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2年9月1日,裡加。
「……在上帝的安排之下,這片土地將完全臣服於我們的權力。我們將保證對愛沙尼亞公國高貴的紳士們以及雷瓦爾高貴的地方長官們的仁慈……」
穿著呢子大衣的趙貴扔下了手裡的宣傳單,冷冷一笑。這破紙,連擦屁股都嫌摳破眼,俄羅斯這麼窮了嗎?連宣傳單都找不到像樣的紙來印刷?想想也是哦,打了四五年仗了,還是高強度的戰爭,能勉強維持著財政不破產,大概就是極限了吧?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俄羅斯沒錢,瑞典更他媽沒錢啊!查理十二這個敗家的玩意兒,從返回瑞典的第一天起,除了短暫地返回斯德哥爾摩清理試圖反對他的人之外,就一直在各地作戰。先是在去年年中,施特拉爾松德要塞之戰,大破三萬普魯士軍隊,獲得空前大勝。隨後,又與老將斯託爾滕貝格一起,連續發動了維斯馬、斯德丁戰役,打垮了數萬德意志聯軍。到了10月份,將士們才剛剛修整了一小會,他又帶著人馬,趁著波羅的海尚未冰凍的最後時間窗口,在東岸海軍戰艦及商船的協助下,直接登陸丹麥本土,兵臨哥本哈根。丹麥人驚慌失措,正在斯堪尼前線的作戰部隊慌忙返回,結果又被查理十二率軍擊敗,不得已籤訂了城下之盟,賠款五十萬圓,限期存入波羅的海國際銀行的指定帳戶,這才稍稍平息了瑞典人的怒火——或許是對丹麥多次搞事厭煩了,瑞典人撤軍時順手來了次大掃蕩,令丹麥人偷雞不成蝕把米,損失慘重。
打完丹麥及其小弟荷爾施泰因,查理十二又把部隊拉到了不萊梅和費爾登。這次倒不是為了打仗,而是為了威嚇。漢諾瓦選帝侯喬治這廝實在太可惡了,居然趁著查理十二陷在烏克蘭的時候,蠢蠢欲動,想要吞併不萊梅、費爾登這兩塊瑞典領土,雖然最終沒有做出實際行動,但性質仍然十分惡劣。因此,在連續打垮普魯士、薩克森、丹麥三個敵人後,查理十二決定巡視一番自己的領土,並對漢諾瓦進行恫嚇。
好在漢諾瓦選帝侯如今的心思不在這上面。他已經被立為英國王位繼承人,有如此大的「胡蘿蔔」擺在面前,傻子才去和查理十二那個腦子裡全是肌肉的傢伙死磕呢。去倫敦當國王不香嗎?漢諾瓦,不要也罷!因此,面對查理十二挑釁意味十足的舉動,喬治表現得十分低調,沒做任何回應。查理有些無趣,於是,在稍稍休整了下部隊後,又帶著人馬向東運動,橫穿大半個德意志,進入了波蘭。
在這裡,波蘭國王列辛斯基正帶著他兩個新組建的步兵師,焦頭爛額的鎮壓暴動。瑞軍抵達後,第一時間投入了戰鬥。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內,他們橫掃波蘭全境,掃滅了幾乎所有反對勢力,列辛斯基的波蘭王位總算穩了。而此時,也已經是春暖花開的四月份了,瑞典軍隊已經奮戰了幾乎一整年。
但事情還沒完!五月份開始,獲得了東岸新一筆貸款的查理十二,又帶著軍隊向立窩尼亞地區開進。俄羅斯人趁著瑞軍主力在德意志奮戰的機遇,再度殺上了門,攻入了立窩尼亞。一番纏鬥後,他們殲滅了留守的瑞軍偏師,再度兵圍裡加。關鍵時刻,瑞典國內勉力徵兵,給前線了輸送了大量補充兵員,這才稍稍抵擋住了俄羅斯人的攻勢。
去年十一月份,彼得一世親自抵達立窩尼亞,指揮大軍圍城。俄軍士氣高昂,經過三個月的苦戰,一一攻破裡加外圍各瑞軍據點,然後用三百多門大炮的密集火力輪番轟擊裡加,據說一天之內最多有八千多發炮彈落入城中。戰至二月,這座波羅的海最大的城市終於被攻破,彼得一世以勝利者的姿態進入了城內——也幸好他本人進了城,俄軍有所約束,不敢搶劫,不然你自己想像苦戰數月、傷亡無數後的勝利者會如何對待失敗者。
值得一提的是,彼得一世還特意訪問了東岸駐裡加商站。他躊躇滿志,意氣風發,在趙貴面前談了許多,其中不無炫耀之意,大概是發洩對東岸人選中瑞典作為波羅的海重點扶持對象的不滿吧。趙貴對此哂然一笑,東岸的國家戰略豈是彼得這種「野蠻人」能理解的,他對彼得沒什麼好多說的,只是謝謝他派兵保衛東岸商站,維持了混亂中的一片淨土,其他一概皆無,未得本土授權,他說話一貫很謹慎。
當然彼得也沒想從趙貴這裡得到什麼。他很清楚,東、俄兩國之間存在著不小的利益衝突,短時間內很難協調。阿穆爾河流域的爭端就不談了,當年被東岸人狠狠打過幾次,不得已放棄了很多土地,退到了涅爾琴斯克一帶,相對溫暖的南方盡皆失去,只能在北邊嚴寒的針葉林一帶苟延殘喘。
這其實都是小事,北高加索和烏克蘭的事情則更加嚴重!東烏克蘭既已在手,那麼又怎麼可能不想接著拿下西烏克蘭?但那裡如今是個什麼情形?哥薩克頭子皮利普·奧爾利克全盤接收了馬澤帕的遺產,現在是西烏克蘭的蓋特曼。此人手腕非常靈活,據悉是在東岸人的慫恿和扶持下起來的,但承認奧斯曼土耳其的宗主權,同時也表示服從克裡米亞汗國的管理,很會做人。所以,那裡的局勢非常複雜,簡直牽一髮動全身,一旦俄軍主力渡河西進,那麼不但要面臨不想接受俄羅斯統治的西烏哥薩克的反抗,克裡米亞汗國的數萬騎兵馬上就會反應過來,須臾可至。此後,奧斯曼土耳其也有極大可能動員部隊,東岸人、衛拉特蒙古人再隨後跟進,這日子就沒法過了。
唔,說起這個衛拉特蒙古,那真是彼得一世永遠的痛。俄羅斯帝國,這麼多年來,除了上個世紀被瑞典擊敗,被迫割讓了剛到手沒幾年的立窩尼亞地區外,基本就沒有往外吐地盤的習慣。結果還是因為東岸人插手,將這片土地生生從俄羅斯奪走,至今無法回歸。彼得一世每次想起,都唉聲嘆氣不已,暗暗下決心,待解決西線的問題之後,就厲兵秣馬,籌備起南徵的計劃,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
所以你看看,東岸人壞了俄羅斯多少事。幾乎所有的邊境,遠東、西線、西南都在給他們製造麻煩,也就中亞那邊,因為距離遙遠,鞭長莫及,至今還算平靜罷了。所以,彼得與趙貴有什麼好說的?如果不是為了到他面前出一口惡氣,彼得甚至都懶得和他說一句話,哪怕他是此世最強國家的大使。
彼得是在三月份離開裡加,返回莫斯科的。他的運氣不錯,剛離開沒多久,整個立窩尼亞及波蘭北部就爆發了一場鼠疫。這似乎是從巴爾幹半島傳過來的,橫掃了整個土耳其、特蘭西瓦尼亞、匈牙利,然後進入波蘭,現在又蔓延到了波羅的海流域。
按理說,瘟疫大規模爆發時根本不適合戰爭,但瑞典人、波蘭人、俄羅斯人似乎都不這麼看。查理十二這個武夫在平定波蘭局勢後,再度殺入立窩尼亞,與駐防當地的俄軍大戰。彼得現在有了「新玩具」,他在喀琅施塔得組建了海軍艦隊,擁有大小近百艘戰艦——當然,其中大部分是傳統的槳帆戰艦,由聖彼得堡造船廠建造,其餘的則是風帆炮艦,採購自英國,大概只有不到二十艘的樣子。
彼得一世花費重金招募了大量荷蘭人、威尼斯人、希臘人來為他的船廠工作,以作為東岸造船技師離開後的補充。另外,大量英國海軍軍官也來到了彼得一世的波羅的海艦隊,他們主要負責訓練俄羅斯水手,教會他們現代海戰理念和戰術。
你還別說,俄國海軍在英國人的調教下,真的進步神速。他們的活動非常頻繁,愛沙尼亞海岸幾乎就是俄人的天下,瑞典海軍那幾艘船簡直不敢出家門。現在,就連荷蘭人和英國人,也不得不承認,波羅的海已經出現了一個新玩家,一個體量巨大的新玩家。
彼得一世沒有在立窩尼亞地區與瑞典人死磕到底。他一方面煽動、利用當地貴族,讓他們與俄軍合作,反對瑞典人,一方面逐次抵抗,不求得失,以消耗瑞典軍力為主。這恰恰是打到了死穴,從去年上半年到今年,瑞典軍隊已經連續戰鬥一年多,即便屢屢大勝,但死人卻是難免的,到五月份波蘭局勢平定那會,差不多已經戰死、病歿接近九千人,這會發動的收復立窩尼亞之戰,兩個月下來又戰死了四千餘人——這還沒算之前在冰天雪地的烏克蘭損失的那一萬大幾千人呢。
而考慮到俄軍目前根本沒有放棄的跡象,也沒有與瑞典人野戰決勝負的念頭,那麼查理十二若想盡數恢復舊土,估計還得做好再死個幾千人的準備。如果運氣差的話,死上一萬多名士兵也不奇怪,畢竟他們處於進攻狀態。
瑞典才多少人?經得起如此頻繁的戰損?多年前他們全國總動員,拼命壓榨,也才組織起了16萬人的軍隊。現在人口、經濟和以前不好比,能有10萬人就燒高香了。俄國人最不怕的就是拼消耗!瑞典人是該好好想想辦法了。
( 求次條文章閱讀,謝謝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