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由作者提供
從2006年8月16日至2017年1月17日,中國海軍一定會把它作為一個時代記錄下來,這是被官兵尊稱為「大帥」的吳勝利上將掌印海軍的十多年。
「中國海權的戲劇性崛起」,外媒如此評價這樣一個時代。一個從隱忍負重到倔強前行,直至縱橫四海的時代。
1978年1月,吳勝利被任命為昆明艦艦長,那是一艘1300多噸的護衛艦,當時已下水23年,卻一直服役到1992年才退役。
21年後的俄羅斯聖彼得堡北方造船廠,時任東海艦隊副司令員的吳勝利站在136艦的艦橋上發布啟航指令——那是中國引進的第一艘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飛彈驅逐艦(現代級),42天的歸國航程裡,吳勝利首次提出「現代化戰艦,現代化管理」的新模式,中國水兵第一次試行值班「三更制」,並建立「艦艇生命力巡邏制度」。
很少有人還記得,當時136艦的走廊上放著邵雲環等3位烈士的照片,那是中國駐前南聯盟使館遭北約轟炸的1999年,那是臺海危機再次爆發的1999年。
國有危難思良將。
7年後,吳勝利成為第一位來自水面艦艇部隊的中國海軍司令員,當時的中國海軍剛剛走出361潛艇事故的陰影,在海上真正能震懾強敵的武器,除了核潛艇,僅有4艘現代級飛彈驅逐艦。
「叫停22艇,上馬056」,吳勝利上任後的這項決定,被認為是一個重要信號:中國海軍徹底放棄過時的「空潛快」發展模式,並逐步進入「下餃子」的時代:2008年1月,首艘054A型飛彈護衛艦入列;2012年8月,首艘052D型飛彈驅逐艦入列;2013年2月,首艘056型多用途輕型護衛艦入列……直至今日,國產航母下水在望。
這是中國海軍大規模造艦的時代,亦是全面走向深藍的時代:
2008年12月26日,吳勝利在海南三亞為中國海軍首批亞丁灣護航編隊壯行;
2013年1月29日,中國海軍首次以聯合編隊「春節遠航」的方式穿越第一島鏈;
2016年12月24日,遼寧艦編隊開始跨海域訓練任務,吳勝利現場指導了艦載機訓練……
強大的海軍強硬的將領。這也許是吳勝利被尊稱為「吳大帥」的一個重要原因。
「中國海軍已做好充分準備應對任何侵權挑釁,我們絕不會讓島礁建設半途而廢……」去年7月18日,吳勝利在會見美國海軍作戰部長約翰·理察森時,留下了這霸氣十足的「五個絕不」。
2015年3月出動3艘軍艦赴葉門撤僑;2016年2月用跨國包機的方式從亞丁灣接回患病的水兵,這些事件都已成為他和中國海軍的霸氣註解。
如果要用一句話概括吳勝利為中國海軍留下的功績,我會說,在他的任期內,中國海軍真正成為了一個志逸四海的國際化軍種。
而對於一名普通水兵來說,吳司令員留給他們的印象也許只是一個瞬間:那一年,吳勝利登上南沙美濟礁看望官兵,問及戰士們有啥要求時,有個小戰士說:首長,我們啥也不要,就想能在這礁盤上穿軍裝!
2013年2月,美濟礁官兵告別了20年穿便裝的歷史。
有帥如此,安能不強。
我相信下面這張圖在若干年後,會和劉華清踮起腳尖看美軍航母艦載機的照片一樣,成為中國海軍的經典記憶。這是2016年5月,中國海軍司令員首次在海外登臨我軍戰艦,吳勝利與大慶艦特戰隊員交談的場景。
有水兵在這則新聞下留言:首長,我們一起奮鬥了這麼久,就為了能在這異國的碼頭一起聊聊天啊!
首長,今天每一名中國水兵都想再和你聊聊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