯,中方:認識到錯誤是正確的!
    「但誰能想到,北京會以美國的方式懲罰立陶宛?」文章引述未經證實的報導稱,中國要求跨國公司不要使用在立陶宛生產的零部件,許多投資者可能結束在立陶宛的業務,「這甚至比失去中國市場還要糟糕」,「中國的經濟實力可以將一個東歐小國變成沒有工廠的國家」。不僅這樣,還有更多理性的聲音,在立陶宛發出。
  • 立陶宛吃不消!國內掀起對華談判呼聲:請中國不要懲罰整個立陶宛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方公眾號「金星探訪」,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更多的精彩文章了
  • 立陶宛反對派領袖:政府瘋了,中國不要懲罰所有立陶宛人
    」中:剛上臺執政不到一年的新政府屢次做出出格舉措,對中國和俄羅斯兩個大國同時下手;現在不僅是很多企業已經受到了中國反制措施的影響,陷入貿易困境;國家的政治聲譽也因為白俄鉀肥事件毀於一旦,成為「歐盟內唯一一個違反自身制裁法案」的國家,交通部長和外交部長還上演了一出辭職戲碼。
  • 立陶宛整個政府都要下臺了?/「恭喜」聽話的立陶宛,被美國當面表揚了!
    據悉,立外長和交通部長辭職的原因,與(受美國制裁的)白俄羅斯化肥通過立陶宛運輸一事有關。立陶宛綁架歐盟 德媒怒批:「愚蠢而自私」波羅的海小國立陶宛不斷在領土主權問題上挑釁中國,令同在歐盟的德國媒體看不下去了。德國主流媒體《南德意志報》近日發表評論文章稱,立陶宛的行為,表面看來似乎很有「英雄氣概」。
  • 得罪中國遭報應後,「立陶宛政府辭職」傳遍世界,民眾終於爆發了
    眾所周知,因立陶宛做出了涉臺錯誤決定,中方於2021年11月21日決定將中立兩國外交關係降級,而兩國之間的貿易往來也因此受到了影響,部分立企的對華貿易損失超過了
  • 立陶宛總統知錯認慫?晚了!
    記得當時還有人說,立陶宛與中國貿易額不大,中國反制立陶宛會不痛不癢云云。結果現在呢?大家都看到了,立陶宛被啪啪打臉!現在大家明白了,中國稍微收緊了海關的國門和出口立陶宛商品的口子,接著來了一個在中國和立陶宛之間「二選一」,立陶宛立刻受不了。為什麼?這一反制措施如果執行,立陶宛每年損失三五十億歐元,這下真的是受不了了!為啥三十五億歐元立陶宛就受不了了?
  • 「新華社:立陶宛必將付出代價!」那些歷史上惹怒中國的都有哪些下場?
    對此,新華社、人民日報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迅速發文痛批,明確表示一切後果由立方承擔。新華社更是在標題中明確表態:立陶宛必將付出代價!隨後,立陶宛當局公開宣布,將與中國斷交!今年7月20日,立陶宛政府宣布將會與臺灣相互設立「辦事處」,公然違背了1991年中國與立陶宛建交時承諾「堅持一個中國政策」的宣言。
  • 後悔晚了,立重量級人物將訪華,並求中國能夠放立陶宛一馬,我國外交部對美攤牌了...
    立陶宛企業現已遭受巨大的損失,而這些損失,立陶宛現政府很可能會以增加稅收的方式從民眾處得到補償。據了解,在中方的正當反制下,立陶宛國內工業正處於關鍵設備、原料、技術中斷的尷尬之中。這使得國際企業對立陶宛市場「望而生畏」,紛紛同立陶宛終止合作,國際貨運也不願在立陶宛港口轉運。
  • 出乎全球意料,立陶宛突然有人請求中國一件事?一看原是報應來了
    卡爾保斯基斯稱,立陶宛現任政府一些人「成功地」將該國的對華政策變得如此複雜,而他們也自己知道,中方的制裁前所未有。大家都看得出來,首先是立陶宛的企業損失慘重,隨後政府不得不通過提高人民的稅收來彌補這些損失。從長遠來看,這將成為阻礙立陶宛經濟發展的損失。
  • 環時銳評:立陶宛迅速狡辯,難掩其表演效忠美國的瘋狂!
    中國外交部今天早些時候宣布召回中國駐立陶宛大使,並要求該國召回其駐中國大使。原因是立陶宛宣布允許臺灣當局以「臺灣」名義設立「代表處」。立陶宛外交部星期二下午迅速對中國外交部的決定表示「遺憾」,並狡辯說,立陶宛在尊重「一個中國」原則的同時,願像歐盟和世界許多國家一樣,謀求與臺灣發展互利關係。
  • 立陶宛迅速做出狡辯,環時銳評:難掩其表演效忠美國的瘋狂
    中國外交部今天早些時候宣布召回中國駐立陶宛大使,並要求該國召回其駐中國大使。
  • 立陶宛:曾是歐洲最大的國家,怎麼就變成了彈丸小國?
    毫無疑問,立陶宛是一個標準的彈丸小國。很多人想不到的是,在14世紀時,立陶宛曾經是歐洲最大的國家,領土範圍包括今立陶宛、白俄羅斯、烏克蘭、波蘭和俄羅斯的一部分。歐洲最大的國家12世紀,立陶宛人迎來了崛起的契機,他們組建起穩定、強大的軍事力量,開始不斷侵略周圍的國家、部落,掠奪了大量的財寶和奴隸。財富不斷累積後,立陶宛社會迅速發展,建立起了立陶宛大公國,第一次形成了國家。
  • 立陶宛徹底激怒中國!美歐誤判形勢將引火燒身
    而在11月21日上午,中國外交部宣布,將中立兩國之間的外交關係等級從「特命全權大使」級降為「代辦」級,一瞬間從最高級下降到了最低級。而立陶宛方面卻依然還在狡辯稱,立方重申堅持一個中國政策,但同時也有權擴大與臺灣的合作,包括建立「非外交使團」,甚至還嚷著說要「斷交」。
  • 10月13日,美國街頭爆發遊行,立陶宛公開表態想與「中國和好」
    一、立陶宛假惺惺表態,想與中國改善關係立陶宛作為著名的「反華」先鋒,在近幾個月頻頻做出損害中國利益的事情,導致兩國外交關係迅速降溫。立陶宛總統顧問斯凱吉裡特據俄媒10月10日報導,立陶宛總統顧問斯凱吉裡特稱:「立陶宛當前想要改善與中國之間的外交關係,但中方尚未準備好討論恢復大使工作的事宜,對此表示遺憾」。
  • 出頭鳥「立陶宛」
    最近,中國外交部發布聲明將中立兩國外交關係降為代辦級。
  • 【維•視界】中國叫停開往立陶宛貨運列車,不再授予立陶宛食品進口許可證
    當立陶宛7月基本允許臺灣以自己的名義在維爾紐斯開展業務時,中國立即撤回了駐立陶宛大使,並呼籲立陶宛政府也召回駐華大使。此外,中國停止了開往立陶宛的貨運列車,不再授予該國食品進口許可證。此外,立陶宛政府退出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17+1合作,而中國希望通過17+1合作擴大其在歐洲的影響力。
  • 1月21日,斯洛維尼亞對華澄清總理言論;美軍艦闖入中國西沙領海
    日前,斯洛維尼亞總理揚沙在接受印度媒體的專訪時,發表了一連串涉臺不當言論,揚沙面對印度主持人的提問,先是公開承認斯洛維尼亞政府正在和臺當局保持所謂的「正常關係」,隨後宣布目前斯洛維尼亞正在和臺當局商討互設所謂的「代表處」。
  • 輪到美國了,俄外長給中國打了一通電話後重磅發聲,話說得相當狠
    輪到美國了,俄外長給中國打了一通電話後重磅發聲,話說得相當狠近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將45家與軍方有合作的俄羅斯企業列入制裁名單,其中包括國防產品出口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