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清兵捉拿杜立三,眼看就要追上,杜立三見路上一個賣魚的小販,拿出銀元和小販換了衣服。杜立三挑著擔子從容的從清兵的眼皮底下走過,杜認為自己能夠成事是天意,所以又給自己取名「杜天意」,他恨透了俄國兵,所以打俄國人很賣力,頗得了一些百姓的口碑,給他綽號「包打洋人」。
日俄戰爭期間,清政府竟然宣布中立,劃遼河以東為戰區,以西為非戰區。任由兩個帝國主義在自己國家的土地上廝殺,可是打起仗來,誰還管什麼戰區非戰區,兩個國家到處拉攏本地的土匪武裝,派出大量間諜,燒殺奸掠,無惡不作,其俄國軍隊為害百姓更甚,當地百姓稱俄國兵為老毛子,一提老毛子來了,哭泣的孩子立刻停止了哭聲。
趙爾巽被任命為東三省總督,浭陽前往拜賀,說:「三哥恭喜,帖子已寫好否?」趙爾巽不解所謂,浭陽曰:「即滿洲三省,請俄國、日本笑納的帖子」,趙爾巽搖頭道:「此時我恐怕還做不到。」
日俄戰爭期間,東北處於無政府狀態,土匪、鬍子遍地,其中比較大的一股是盤踞在遼西的杜立三。為了防止杜的搶劫,1903年初,地方富戶地主欒佐廷從大石橋請來20個俄國大兵,以備杜立三的搶劫,4月中旬,杜立三和俄國兵有了一次較量,俄國人的武器先進,杜立三吃了大虧,狼狽的逃到了西馬場村休整。一天黑夜,夜黑風高,俄兵偷襲了杜立三,大炮手肖漢腦袋當場就被揭了大蓋兒。杜立三脫了衣服正在被窩睡覺,俄國兵摸進屋裡舉起刺刀就劈了下來,杜立三生性狡詐,聽見微微的開門聲,就做好了準備,俄國刺刀劈下來之時,說時遲那時快,杜立三裹起蓋的厚棉被擋住了劈來的刺刀,飛起一腳踢倒了俄國兵,摸到手槍跳出窗戶,回手一槍打死了一個俄國班長。從此杜立三和欒佐廷結下了梁子!
1907年,鄭興文來到哈爾濱,由於濱江關道經常接待外國客人,他就琢磨如何讓外國人也喜歡這道菜,便想起在北京經營真味居時,那些駐華使館的官員喜愛甜酸食品。於是,他決定試著改口,加入糖醋。由於用急火快炒,把鐵鍋燒熱,把汁淋到鍋裡,浸透到肉裡,起名叫鍋爆肉。請俄國人品嘗,他們連連叫好:「哈拉少,哈拉少!」從此,鍋包肉成為東北名菜馳名南北,也倍受西方人喜歡。
沙俄侵入中國東北後,很多東北民眾自發組織了隊伍抗擊俄國人,而沙俄人則將這些抗敵組織稱之為馬賊,但這些馬賊卻頻頻打擊俄國人,甚至連沙俄駐黑龍江的軍官鮑格丹諾夫中校等人在肇州五站被民眾所擊斃。當時的《警鐘日報》在1904年2月26日的時評中就曾經這樣寫道:「俄人視官軍為蠢物,視馬賊為勁敵,馬賊為吾民族之代表,吾國民之愛自由者,吾愛自由,吾不能不愛馬賊。」而1904年8月30日出版的《大陸》雜誌載《關於東亞義勇隊》一文中更是說道:「近來馬賊橫行東三省各處,實足挫俄軍之勢力,聞有馬賊稱曰愛國馬賊,其中一對專橫行於新民屯附近,彼自稱東亞愛國馬賊之凱旋隊。均有新式之槍械,在各處遇見俄人,即襲擊之。
1903年,沙俄借著義和團之亂的藉口派兵入侵中國東北,遲遲不退兵。沙俄士兵在東北姦淫燒殺無惡不作,東北百姓恨之入骨,稱之為「老毛子」。留學在日本的愛國學生見沙俄在東北日益猖獗,皆義憤填膺!神田中國學生會組成了「拒俄義勇軍」、「學生軍」籤名誓死保衛東北。他們還派代表回國勸說袁世凱對俄開戰,袁世凱沒有見學生代表,知識捎話說:「回日本,好好讀書,將來報效祖國」。
1905年,日本海軍大將東鄉平八郎帶領日本艦隊以劣勢裝備全殲了日俄戰爭中的俄國的太平洋艦隊和波羅的海艦隊,由於他在戰爭中的優異表現,日本天皇任命他為海軍軍令部部長, 並為他舉行慶功宴會。在這次宴會上,面對著眾人的一片誇讚之聲,東鄉平八郎默不作聲,只是拿出了自己的腰牌,示於眾人,上面只有七個大字——一生伏首拜陽明。
如果你看不清當下,就讀讀歷史,因為歷史上曾經發生過。如果你看不懂歷史,請看看當下,因為歷史正在重演。這裡是歷史愛好者的天堂,請長按下方二維碼識別關注,小夥伴兒們都等著你呢!我知道,您一定會來。
想了解更多野史趣聞,請關注「老劉閒話」,長按下面指紋即可
gh_bb8506d0cf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