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一早,不少網友就被這條消息驚到了:日本已通知中國,若中方「入侵」釣魚島,就派軍艦驅離!
消息是被稱為日本自民黨「黨報」的《讀賣新聞》放出的。聽著很嚇人,但仔細一想,卻發現是個「紙老虎」。
為什麼?
《讀賣新聞》的報導是這麼說的:日本政府為應對中國軍艦「入侵」釣魚島制定了新的方針,一旦發現中方軍艦進入釣魚島領海,將發布「海上警備行動」命令,派海上自衛隊艦船迅速驅離中國軍艦。
報導稱,《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賦予各國艦船「無害通行權」,即在和平、安全且不威脅秩序的情況下,包括軍艦在內的所有船隻均可自由行駛通過他國領海。《讀賣新聞》稱,但由於中國主張擁有釣魚島主權,因此日本政府不認為中國軍艦會「無害通行」。日本外務省官員稱,「如果中國聲稱『無害航行』,等於是承認日本對釣魚島的主權」。
12日上午,日本防衛大臣中谷元也確認了這一消息。如果中國軍艦「入侵」日本領海,「一般的原則是,在海上保安廳難以應對的情況下,下達海上警備行動命令,派遣自衛隊應對」。
資料圖:配有機關炮的中國海警船現身釣魚島附近海域。
日本把狠話撩出來了,可問題是:它這個行動的前提根本不存在,中國軍艦並沒有進入過釣魚島領海。不止是中國軍艦,日本自衛隊的軍艦也沒去過釣魚島。為什麼都不去?因為,誰先去誰先死!
中日目前在釣魚島目前的「對峙」是這樣的:2012年釣魚島「國有化」以來,中國海警船常年在釣魚島附近巡航,隔一段時間進入12海裡領海內。根據日本NHK電視臺的消息,2015年全年,中國海警船共有35天進入釣魚島領海,平均每月3次。日本的海上保安廳船隻也常年在附近兜圈圈,時不時對中國船喊喊話,打打嘴仗。
必須說明的是,中國海警和日本海上保安廳都屬於執法力量;中國海軍和日本自衛隊則是軍事力量。執法力量可以常態化存在,但誰先派軍艦,就是將主權爭端軍事化,誰就理虧一步,給了對方開戰的口實。
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法律研究室主任邢廣梅12日對《環球時報》說:
日本自衛隊敢來釣魚島,中國就該派海軍,這一點沒問題。如果日本敢把釣魚島之爭升級到自衛隊層級,那我們就理應升級,用同樣的手段反制。那樣軍事化的責任在日本,我們佔理。
中國海洋發展研究會研究員鬱志榮說:
日本新安保法案今年3月29日實施,這一「新方針」就是配合法案的。在新安保法案出臺之前,日本在釣魚島的防衛主要由海上保安廳負責,只有在力量不足時才會請求海上自衛隊支援。新安保法案實施後,就可以跳過海保這個環節,自衛隊直接出面。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中心副主任廉德瑰說:
日本的這個「新方針」沒有可操作性,象徵意義遠大於實際。即使中國船隻短暫進入12海裡內,日本的船隻也需要一定時間才能趕到。
2016年1月8日,中國海警2401、31241艦船編隊在我釣魚島領海內巡航。
下一個問題來了,關於「中國軍艦」日方是如何定義的?比如,日本要驅離的「中國軍艦」,是否包含退役軍艦改裝過後的海警船呢?就此,日本防衛省相關人士回應稱:
主要還是要看是否是違反《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是否是「無害通行」。日本的海上警備行動針對的是「非無害」通過的艦船,即威脅到沿岸國家的和平和秩序,或者非持續性、非迅速通過的船隻。因此,即使是中國軍艦,只要不違反公約,都可以通行。
呵呵。
既然是嚇唬人的,日本政府為啥還要說這話呢?因為這番話,是說給日本國內聽的。
2012年,由石原慎太郎挑起的「購買」釣魚島之爭,以日本政府「國有化」收尾。日本政府原本說這樣能更好地「維護主權」,不想卻引來了中國海警船日夜巡航,日本政府卻束手無策。日本國內的好事之人不高興了,怪政府太包子,對中國太軟弱。
《讀賣新聞》的報導裡有句話:2015年11月,中國一艘軍艦在釣魚島周邊航行後,日本通過外交途徑將「新方針」告知了中方。這裡說的「一艘軍艦」據稱是情報搜集船,它還沒接近釣魚島,就刺痛了日本的神經。所以,日本才會通過撂狠話來表立場,告訴日本民眾,看看,我們已經做好準備了,中國軍艦敢來我們就打它!
安慰好日本民眾,順便也試探下中國的態度。如果中國軟了,日本就會得寸進尺。
最後,讓我們來看看外交部發言人12日是如何回應日本的:
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固有領土,中國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決心堅定不移。同時我們也不希望看到東海緊張局勢升級,願意通過對話磋商妥善管控和解決問題。
往期精彩回顧
新年第一大禮!南沙機場試飛成功!
朝鮮爆了一顆氫彈,中國這個地方反而火的不要不要的!
特大號外!國防部親口承認首艘國產航母在建
每天用幾分鐘就能換幾十年長壽,你需要知道!
手機電量不能低於50%!否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