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 首架MD-82飛機首飛前準備會
上午7時許在塔臺召開飛行前準備會,上午8時52分滑出停機坪,8時57分,首架機騰空而起,飛行高度11 000 m,速度850 km/h,完成基本科目後因氣象條件開始變差,機長決定返航,12時22分平穩地降落在大場機場。7月5日,進行第二次試飛,增加我為中方試飛工程師。試飛科目大多為風險科目,內容包括發動機單發停車、單發起飛、座艙失壓、失速、盲降、荷蘭滾等。試飛結束後,試飛員對試飛結果十分滿意,認為這是一架好飛機。後經中國北方航空公司的客戶試飛和FAA駐廠的委任製造檢查代表檢查合格後,7月20日,首架MD-82飛機獲得了由FAA籤發的FAA單機出口適航證。7月31日,上航公司和麥道公司聯合舉行首架機的交付儀式,首架機於8月1日飛離大場機場,馬上飛到虹橋機場投入航班營運。
從參加首架飛機試飛起,無論我後來是擔任了工程部主任還是副總師,還是我參加了大部分麥道飛機(包括後來二架MD-90幹線飛機)的公司試飛和客戶試飛,即使我不上機試飛,也必須在塔臺參加指揮。全部35架的MD-82/83飛機及後來2架MD-90幹線飛機的每次試飛前、試飛後會議均由試飛站站長王俊和我主持。
生產性試飛有些風險科目:如失速,飛機飛到失速速度的0.98-1.02,飛機明顯下沉,人好像要懸空;失壓時座艙高度達14 150 ft,氧氣面罩自動掉下;起飛近地告警,飛機剛起飛到200 m就作淺下沉,系統發出「Don’t sink」告警,飛機馬上繼續爬升,等等。
試飛機組在保證飛機安全前提下,非常注重試飛效率。只要發現的故障不影響飛行安全,就繼續試飛,儘量一次把全部科目飛完。在前11架MD-82飛機試飛時我們還要在空中排故,試飛時帶上十幾個機上可更換裝置(LRU),發現故障立即分析,如果分析結果是電子/電氣設備艙(E/E艙)內的LRU出故障,就打開駕駛艙地板的口蓋,鑽到E/E艙更換LRU後看故障是否排除。
試飛中發生過的有些故障令人印象深刻,在看電影《中國機長》時我回想起第13架飛機試飛時因噴漆層太厚,造成飛機在11 000 m高空,座艙調壓的排氣活門打開後卡住關不起來,飛機失壓、氧氣面罩掉下。飛行員一邊通知塔臺協調空域,一邊飛機緊急下降,到4 000 m高度後,馬上返回大場機場。
1992年3月,第28架飛機試飛,當時正值尼克森總統訪華20周年,年齡已過60周歲曾為尼克森總統首次訪華駕機的機長佩頓(Peden)已經幾年不試飛飛機了,但為了紀念這有意義的「破冰之旅」,他來到中國試飛,並圓滿成功。我設家宴歡迎他再次來到中國,提及他首次訪華,他說:「20 years, it’s too fast. I am just one day old」。
1992年7月6日、7日,首架MD-83飛機飛上藍天,經二次試飛圓滿成功,受到機長別林斯(Billings)和佩頓(Peden)的高度讚揚。
1994年9月25、27日,第35架飛機經二次試飛圓滿成功。
35架MD-82/83飛機共試飛了105次(包括公司和客戶試飛),每架機平均公司試飛(不包括客戶試飛)時間為5小時07分鐘,低於長灘的8小時左右。
1994年10月16日,上航公司在上海影城舉行慶祝中美合作生產MD-82/MD-83飛機全面勝利完成暨第35架MD-82飛機交付電影招待會,上飛院共有200餘人參加。至此項目勝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