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崛起:從搶鳥糞到收購阿拉斯加

2021-03-01 後沙

美國國土面積排在全球第四位,前面是俄羅斯,加拿大,中國,但美國影響力要遠遠超過前三個國家。

除了本土面積外,美國還有許多許多的小島,打造成軍事基地之後,美國軍力就可以輻射全球,在海洋之上,沒有一個國家海軍可以跟美國硬碰硬,至少現在是這樣。

今日美國,身上籠罩著神聖的光環,連「美帝」一詞也不再是攻擊性詞語,更像是暱稱。

美帝之所以成為美帝,決不是因為什麼自由民主,普世價值,認為美國是因為這些因素而崛起的,都是倒推式結論,從邏輯上來說是一種逆向邏輯思維,先有答案再編過程。

對西班牙戰爭之前,美國還不具備領導世界的意識,處於野蠻生長期,胡吃海塞,發育特別快。萬幸的是,它的陸地鄰國沒有一個強國,如果身處歐洲,在南北戰爭時期,列強早就幫美國四分五裂了。

美國最早海外擴張行動,是無意識行為,很簡單的需求所導致,因為美國人想要搶鳥糞。

鳥糞是個寶

莊稼一枝花,全靠糞當家。作為一個農業國,除了祈求風調雨順之外,要想讓農作物長得快長得好,離不開高質量肥料。那時候哪有大量化肥可以使用,鳥糞就成了寶貝。

鳥糞得搶呀,來晚了就沒了,這不是田間地頭小事,這是國家大事。1856年8月18日,美國國會通過一項法案--《鳥糞法案》,它規定任何美國公民都可以用美國名義佔有無人居住的,未被其它國家佔領的任何小島。

短短24年時間,美國人就佔有了七個多個小島或島群,絕大多數島上都有大量鳥糞。

在1861年南北戰爭之前,美國極少有人具有放眼世界的戰略眼光,這些小島鳥糞儲存量消耗殆盡之後,美國人就放棄了,因為除了鳥糞之外,這些無人小島毫無意義。

搶鳥糞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為了鳥糞,美國還要經常跟別人產生糾紛,比如南島(Marcus)要跟日本吵,洛沃斯群島跟秘魯吵,阿弗斯島跟委內瑞拉吵……有的國家之間還有鳥糞戰爭。

鳥糞雖好,可不要貪杯哦!

事實上美國獲得海外領土的第一步就是從搶鳥糞開始。但白宮內部絕大數人沒有什麼戰略眼光,國會更是鼠目寸光,能說會道傢伙的聚集地。

只有極少數美國政治人物能意識到這些小島對美國利益的重要性,其中代表人物就是國務卿西沃德(現在都叫西華德),他在當時幹的最大的一件蠢事就是買下俄國阿拉斯加,被人罵了好幾年。

在西華德眼中這些小島價值當然不是鳥糞,而是將來政治影響力和軍事作用。1867年10月24日,西華德說服丹麥人跟美國籤訂了一個購島條約。根據條約,美國以七百五十萬美元價格買下丹麥手中的聖託馬斯和聖約翰兩個島,其它還有一系列轉讓條約。

搞定丹麥後,條約要提交給國會審議撥款,國會在撥款問題大喊大叫,這幫人以前就反對收購阿拉斯加,雖然那項收購被通過,心裡正憋著火呢。

你這個敗家國務卿又要來敗家?這兩個破島有鳥糞嗎?沒有吧,就算有也不值這個錢。93票對43票眾議院直接否決了收購協議。

否決理由:以國家現在的經濟狀況,再購買任何領土都是不適宜行為。本院將不承擔撥款來進行任何的類似和為,除非有更重要理由。

西華德理由是建立軍事基地,這理由沒用,還不如鳥糞重要。議員認為什麼是重要的呢?除非在島上能挖到金銀珠寶。

丹麥反而急了,告訴美國人說,這樣,我再優惠點,你就買了這些島吧,價還是750萬美,但另送聖克魯茲島和其它小島,OK?給五星好評哦!

美國還是沒動靜,丹麥人又掏錢給美國媒體,請他們幫忙造造輿論,讓美國人擁護西華德的購島行動。

1870年又提交到國會,參議院外交委員會建議否決,格蘭特總統也沒有辦法。丹麥受不了,哪有這樣的?協議都籤了,國會否決就沒戲了,歐洲人不是這麼幹事情的。這事最終導致丹麥內閣垮臺。

跟丹麥的事黃了,西華德還有一件事也談很久,就是將聖多明各(多米尼加首都)併入美國版圖。

格蘭特總統心裡是支持西華德計劃的,他派私人秘書巴布科克將軍前往該國,談合併一事。多米尼加人為什麼想跟美國合併?

當時國家意識跟現在差很遠,多米尼加欠英國,法國等歐洲人一屁股債,如果美國能幫他們還債,總統就不用被英國法國抓去坐牢。

雙方談好的價格是150萬美元,如果美國合併聖多明各不成,那麼美國可掏200萬美元,多米尼加把薩馬納灣賣給美國。

巴布科克將軍回國跟格蘭特匯報了籤約意向情況,格蘭特總統作了些修改,巴布科克再回聖多明各,正式籤了兩個條約:

一,租借薩馬納灣

二,合併整個多米尼加共和國。

多米尼加人閃電般籤約,叫美國人趕緊掏錢。但問題還是在國會這裡,格蘭特總統主動去拜訪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薩姆納,還對一些主要議員做思想工作。

結果等批准那一天,參議院又否決了合併條約,租借條約根本不討論。這下把格蘭激怒了,但薩姆納主席不在乎,你總統才當幾年?我這個主席當幾年?跟我鬥?

雖然最終在政治鬥爭中,格蘭特解除了薩納姆的國會職務,但合併失敗了。

不然的話,今天就沒有多米尼加這個國家,它可能只是美國一個州。

西華德在當年被美國人痛罵,今天評價卻是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國務卿,阿拉斯加讓俄國人腸子都悔青了。

收購阿拉斯加

720萬美元,買這麼大一片土地,美國回報何止千倍萬倍,但在當年美國大多數人是不想收購阿拉斯加的。

關於收購阿拉斯加,網上有許多分析,相對簡單了,不如寫一下。

首先一個問題,誰主動?

在美國這方面,除了極少數政治人物,幾乎沒有人有收購念頭。

沙俄卻是很想賣出這片土地。

然而整個過程卻很有意思,因為最終提出購地建議的是美國。這樣看是美國主動,但根源是沙俄想賣。

阿拉斯加這麼大,人口只有兩千多,俄國(準政府俄美公司)無力管理這片土地,連象徵性駐軍都很難做到,而且剛剛經歷了跟英國的克裡米亞戰爭,國庫捉襟見肘。

美國只是對南阿拉斯加有點興趣,因為這裡可以捕魚,還有毛皮貿易,但這興趣不是主權層面上的。

最早提出建立一個包括阿拉斯加在內的太平洋統治區的美國人是參議員格溫(有人推動他提出),只是一個概念。

美國內戰之前,1860年,布坎南總統背著國務卿卡斯,拐彎抹角通過格溫提出這個建議,定價500萬美元。

在沙俄這邊,沙皇就此事召開過幾次御前會議,不是賣不賣問題,而是價格,當時,俄國也不知道美國能出多少錢。

俄國賣掉阿拉斯加,決不僅僅是錢的問題。

它在全球最主要對手是大英帝國,而美國是英國戰略對手,與其等到某一天阿拉斯加被英國或美國佔領,而無力防守時,不如趁早用它換筆錢。而且交給美國,就等於在俄英屬地之間夾著一個由美國控制的緩衝地帶。

俄國人覺得這是划算的買賣,就在苗頭剛剛起來時,美國內戰爆發,這事就擱了四年多。

到了1867年3月,俄駐美公使斯託克爾男爵接到沙皇密令,讓他誘使美國人提出收購阿拉斯加建議。

沙俄想賣,但絕不能主動提這個問題,否則,你在歐洲還怎麼混?斯託克爾男爵跟西華德國務卿會談時,設計讓西華德向他詢問俄國是否願意出售這塊領土?

西華德當然知道機會來了,順水推舟地提出收購意向,最終敲定的價格是720萬美元,1867年3月30日籤約。(西華德有訛詐行為,他威脅俄國公使說美國人將衝入阿拉斯加,價格還是儘早談好)

西華德馬上將條約送到國會,請薩姆納主席支持這項條約的批准,薩姆納這人上面說過,屬於反對收購的大多數政客之一。西華德忽悠他說,收購了阿拉斯加,將來就可以吞併加拿大。

這下,薩姆納就動心了,加拿大,嘖嘖,想想都流口水,比那些個鳥糞島強多了。

4月9日,參議院以37比2的票數批准了條約。

10月18日,俄國在錢款沒有到帳情況下就移交了阿拉斯加。

所以,俄羅斯歷史課本上,阿拉斯加轉讓美國籤約時間為1867年10月18日。其實是3月30日。

但美國還沒給錢呢?這720萬美元得眾議院批准,臥草,俄國人這爆脾氣,地都轉讓了,這錢特麼還拖著,嚴重影響兩國關係哦。

美國一直拖到1868年7月14日,眾議院才通過了撥款,113:43票。如果是別的國家不一定這錢什麼時候能要到。因為俄國在南北戰爭期間對北方特別友好,這點也使很多議員不願意阻擋這件事順利完成。

美國媒體當時認為:有了阿拉斯加,就可以將英國獅子關在太平洋沿岸籠子裡,貪婪的英國佬無能為力了。

媒體總是以為自己見解多麼高深,其實這種看法對西華德來說是非常膚淺的。在他眼中,阿拉斯加是面向亞洲的海軍前哨站。

幾乎同時(1867年9月29日),美國拿下了一個當時不起眼的小島,就是夏威夷以西的中途島,這島後來在二戰中非常有名,是太平洋戰爭轉折點。

西華德有了阿拉斯加後,極力主張吞併夏威夷群島,參議院否決了這個提案,阿拉斯加花了720萬美元,這小錢錢也不容易,你還要折騰?

他們根本沒有意識到夏威夷群島對阿拉斯加的防衛作用,1872年又否決了合併薩摩亞群島,還有上面提到過丹麥手裡的島嶼。

直到19世紀末,美國才吞併了夏威夷。

收購阿拉斯加僅在幾十年後,就發現了大型石油、天然氣、白金、煤炭和其它礦藏,下一代美國人賺到爆。

崛起之後的美國,用一場穩贏不輸的美西戰爭,宣告加入強國行列,向全世界進軍。

看了美國那些年拓展領土的波折,會發現一個悖論,完全民主程序對一個國家長遠戰略來說到底好不好?在當時,國會否決條約都是對的,因為美國沒錢,而這些島嶼和領土根本產生不了經濟效益。

擁有長遠戰略目光的人總是少數,他們在一人一票時,完全處於下風。以中國兩彈一星來說,當時中國這麼窮,如果是議會投票,毛澤東肯定是少數派。那後果是什麼?

搶鳥糞,不丟人,現在成了世界唯一超級大國,跪地膜拜的人到處都有。但請不要對崛起中的中國百般責難,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連援助非洲也要被說成是白撒錢,一代人要為下一代人著想。

喊著「造航母不如養老母」的美粉,肯定是不懂美國歷史的噴子。

有興趣,改天就再寫寫南北戰爭,統一對一個大國來說有多麼重要。「不要大國崛起,只要小民尊嚴」是多麼可恥的謊言。

相關焦點

  • 南美這三國打了4年仗,竟然是為了搶鳥糞!
    為搶鳥糞大打出手,聽起來很奇葩,但既然值得3國參戰,必然有充足的原因。一億多年前,當地球還處在恐龍時代時,鳥類就已經出現。莊稼一枝花,全靠糞當家,這個時候,這些鳥島的價值便凸顯出來,鳥糞富含磷和氮,作為有機肥料再合適不過了,於是南美沿海這些鳥糞厚度可達10米甚至40米的海島,就突然變成了香餑餑。
  • 「鳥糞強國」興衰史
    鳥糞的神奇價值,曾在長達40年時間裡,為秘魯「躺著」帶來財政總收入的一半收入!「餡餅」誰都想吃。緊隨其後的,就是長達4年之久的「鳥糞爭奪戰」!南美洲的政治格局,也由此改變。此文為《看歷史》2018年6月刊原創內容,版權歸看歷史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後臺。早在一億多年前的恐龍時代,鳥類就已經飛翔在天空。
  • 馬克斯·韋伯:「大國崛起」的思想家
    在民族國家的時代,「大國」競逐軍事與經濟的優勢,幾乎是歷史的必然,因此一個大國追求崛起,挑戰既有的國際秩序,並不意外。這種發展,幾乎像是物種之間的競爭,用達爾文主義的語言來描述、解釋與評價並不為過。畢竟「國際」一向被視為霍布斯的自然狀態,到今天依然如此,韋伯所處的19世紀末葉自然更適用叢林法則。
  • 鐵血主義與大國脆弱的崛起
    結語作為中國人,我們都期盼著祖國強盛,大國崛起,然而我們要深深地懂得:這個世界上所有的大國,其崛起之路無一不是暗礁密布,步步驚心的。要想真正地實現大國崛起,就必須韜光養晦,隱蔽鋒芒。延伸閱讀秦暉|真正的大國崛起是什麼?
  • 遊記|15℃的夏天- 阿拉斯加2019
    從地圖上看,阿拉斯加位於北美大陸西北端,和俄羅斯隔海相望,東部與加拿大接壤,另外三面被北冰洋、白令海和北太平洋環繞,擁有綿延34,000英裡的海岸線。1867年俄國在克裡米亞戰爭後以720萬美元將阿拉斯加賣給美國,每英畝均價2分錢。當年被人詬病的收購,不僅給美國帶來了豐富的石油等礦產及漁業資源,更讓美國一躍成為北極理事會成員國。
  • 【大國關係】王震 高程:崛起國對外策略中的大國與周邊
    綜上,現有關於大國崛起中崛起國一方的理論研究中,"霸權國—崛起國"二元分析框架忽視了大國崛起中的地理要素,特別是崛起國區域內存在其他大國的情況。如果出現了霸權國的制衡行為,崛起國的策略可能並不只需要關注與霸權國的互動。本文的研究就是在此之上對現有研究的拓展和嘗試。
  • 一堆鳥糞的發現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提前結束
    一堆鳥糞的發現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提前結束一天,一艘日本軍艦因機械故障需要停船檢修而停泊在了太平洋上一座藉藉無名的小島
  • 為什麼中國和平崛起卻被川普指責為「修正主義大國」?
    今天我們分享清華大學訪問學者齊思源(Vasilis Trigkas)的文章《中國修正主義大國預言的自我實現》進行探討,以下為全文內容:一些影響力巨大的期刊雜誌已經花費大量筆墨評估中國領導人所秉持的意圖,那就是要修正或者顛覆「全球秩序」。中國方面的人士也並不避諱強調這一事實:國際體系規則的形成恰逢中國積弱,當時,幾千年的古老文明正在苦苦追求現代化,同時抵禦著帝國主義國家的入侵。
  • 朱成虎:大國崛起之思
    國防大學朱成虎少將這個題目實際上包含兩個內容,一個是格局,另一個是大國崛起。蘇聯和美國這兩個國家的崛起是通過戰爭實現的。在這個過程中間,德國和日本也曾經一度試圖崛起,它們主要是通過工業、製造業的發展來實現崛起。中國和其他國家的崛起有著不同的途徑,它不僅有製造業的崛起,也有軍事力量的崛起,更有世界話語權的崛起,同時還有中國文化的復興等等。中國的崛起是一個綜合性的全面崛起。
  • 《北京摺疊》作者:大國崛起為何失敗
    今天我想講一講歷史上大國崛起的故事,尤其是大國崛起失敗的故事。結合今天「邊界」的主題,我想探討的問題就是:國力的邊界何在。那什麼是崛起失敗呢?我們知道,近代歷史上崛起的大國很多,西班牙、葡萄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俄國、美國、日本都可以說是崛起的大國。這裡面,有誰算是成功呢?
  • 朱成虎少將:格局—大國崛起之思!
    格局——大國崛起之思這個題目實際上包含兩個內容,一個是格局,另一個是大國崛起。中國和其他國家的崛起有著不同的途徑,它不僅有製造業的崛起,也有軍事力量的崛起,更有世界話語權的崛起,同時還有中國文化的復興等等。中國的崛起是一個綜合性的全面崛起。那麼其他大國為什麼失敗?根本原因在於它們不是綜合全面的崛起。一個國家要成為真正的一極,它的力量跟美國的對比必須是勢均力敵的,那才算真正的崛起。
  • 朱成虎少將:格局——大國崛起之思!
    蘇聯和美國這兩個國家的崛起是通過戰爭實現的。在這個過程中間,德國和日本也曾經一度試圖崛起,它們主要是通過工業、製造業的發展來實現崛起。中國和其他國家的崛起有著不同的途徑,它不僅有製造業的崛起,也有軍事力量的崛起,更有世界話語權的崛起,同時還有中國文化的復興等等。中國的崛起是一個綜合性的全面崛起。那麼其他大國為什麼失敗?根本原因在於它們不是綜合全面的崛起。
  • 德意志第二帝國崛起的得與失,對中國破解大國崛起的困境有何啟示
    冷戰末期,美國、日本和德國的GDP分別約為6萬億、4萬億和3萬億美元,而目前日本的GDP從美國的2/3下降到1/3弱,德國則從1/2降到了1/4。可見,日德等發達國家與中美兩國的差距在拉大,而中美兩國的差距正在不斷縮小。21世紀的中國是體系中唯一最有可能接近並超越美國的新興大國。
  • 大國崛起失敗的經驗與啟示(下)!
    大國崛起的支撐要素包括經濟、社會、政·治、軍事、外交、文化等。在特定的時空條件下,這些要素的重要性和優先性並非同一,在不同時期應有所側重。結合歷史上大國崛起失敗的教訓,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議:第一,建立全面的治理績效評估體系,識別和補足績效短板。從發展結果來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國家治理上取得的成就是輝煌的,但也在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公平性、可持續性以及決策機制的民主化和科學化上留有短板。建立全面的治理績效評估體系,有助於進一步識別這些短板並在政策上予以回應和補足。
  • 【重磅】朱成虎:格局——大國崛起之思
    這個題目實際上包含兩個內容,一個是格局,另一個是大國崛起。首先我想談什麼是世界戰略格局。我們通常講的格局多極化之類的就是指世界戰略格局。蘇聯和美國這兩個國家的崛起是通過戰爭實現的。在這個過程中間,德國和日本也曾經一度試圖崛起,它們主要是通過工業、製造業的發展來實現崛起。中國和其他國家的崛起有著不同的途徑,它不僅有製造業的崛起,也有軍事力量的崛起,更有世界話語權的崛起,同時還有中國文化的復興等等。中國的崛起是一個綜合性的全面崛起。
  • 阿拉斯加是如何成為美國領土的
    當時巨大的冰川覆蓋了如今整個加拿大和大半個美國,所以遠古人類從阿拉斯加南下的道路被完全封死了。直到距今14000年前左右這些冰川開始消融,於是印第安人從阿拉斯加南下並最終分布到了整個美洲。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最後一批來自西伯利亞的移民橫渡白令海峽抵達北美。
  • 【大國崛起】 阿查亞:「文明國家」的神話:大國崛起和對世界秩序的文化挑戰|國政學人 第523期
    「文明國家」的神話:大國崛起和對世界秩序的文化挑戰The Myth of the 「Civilization State」: Rising Powers and the Cultural Challenge to World Order「文明國家
  • 從18世紀以來歐洲的紛爭,對美國的崛起究竟起了多大的促進作用?
    當年美國之所以能崛起為全球「超級大國」,首先美國孤懸兩大洋之間的絕佳地理位置,使其本土完全免受歐亞大陸強國的軍事威脅,因為歐亞大陸強國派遠洋艦隊橫跨大洋去徵服美國
  • 《大國崛起》觀後感(美國)
    美國,世界經濟強國,它佔據了世界經濟首位,它的崛起創造了傳奇歷史。
  • 【巨人之路與大國的崛起】
    就在幾年前, 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社會突然『資金鍊條』斷了,造成資金循壞短缺, 從而大規模的造成了西方社會的金融危機, 有的國家居然到了要出賣自己國家的地步。而一向以勤儉節約為榮的中國和國人卻沒有被捲入這場危機, 因為國庫和個人手裡的存款都可以抵禦不同程度的資金短缺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