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戰爭初期的蘇聯空軍 穿軍服還要摘掉軍銜、軍徽

2021-12-25 兵器知識雜誌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空軍部隊,是在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中鍛鍊成長起來的。航空兵作戰的基地是機場,因戰時美軍戰機控制了北朝鮮上空並摧毀了所有地面機場,中蘇空軍入朝作戰都依託國內機場,作戰半徑有限的米格戰機難以前出平壤以南。

  ▲ 中國空軍首批進入安東浪頭機場參加朝鮮作戰的10名飛行員,其中包括趙志才、吳奇、魏夢雲烈士
  從1951年春天起,中蘇空軍曾計劃向朝鮮前推機場,並派出工程力量在高炮、航空兵部隊掩護下進行了頑強搶修,先父就參加了這項任務。因美機轟炸猛烈,這一計劃留下遺憾,中方卻由此積累了戰時搶修機場的重要經驗,先父當年付出的努力和留下的回憶也可以為後人提供一些借鑑資料。

  自從20世紀初飛機問世並出現空襲後,人們就形容一個國家若無空軍就等於「房子沒有蓋」。新中國成立後組建空軍就被當作國防建設的重點,1949年11月即成立空軍司令部。當時調來大批幹部,其中只有極少數在蘇聯和新疆航空隊、東北老航校學習過飛行業務,懂建築專業的人也少。我父親徐慎曾於抗戰前在北平就學土木工程系,後來在戰爭年代中因專業無用武之地,做過參謀、宣教和情報等工作。1950年夏東北軍區空軍緊急組建,領導根據他的老本行調其擔任修建委員會副主任。此時朝鮮戰局惡化,美機還把炸彈扔到鴨綠江中國一側,蘇軍也派航空兵進入東北,解放軍空軍緊急組建幾個航空兵師,機場修建成為當務之急。
  全國解放時,共接收了590餘座機場,近一半在東北,大都是土跑道的簡易機場。東北的機場基本為日本關東軍遺留,多是按螺旋槳飛機所需的幾百米跑道修建,而蘇制米格-15戰鬥機需要1 500米左右跑道,而且要用混凝土鋪面。先父就任後,馬上參與擴建鴨綠江到瀋陽一線的多座機場,至1950年底保障了蘇聯第64航空軍和我軍剛組建的第一個航空兵師——空4師進駐。

  ▲ 冷戰結束後俄羅斯解密的蘇軍進入中國東北機場參加朝鮮空戰的照片,這些飛行員都著解放軍軍裝
  由於史達林不願公開本國參戰,蘇軍入華空軍換穿解放軍軍裝,外界有疑問時則稱他們是「中國人民志願軍俄羅斯族」,中方多年也不公開此事。先父因負責機場保障常同蘇軍打交道,按保密規定卻不能與之合影,也不可對其拍照。有些蘇聯官兵人高馬大,穿我軍大號軍裝都不合身,就繼續穿本國軍裝,而把軍銜、軍徽和各種標識摘下。美國其實早知道蘇軍參戰,為避免引發兩國戰爭也不說此事。直至1988年以後,蘇聯在「公開化」的大潮中才將空軍參加朝鮮空戰一事解密。
  朝鮮空戰突出地體現了現代局部戰爭範圍有限的特點。美國因擔心戰爭擴大,一般不讓戰機飛入鴨綠江中國一側(也有少量襲擾),中蘇空軍能在自身機場相對安全的條件下起飛到朝鮮作戰。入朝空戰的飛機,主要是蘇聯在1948年服役的米格-15亞音速噴氣式戰鬥機,標準航程為1 200千米,若算上空中爬升、盤旋和格鬥的耗費,實際作戰半徑僅有300~350千米,加上雷達站引導的距離又短,從東北起飛到達平壤空戰都難。史達林還擔心擴大衝突,起初要求蘇機不越過鴨綠江,後來只進至南面100多千米的清川江,再向南的幾百千米運輸線和前線就沒有空中掩護。

  ▲ 緊急搶建機場時用鋼板鋪設跑道
  此時美軍戰鬥機的格鬥性能與蘇軍相差不多,數量卻佔優勢,而且出於海外長距離作戰的設計思想,注重長航程、多載彈,許多還有機載雷達。F-84和F-86這類主力戰鬥機航程都在1 800千米以上,作戰半徑有500千米左右。它們從衝繩或釜山附近的基地起飛,先飛到漢城附近的金浦、水原機場加油,作戰範圍就可覆蓋整個北朝鮮。在海岸外不遠處的航空母艦上起飛的美機,更可以長時間在北朝鮮境內留空。這種飛機性能、機場設置的狀態,決定了中蘇空軍只能有限地掩護後方運輸,不能到達前方支援地面部隊作戰。

  ▲ 美軍P-51「野馬」戰鬥機,在韓戰初期是對地攻擊主力,這張畫作上的「野馬」的機翼下掛有火箭發射筒
  蘇軍入華後,幫助中國空軍進行了緊急培訓。二戰時蘇聯頭號王牌闊日杜布(戰績為62架德機、2架美機)經常在機場向我軍飛行員講授空戰要領,先父也從蘇聯顧問那裡學到軍用機場修築和使用的許多知識。這個「師傅」的幫助雖顯得很熱情,畢竟是出於本國利益,讓他們的飛機前出到朝鮮清川江以南就堅決不同意。蘇軍飛機還被規定不許靠近海邊,據說是怕飛行員跳傘落到海上被美軍俘虜留下活證據,這就導致空戰時縮手縮腳。從志願軍入朝起,彭德懷一再向中央軍委提出要向蘇方交涉空中支援,答覆長期遊移不定,這其實是史達林顧慮重重和猶豫不定的表現。

  (作者為退休返聘的國防大學專業技術二級教授,少將)

  ▲ 俄羅斯解密的這張照片中,身穿中國軍裝的蘇軍頭號王牌、第324殲擊航空師師長闊日杜布(右二)在講授空戰要領

P.S. 《兵器知識》雜誌的投稿郵箱已更換,新郵箱:bqzs@cos.org.cn

歡迎訂閱2021年《兵器知識》雜誌

相關焦點

  • 抗美援朝戰爭解讀(下)
    中國人民志願軍參戰初期基本是靠步兵和少量炮兵作戰,陸軍裝備相當落後,主要是靠過去繳獲的各種陳舊武器混用;參戰初期,我軍既無空軍,又無海軍。後來雖有少量空軍參戰,也只能掩護後方主要交通線,不能直接支援一線作戰。但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是一支久經戰爭鍛鍊和考驗的人民軍隊。在這場雙方武器裝備優劣懸殊的戰爭中,他們英勇善戰,克服了一個個難以想像的困難,終於以劣勢裝備戰勝了高度現代化的敵人。
  • 12位空軍司令員名單及軍銜一覽
    馬寧第4位空軍司令員張廷發少將張廷發(1918年4月9日-2010年3月25日),福建沙縣人。新中國成立後,張廷發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3兵團11軍副軍長。1955年被授予空軍中校軍銜,1959年晉升為空軍上校軍銜,1988年9月被授予空軍上將軍銜。1985年7月至1992年11月,王海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司令員、黨委副書記。
  •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的四位兵團級幹部
    新中國成立後,賀晉年任東北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同時兼任防空、衛戍、裝甲兵部隊司令員和中朝聯合鐵道運輸指揮部司令員,為東北軍區部隊的正規化建設和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作出突出的貢獻。 賀晉年作為東北軍區副司令員,在1952年軍隊評級中被評為副兵團級。依照這個評級,在1955年解放軍首次授銜時,賀晉年的軍銜應該在上將和中將之間。
  • 如果在抗美援朝一開始,志願軍便擁有空軍,結局會不一樣嗎?
    史達林在志願軍一系列的勝利之下,蘇聯領導人史達林才認識到,中國人民志願軍了不起,中國人民了不起。最後,史達林才決定,出動少量的蘇聯空軍幫助中國人民志願軍作戰。蘇聯空軍參戰後,才對美軍的飛機構成了一定的威脅。
  • 抗美援朝空戰打的就是B-29! 空軍參戰的目標 —— 空軍《戰術通報》第一號
    1950年10月29日,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周恩來副主席在上海,向完成保衛上海,及交付和帶培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一支米格-15噴氣戰鬥機飛行團-空軍第四混成旅驅逐機第10團的蘇聯同志道別,並代毛主席向他們送去獎狀,又與蘇聯政府駐中國軍事總顧問扎哈羅夫,對蘇聯空軍在東北2個航空師轉場進駐鞍山、丹東浪頭一線機場,以志願空軍打響抗美援朝空中戰場作出重要的戰略部署!
  • 抗美援朝:韓戰爆發的前因後果
    抗美援朝戰爭已經過去了70年,那麼在上個世紀50年代,為什麼會爆發這場戰爭呢?這場戰爭的背後牽扯了多少人的利益,而我們為什麼必須打這一場立國之戰呢?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探尋這場戰爭爆發的前因後果!▶史達林的想法為何史達林態度突然轉變,原來當史達林決定歸還旅大港和中東鐵路的時候,就打算發動韓戰了,因為按照史達林的想法,不管朝鮮統一戰爭成功與否,贏家都是蘇聯,最終蘇聯都可以獲得夢寐以求的不凍港!
  • 錢昌明:論抗美援朝戰爭的起因與影響
    抗美援朝戰爭是由韓戰引起的,並抅成為韓戰的主要內容。1945年8月8日,按照蘇美英三國雅爾達會議的部署,蘇聯兌現承諾在結束對德戰爭整三個月後對日宣戰。8月9日零時,百萬蘇聯紅軍對中國東北境內的日本關東軍發起猛攻;與此同時,幾個紅軍師又越過中國的東北,向朝鮮急速推進。其時美國兵正忙著在衝繩島上作戰,離朝鮮半島距離最近也有上千公裡之遙。蘇
  • 抗美援朝,志願軍空軍的表現如何?美軍上將:中國一夜成為空軍強國
    然而,每年的11月11日,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的生日。1949年11月1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正式成立,距今已有72年風雨徵程。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預感到局勢愈發惡劣。1950年10月底,經毛主席批准,解放軍原空軍第3、4旅進行擴編,空軍第3旅、第4旅依次改稱為第3師第4師。1951年1月初,空軍第4師入朝參戰,對手則是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部隊。
  • 抗美援朝時,志願軍先後有8位正副司令員,1955年分別授何軍銜?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的抗美援朝戰爭,是震驚世界的一場血戰。
  • 特稿 | 華山:抗美援朝空戰打的就是B-29! 空軍參戰的目標 —— 空軍《戰術通報》第一號
    1950年10月29日,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周恩來副主席在上海,向完成保衛上海,及交付和帶培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一支米格-15噴氣戰鬥機飛行團-空軍第四混成旅驅逐機第10團的蘇聯同志道別,並代毛主席向他們送去獎狀,又與蘇聯政府駐中國軍事總顧問扎哈羅夫,對蘇聯空軍在東北2個航空師轉場進駐鞍山、丹東浪頭一線機場,以志願空軍打響抗美援朝空中戰場作出重要的戰略部署!
  • 他是抗美援朝的空戰英雄,曾任空軍司令……
    解放軍空軍原司令員王海上將已於2020年8月2日上午在北京逝世,享年94歲。在他所帶領的「英雄的王海大隊」,與號稱「世界王牌」的美國空軍激戰80餘次,擊落擊傷敵機29架,榮立集體一等功。志願軍歸國後,王海先後任師長、副軍長、空軍司令部軍事訓練部第二部長、廣州軍區空軍司令員、空軍副司令員、空軍司令員等職,是十二、十三、十四屆中央委員,1988年9月被中央軍委授予空軍上將軍銜。
  • 空軍原司令員王海上將逝世,曾在抗美援朝空戰中擊落擊傷敵機9架
    志願軍歸國後,王海先後任師長、副軍長、空軍司令部軍事訓練部第二部長、廣州軍區空軍司令員、空軍副司令員、空軍司令員等職,是十二、十三、十四屆中央委員,1988年9月被中央軍委授予空軍上將軍銜。而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至今仍陳列著一架繪有9顆紅星的米格-15殲擊機,這就是王海當年駕駛過的功勳飛機。
  • 抗美援朝時,美國王牌飛行員被擊落後,竟說自己是蘇聯飛行員
    收錄於話題 #抗美援朝不過,隨著新中國培養出來的空軍力量的參戰,這種不對稱的局面被逐漸打破,志願軍飛行員雖然飛行時間不長,但是憑藉著超強的戰鬥意志,接連擊落美軍王牌飛行員,甚至「雙料王牌飛行員」。那麼,什麼是「雙料王牌飛行員」呢?這是二戰時期和韓戰時期美軍空軍的一個標準,當時美軍規定,擊落五架敵機,就可以稱得上「王牌飛行員」,擊落十架敵機,就是「雙料王牌飛行員」了。
  • 一場中國空軍「吃虧」的戰鬥,為何讓美國空軍陷入沮喪,讓蘇聯空軍拼命爭功?
    在朝鮮空戰初期,中、蘇、朝的米格-15對陣美軍的F-84時,美空軍可是吃了不少苦頭。而當美軍派遣大量二戰時的王牌飛行員駕駛F-86入朝後——據美國人的說法——戰局瞬時翻盤:美空軍每損失一架F-86,就會有7.5架米格-15陪葬。甚至在十幾年年後,老邁的F-86仍創造了驚人戰績。
  • 抗美援朝70周年 | 抗美援朝出兵決策背後的考量
    這裡有必要討論一下中國對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東方陣營履行國際主義義務問題。中國革命勝利使雅爾達體系發生了有利於東方陣營的傾斜,迫使美國不得不把力量退縮到西太平洋的所謂「第一島鏈」,依託日美同盟控制歐亞大陸東端。中國共產黨領導集體充分估計到美國等西方國家對新中國的敵視,不對它們抱任何幻想,而決心站在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東方陣營一邊。
  • 紅色專題 | 抗美援朝戰爭的背景(上)
    一、冷戰氛圍籠罩韓戰是冷戰中的熱戰,抗美援朝戰爭作為韓戰的一部分,也處於冷戰的氛圍中。正如著名學者、政論家何新先生所說,20世紀的冷戰,實際上是以一個準宗教組織共濟會領導的歐美國家為一方,與以國際共運組織領導的蘇聯為另一方的兩大政治、經濟和意識形態國際體系爭奪世界控制權的鬥爭。
  • 【少數派報告】金剛山上千裡馬—戰爭初期的朝鮮人民軍空軍(5)
    戰爭初期的朝鮮人民軍空軍(1)【少數派報告】金剛山上千裡馬—戰爭初期的朝鮮人民軍空軍(2)【少數派報告】金剛山上千裡馬—戰爭初期的朝鮮人民軍空軍(3)【少數派報告】金剛山上千裡馬—戰爭初期的朝鮮人民軍空軍(4)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部及時識破敵人的企圖,制訂了第三次戰役的方針:不許敵人有佔據新防線的時間,以神速行動猛烈打擊敵人
  • 風芸分享 | 抗美援朝戰爭中「最強輕步兵」的真正底牌
    當蘇聯卡車再也補充不上損失窟窿時,就是「絞殺戰」成功之日。他們如果知道志願軍汽車得季度損失率已經由入朝初期的近50%,降至1951年第三季度的5.5%、第四季度的4.6%,1952年第一季度的2.2%,一直到1953年的0.5%,大概要三觀盡毀。
  • 抗戰初期保衛中國的「蘇聯小驢」:伊16戰鬥機
    伊-16戰鬥機,是蘇聯設計師波利卡爾波夫設計的另一著名作品,於1934年間問世,是世界上第一種實用型可收放起落架單翼戰鬥機。
  • 1985年以後解放軍空軍司令員都有誰?都什麼軍銜?誰成就最大
    新中國成立以後,王海歷任空軍第4航空學校飛行隊飛行員,空軍第4混成旅驅逐10團29大隊中隊長,空軍3師9團1大隊大隊長等職務。1955年的時候王海被授予了空軍中校軍銜,1959年晉升為空軍上校軍銜。1975年50歲的王海出任廣州軍區空軍司令員,1982年11月王海任空軍副司令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