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14年,臺灣人民抗日50年

2021-02-13 老約客談VC


(彰化八卦山乙未保臺和平紀念公園,2015/9/3)

2015年9月3日大陸舉行閱兵,慶祝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那一天我到彰化的八卦山,悼念120年前的抗日英雄。

 

1895年(乙未年)4月,清政府在甲午戰敗後籤訂《馬關條約》,將臺灣割讓日本。日軍登臺後一路南下,繼攻克大甲、豐原及臺中後,到達大肚溪,8月26日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明治天皇叔父)至大肚(現為臺中市大肚區)視察戰情,留下詩作「偵察敵情河岸臻,彈丸咫尺雨飛頻;樹陰定策全無恙,皆是神明賀護人」,並夜宿磺溪書院(在現大肚市區)。27日白天已有零星戰鬥,當晚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於崁仔腳露營。

 

8月28日黎明,日軍渡溪,開始爆發大規模戰鬥,由客家先烈吳湯興、徐驤和黑旗軍將領吳彭年(浙江人)、嚴雪龍等率領的5千多名臺灣義勇軍,舉著臺灣民主國的藍地黃虎旗,在大肚溪南岸的八卦山對進犯的1萬5千名日軍精銳展開大會戰,雖然人數及武器裝備相差懸殊,但是抗日將士們意志堅定,英勇頑強,這場臺灣抗日史上最大規模的戰役持續到10月3日,擊斃包括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及山根信成少將等在內的日軍上千人。抗日將士也付出了巨大的犧牲,陣亡者近五千人,最後突圍者不足50人。

 

1965年,在彰化坑子內發現乙未烈士骸骨共679具,1983年元月,彰化縣政府在八卦山戰役遺址設立「八卦山烈士紀念碑公園」,並將遺骸移奉當地。

 

 

(彰化八卦山乙未保臺和平紀念公園,2015/9/3)

清廷割讓臺灣之後,明治天皇命海軍司令樺山資紀上將為臺灣總督。1895年5月29日,由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統率的近衛師團在澳底登陸,拉開了乙未年抗日浴血戰的序幕。天朝末代臺灣巡撫唐景崧在之前一周發表「臺灣民主國獨立宣言」,出任總統,宣稱「臺灣同胞誓不服倭,與其事敵寧願戰死……」。近衛師團迅速攻陷基隆、臺北等北部大城,唐景崧棄職逃回大陸,日人於6月17日在臺北舉行「始政式」,象徵開始對臺的統治。

 

之後日軍向南推進,在新竹、苗慄等地都面臨激烈抵抗,損失慘重的日軍為了報復,展開了殘酷的屠村與掃蕩。從1895年5月29日(日軍登陸澳底)至11月18日(日本總督宣布全臺底定),為期半年的戰鬥中,臺灣義勇兵有1萬4000多人戰死,超過10萬平民被日軍報復性殺戮(當時臺灣人口還不到300萬)。

 

(南投霧社莫那魯道紀念園區入口牌樓)

(電影「賽德克巴萊」海報)

(電影「1895」劇照)

乙未戰爭只是臺灣人民抗日鬥爭的開始,縱觀整個日據的50年當中,臺灣人民從未放棄擺脫異族統治的奮鬥。即使到了日本據臺的第35年(1930年),還發生「霧社事件」 (請參考2011年12月29日「老約客鏡觀世界47:盧山抗日記」,對電影《賽德克‧巴萊》及其歷史背景的介紹。www.yanxing.org, 右上角老約客),當時莫那魯道聯合多個部落,發動抗日武裝起義,殺死332名日本軍警及平民,事件中賽德克人343人戰死,296人自縊身亡,莫那魯道也盾入山林自盡。

(資料來源:網絡)

過去國共兩黨都說是八年抗戰,對日戰爭從1937年的七七事變開始,但這兩年來,大陸的官方說法改為「14年抗戰」,從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算起。在七七事變前的6年,日本2萬軍隊佔領中國東北,張學良的30萬東北軍(已歸順並易幟為國民革命軍)退到山海關以內。依中共的說法「東北抗日聯軍與日本關東軍和偽滿洲國一直在血雨腥風的環境下戰鬥直至抗戰勝利,抗聯中的大部分部隊是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聯與國民黨沒關係。」  並認為「長期以來歷史學家論證是蔣介石還是張學良下令不抵抗,這種論證並不涉及問題的本質,這是國民黨抗戰意志不堅定,沒有擔當抗日戰爭中流砥柱的一個突出表現。」 

臺灣同胞的抗日從1895年就開始了,比918提早了36年,臺灣人民在持續的50年對日抗爭中,展現了不願作亡國奴的氣魄。不管是抗戰八年還是14年,對臺灣同胞而言,對日抗戰是整整的50年。

(原作 2015/9/3,改寫 2018/9/3)

(公眾號「老約客談VC」, 在路上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責任編輯:李麗娜  張依

 圖文排版:彬彬  潘坤

 部份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解密日本統治臺灣50年的血淚史!殖民同化,統治殘酷!
    當日,臺灣地區日軍舉行投降儀式,中國方面陳儀長官等出席儀式,日軍第十方面軍司令兼臺灣總督安藤利吉在投降書上簽字。上午10時,陳儀代表中國政府通過廣播電臺宣布:從即日起臺灣和澎湖列島正式重新歸入中國版圖,該區一切土地、國民、政事皆歸於中國主權之下。結束了日本在臺灣長達50年的統治。
  • 「閱·思源」系列分享 | 如何深入理解「日據臺灣50年」?
    正如《亞細亞的孤兒》一書中道出臺灣人的悲情宿命,《臺灣歷史綱要》第六章「日本統治的50年」與第二章「荷蘭入侵的38年」,恰好完整復盤了臺灣遭外來侵略的歷史命運,這種在夾縫之中求生和固有的鄉土思維,使臺灣人產生了強烈的本土意識。本章,由李劍根、曹瑋鴻兩位導讀員為大家介紹這一歷史因素的演進,以助於更好地認識並了解近代臺灣所遭受屈辱,以及打下的深刻烙印。
  • 抗日英雄,被勞教20年
    1945年,侵華日軍已元氣大傷。從1943年7月起,中國空軍與美國第14航空隊主動出擊,尋找日軍航空隊主力決戰,還實施長途奔襲,廣泛轟炸、摧毀日軍的機場、設備和其他重要目標。也就是從這時開始,吳其軺和戰友們多次以大編隊機群對日佔武漢、南京、廣州、桂林等日軍軍事目標進行轟炸。
  • 泉州人民當年是這樣抗日救亡的......
    史料還原泉州人民抗日救亡歷程今天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在整個抗日戰爭的艱難進程中,泉州遭受了日軍的哪些侵略?日軍對泉州人民犯下了什麼罪行?面對日寇的入侵和暴行,泉州人民又是如何奮起鬥爭,攜手同心共同抗日?
  • 「四史」學習教育|重溫臺灣光復那些年、那些事
    1895年5月29日日軍登陸臺灣,國人奮起抵抗。當時清政府已下詔書,令所有文武大小官員著即內渡。許多在臺官兵抗命拒絕撤離,聯合臺灣少數民族同胞、客家鄉親等,以「義軍」為名從事武裝抗日鬥爭。僅這一年的6月至10月,日軍清理戰場時統計的陣亡「義軍」遺體就高達數千具,這還不包括數以萬計的傷員。
  • 史綱時間軸丨1919年—1949年大事記!必會!
    國共兩黨再度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帶領全國人民進行了抗日戰爭。此時中國的主要矛盾表現為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大資產階級大地主階級與人民大眾的矛盾。中共建立了人民民主統一戰線,帶領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進行了1946年到1949年的解放戰爭,這是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
  • 6年了,臺灣人民終於等到了一個公道
    臺漁船「廣大興28號」案件發生於2013年,菲律賓海巡公務船涉嫌開槍掃射該漁船,導致臺灣漁民洪石成被射殺身亡。
  • 雲陽人民抗日紀實!
    在抗日戰爭取得全面勝利75周年之際,中共雲陽縣委黨史研究室黃漢生特編寫反映雲陽人民積極參與和配合抗日戰爭的紀實文章,以茲全縣人民銘記抗戰歷史,弘揚民族精神,紀念我縣抗日先烈和在日軍轟炸中遇難的先輩同胞。
  • 抗戰14年,中國損失有多大?數字觸目驚心…
    90年前的今天,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炸毀了瀋陽柳條湖附近的鐵路,並反誣中國軍隊所為,隨即入侵中國東北,「九一八」事變爆發。從這天起,中國開始了長達14年艱難曲折的抗日之路。這14年間,日本侵略者給中華民族帶來了多大的傷害?
  • 以史鑑妖 從臺灣抗日史料看李登輝
    香港中評社8月25日社評表示:在世界都紀念反法西斯勝利70周年之時,下臺多時的前臺灣地區領導人李登輝近來卻大放厥詞,不僅在臺灣,而且還公然向日本媒體投書聲稱:他和他的哥哥曾在戰時加入日本軍隊,為他們的「祖國」而戰。他還說戰時臺灣和日本是一個國家,臺灣沒有抗日。「臺灣很感謝被日本統治」。
  • 他是抗日英雄,卻被勞教20年,晚年靠蹬三輪車生活
    2010年10月13日,他在杭州去世。他,叫吳其軺。吳其軺和他的戰機1936年,吳其軺入黃埔軍校,同年轉到杭州筧橋空軍軍官學校,畢業後即投身於抗日戰爭。1943年,他轉入陳納德組建的中美混合聯隊14航空隊的5大隊飛行,成為「飛虎隊」中的一員。
  • 這位抗日名將,在臺灣深陷兵變謎案,被蔣介石軟禁33年!
    戰功被剝奪,明顯就是國民黨內部存在矛盾,而這一矛盾在當年抗日的滇緬戰場就已經存在了。蔣介石不想再讓孫立人和美方接觸,因為孫總是向美方「批評」臺灣政府。1955年6月6日,臺灣高雄的鳳山軍事基地正在進行一場閱兵。原定於上午九點半進行的閱兵儀式向後延期了兩個小時,更不尋常的是,一向滔滔不絕的蔣介石竟然只進行了五分鐘訓話。
  • 1950年,粟裕準備解放臺灣,此人叛變致使臺灣地下黨全軍覆沒
    日本對臺灣進行了長達半個世紀的殖民統治,所有現在臺灣老一輩人都還有很多人會說日語。但是在日本對臺灣進行殖民統治的這50多年裡,臺灣人民始終都沒有放棄過對侵略者的反抗。臺灣人民剛得知被割讓給日本的時候,臺灣島上的清軍拒絕撤回,和臺灣民眾聯合起來,打出了「寧願人人戰死而失臺,絕不拱手而讓臺」的口號。此後的半個世紀裡,先後有60萬的臺灣人因為反抗日本的殖民侵略慘遭殺害。
  • 中國人民戰勝日本侵略者73年了!精日份子們,你們汗顏嗎?
    73年前的今天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廣播《停戰詔書》日本,無條件投降為了這一天,中華民族奮戰了14年1931年9月18日日本軍國主義發動瘋狂的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前所未有的災難在文明史上留下極其黑暗的一頁
  • 日本侵華戰爭:14年的失敗從一開始就埋下伏筆
    自19世紀末,日本就開始逐步策劃在中國進行擴張,隨著「九一八事變」的發生,長達14年的日本侵華戰爭開始了。從「九一八事變」至此,僅僅兩個月的時間,東北三省將近123萬平方千米的土地就落在了日本侵略者手中,東北人民則被迫開始了長達14年之久的殖民地生活。
  • 中華民國1937年發生的大事
    5月2日至14日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召開黨的全國代表會議,號召全黨「為爭取千百萬群眾進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而鬥爭」。5月14日東北軍被整編,東北地方軍事集團從此不復存在。5月20日丹麥著名物理學家玻爾應邀來華訪問。6月1日臺灣日本當局下令各報停止發行中文版。
  • 在臺灣竟然沒有一座抗日紀念館 這是真的?
    但臺灣至今沒有一座抗日戰爭紀念館。臺灣《旺報》曾發表社論說,臺灣地區是全世界遭日本軍國主義侵略後,唯一沒有抗日紀念館的地方。包括臺灣原住民抗日英雄莫那魯道後人的「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會」2013年便呼籲「請給臺灣抗日先烈先賢一個紀念館」,並主張建在中山堂。
  • 臺灣竟然沒有一座抗日紀念館 這是真的?
    記者至今還能記起在影中,戴著青天白日徽章帽子的國軍以血肉之軀抵禦日軍的飛機大炮,看到南京破城後日軍大屠殺的暴行,國軍300多萬將士犧牲,但最終打敗了日本侵略者。這曾是蔣介石和蔣經國「執政」臺灣時,每個民眾都津津樂道的民族光榮。臺灣《旺報》社長黃清龍近日也向記者講起他讀小學時,每年光復節都有慶祝臺灣脫離日本帝國主義統治的遊行,他總是提著燈籠參加。
  • 50年殖民,日本在臺灣都幹了些什麼?
    日本以重兵登陸,接收臺灣的人民、土地。臺灣官民不願淪為日本殖民地,成立臺灣民主國,向清廷宣告獨立,不侵不叛,長為中國東藩。然而在日本重兵攻擊之下,共和國只是曇花一現。日本侵略者,死傷不下三萬餘人,其中死於疾病者不少。臺灣損失更大,官方報告中國軍隊死亡一萬餘人,實際傷亡遠大於這一數字。單以嘉義以南,日軍攻擊掃蕩村莊,不加選擇,臺灣百姓死者不計其數。
  • 8月15日:1945年的這一天
    (巨幅主題性版畫《勝利的那一天》 作者:陳超)  1945年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裕仁廣播《停戰詔書》,宣布接受《彼茨坦公告》所規定的各項條件,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經過艱苦卓絕的8年抗戰,終於取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