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蘇軍人海戰術,德軍士兵:一道黑線湧來,靠近才發現是蘇軍

2021-02-13 劇行者

二戰中出現了不少經典戰役,這些戰役極大程度上促進了二戰的結束,並且至今都備受人們關注,尤其是各國的軍隊,他們很喜歡將這些經典戰役拿出來仔細研究,從中學習一些比較值得借鑑的戰術戰法。早在冷兵器時代,由於人們使用的武器裝備並不是太過先進,為了獲得戰爭的勝利,雙方在作戰的時候非常重視戰術戰法的使用,這就意味著一個優秀的領導者能夠在極大程度上決定戰局走向。

後來進入熱武器時代以後,受到武器裝備的影響,戰術戰法不再像以前那麼重要,但為了能夠儘可能掌握戰爭主動權,各軍在作戰的時候依舊會採取合適的戰術戰法。那麼你知道二戰中蘇軍的人海衝鋒發揮到極致有多可怕嗎?德軍僅僅是看著衝鋒的蘇軍,還沒開槍就已活活嚇瘋。

在蘇聯與德國作戰的過程中,蘇聯紅軍曾多次使用人海戰術,很多人都以為這是蘇聯首次使用人海戰術。事實上早在沙俄時期,他們就已經將人海戰術運用得非常熟練,甚至其中的部分典例還被載入了史冊。

據相關資料顯示,在二十世紀初爆發的「日俄戰爭」中,沙俄便將人海戰術用到了極致。他們要求在步兵進行作戰的時候,以士兵間距為1步,營攻寬距為400步的密集隊形進行衝鋒式進攻,可以想像這樣的陣仗有多駭人。

因為有人海戰術運用的先例,因此蘇聯在與德國對戰的過程中,同樣使用了這樣的戰術。據相關資料顯示,當時蘇聯用人海戰術衝鋒的時候,很多德軍士兵直接被嚇傻,甚至連開槍反擊都忘記了。

由於蘇聯使用的人海戰術陣仗非常大,因此後來一些倖存的德軍士兵在寫回憶錄的時候都表示,他們從來沒有想到會看見那樣的場景,在作戰開始的時候只能看見一道黑線湧來,知道靠近才發現原來全部都是蘇聯士兵。

另外我們也都知道,二戰期間的德國擁有非常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如果拼裝備以及武器儲備,蘇聯很難佔優勢。於是他們就直接讓前面的士兵拿上武器,如果他們倒下,後面的士兵直接撿起倒下的人的武器繼續戰鬥,就像是一群被植入了統一程序的作戰工具一樣。

蘇聯的人海戰術確實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戰爭的勝利,畢竟人海戰術不僅會給敵人造成沉重的作戰壓力,同時還會消耗敵人的精力。但這種戰術也有一定的缺點,那就是它會極大地消耗己方的士兵。

蘇聯能夠取得最後的勝利,所耗費的人力以及物力非常驚人。當時蘇聯的男性有一多半都在戰爭中犧牲,正是因為如此蘇聯後來才會將大量的日本戰俘帶回國去搞國家基本建設,而從蘇聯身上我們也能夠切實體會到戰爭的恐怖。

相關焦點

  • 二戰蘇軍著名的人海戰術到底有多可怕?
    一直以來,很多二戰歷史的愛好者都對當時蘇德戰役中蘇軍採用的作戰戰術感到好奇,有不少朋友都將其歸結為「人海戰術」。當然了,他們大多都是出於調侃的目的這麼說的,不過事實是否真的如此?這其中又有何不為人知的地方?下面咱們就來一起探討一下。
  • 二戰蘇德戰爭,蘇軍雖然獲得勝利,傷亡為何比德軍大
    因為蘇軍事先是知道德軍使用閃電戰術佔領西歐各國的。尤其是德軍在閃擊波蘭時,蘇聯甚至事先還跟德國串通一氣,將波蘭一分為二。那麼,面對德軍的閃擊戰術,蘇軍為什麼在戰爭發起前損失那麼大呢?除了消極防禦思想作怪和史達林猶豫不決性格使然外,蘇軍的編制體制是其中重要原因。
  • 紅色的盛裝,二戰蘇軍軍服為什麼經典
    有人以蘇德戰爭的交換比和盟軍對蘇援助說事,想證明蘇軍戰鬥力不行。但是以德軍的強悍,能夠在單挑中擊敗巔峰期德軍的軍隊,只有蘇聯紅軍這一家,別無分號!雖然我不是蘇粉,但這個歷史事實是無論如何也不該被忽略的。衛國戰爭獨力擊敗德軍的牛皮,足夠讓戰鬥民族吹上一千年!
  • 10萬德軍擊潰50萬蘇軍,哈爾科夫戰役德國怎樣絕地反擊?
    二戰蘇德戰場上,在哈爾科夫這一個地方雙方就打了四仗,有些類似抗日戰爭中的四次長沙會戰。第一次是德軍奪城之戰,第二次是1942年5月德軍在此粉碎蘇軍攻勢,第三次是曼施坦因打的,第四次發生在1943年8月,蘇軍終於勝了一次,收復哈爾科夫。
  • 二戰蘇軍波波沙衝鋒鎗
    ,在步兵對戰中德軍由於大量裝備了MP40、MP38衝鋒鎗更是讓手持栓式步槍的蘇聯士兵傷亡慘重。和德軍MP40一樣波波沙衝鋒鎗主要零件可在普通工廠流水線由不熟練的勞動力使用非常簡單的設備生產。二戰中蘇聯工廠總共為紅軍生產了600多萬支該槍,極大的加強了蘇軍火力。
  • 蘇軍入駐德國後,最遭殃是德國婦女,看二戰時蘇軍讓人憤怒的暴行
    中國人對蘇聯士兵的感情是複雜的,在中蘇友好時期,這個國家給我們展示的是友好、勇敢、正直的形象,在中國有難的時候也是在援助著我們,而且,而在「二戰」的現實中,中國人也看到了強大的蘇軍是如何以摧枯拉朽之勢一舉打垮百萬日本關東軍的
  • 戰術深度解析,德軍這樣打才可能贏得二戰!
    二戰的情況則剛好相反,在戰爭初期,德國竭力避免兩線作戰,通過閃電戰在波蘭和西歐取得了重大勝利。但是,在未能徹底打敗英國的情況下,德國發動了對蘇戰爭;而在1941年12月對蘇戰爭的關鍵時刻,希特勒出於戰略誤判又主動對美宣戰,導致美國實行全面的戰爭動員,並介入歐戰。從此,深陷兩線作戰的德國不但在戰略上顧此失彼,而且在作戰兵力以及軍備生產上很快處於全面劣勢,最終必敗無疑。
  • 獨家 解碼二戰戰術(1):不為瓦全!巷戰究竟多殘酷
    換言之,如果德軍88炮位於16米高的4樓,那麼加軍的M3坦克只有據目標50米開外才可能還手。但問題在於,巷戰中90%以上的目標都在50米以內,M3坦克可憐的40毫米裝甲在這麼近的距離吃上一發88炮彈,只能是來一輛報廢一輛,而且還窩囊得毫無還手之力。圖為加軍步坦協同,小心翼翼地穿行在狹窄的奧託納街頭。
  • 二戰德軍"大腦",不世出軍事天才
    德軍中就有一個這樣將帥之才,他對各種戰術運用自如,他的戰略思想深邃而可怕,他所策劃的每一次戰役幾乎都是傑作,總是令對手舉止失措,膽戰心驚。他就是二戰德軍全才,德軍"大腦″,德軍戰略戰術大師,弗裡茨·埃裡希·馮·曼施坦因!
  • 二戰步槍中的另類:威力巨大的蘇軍反坦克步槍,德軍裝甲兵的噩夢
    二戰中將反坦克步槍性能及威力發揮到極致的要數蘇聯了,它一度成為德軍裝甲兵的噩夢。蘇軍士兵使用反坦克步槍用來防空1941年6月22日,德軍突然向蘇聯發起閃電戰進攻,大批德軍坦克在蘇聯領土上橫衝直撞,如入無人之境,戰爭初期蘇聯就損失了大量軍隊和武器裝備。蘇軍為了加強一線步兵反坦克能力,向前線部隊配備了大量反坦克步槍。
  • 曼施坦因:二戰德軍"大腦",不世出軍事天才
    在以後的戰鬥中,他被彈片擊中險些丟了性命,在其養病期間,他的長輩興登堡給其寫了一封非常重要的信,對其影響深遠,其中有一句話,他始終牢記「用腦子作戰的軍人受傷的概率要比蠻幹的軍人小的多",其核心就是告訴他戰爭是講究方式方法的,要多動腦子。
  • 為什麼德軍一個重裝甲營裝備的坦克數量比蘇軍一個重坦克團還多?
    蘇德兩國都是強調陸權,典型的大陸軍主義國家,在陸軍步兵編練上,各自大小編制的選擇,也影響到別的部隊,比如德軍的獨立重裝甲營,就裝備的坦克數量就超過了蘇軍的重型坦克團。德軍重裝甲營是下轄三個裝備14輛「虎」式的重坦克連,加上營部3輛,總共45輛.而蘇軍重型坦克團是下轄四個裝備5輛重型坦克的坦克連,加上團部1輛,全團總共21輛。
  • 元首憤怒了:揭秘二戰德軍逃兵的下場及死亡人數
    而給軍人定罪的一項重大罪名,就是叛變或逃亡(臨陣脫逃),此項罪名約佔死刑總數的70%。對二戰德軍的死刑,筆者此前寫過專門文章。而本文則要重點探討德軍的逃兵。戰爭初期,德軍叛變或逃亡人員還不算多,在1941年只有9778人。但連同其他各種罪名在內,軍法審判和死刑也不在少數。1940年1月到1941年6月,德軍有超過10萬人被提交軍法審判。
  • 二戰蘇軍T-34坦克稱霸戰場,為何前期研發一波三折,好事多磨
    蘇芬戰爭打得最激烈的時候,T-34坦克剛製造出兩輛模型車,由於沒有獲得試驗數據,又有保密需要,蘇軍內部出現分歧要知道蘇軍T-34中型坦克的由來,就要知道蘇軍坦克發展的歷史。蘇聯主管工業的部門成立於1924年,由於當時重工業基礎並不發達,到1927年才批准在哈爾科夫和列寧格勒建立兩個製造坦克和拖拉機的工廠,這時起,蘇軍的坦克歷史才正式起步。
  • 二戰德軍裝甲擲彈兵及戰術分析
    由於當時的手榴彈體積重量類似小型炮彈,因此需要在步兵當中挑選臂力過人的士兵才有辦法投擲,這些士兵在戰鬥中需要在己方戰線的前面向敵方投擲手榴彈,因此在歐洲軍隊中將擲彈兵的稱號作為表彰軍人英勇戰鬥表現的榮譽稱號,也彰顯擲彈兵是步兵當中的精銳及佼佼者。
  • 二戰 1945年蘇軍不惜一切代價搶佔柏林的幕後真相
    如果由美軍來佔領柏林,將會大大減少盟軍在攻克德國首都中的傷亡。但是蘇軍為了搶在美軍之前攻克柏林,不顧一切地提前發起了進攻。 代表性的人物是二戰中美軍的傳奇將領——第3集團軍司令官巴頓。  眾所周知,二戰末期蘇聯軍隊是十分強大的,單是在歐洲戰場,蘇軍就擁有660萬作戰部隊、12000輛坦克和15000架作戰飛機。蘇聯地面部隊實力超過西線盟軍,戰術空軍與盟軍旗鼓相當。盟軍方面唯一具有優勢的是戰略空軍力量,但擁有空中優勢並不能擋住蘇軍機械化兵團的快速推進。
  • 二戰奧廖爾戰役,蘇軍3個方面軍圍攻莫德爾,為何被他順利逃脫
    首先,蘇軍的戰線鋪得太長,企圖一口吃個胖子庫爾斯克戰役的形成要感謝德軍南方集團軍群司令曼施坦因的絕作,如果他沒有在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中打敗蘇軍,蘇西南方面軍的主力也不會在庫爾斯克形成突出部,這是一個對雙方都有利的陣型,誰主動發起攻擊誰才能改變戰場拉鋸態勢。
  • 二戰日軍每個士兵會攜帶多少子彈?真的是德軍士兵攜彈量的兩倍?
    不過每個人的體力有限,不可能無限量攜帶,那麼攜帶多少好呢?二戰時日軍士兵的攜彈量真的是最高嗎?真的是德軍士兵攜彈量的兩倍?      在戰爭中彈藥和食物一樣,是每個士兵在作戰時最重要的補給物資。不過每個人的體力有限,不可能無限量攜帶,那麼攜帶多少好呢?二戰時日軍士兵的攜彈量真的是最高嗎?真的是德軍士兵攜彈量的兩倍?
  • 二戰蘇軍的武器裝備
    最近,看了俄羅斯的閱兵;想各位聊聊二戰期間,蘇軍的武器裝備;畢竟,個人也是蘇系武器的粉絲之一;尤其喜歡蘇系的裝甲車輛、飛機和火炮。
  • 姆加河上的欺騙戰術:一輛德制三號坦克,居然救了20多名蘇軍!
    如繳獲的蘇制T-34系列坦克、法制B1坦克、英制「邱吉爾」坦克、甚至還有「史達林」2坦克!當然,除非己方的裝甲部隊損失較大,無法得到及時補充,不然是絕不會用這些繳獲車輛來充數的。「強大」的德軍如此,身為對手的蘇軍亦是如此。其麾下的107獨立坦克營就是個使用德繳車輛的「特例」。1942年初,蘇軍雖通過冬季反攻收復了部分失地,但戰場的主導權仍被軸心軍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