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慶典活動中,空警-2000預警機再次作為所有受閱戰機的先導,率先通過天安門,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
飛過天安門的空警-2000
而除了空警-2000外,另外兩種預警機:空警-500和空警-200也都緊隨其後,各自帶領4架戰鬥機,與空中指揮機構成了預警指揮梯隊。在本次活動過程中,空警-2000也負擔了指揮空中各編隊進行檢閱的任務。其中,空警-500預警機作為我國最先進的預警機,也是首次在檢閱中亮相。
飛過天安門的空警-500
預警機是現代戰爭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機型,看外形我們就會發現,預警機的長相一般都非常特別,不是頭上「頂個盤」就是頂個「平衡木」。這其實是雷達的天線,其探測能力遠超過一般戰鬥機的雷達。但很多人會陷入一個誤區:預警機不就是有雷達嗎?如果戰鬥機裝上先進的雷達,是不是就不需要預警機了?這顯然是不對的的。
E-737預警機
(圖源:Wikipedia)
預警機的全名叫做空中預警與指揮機(AEW&C),上面搭載有機載預警和控制系統,相當於一個空中的指揮部,通過數據鏈指揮其他戰機才是預警機的主要功能。在本期的《張召忠說》中,局座就詳細為大家解讀了預警機在現代戰爭中的作用。
一般來說,「頂個盤」的預警機要比裝著「平衡木」的預警機性能更好,因為圓盤式的天線可以對預警機周圍全方位無死角的進行探測,而「平衡木」則只能探測飛機兩側,前後存在較大死角。但是「平衡木」阻力小,對飛機飛行性能影響小,重量小,相同條件下雷達陣面可以做的更大,因此探測距離也就更遠。
E-3預警機
(圖源:Wikipedia)
以美國E-3「望樓」預警機為例,E-3預警機的雷達天線安裝在轉盤內,通過旋轉的方式實現360度無死角的探測。但在雷達天線旋轉的過程中,目標的信號總是會隨著旋轉進入死角,不利於雷達的鎖定。此外,旋轉機構本身也增加了雷達發生故障的機率。
空警-2000預警機
(圖源:中國軍網)
目前,我國服役的三種預警機中,空警-2000和空警-500採用的是「頂個盤」的造型,而空警-200則是一種「平衡木」預警機。不過空警-2000和空警-500的「盤子」,和美國、俄羅斯的「轉盤」大不一樣,這個圓盤並不需要旋轉,而是安裝了3塊相控陣雷達,各自負責120度的探測角,實現全方位無死角的探測。
空警-500預警機
(圖源:Wikipedia)
而最先進的空警-500是一種在運-9基礎上改裝的預警機,其採用了類似空警-2000的三面相控陣雷達設計,能夠做到360度無死角的探測目標,遠比「轉盤」式的預警機先進。相比空警-200而言,空警-500的性能有了很大提升。而在機載設備上,空警-500甚至已經超過了空警-2000戰略預警機。
空警一號預警機
(圖源:Wikipedia)
我國的第一架預警機「空警一號」,是在圖-4戰略轟炸機基礎上改裝的,於上世紀70年代開始試飛。但由於缺乏設計經驗,「空警一號」的性能無法滿足部隊需求,無法用於實戰,最終這一項目被放棄。「空警一號」的原型機被拆除,後來用另一架圖-4轟炸機再次改裝,作為中國航空博物館的藏品。
印度的A-50EI預警機
使用的就是以色列「費爾康」雷達
(圖源:Wikipedia)
但我們的預警機之路並未就此停下。上世紀90年代,我國曾經計劃引進以色列「費爾康」預警機,利用俄羅斯伊爾-76作為載體。在和以色列、俄羅斯的合作中,新型預警機被命名為A-50I,由俄羅斯提供機體,以色列提供雷達。但是受到美國的阻撓,以色列最終取消了這一項目,引進預警機的道路也就此失敗。
空警-200預警機
(圖源:中國軍網)
A-50I項目取消後,我國開始自主研發大型預警雷達和指揮系統,在伊爾-76和運-8、運-9的平臺上進行了大量的相關實驗,終於開發出了國產的預警機。在結合了「轉盤」和「平衡木」兩種雷達布置方式的優缺點後,獨創性的開發了全新的雷達布置方式,運用在空警-2000預警機上,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空警-2000預警機
(圖源:Wikipedia)
但由於空警-2000預警機是使用俄羅斯伊爾-76運輸機的平臺改裝而來,因此平臺始終受制於人。加上俄羅斯已經停產了伊爾-76,我國的伊爾-76連維護保障都存在問題,更不用說去改裝成更多的預警機了。因此直到今天,空警-2000也只服役了5架。
空警-500預警機
(圖源:中國軍網)
不過,隨著空軍-500預警機的量產服役,我國的先進預警機也已經不再需要受國外的制約,具備了完全的自主生產能力。而在將來,在運-20運輸機、國產民航客機甚至無人機的基礎上,開發性能更先進的新型國產預警機,也已經不再存在阻礙。
本文到此為止,以下為微信平臺自動配送廣告,與本號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