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襲馬金環礁之戰:美軍從潛艇裡出擊,運用遊擊戰術大敗日軍!

2022-01-22 歷史精彩片段

1942年6月4日,日本聯合艦隊在中途島海戰中慘敗,日軍在太平洋戰爭初期的優勢完全喪失,日軍只得放棄東進佔領夏威夷的計劃,一門心思放在南太平洋方向上,日軍決定佔領索羅門群島、斐濟、新喀裡多尼亞、薩摩亞等地,切斷美國與澳大利亞之間的海上交通線。

中途島海戰

與此同時,渴望佔據戰略主動權的美軍也制定了一個「瞭望臺行動」,計劃分為三步,最終目標是拿下拉包爾,本來計劃的第一步是佔領聖克魯斯群島,但是美軍得知日軍正在索羅門群島的第二大島嶼——瓜達爾卡納爾島修建機場,對美澳交通線構成重大威脅,遂決定首先攻佔該島。

1942年8月7日,美軍海軍陸戰隊第1師在瓜島和鄰近的圖拉吉島同時登陸,打響了太平洋反攻的第一槍!為了轉移日軍的注意力,太平洋艦隊司令尼米茲命令海軍陸戰隊對位於索羅門群島西北約1000英裡的吉爾伯特群島的馬金環礁實施牽制性突襲。

美軍登陸瓜島

吉爾伯特群島由16個珊瑚礁組成,總面積281平方公裡,於1892年成為英國的殖民地,1941年12月10日,日軍出動橫須賀第6海軍特別陸戰隊一部在塔拉瓦和馬金環礁登陸,當地的幾十位英國人望風而逃,日軍輕鬆佔領了這裡,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的頭一年裡,日軍並不重視吉爾伯特群島,只把他作為一個偵察飛行中轉站,日軍只在馬金環礁建立了一個水上飛機基地,日軍在吉爾伯特群島的兵力也因此全部集中在馬金環礁,只有90名官兵,大部分都在主島布塔裡塔裡島上,指揮官為金光九三郎。

馬金環礁上的椰樹林

執行此次任務的是海軍陸戰隊第2突擊營,該營的指揮官為埃文斯·卡爾遜中校,該營因此被稱為「卡爾遜突擊營」,卡爾遜是一位具有傳奇經歷的軍官,他在16歲時輟學並謊報年齡參軍,一戰時以軍事觀察員的身份在法國觀摩了多場戰役,一戰後退伍,幾年後他又加入海軍陸戰隊,參加過在尼加拉瓜清剿反政府武裝的戰鬥,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因為美國政府要保護在華僑民,於是派他擔任駐上海海軍武官處情報官,這次來華經歷改變了卡爾遜的人生軌跡。

在上海期間,他閱讀了埃德加·斯諾的《西行漫記》,對中國共產黨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他便以軍事觀察員的身份前往抗日根據地進行考察,來到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後他開始仔細觀察八路軍的作戰方式,他對八路軍出神入化的遊擊戰術佩服得五體投地,他認為用這種戰術對付佔優勢的敵人最為合適,回國後他不顧美國軍人不得幹政的傳統,公開支持和宣傳中國人民的抗日鬥爭,在軍方的壓力下,他最後只得暫時退伍。

卡爾遜在山西

1941年4月他再次回到海軍陸戰隊,1942年1月,在羅斯福總統的大兒子詹姆斯·羅斯福上尉的支持下,他提議效仿英國突擊隊和中國敵後遊擊隊成立突擊部隊的想法得到了認可,海軍陸戰隊共成立了兩個突擊營,剛剛晉升中校的卡爾遜擔任了第2突擊營營長,卡爾遜的這個營在訓練、軍容等方面深受八路軍的影響,他還借鑑了八路軍的政治思想工作經驗,在營裡建立了「公開談話制度」,對士兵進行政治教育並接受士兵的批評,最後他還要求軍官和士兵同吃同睡,可以說卡爾遜突擊營就是一支「美國版八路軍」。

卡爾遜在執行任務

為確保行動出其不意,美軍決定用2艘潛艇運送部隊,由於C連和D連剛剛歸隊,卡爾遜決定帶休息多時的A連和B連執行任務,8月8日,美軍「鸚鵡螺」號和「舡魚」號潛艇駛出了珍珠港,這兩艘潛艇具有超強的續航能力,艙內空間較大,還有兩門152毫米甲板炮,可以為登陸部隊提供炮火支援,這兩艘潛艇共搭載了13名陸戰隊軍官和198名陸戰隊士兵,在海上航行了整整8天後,「鸚鵡螺」號在8月16日上午首先抵達了馬金環礁附近海域,「舡魚」號在黃昏時分與之會合。

在潛艇裡的突擊隊官兵

按照美軍最初的計劃,突擊隊員將在次日凌晨乘坐橡皮艇在狹窄的布塔裡塔裡島靠海一側、烏基昂貢岬東北8公裡處登陸,這裡位於日軍駐地側後,美軍兩個連將在兩個地點登陸,兵分兩路夾擊日軍。金光在接到瓜島戰役打響的消息後,命令部下加緊訓練,構築防禦工事,還讓士兵必須凌晨3點就起床,以應對突發情況,但是美軍一直沒來,金光漸漸放鬆了戒備,8月16日晚,他組織官兵舉行了慶祝「薩沃島海戰大捷」的晚宴,酒足飯飽後,日軍回到駐地酣然入睡,而此時美軍的登陸已經悄然而至。

美軍登陸示意圖

當晚,天降暴雨,登陸海域風大浪高,卡爾遜當機立斷,命令兩個連在同一地點登陸,陸戰隊員分乘19艘橡皮艇向預定地點登陸,17日凌晨2點,18艘橡膠艇抵達預定登陸場,剩下1艘橡膠艇和艇上的12名官兵不知所蹤,18艘橡皮艇中也有多艘傾覆,一些陸戰隊員落水,武器丟失,混亂中不知道那個士兵的槍不慎走火,槍聲傳出老遠,卡爾遜只得改偷襲為強攻,命令A連向日軍駐地快速推進,B連隨後跟進。

聽到槍聲後,一位日本巡警叫醒了金光,金光隨即下令全體隊員出動迎擊,同時致電特魯克第4艦隊司令部:「凌晨3點15分,敵人已在馬金登陸。」3點50分,在日軍戰地醫院,A連與日軍先頭部隊交火,日軍以機槍封鎖道路,美軍一時難以推進,美軍中士克萊德·託馬斯中士帶領幾名士兵試圖從側翼包抄,結果被躲在椰樹上的日軍狙擊手擊中身亡,後來他被追授榮譽勳章,美軍的「巴克利」級驅逐艦中的1艘也以他的名字命名。

「巴克利」級驅逐艦

天色漸亮後,美軍在火力上的優勢開始顯現出來,金光只得率部且戰且退,同時再次向特魯克發報,請求支援,A連和對手再次陷入僵局,正當卡爾遜準備把B連投入戰場上時,突然在日軍後方響起了密集的槍聲,這些槍聲是之前神秘失蹤的12名陸戰隊員發出的,原來這隊美軍不知道怎麼回事沒有聽到營長在一處登陸的命令,還是按原計劃在大部隊登陸點西南1英裡處登陸,他們上岸後摧毀了日軍的廣播站,迂迴到了金光的後方,與A連形成了夾擊之勢。

金光不知道自己身後只有一個班的美軍,他只知道自己被包圍了,於是連忙向特魯克發出了數封急電,希望援兵馬上到來,在把B連投入戰場後,卡爾遜又呼叫兩艘潛艇提供火力支援,由於通信故障,「舡魚」號沒有聽到呼叫,「鸚鵡螺」號上的兩門152毫米甲板炮把在礁湖裡向南航行的一艘日軍巡邏艇和小型運輸艦通通擊沉,然後向岸上射擊。

「鸚鵡螺」號潛艇

在激戰了5個小時後,遲遲等不到援兵的金光絕望了,他在9時05分向特魯克發出了訣別電報,然後率隊進行了兩次自殺式衝鋒,最後全部陣亡,不過卡爾遜並不知道島上已無日軍,他命令部下小心翼翼的向南推進,後來在俘獲的日本南洋貿易公司興發會社員工的口中才知道日軍已被全殲,卡爾遜命令部下抓緊時間破壞島上的日軍設施,其中包括最重要的水上飛機基地。

與此同時,接到馬金的求援電報後,第4艦隊司令井上成美派谷浦英男大尉率兵支援,在日軍登陸之前,馬紹爾群島的基地航空部隊受命派出戰機前來攻擊,看到日機到來,卡爾遜知道日本援兵很快就會到來,美軍此次的目的是吸引日軍注意力,並不是佔領馬金環礁,既然已經達到了戰略目的,就應該按照遊擊戰的「打了就跑」原則撤退。

卡爾遜在當晚帶領士兵返回最初的登陸場,準備乘橡皮艇返回潛艇,但是巨浪打翻了多艘橡皮艇,只有約100人返回潛艇,卡爾遜在第二天派出橡皮艇接回島上美軍,但是遭到日機空襲,第二次撤退被迫中止,仍有70人滯留在島上,他們最後利用興發會社的機械動力船離開了島上,但仍有9名美軍遺憾沒能返回潛艇,他們與登陸的日軍周旋12天後選擇投降,最終被下令處死。

卡爾遜和副營長羅斯福、舡魚號艦長

「鸚鵡螺」號和「舡魚」號分別在8月25日、26日返回珍珠港,潛艇上的陸戰隊員受到了當地駐軍官兵的熱烈歡迎,由於詹姆斯·羅斯福這位「大太子」作為副營長參加了此戰,因此突襲馬金環礁之戰被美國國內報紙大肆宣傳,參戰官兵享受到了和戰鬥英雄一樣的待遇,卡爾遜事後宣稱被擊斃的日軍不會少於160人,這個數字明顯誇張了美軍的戰果,但既然如此,突襲馬金環礁仍然稱得上是一次很成功的襲擊戰。

「舡魚」號返回珍珠港

突襲馬金環礁之戰有著很濃重的遊擊戰色彩,美軍集中優勢兵力發動突襲,殲滅了島上的日軍,又沒有執著於一城一地的得失,在摧毀島上日軍大部分設施後主動選擇撤退,保存了有生力量,這和八路軍在百團大戰第一階段的破襲戰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相關焦點

  • 「Gung-ho」(幹活了),突襲馬金環礁之戰
    馬金環礁和布塔裡塔裡島的位置兩艘潛艇的來歷很有意思,是美國海軍裡難得一見的大型潛艇。在一戰中,德國海軍的大型遠洋運輸潛艇到訪美國東海岸讓美國人印象深刻,決定研製類似的大型潛艇,1920年,第一艘美國海軍大型布雷潛艇V-4研製成功,被命名為「魟魚」號,可以攜帶60顆水雷。接下來的幾年後,美軍又建造了V-5和V-6,命名為「獨角鯨」號和「鸚鵡螺「號,這兩艘統一被歸為獨角鯨級。
  • 燃燒的太平洋(十一):馬紹爾群島之戰(下)——突擊埃尼維託克環礁
    按照美軍原定計劃,參與了誇賈林環礁之戰的部隊將在獲得充分休整後於5月份進攻西北方向600公裡外的埃尼維託克環礁。海軍科羅拉多、田納西、賓夕法尼亞號戰列艦、3艘重型巡洋艦、7艘驅逐艦和6艘輕型或護航航母對整個環礁展開了猛烈打擊,日軍在恩格比島的14架飛機被全部摧毀。當然,當天海上行動的主角是突襲特魯克環礁的美軍主力航母編隊:日軍在太平洋上最重要的基地兩天之內成了運輸船、飛機、小型軍艦的墳場,幾乎失去了軍事價值。
  • 號稱全殲日軍的馬金突襲戰原來這麼慘?
    就在此戰之後,美軍高層決定向索羅門群島展開「瞭望塔」行動,登陸瓜島與圖拉吉島,步步挫敗日軍在南太平洋地區的攻勢企圖。但是,倘若對瓜島展開作戰,勢必會引起日軍的注意。因此,美軍在執行瞭望塔行動的同時,還決定展開一次突襲行動,以此牽制日軍,轉移注意力。而這就是本文所要提及的「馬金環礁突襲戰」(Raid on Makin Island)的由來。
  • 燃燒的太平洋(十七):馬紹爾群島之戰(下)——突擊埃尼維託克環礁
    儘管日軍進行了一定的戰術革新,例如從「殲敵於水際」轉為「後退決戰」,卻從未能扭轉任何一場戰役的局勢。往往美軍發動攻擊的時刻日軍全滅的結局就已經註定,最好的情況下日軍也僅能將殘部撤離,從圖拉吉到衝繩無一例外。
  • 燃燒的太平洋(十二)太平洋上的「冰雹」——「無畏」號航空母艦與特魯克環礁遊記
    因此,日本陸軍將第52師團的7,500人調到了特魯克防備美軍隨時都可能發動的登陸,環礁內海另外有3,000-4,000名海軍人員。不過,日軍將特魯克建設成防禦要塞的進度相當緩慢,等到1944年2月整座環礁內只有40門中、大口徑高射炮,其火控雷達還隨著運輸船一起被美軍潛艇擊沉。就在這種情況下,一支人類海戰史上前所未有的強大艦隊虎視眈眈地悄然而至。
  • 燃燒的太平洋(十九): 雷伊泰灣之後——1944年末至1945年初海上拉鋸戰
    至此,3艘大鷹級護航航母已經全部命喪美國潛艇之手,神鷹號和秋津丸號也即將迎來末日。同時,日軍將哈爾西的突襲理解為美軍即將登陸法屬印度支那的信號,因此佔領了法屬印度支那並且派去了眾多寶貴的兵員。)燃燒的太平洋(六):迷霧中的戰爭——阿留申群島戰役(上)燃燒的太平洋(七):血染冰雪山谷——阿留申群島戰役(下)燃燒的太平洋(八):「血腥的塔拉瓦」——塔拉瓦戰場遊記燃燒的太平洋(九):突襲與強攻——兩戰馬金環礁燃燒的太平洋(十):馬紹爾群島之戰(上)——直取誇賈林環礁
  • 《燃燒的太平洋》血腥環礁:塔拉瓦戰場遊記
    但是,日軍在馬裡亞納外圍的很多群島駐軍建壘,以為屏障,包括南側的加羅林群島(Caroline Islands)、馬紹爾群島(Marshal Islands)以及東南方的吉爾伯特群島,需要一一攻克,而位於最外圍的吉爾伯特首當其衝。美軍的基本戰術是首先奪取一座擁有或適於修建機場的島嶼,獲得陸基航空兵的掩護,再向下一個目標躍進。因此,吉爾伯特群島中唯一擁有機場的塔拉瓦環礁就成為美軍必須拿下的首要目標。
  • 燃燒的太平洋(二十):地獄之門——硫磺島戰役(1)
    於是,美軍計劃對硫磺島發動攻堅戰,參戰部隊完全由專精兩棲登陸戰的海軍陸戰隊組成。同時,硫磺島日軍統帥慄林忠道也將海島防禦戰術發展到了極致,打造了一座空前堅固的海上要塞。就這樣,美國海軍陸戰隊員們於1945年2月19日撞開了地獄之門,與日軍「合力」奉獻了一場最經典的島嶼攻堅戰。
  • 每周一戰 | 日軍傘兵百餘精銳決死「送菜」,僅換回2名美軍陣亡
    此外,從事諜報人員訓練的陸軍中野學校也派出10人作為獨立分隊加入特別攻擊隊,他們將在著陸後和傘兵們一起進行破壞行動,還要對作戰成果進行評估並向本土報告,之後將潛伏在塞班島上展開遊擊戰。特別攻擊隊成立之初,還沒有被授予「義烈空挺隊」的稱呼,在部隊內部被稱為「神兵皇隊」,也以指揮官的姓氏稱為奧山隊。
  • 阿圖島之戰,讓美軍見識了日本人的玉碎戰術
    01  二戰後期,美軍為了更快速和有效地收復亞洲和太平洋地區被日軍佔領的島嶼,採用了一種蛙跳戰術,也叫跳島戰術。就是對於一連串的島嶼,不採取依次逐個攻佔的方法。而是在佔領某個島嶼後,丟開眼前的下一個島嶼,跳到島鏈後面的島嶼去攻打。    在跳島戰術中,美軍選擇避開日軍防守力量強大的島嶼,跳過去改在日軍兵力薄弱的島嶼登陸。
  • 美軍特種部隊深夜突襲,伊朗司令再被斬首
    據悉,美以再次實施斬首行動,掌握伊朗在敘利亞8萬大軍的副司令穆罕默德•詹納帝被斬首,美軍特種部隊以通過無線電信號將其定為,然後實施突襲,將其擊斃。襲擊發生的時候,這個伊朗副司令附近只有8名俄羅斯保鏢,由於事發突然,根本來不及調兵支援,最終在美軍特種部隊的強大攻勢下,詹納帝中彈身亡。
  • 第一滴血(2),斯普魯恩斯將軍在沃特傑環礁的處子秀
    以上內容可以到同名公號搜索「赤城加賀蒼龍之亡」和「中途島」關鍵詞。接第213篇。就在「企業」號派出的俯衝轟炸機和魚雷機襲擊較遠的誇賈林環礁時,來自第六艦載戰鬥機中隊(VF-6)的11架F4F-3「野貓」式戰鬥機已經飛抵沃特傑島上空(原本計劃出擊12架,有1架在起飛時因黑暗視線不清而墜入大海)。圖1.
  • 二戰太平洋燃燒的群島「塔拉瓦環礁」戰役日軍無限制火力土木工事
    ,塔拉瓦環礁島上日軍的防禦工事,遮天蔽日的火力似乎要把塔拉瓦環礁這座縱深不足25公裡的小島擊沉。1943年11月20美軍登陸船隻開始,向日軍防禦的塔拉瓦環礁進發,日軍重型火炮隨即開火,巨大炮彈在水中落下,有一些美軍還沒有上岸所乘坐的船隻就被日軍重炮擊中,頓時天空血雨飄灑。
  • 一次潛艇襲擊就打掉日軍一個師團?二戰美軍突襲日本71船團行動
    日軍為了強化這些島嶼的防禦,開始抽調原先駐紮在中國大陸和日本本土的精銳部隊,將其運往南洋;同時將南洋的石油,橡膠和有色金屬等物資運回本土以滿足其戰爭機器的需要。針對日本繁忙的海上運輸線,美軍潛艇部隊屢屢出擊,給日軍的海上運輸船團及其護航艦以沉重打擊,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輝煌的勝利。其中以1944年8月中旬美軍潛艇對日本ヒ71船團的攻擊最為經典。
  • 孤軍奮戰——1941年威克環礁防禦戰(23)
    雖然日軍佔有絕對的人數優勢,但考慮到經過一夜激戰表現出來的美國陸戰隊與日本陸戰隊之戰力比拼,僅僅想靠人數優勢就吃掉這股美軍,可能性很小,除非他們能得到強大的空中或者海上支援。 而他們的空中支援馬上就到了。
  • 號稱「最強日本兵」:孤身1人突襲1萬美軍
    舩坂弘在自傳書《英靈的絕叫——玉碎島戰記》裡寫道,他用擲彈筒殺傷了200名美軍。仗打到第三天,他的左大腿被彈片擊中裂傷,血流如注,軍醫前來查看後,認為無法救治,遞給他一顆自殺用的手榴彈就走了。看到這裡,熟悉太平洋戰爭套路的同學應該知道,下面該是日軍的保留節目:自殺式的「萬歲衝鋒」上場了。果然如此。但獨特的是,安加爾島的「萬歲衝鋒」只有舩坂弘一個人。舩坂弘決心最後一次出擊,突襲美軍的指揮官。他隻身帶著一把手槍和6顆手榴彈,連續三個夜晚匍伏前進,成功躲過了美軍的前沿警戒,在第四天爬到了距離美軍指揮部前20米處。
  • 燃燒的太平洋(十八): 空洞的勝利——貝裡琉之戰(下)
    在此後的兩個月裡,陸戰一師和第81師與堅守「血鼻山脊」的日軍展開了一場戰鬥力和意志的博弈。最終,精疲力竭的美軍痛苦地發現,他們贏下了一場空洞的勝利。➤ 「野貓」初戰:安加爾之戰安加爾島(Angaur)位於貝裡琉島西南方向,與貝裡琉島隔海相望。
  • 晉江海域發現沉船 或見證鄭芝龍船隊大敗西方海軍
    參戰的雙方都不會想到,這將是中國人在海上大敗西方人的第一次戰役,也將是明軍與西方人的最後一場海戰。歷史學家甚至認為,此戰規模不輸鴉片戰爭。這場海戰發生於當時的泉州府金門島南部的料羅灣,被稱為明荷海戰或料羅灣海戰。為了打贏戰役,福建巡撫鄒維璉還移師圍頭灣召開緊急軍事會議。
  • 鬼子眼中的「最強日本兵」孤身1人突襲1萬美軍
    安加爾戰役中的美軍軍艦炮擊在美軍的猛烈火力下,日軍每天都在傷亡,但還是死硬的抵抗了一個多月。舩坂弘在自傳書《英靈的絕叫——玉碎島戰記》裡寫道,他用擲彈筒殺傷了200名美軍。到了10月中旬,殘餘的日軍士兵由於缺乏食水和醫療,幾乎喪失了戰鬥力,陣地中充滿了自殺手榴彈的爆炸聲(此戰日軍共戰死1350人,被俘50人;美軍戰死260人,受傷1354人)。
  • 論抗日遊擊戰爭的基本戰術——襲擊
    講到戰術,則遊擊戰爭的基本作戰形式不是別的,乃是襲擊。襲擊是攻擊的一種,遊擊戰爭不注重正規的陣地攻擊這種形式,而注重突然襲擊或名奇襲的這種形式,這是因為遊擊戰爭是戰略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非如此不能達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