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學習教育|重溫臺灣光復那些年、那些事

2021-03-05 上海臺盟

1895年5月29日日軍登陸臺灣,國人奮起抵抗。當時清政府已下詔書,令所有文武大小官員著即內渡。許多在臺官兵抗命拒絕撤離,聯合臺灣少數民族同胞、客家鄉親等,以「義軍」為名從事武裝抗日鬥爭。僅這一年的6月至10月,日軍清理戰場時統計的陣亡「義軍」遺體就高達數千具,這還不包括數以萬計的傷員。臺灣巡撫唐景崧和協理臺灣軍務的清軍將領劉永福等率軍民反抗日本侵佔,堅持了5個多月的戰鬥,歷經大小百餘仗,使日本侵略者付出了慘重代價,但由於沒有後援,終遭失敗。接著,島內同胞自發進行了長達數十年的武裝抗日鬥爭,簡大獅、林少貓、柯鐵、餘清芳、莫那•魯道等臺胞英烈前僕後繼,氣壯山河。日本殖民統治臺灣50年,臺灣同胞反抗了50年,65萬優秀的臺灣同胞犧牲罹難。推動臺灣擺脫日本殖民統治、回歸祖國的努力從未停止。

  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全面爆發,臺灣愛國同胞紛紛來到大陸,投身全民族的解放鬥爭。李友邦將軍在浙江率領「臺灣義勇隊」和「臺灣少年團」,丘念臺等臺籍學生到延安參加抗日軍政大學,鍾浩東、蕭道應等在廣東組織「東區服務隊」,李偉光、盧秋濤等在上海成立「臺灣革命大同盟」,以及謝雪紅、蘇新、簡吉、謝娥、郭琇琮等愛國領袖在島內堅持鬥爭,把海峽兩岸的抗日戰線連成一體。

  面對臺灣同胞心向祖國的堅貞民族氣節,日本侵略者喪心病狂地推動「皇民化運動」,企圖以廢漢字、禁戲劇、毀寺廟、建神社、講日語、改姓名等激烈手段迫使臺灣同胞屈服。但祖國人民和臺灣同胞的親情血緣是割不斷的,為延續民族傳承與祖國認同,臺灣同胞啟動了一波又一波「非武裝抗日的鬥爭」。

  在日本佔領臺灣13年之後的1907年,霧峰林家林幼春在致梁啓超的信函稱「私喜祖國中興」;

  30年之後的1926年,在日警監視下,黃白成枝在臺北演講時公開稱「我們的祖國是中國」;

  40年之後的1936年,林獻堂在上海公開說「林某歸還祖國」。臺灣光復後,臺灣作家吳濁流形容當時的情境「五十年間的皇民運動,只僅一天就被吹走了」。

相關焦點

  • 中國再統一,臺灣真光復!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汪洋講話傳遞何種信號?
    其一,別看現在島內的「臺獨」勢力鬧得非常兇,美國支持的動作空前大,但是中央高層實際上不為所動,仍然堅定地認為「臺獨」不僅成不了事,而且實際上正在走下坡路;其二,雖然當前臺海局勢看上去非常緊張,大陸、美國與臺灣三方的飛機與軍艦正在這個地方競相展示實力,但其實大陸高層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決心從未動搖。
  • 75 年前的臺灣光復是臺灣回歸祖國的歷史裡程碑——紀念臺灣光復75 周年
    自此以後,臺灣開始被日本殖民統治達50年之久。但是臺灣人民從未停止反抗侵略的鬥爭。隨著祖國抗日戰爭的爆發,許多臺灣青年還直接赴大陸的抗日主戰場參加抗日戰爭。1941 年 12 月 9 日中國政府發布對日宣戰布告,「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條約協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間之關係者,一律作廢。」因此,《馬關條約》屬於廢止之列。
  • 1945:臺灣光復
    陳儀將軍宣布:「臺灣日軍業於中華民國三十四年9月9日在南京投降,本官奉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轉奉中國戰區最高統帥之命令為臺灣受降主官,茲以第一號命令,交與日本臺灣『總督』兼第十方面軍司令官安藤利吉受領,希即遵照辦理。」安藤領證籤字後,由日本代表將受領證呈給陳儀,隨後日本全體代表退席。
  • 民國那些事 | 參加臺灣對日受降典禮的寧海人
    隨後,國民政府即著手收復臺灣的準備工作。1944年4月17日中央設計局設立臺灣調查委員會,調查臺灣省情並草擬接管計劃,同時協同中央警官學校舉辦臺灣警察幹部訓練班。1945年8月15日,日本戰敗,被迫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無條件投降。8月27日國民政府任命陳儀為臺灣省行政長官兼臺灣警備總司令,並任命了長官公署所屬各處處長。開始具體籌划去臺受降和接收事宜。
  • 臺灣各界紀念光復75周年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10月25日是臺灣光復75周年紀念日。臺灣各界當天舉辦系列活動,紀念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前僕後繼、浴血奮戰鑄就的這一偉大勝利。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與《海峽評論》雜誌社等團體當天在臺北舉辦臺灣光復75周年慶祝大會。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理事長蕭開平致辭時回顧了臺灣人民在日據時期未曾停歇的抗日事跡和付出的巨大犧牲。
  • 那些年,臺灣對大陸的空飄和廣播
    後來國民黨逐漸在臺灣站穩了腳步,隨著物質條件和技術手段的改善,從金門空飄大陸的氣球也越做越大,而且向大陸施放氣球甚至演變成某種政治儀式,譬如有外國「使節」或訪客參訪金門時,金門防衛司令部都要安排他們親手施放空飄氣球到大陸,作為某種「娛賓」項目。當這些外賓得知經自己的手放出的氣球能飄至中國內陸時,興奮莫名,彷佛在重溫童年時手拿氣球的欣悅。
  • 臺灣各界舉辦系列活動紀念光復75周年
    10月25日是臺灣光復75周年紀念日。當天上午,兩岸和平發展論壇、勞動黨、統一聯盟黨等臺灣十幾個團體,發起了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活動,在臺北中山堂 「抗日戰爭勝利暨臺灣光復紀念碑」前共同緬懷抗日先烈。△ 臺灣社會各界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活動25日在臺北中山堂的抗日戰爭勝利暨臺灣光復紀念碑前舉行25日上午,臺灣社會各界人士齊聚臺北中山堂「抗日戰爭勝利暨臺灣光復紀念碑」前,獻花紀念抗日烈士。「張燈結彩喜洋洋,勝利歌兒大家唱,唱遍城市和村莊,臺灣光復不能忘。」
  • 臺灣光復日|臺灣光復與去皇民化運動
    光復舊河山,建設新臺灣1945年10月25日上午10時,臺灣受降儀式在臺北公會堂舉辦。
  • 臺灣歷史教育的失敗 學生竟高舉納粹旗參加校慶
    臺灣新竹光復高級中學學生,在校慶活動上高舉納粹旗幟遊行一事,果然引來了「以色列駐臺辦事處」的抗議。「駐臺北以色列經濟文化辦事處」表示,對於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屠殺猶太人慘劇數十年後,臺灣卻仍有高中生從事這種活動,以色列對此感到震驚,並且十分失望。
  • 光復臺灣的英雄
    這一點,對於當時的臺灣人來說,同樣不會例外。 在日治理時期,儘管臺灣社會獲得了相當程度的發展,但仍然屬於殖民地次等民族的角色,並飽受日本殖民者的種族壓迫。是以,臺灣民眾對日本的不滿,在日本戰敗後光復之初,迅速轉化為對中國的熱烈期待。
  • 臺灣學生竟高舉納粹旗參加校慶 臺媒:歷史教育失敗
    為了重現二戰德軍的「軍威」,他們還用紙箱自製了一臺虎式坦克……臺媒感嘆「臺灣歷史教育失敗再添一例」。新竹光復中學252班學生與納粹旗幟合影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稱,這些學生還將照片發到了網絡上,引發爭議後,他們將相關文章刪除。但圖片早已傳播開來,引發輿論激烈批評。
  • 汪毅夫 :臺灣光復75周年感言
    一方面,正如臺灣統派領袖王曉波教授生前所言,在抗日救國的旗幟下和隊伍裡,「臺灣同胞從來不曾缺席」。日據臺灣時期,臺灣同胞的抗日鬥爭是全民族抗戰的重要組成部分。全國抗戰爆發後,有眾多臺胞高喊「要救臺灣,先救祖國」的口號,積極參加和支援祖國大陸人民抗戰,為抗戰勝利、臺灣光復付出了至深至重的代價。另一方面,臺灣同胞為堅守中華文化進行了不屈不撓的努力。
  • 臺灣光復75周年紀念日這天,兩岸氛圍大不同
    雖然兩岸尚未完全統一,但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從未改變。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暨臺灣光復75周年,10月25日,「金甌無缺——紀念臺灣光復七十五周年主題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10月25日,由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主辦,北京和平教育基金會、北京中國抗日戰爭史研究會協辦的「紀念臺灣光復
  • 歷史上的今天 I臺灣光復前後,陳儀是如何在臺灣推行去皇民化運動的?
    3.1909年10月25日,中國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第一人劉長春出生6.1971年10月25日,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10.2018年10月25日,我國首臺空間路由器成功發射臺灣光復之路日本自明治維新後,「不甘處島國之境」,形成以戰爭手段侵略和吞併中國、朝鮮等周邊大陸國家以圖擴張的大陸政策
  • 獨家策劃丨臺灣光復70周年:不能不說的真相【視頻特輯】
    70年前的10月25日,同盟國中國戰區臺灣省受降儀式就在對面的中山堂二樓光復廳舉行。當時,中山堂叫做「臺北公會堂」,中國受降官在此代表中國政府宣告:「自即日起,臺灣及澎湖列島已正式重入中國版圖,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於中國主權之下。」臺灣終於光復!
  • 關於父親的那些事(外一首)
    本號2019年1月在沂蒙炮兵團(1987—1989):從地平線再起步(五)中為他寫過一大段文字。如我在文中所述,從牡丹之鄉入伍的立虎多情、多才、多夢。我在團裡當宣傳股長那年,團「八一」希望小學缺乏師資,部隊遠離鄉鎮和縣城,隨軍家屬、幹部子女的學業成了團領導和幹部、家屬的「撓頭事」,孩子的「希望工程」連結著幹部隊伍的穩定和部隊建設的大事。
  • 瘦客戶端那些事(雲遊戲)
    由 2010 年我的博客文章《瘦客戶端那些事》三篇合成一篇。瘦客戶端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雲遊戲,比如谷歌最新發布的 Stadia。
  • 兩岸各界代表:紀念臺灣光復有重要歷史和現實意義
    據《新華社》報導, 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學術研討會22日在京舉行,兩岸各界與會代表發言時表示,臺灣光復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偉大勝利重要成果,彰顯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一部分的歷史和法理事實
  • 寶島新生:臺灣光復的始末
    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戰爆發。1938年3月29日至4月1日,國民黨臨時全國代表大會在武昌召開。蔣介石在大會上發表講話:「臺灣是中國的領土,……中國要講求真正的國防,要維護東亞水久的和平,斷不能讓……臺灣掌握在日本帝國主義者之手,……必須針對著日本之積極侵略的陰謀,以解放……臺灣的人民為我們的職志。」這是蔣介石代表南京國民政府首次公開提出收復臺灣。
  • 金一南鮮為人知的那些事!
    那時,秦基偉、廖漢生、黃新廷、李成芳剛解放出來,連個家都沒有,都住在總參招待所,只有金如柏可能因為鄭織文的關係,才保留著這個難得的二居室。金如柏將軍與他的三個兒子1969年總政機關孩子稍大些的都送部隊當兵去了,金家孩子因父親受賀龍牽連,連兵都當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