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損失最大俘虜叛逃,國軍中尉劫走一架飛機,帶走三名幹部

2022-01-30 脈脈女裝閣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靚仔說說歷史」,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免費收到最新內容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解放戰爭期間,人民軍隊意氣風發,氣勢如虹,以摧枯拉朽之勢,揮師各地節節勝利,國軍兵敗如山倒,一敗塗地,亂作一團,所謂的眾多兵團不堪一擊,大部起義,一部潰散,上至將軍、下到普通士兵紛紛棄暗投明,參加起義,這是歷史的主流。也有極個別不識時務,逆潮流而動執迷不悟,在戰場上負隅頑抗,最終戰場上兵敗被俘的將領,後來進行再教育成為新中國建設的力量。

當然,和平起義的過程中,並不都是一帆風順的就在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五天——1949年10月3日,剛剛解放的顆塞上明珠銀川,就發生了一起俘虜集體叛逃事件,而且這群逃跑的俘虜中,為首的只是一名國軍中尉。更為令人痛心疾首的是,這夥人還劫走了一架當時最先進C-47軍用運輸機,同時,還帶走了三名解放軍的幹部。

C-47軍用運輸機是最著名的全金屬結構軍用運輸機,其結構和外形的主要特徵體現於:機身較短粗呈流線型,機頭上部為2~3人駕駛艙,後機身左側有一個大艙門;機翼為懸臂式下單翼,兩側內翼前緣對稱裝雙發動機;尾翼由懸臂式的中平尾和單垂尾組成;採用可收放後三點式起落架。那麼,這夥人是如何把飛機劫走,並同時也把解放幹部也帶走的呢?讓我們一起回顧這段不同尋常的崢嶸歲月。

1949年下半年,我人民解放軍向西北進軍,先是蘭州解放,盤踞在寧夏的馬鴻逵知道末日快要到了,便開始轉移財產,後不斷南逃,還裹脅部下作困獸之鬥。就在這個時候,已逃至重慶的馬鴻逵,認為解放軍的進攻速度沒有這麼快,便派出一架C—47運輸機,來寧夏接兒子及其財產,當飛機降落在銀川西花園機場時,機組人員這才發現,解放軍已經接管了機場,他們一下子全成了俘虜,被安排住在城裡省政府的招待所。

此時,剛剛獲得解放的銀川各族人民載歌載舞歡慶翻身,大街上有踩高蹺的、耍把戲的、劃旱船的、唱歌跳舞的。儘管當時銀川市只有一家發電能力很小的電燈公司,新華街一帶僅有幾盞微弱燈光的路燈,廣場上燈光不足,但熱情高漲的銀川人民把蘆葦湖中的秸稈捆起來當火把,當時沒有鞭炮和禮花,為了營造夜景的歡樂氣氛,寧夏修槍所的工人們從工廠搬來風箱,支口大鍋煉生鐵,鐵水煉紅後,倒入做好的蹺板小鐵包裡,晚會組織者讓圍觀的市民退後圍成大圈,幾個操作工人齊心協力把蹺板一頭往下一挑,另一頭蹺板盛有鐵水的小鐵包頓時騰空而起數米高,紅紅的鐵水劃亮新華街的夜空,宛如禮花盛開,銀川人民沉浸在一片歡樂喜慶和幸福的氣氛之中。

獲得新生的銀川人民舉行盛大集會慶祝解放的熱情,同時也感染了住在省府招待所裡的六名C—47運輸機的機組人員,他們有的還感動得流下熱淚,還向看守人員訴說自己的身世,表示要棄暗投明,加入解放軍,再立新功。

C—47機組人員的表現,經看護人員上報到軍部,得到了上級領導的肯定,針對我軍急需要這樣的人才,為此,我64軍軍長曾思玉,還在百忙之中,親自接見機組一行六人,勉勵他們棄暗投明,投身新的偉大事業。兩下相談甚契,還一起共進了午餐。這些人對著軍長拍著胸部要為新事業服務。

當然,表決心固然需要,但畢竟還不能完全叫人放心,因為家庭背景和複雜的身世之類一下子也弄不清楚,況且機組人員當然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這架先進的飛機,繳獲一架飛機比俘虜一眾人馬更讓人有勝利感。那國民黨上將、中將歸順的都不少,但如此先進的飛機只有個位數。當時,當時,國民黨空軍聽說這架飛機在寧夏被俘的消息,便派出轟炸機,企圖炸毀。而解放軍難得繳獲一架敵機,為了安全,19兵團副司令下令,要把飛機轉移到安全的地方,有關人員通知準備進行轉移前的試飛。

同時,我軍還派一個連的隊伍來保護這架飛機,不僅在停放飛機的周邊部署了多門高射炮指向天空,一旦天上有風吹草動,立即指揮開火還擊。為了進一步保證飛機的安全,不知誰想出了一個絕妙的主意,拿來一捆又長又粗的繩子,一頭拴著飛機,一頭捆綁在旁邊的一棵大榆樹上,把這飛機像一頭大牲口那樣拴著,看你往何處跑?確保了萬無一失。

這一期間,由於銀川天氣陰雨連綿,雨過天晴後,機身出現了斑斑鏽跡,此時,中尉飛行員毛昭宇向看護人員提出要對飛機進行維修和擦洗等正常的保養工作,聲稱飛機長期不發動,會生鏽,外部生鏽倒沒什麼,怕的是內部零件生鏽,越是精密的機器,越是需要精心防護,不然很容易毀掉,要是哪個零件受損失了,這樣的條件下也不好收拾啊。

飛行員毛昭宇說的入情入理,守衛人員當然不希望繳獲來的飛機出問題,誰也不敢負這個責,經看護人員向上級層層申報,一輪輪的報告請示下來,就同意毛昭宇的建議,讓他一個人前往清洗清洗並發動發動。

誰知毛昭宇見只批准他一個人去,他又開始新一輪的請示匯報,說一個人不行,飛機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有啟動程序,每一個人負責一塊工作,有些部件一個人是不懂的,所以一個人根本發動不了的,需要機組人員各就各位,各司其職才可以。他一提出這個,有人就覺得有些不對勁起了疑心,莫非想逃跑,後來,上級覺得他說得有道理,就批准了他的這一請求。

隨後,飛機要進行轉移前的試飛,我解放軍自然高度警惕,當時,試飛的飛機被安排了22名荷槍實彈的解放軍隨機試航,六名機組人員和22名解放軍上了飛機之後,每個人都各就各位,毛昭宇坐到駕駛的位置,隨後發動起了飛機,只見毛昭宇故意用力加大油門,另一隻腳踏住剎車,飛機動也不動,他旋即向解放軍說,飛機超載,無法起飛。

六名機組人員雖然都沒說什麼,但是在眼神表情方面極力配合著毛昭宇的說,好像毛昭宇說的都是再普通不過的常識,因為解放軍不大懂,才不得不費神來說說。其中另一人幫腔:「飛機上會漏電,尤其對不穿膠鞋的人,容易傳電。」那時的解放軍穿的是布鞋,更無一人坐過飛機,全無飛行知識。

就這樣,本來在飛機上的22名解放軍,就撤下19人,只剩3個人員隨機。他們是:十九兵團司令部管理科長洪良(原名劉儼,據說是輔仁大學的學生);兵團司令部駐寧夏機場高射炮連連長李果仁;兵團司令部繕寫員潘國傑。其中洪良與李果仁帶著槍,而潘國傑徒手登機,這個疏忽大意,給敵人帶來了謀反的機會。沒有料到的是他們的這一疏忽大意,給敵人帶來了謀反的機會。

九個人登上飛機大門關閉,一會後飛機發動,隨著機身的顫動,拴它的繩子一條凍僵了的蛇那樣緩緩地打開,突然像是馬被驚了一下那樣,機身狂抖了幾抖,接著就撒開蹄子跑起來,等機場的守兵反應過來,飛機像一頭躍出水面的巨鯨那樣昂起頭,已然竄入高空裡去了,左左右右,忽正忽斜,像沒頭的蒼蠅飛著,原來,這樣的飛法正是用來對付在飛機上的三人,果然,沒坐過飛機的他們被飛機晃得立站不住,失去自控力和反抗力,6個國民黨兵面對比自己人數少一半的對手,凶相畢露。終於,他們先制服機尾的李果仁,而赤手空拳的潘國傑不敢輕舉妄動,坐在機師身旁的洪良正要拔槍,卻一下被打得昏過去。

此時,地面機場上的人看到飛機奔向蒼茫的天空,才意識到飛機跑了,立即向天空開槍開炮,但這時的反應已經遲了。後經查,六名機組人員飛行員毛昭宇(空軍中尉),毛是浙江奉化人,當年25歲值得一提的是,毛昭宇是蔣介石髮妻毛福梅侄子毛邦初的侄子,而毛邦初則是當時國民黨空軍的副司令。還有副飛行員潘肇雄(少尉)以及中尉通訊員王近愚、上士機工長陸培植、下士機工長馮明鑫,還有一個少校參謀,名叫姚全黎。

最為令人崇敬的是三位解放軍的幹部,他們在全國勝利的時候,卻以這種方式被敵人抓捕後押到了臺灣,後來還在報紙上宣傳,從他們刊登在報紙上的照片看神情堅毅,氣度昂然,毫無頹唐低首之氣。其不幸的命運是可以想像到的,可惜的是這些英雄幾十年來沒有消息,也算是為中國革命的解放事業貢獻了自己的畢生精力,依然在後人心目中樹起永遠的豐碑。

【免責聲明】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站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部分文章為轉載,並不用於任何商業目的,我們已經儘可能的對作者和來源進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END-

感謝大家的閱讀,你的閱讀是對小編的鼓勵,如果覺得文章還不錯的話,小手輕移點一下右下角,點「 在 看 」,謝謝對小編的支持,小編一定每天給你們帶來更多資訊。

   

相關焦點

  • 前蘇聯中尉飛行員別連科叛逃,他帶走了什麼情報,最後的結局如何
    據說,當時前蘇聯飛行員叛逃事件發生了不止一起,其中就包括最有名的米格-25戰鬥機事件,由此可見人心之浮動。但叛逃總意味著嚴重的後果,我們不妨來追述一下這起最有名的飛行員叛逃始末。別連科為什麼會背叛蘇聯?也許讓他逃走的理由,真的並不只是美國的承諾米格-25,是冷戰時期前蘇聯被稱之為尖端高科技的戰鬥機。
  • 維基精選:【國軍與解放軍間的駕機叛逃事件】
    中華民國國軍-中國人民解放軍駕機叛逃(投誠)事件是指中華民國國軍飛行員駕機逃往大陸地區、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解放軍飛行員駕機逃往臺灣地區,海峽兩岸之間發生的互相駕機脫逃事件
  • 我軍營長抓了一名國軍俘虜, 28年後營長成少將, 俘虜卻當上元帥
    因為他曾經在當營長的時候,就俘虜過三軍總司令、開國第一元帥朱老總,同時也是我軍中唯一一位俘虜過朱老總的人。這是怎麼回事呢?本期內容就圈個有用歷史,解密開國少將袁也烈,為何會膽大包天地俘虜朱老總呢?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 一支軍隊的最大損失,往往是崩潰後發生的
    大家應該都聽過,在解放戰爭中,國軍800萬人灰飛煙滅的說法。下面我們就將詳細統計列舉如下:在解放戰爭中,我軍俘虜國軍合計4586750人;斃傷國軍合計1711110人;國軍起義合計846950人、投降合計633510人;被改編合計293030人。以上國軍被斃傷、俘虜、投降及起義、被改編者一共為8071350人,其中傷亡1711110人,佔比為21.2%。
  • 大陸16名飛行員叛逃臺灣揭秘
    大陸16名投臺飛行員今安在?各有悲歡沉浮,請看以下三例便知—— 最後一位叛逃臺灣的大陸飛行員蔣文浩身著國軍少校軍服的蔣文浩蔣文浩,四川樂山人,1965年12月3日出生,1986年畢業於空軍第十三航空學校,叛逃前總飛行時數600小時,三級飛行員。家有父母、小妹與外婆。
  • 金門戰役:解放軍全軍覆沒,毛主席稱其為解放戰爭以來之最大損失
    1949年十月,新中國成立了,但是解放戰爭遠沒有結束,此時的國民黨軍隊還佔據著廣東雲南四川西康海南等省份負隅頑抗,南方的解放戰爭還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1949年9月30日,蔣介石逃亡成都,指揮殘餘國民黨軍隊進行最後的戰鬥,而小編要說的金門戰役就發生在這一階段。
  • 都用美式武器,解放戰爭時美械國軍和美械韓軍相比,裝備差距有多大?
    再加上多頭指揮和異國作戰下的混亂,最終使得中國遠徵軍連幾場像樣的大仗都還沒有打就潰敗了,損失的近6萬名將士中,竟有三分之二是死傷於撤退途中。這一敗退不僅使得滇緬線大量物資淪於敵手,國軍中裝備最好的第5軍也被打殘,甚至日軍一路尾隨攻擊,還攻入了我國滇西境內。
  • 解放戰爭啟示錄:1947年至1949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使國民黨突然坍塌
    就是國民黨俘虜,甚至有的連的幹部、指揮員都是「解放戰士」充當的。    最有意思的例子是遼瀋戰役。第一戰打廖耀湘,在野地裡俘虜了國民黨士兵17萬人,這是第一場大規模決戰,第一次能抓那麼多人,共產黨的政工幹部都不知道如何是好。    按照政工條例,抓了俘虜是要甄別的。但是17萬人怎麼甄別?
  • 1966年吳文獻叛逃事件,周總理命令空軍擊斃
    (這是三吳叛逃馬祖後,國軍為其建立的檔案。)殘忍無恥的三吳將7名被其殺害的戰友遺體搬至艇首,並蘸著烈士的鮮血在白床單上寫下「起義投誠,望君接應」8個大字懸掛在桅杆上,用於向國民黨遞交投名狀……1月9日凌晨2時30分,三吳駕駛F131艇,打開全艇燈光,升起早已準備好的白旗,在國軍引導船的引導下,順利駛入了馬祖軍港。
  • 解放戰爭中最嚴重洩密事件,我軍兵敗千裡,被迫更改密碼
    解放戰爭中,東北戰場可謂是國共的巔峰對決,國軍拿出來遠徵緬甸的精銳作戰,我軍則從各解放區抽調精英部隊參戰
  • 大陸叛逃臺灣的飛行員結局
    9月20日,蕭天潤抵達臺灣,獲黃金3000兩,而飛機上的報務員劉書義則根據其要求返回大陸。到臺灣後蕭天潤在位於高雄縣岡山鎮的「國軍空軍軍官學校」裡擔任情報教員,與2009年紅遍中國大陸的魔術師劉謙住鄰居。2010年退伍。2011年6月,他在接受BBC採訪時表示後悔當初的行為,表露了思鄉心切的心情。
  • 1966年吳文獻叛逃事件,周總理命令空軍擊斃敗類!
    (這是三吳叛逃馬祖後,國軍為其建立的檔案。)殘忍無恥的三吳將7名被其殺害的戰友遺體搬至艇首,並蘸著烈士的鮮血在白床單上寫下「起義投誠,望君接應」8個大字懸掛在桅杆上,用於向國民黨遞交投名狀……1月9日凌晨2時30分,三吳駕駛F131艇,打開全艇燈光,升起早已準備好的白旗,在國軍引導船的引導下,順利駛入了馬祖軍港。
  • 中國大陸駕機叛逃臺灣的解放軍,每人發一個漂亮老婆
    範園焱叛逃的飛機。 1979年4月15日中午,廣西前線閻穩昌叛逃越南途中油料耗盡,同他的殲六飛機和叛逃的夢想,統統摔在了一座山上。30多年來,他是駕駛第42架飛機回到人民懷抱的第90個國民黨空軍人員。
  • 絕密| 空海搏殺16小時:三兄弟駕艇叛逃臺灣,總理下令擊落運載他們赴臺北的飛機……
    (這是三吳叛逃馬祖後,國軍為其建立的檔案。)久而久之,思想受到嚴重腐蝕,極其嚮往對岸所宣傳的紙醉金迷的資本主義生活方式,三人臭味相投,又是堂兄弟,遂一拍即合,萌生叛逃念頭,暗地裡一直積極策劃……1966年1月8日夜,趁著執行這次單艇運輸任務,三吳果斷實施了蓄謀已久的殺人奪艇叛逃計劃……是夜,當該艇以10節速度行駛至馬祖海域時,因馬祖為國軍所控制,按慣例我方艦船夜晚駛入這一區域後,為防止摩擦衝突,所以全艇閉燈
  • 函館上空的米格-25——別連科叛逃事件40周年
    第二年,別連科中尉被調入蘇聯國土防空軍精銳的第513殲擊機團,該團駐紮在蘇聯遠東地區的丘古耶夫卡,裝備當時蘇聯最先進的戰鬥機——米格-25P。別連科的米格-25就這樣消失在蘇聯的地面雷達上,殲擊機團和丘古耶夫卡塔臺都無法通過無線電聯繫到他.編隊戰友降落後都認為別連科中尉已墜海身亡了。但實際上,別連科在穿雲脫離隊友的目視接觸後就下降到30米高度做貼地飛行,同時關閉雷達和無線電徑直飛向日本北海道,他的目的地是千歲空軍基地。為了避免被蘇聯雷達發現,他大部分時間的飛行高度都低於60米,即使這樣會使飛機在低空消耗更多燃料。
  • 駱駝蹈火記:鮮為人知的國軍空運大隊
    此時空運隊飛機因為事故、訓練損失,已所剩無幾。當年夏,空運隊得到華僑捐獻的美制比其D17R小型運輸機(小比機)、英制「迅龍」式運輸機各4架。今日尚能飛行的一架「迅龍」式運輸機不久,國府又購進小比機8架,交空運隊使用。小比機曾運送人員和醫藥,西至新疆、東至敵後之蘇北、魯南,北達陝、甘,南抵滇、桂。值得一提的是,該型機還經常充當轉場機隊的領航機。
  • 解放戰爭中,解放軍副軍長提審俘虜,一聽敵軍長名字,結果傻眼了
    話說在解放戰爭中,劉昌毅率領部隊與國軍暫編15軍激戰,雙方都沒有討到好處,戰後,劉昌毅想認識一下暫編15軍軍長,於是親自提審一名暫編15軍的俘虜軍官,那軍官一見到劉昌毅,就求饒道:「長官,我只是一名小小的軍官,您放過我吧,我給您磕頭了。」劉昌毅一聽,笑著說道:「你還是不要給我磕頭了,我們解放軍不殺俘虜,你放心好了!不過,我有一些問題,你要老實回答。」
  • 解放戰爭中, 國軍唯一一個兵力達到20萬的兵團, 司令官是誰?
    在解放戰爭時期,國軍方面在軍隊建制方面曾有多次變化,在1948年初,國軍正式將兵團作為一級正式的野戰指揮機構進行了統一改編。
  • 軍史秘聞:2004年3月26日臺灣四架F16戰機成功叛逃大陸
    據報導,韓榮鳴於其他三名飛行員顯然已經商量好,並做好了可能被攔截的準備。 據報導,起義的四架臺軍F-16戰機最後在大陸8架蘇-27的保護下降落到解放軍駐福建某空軍基地,有一架F-16戰機在降落時機尾擦地受輕傷。臺灣當局獲此消息後立即召開緊急會議,臺軍也進入緊急狀態,但到本報發稿時止,在對外宣傳上,臺當局仍然保持沉默。
  • 1983年解放軍試飛員攜先進戰機叛逃韓國的結局
    孫天勤不僅飛走了一架當時我軍最先進的飛機,還"順便"帶走了一項重要的科研項目,這就不光是個政治影響問題,還涉及到軍事的洩密!豈敢等閒視之,部隊領導不得不火速上報,一名飛行員的叛逃,在上層引起如此大的反響,實為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