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ll Torpedo-Bomber: 平湖碎玉(四十)—— 「埃託」島水域的飛機殘骸,B6N「天山」艦上攻擊機

2022-01-30 燃燒的島群

本文發布於微信公眾號《小寧的醬油工廠》(微信號:XiaoningTang),由 小寧 基於中國大陸創作共用協議3.0之屬名-非商業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CC BY-NC-SA 3.0)編輯發布,著作權歸作者所有,未經允許,謝絕轉載,如有疑問請參考 《「小寧的醬油工廠」 轉載須知、打賞資金去向及聯繫方法》

譴責聲明:

近期發現搜狐軍事騰訊天天快報等媒體,未經許可全文盜用了我所寫的「平湖碎玉」系列文章。對上述行為我在此表示譴責。希望各位讀者以後從我的公眾號《小寧的醬油工廠》(微信號:XiaoningTang)或經授權轉載的渠道閱讀最新的文章,非常感謝!

警告:

背景閱讀:

平湖碎玉(一):楚克是什麼?楚克好吃麼 ?—— 楚克沉船的歷史

平湖碎玉(二):潛在楚克,沉船潛水盛宴的菜單 —— 楚克潛水介紹

本文正文共有5095字,閱讀大約需要10分鐘

在林林種種的艦載機中,我一直覺得魚雷轟炸機是一種頗有中世紀騎士風格的機種。面對越來越多將防空武器堆滿甲板、武裝到牙齒的鋼鐵怪獸,它們卻只能像騎士那樣排成陣形、目不斜視的筆直衝鋒。當這些沒有盔甲的騎士(安了裝甲就帶不動魚雷了)以極低的高度(飛高了魚雷會摔壞)、較低的速度(飛快了魚雷也會摔壞)、很容易估算的筆直航線(不然射不準)撲向敵人火力最集中的側舷(側舷投影面積大命中率高)的時候,沉重笨拙的「長矛」是它們唯一的輸出手段。更可怕的是,即使這枚「長矛」已經發揮了殺傷力,「騎士」還是無法脫離,它們還不得不在極近的距離上撞進一次敵人的火網,用生命去演繹死裡求生、火中取粟的真正含義。

罪惡的日本軍國主義者一直將魚雷機視為是扭轉乾坤戰勝美軍的利器。「天山」艦上攻擊機便曾經是日軍非常寄予厚望的新式主力機型,然而它卻是生不逢時。它雖然在戰爭後期頻頻出場,不斷給美軍製造「有驚」,可結果卻從來都是「無險」。按理說這樣一型廣泛使用,且大量戰損的飛機,應該留下不少遺蹟才對,可是事實上,據我所知今天我們能夠觸摸到的「天山艦攻」就只有美國博物館中不對外開放的一堆散件和楚克水下這兩件孤品了。

通常在楚克提到「Jill」潛點,所指的都是「埃託」島東北部的一架保存較為完整的「天山艦攻」(我推測是一一型)。但是因為後來人們在西南方向一處戰後美軍丟棄剩餘物資的「水下垃圾場」中又發現了一架缺少內部設備的「天山」外殼,所以我在本文中將兩者一併介紹,但是主要篇幅還是聚焦於傳統上潛水員們所說的「Jill」潛點。

↑ 進擊的「天山艦攻」         來源:航空資料館 松下薫

平湖碎玉  四十

「埃託」島水域的飛機殘骸(五)

B6N「天山」艦上攻擊機

Jill Torpedo-Bomber )

沉船概況:

名稱:Jill Torpedo-Bomber

型號:B6N「天山」艦上攻擊機

原長 / 寬:11米 / 15米

深度:36米

在1930年代末,日本海軍航空部隊已經在萬惡的侵華戰場上實踐了它們所有的機型,並根據戰場上的經驗和教訓開始對下一代各類飛機展開研發。在艦上攻擊機(艦載魚雷轟炸機)方面,日本海軍也在1939年底向中島飛機提出了下一代「14試」艦上攻擊機的技術要求。中島在1940年5月開始委託松村健一團隊全面展開了設計工作。新的攻擊機在1941年便進行了首飛,但是卻一直因為技術問題纏身,直到1943年才裝備部隊。根據日軍新的命名規則,這型新的飛機被命名為「天山」艦上攻擊機,「略符」為B6N。而盟軍給它起的代號則是「Jill」。

↑ 油畫作品中的「天山艦攻」         來源:照片來自知乎插圖,小寧苦尋原畫作者無果,還望知情者賜教

 

「天山艦攻」研發伊始最大的亮點就是採用了中島新開發的「護式一一」型發動機。得益於這型功率強勁的發動機,「天山艦攻」的理論航程幾乎比上一代提高了一倍,高達3000公裡。同時它的航速也提高了將近四分之一。從紙面上看來,新飛機的性能超越了當時美軍正在研發的下一代魚雷轟炸機TBF「復仇者」。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正是這款「護」式發動機也給新「艦攻」帶來了無數磨難。首先最基本的便是發動機重量過重,導致新飛機對起飛跑道長度要求很高,這樣日軍的一眾輕型航母就只能繼續使用落後過時的「九七艦攻」了。此外這款新發動機在成熟度上還有很大的欠缺,導致「天山」遇到的麻煩從輸出功率低下到螺旋槳力矩偏移不一而足。這也導致了「天山」的量產時間一拖再拖,甚至有很多問題不得不寄希望於裝備了部隊之後再一點點解決。事實上,在折騰了一大圈之後,「天山」後來真正大量生產的「一二型」還是不得不換成了功率稍小的三菱「火星式二五」型發動機。

↑「天山艦攻一一型」(上)與「一二型」(下),因為更換了發動機,所以前部整流罩的形狀有改變,請留意整流罩側面的排氣管      來源:japaneseaircraftofwwii.blogspot.com

經過了長達兩年多的實驗和修改,「天山艦攻」終於勉勉強強在1943年下半年開始投產並裝備部隊。而它第一次投入戰鬥,則要等到1943年12月在巴布亞紐幾內亞方向的「第六次布幹維爾空戰」了。儘管對新型「艦攻」抱有巨大的期望,但是隨著日軍經驗豐富的飛行員損失殆盡,加上美軍的防空能力也大為加強,所以「天山」幾乎從一參戰便是厄運連連,不但幾乎沒有取得什麼重大戰果,反而每次出擊都常常是血本無歸。

↑ 剛剛從航空母艦「大鳳」上起飛的「天山艦攻」         來源:小池繁夫油畫

到了44年底,日本航母機動部隊已經基本灰飛煙滅。無奈的「天山」幾乎只能從陸地機場起飛打「遊擊戰」,依靠單機夜襲的方式偷襲美軍艦隊甚至是乾脆做了「神風特攻隊」。終於,日軍在1945年初評估決定停產「天山」,改用「彩雲」艦上偵察機代替。然而由於此時日本工業已經遭到嚴重破壞,難以轉產「彩雲艦偵」,因此直到戰爭結束「天山」也還在繼續少量生產,只是這時候的產品大多只能供自殺特工隊使用了。

↑ 從陸地野戰機場起飛的「天山艦攻」         來源:小池繁夫油畫

「天山艦攻」在二戰時取得的成績是主要是兩次擊傷戰果,分別是在硫磺島戰役中,重創過美軍艦隊航母「薩拉託加」號(USS Saratoga, CV-3),此次出擊同編隊的「彗星」還擊沉了護航航母「俾斯麥海」號(USS Bismarck Sea, CVE-95);另一次則是在日本無條件投降的前三天,用魚雷擊傷了美軍戰列艦「賓夕法尼亞」號(USS Pennsylvania, BB-38)。在整個戰爭期間,日軍一共生產了1266架各種型號的「天山艦攻」,最後只有187架倖存至戰後。然而時至今日,依然存世的「天山」則只剩下一架被美軍戰後運走用於測試研究的標本,如今以散件的形式保存在美國華盛頓特區的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 National Air and Space Museum)。

↑ 戰後美軍正在菲律賓克拉克基地測試「天山艦攻」         來源:www.j-aircraft.com

對於1944年2月遭到美軍突襲的楚克日軍來說,那時才剛剛投產幾個月的「天山艦攻」絕對還是一件被寄予厚望的新銳武器。當時楚克的「天山」主要有兩部分:一個是駐紮在「楓島」機場、隸屬於第十八航空艦隊第五五一航空隊的26架嶄新的「天山艦攻」;另一個則是位於「竹島」基地的「南東航空廠支所」的數架「保管機」,也就是在此中轉,等待分配到其它部隊的飛機。

「五五一空」是日軍為了鞏固「絕對國防圈」所專門組建的一支主力「艦攻」部隊。該部是在1943年8月由從「三三一空」抽調的人員為基礎組建的,並且在10月成為了日軍第一批裝備新式「天山艦攻」的部隊,但是他們在訓練中發現新「艦攻」的尾翼的結構強度不足,不得不一度將飛機送回原廠改造升級。一直到1944年1月底,該部的26架「天山」才第一次由輕型航母「海鷹」運送到楚克的楓島機場(另有一架飛行長座機在2月11日抵達楚克)進行實戰部署。

↑ 1943年12月4日,從美軍航母「約克城」號上拍攝到的一架被5.5英寸大口徑高炮直接命中的「天山」         來源:National Archives and Records Administration

幾天之後在2月16日,鑑於前一天楚克日軍監聽到了美軍活動的跡象,而且有兩架執行偵察任務的飛機沒有返航,所以當天一早「五五一空」便派出了9架「天山」執行偵察美軍和尋找失蹤飛機的任務,但是並沒有任何結果。到了17日早晨4:20日軍雷達發現了來襲的美軍機群之後,「五五一空」也立即組織飛機升空偵察來襲美軍艦隊的位置。第一批8架(後來又追加2架)「天山」在4:55起飛,並且在1個小時之後發現了距離楚克80-100英裡的美軍航母編隊。但是在隨後的戰鬥中有2架「天山」被美軍擊落。當天「五五一空」在楓島的基地也遭到了美軍的空襲,最後該部前後一共損失了18架「天山」,倖存的9架則連忙飛往天寧島躲避。

↑ 正在投擲魚雷的「天山」         來源:www.argc-art.com

第二天,「五五一空」的6架「天山」又從天寧島起飛試圖直接反擊襲擊楚克的美軍航母編隊,結果這一次他們在損失了4架「天山」之後依然沒能取得任何戰果,只好返航。但是「五五一空」與楚克的緣分還沒有結束。在獲得了4架「天山」和11架「九七艦攻」的補充之後,「五五一空」在4月底再次來到楚克,並且向第二次轟炸楚克的美軍航母編隊發起攻擊,結果這一次又是在損失了6架「九七艦攻」和4架「天山」後無功而返。此後雖然「五五一空」在6月為了執行「あ號作戰」又派遣過11架「天山」短暫回到楚克,但是並沒有在這裡爆發激烈的衝突。幾十天之後,在「あ號作戰」中被全滅的「五五一空」便被直接解隊了,結束了它前後不到一年的部隊歷史。

↑ 1944年4月29日,從美軍航空母艦「約克城」號上拍攝的一架正頂著密集的炮火衝來的「天山艦攻」         來源:U.S. Navy

 

關於位於「竹島」基地等待轉運的幾架「天山」,日軍並沒有留下詳細的記錄,我們只能從美軍的記錄中略知一二。2月17日美軍第一批負責爭奪制空權的F6F「地獄貓」戰鬥機飛抵楚克上空的時候,發現「竹島」機場上的日軍飛機正在緊急起飛。當時有二十架左右的「零式艦戰」和一些其他機種已經升空,但是由於高度很低所以處於劣勢位置。而這時的機場上則布滿了近百架各型日本飛機,有些根本就因為沒有飛行員一動不動,也有一些正在爭先恐後的想要起飛。

佔據絕對優勢的美軍一邊消滅已經起飛的日本戰鬥機,同時也一邊開始反覆掃射「竹島」機場上的飛機。有的日本飛機在跑道上被擊中,帶著火焰起飛沒有多遠就一頭扎進了海裡。等到空襲結束之後,「竹島」基地的「保管機」一共損失了94架之多,其中很有可能也包含了數架「天山」。

↑ 正在遭到空襲的「竹島基地」(近處),上方(遠處)克可以到「夏島」8號燃油碼頭的3座燃油罐已經被擊中,冒出滾滾濃煙         來源:William H. Balden

1988年,楚克的潛水船「Thorfinn」上的船員無意間在「埃託」島東北方深水區的邊緣發現了一架「天山艦攻」沉在海底。這架飛機的位置就在原來日本「竹島」基地跑道正前方不到300米遠的地方。那時這架飛機正立在大約36米深的沙質海床上,機頭朝向北方,保存的非常完好,好像剛剛被乘員放棄在這裡一樣。

↑ 「Jill Torpedo-Bomber」潛點的位置

 

在這架飛機的最前端,雖然最近幾年它的整流罩出現了較為嚴重的破損,但是依然可以清楚的看到「天山」標誌性的4槳翼金屬螺旋槳。仔細觀察可以發現螺旋槳的槳翼都向後方彎曲,這是高速旋轉中的螺旋槳直接撞擊到水面的結果。

↑ 機艏螺旋槳明顯向後彎曲         來源:Jim Garland

飛機的座艙部分也非常完整。它被發現的時候,座艙蓋就都處於開啟狀態,這讓潛水員們可以較為容易的觀察機艙內部的設備,同時也許說明當年的3名飛行員都有較大的概率成功逃生了。機艙內部有些輕微的沉積物,但是並不影響我們看到基本完整的儀錶盤,甚至連操縱杆也都保持在原位。據說早年的時候這裡還曾經能看到完整的飛行員座椅。

↑ 近幾年這架飛機的鋁合金蒙皮開始出現逐漸脫落         來源:Ryan Smith

在座艙前部的機身上,有一根看似豎直生長的珊瑚,這其實是被珊瑚包囊的拉線立柱。在尾座乘員的後邊,本來還安裝有一挺英倫血統的「九七式」7.7毫米後射機槍。這支武器經常被潛水員拿來把玩,現在它已經脫落並被丟在了飛機旁邊。比較有趣的是這裡還有兩個英國風格濃重的機槍彈鼓,其中一個處於打開的狀態,可以看到裡邊壓滿了7.7x56R子彈。

↑ 「九七式」7.7毫米機槍及彈藥         來源:King Kapmre

 

這架「天山艦攻」除了飛機操縱面上的帆布結構早已分解之外,鋁合金的機體基本完好,上邊的珊瑚生長也不是特別茂盛。仔細觀察它的外觀,可以發現飛機左翼上沒有安裝7.7毫米機槍,而發動機整流罩側方的排氣管則是集合式的。查閱資料可以發現中島從建造生產編號為71號的「天山」開始便取消了左翼上的7.7毫米固定機槍。隨後他們又在建造完124架使用「護」式發動機的「天山一一型」(B6N1)之後,從生產編號為134的「天山一二型」(B6N2)開始使用「火星」發動機,新的「天山一二型」同時也將整流罩側面的排氣管由集合式改為了獨立式推力排氣管。綜上所訴,我推測這架飛機應該是生產編號71號至133號中的62架「天山一一型」中的一員。根據生產編號區間推測,建造日期大約應該在1943年4月至7月之間。

↑ 機艏整流罩細節,側面沒有獨立式排氣管         來源:Chris Usrey

今天,如果我們仔細的觀察這架「天山」的機身,依然還可以找到多處彈孔。看來無論它當年是「五五一空」派出執行任務,被擊傷之後勉強飛回來卻在家門前墜海;還是在美軍飛機的掃射中帶傷從「竹島」基地起飛又墜毀在跑道盡頭,我們都不難想像它未及綻放便落入水底的經歷恐怕頗為慘烈,可能這也正是人們所說的「多行不義必自斃」把。

關於楚克另一架不太為人知的「天山艦攻」,我們也在這簡單敘述一下:在1990年代,潛水員偶然在「埃託」島西邊發現了一片布滿了航空設備和飛機零件的海域。原來二戰之後,美軍將投降日軍遺留在「埃託」島上的飛機、機上設施等等統統直接推進了這一帶的海裡。經過仔細辨認,人們在一處18米深的區域發現了另一架相對完整的「天山艦攻」。這架「天山」正立海底、機頭朝向北方。機身內部的發動機、座椅、儀表都已經被拆掉了。如果潛水員在這架飛機周圍多查看一下,還會發現這裡堆放了大量其它設備,甚至包括一枚完整的魚雷。

↑ 這架「天山艦攻」機身較為完整         來源:Nick Blake

↑ 楚克的另一架「天山艦攻」,外表比較完整,但是內部卻是空的      來源:Andrew Lee

關於楚克「埃託」島附近的幾處飛機潛點,今天就全部介紹完了。希望對大家會有一些幫助!

↑ 今天的「埃託」島,昔日日軍最重要的航空基地現在已經被樹木覆蓋,不過原「竹島基地」跑道的輪廓依然沒有改變        來源:Atsushi  Hori

如果您能在本文最下方點擊「在看」

或在朋友圈中分享本文

都將是對我們莫大的支持和鼓勵!

「平湖碎玉」系列文章:

其它相關閱讀:

*關於打賞資金去向,請參考《「小寧的醬油工廠」 轉載須知、打賞資金去向及聯繫方法》

「燃燒的島群」是一個專注於太平洋戰爭和中日戰爭回顧的軍史網,首創於2000年5月,2005年至今論壇在線,2017年轉戰公眾號(ID:bikunet)和自媒體平臺。本站力求依據翔實準確,點評角度獨到,不吹不黑不噴,已完成作品包括珍珠港11篇、中途島7篇、巨獸之亡12篇、制勝神器3篇等,每日更新,歡迎新老朋友們持續關注。

掃描上方二維碼可直接關注(ID:bikunet),歡迎擴散讓更多同好參與進來!「燃燒的島群戰友會」微信群已經建立,需要加群的朋友加先加群管理員minshengluhao,通過邀請入群,這裡有你的眾多同好!

相關焦點

  • Zeke Fighters: 平湖碎玉(三十六)—— 「埃託」島水域的飛機殘骸,兩架A6M「零」式艦上戰鬥機
    說起二戰時期日本海軍裝備的「零」式艦上戰鬥機來,確實可謂是名氣大大的。對於很多人來說,這型飛機甚至已經成為了二戰日本航空兵的象徵和代名詞。然而可能與它輕量化的設計和戰鬥機的身份有關,在水下保存下來的這型飛機的殘骸並不多見。今天在楚克「埃託」(Ettn)島附近的兩架「零」式艦戰殘骸,便是這不多見之中的兩個實例。
  • Emily Flying-boat: 平湖碎玉(三十九)—— 「埃託」島水域的飛機殘骸,H8K「二」式大型飛行艇
    警告:背景閱讀:平湖碎玉(一):楚克是什麼?楚克好吃麼 ?↑ 動畫片中出現的「二式大艇」     來源:大艇再び還らず平湖碎玉  三十九「埃託」島水域的飛機殘骸(四)H8K「二」式大型飛行艇( Emily Flying-boat )潛點概況:名稱:Emily Flying-boat型號:H8K「二」式大型飛行艇
  • Fujikawa Maru: 平湖碎玉(十二)—— 落燕覆巢,特設航空機輸送艦「富士川丸」
    參考閱讀:平湖碎玉(一):楚克是什麼?楚克好吃麼 ? —— 楚克沉船的歷史平湖碎玉(二):潛在楚克,沉船潛水盛宴的菜單 —— 楚克潛水介紹沉船「富士川丸」因為潛水難度較低,珊瑚和海洋生物豐富,內部細節有趣而為人所樂道。她曾是楚克早期潛水的象徵之一,並屢屢登上各大媒體。
  • Fumizuki: 平湖碎玉(八)——沉芳落月 ,睦月型驅逐艦「文月(二代目)」
    參考閱讀:平湖碎玉(一):楚克是什麼?楚克好吃麼 ? —— 楚克沉船的歷史平湖碎玉(二):潛在楚克,沉船潛水盛宴的菜單 —— 楚克潛水介紹今天恰巧是我的生日。身為一隻太陽、月亮、金星、水星四重奏的巨蟹星座,我也藉此機會祝福蟹兄蟹妹們生日快樂!潛安! 在六月的最後一天裡,似乎嗅到輕盈如瓣的七月正在向我們飄來。
  • Hoki Maru: 平湖碎玉(十四)—— 九曲徘徊,海軍輸送船「伯耆丸」
    警告:參考閱讀:平湖碎玉(一):楚克是什麼?楚克好吃麼 ? —— 楚克沉船的歷史平湖碎玉(二):潛在楚克,沉船潛水盛宴的菜單 —— 楚克潛水介紹一直關注《平湖碎玉》系列的朋友還記得第二集的這個封面吧:↑「伯耆丸」    來源:Michael McFadyen 平湖碎玉  十四九曲徘徊
  • Heian Maru:平湖碎玉(六)—— 平安舊夢,特設潛水母艦「平安丸」
    參考閱讀:平湖碎玉(一):楚克是什麼?楚克好吃麼 ? —— 楚克沉船的歷史平湖碎玉(二):潛在楚克,沉船潛水盛宴的菜單 —— 楚克潛水介紹每逢佳節,日本京都「平安神宮」的遊人都幾乎擠破了門框。不過多數到此一遊的遊客們並不知道還有一艘與它頗有淵源、同名同姓的船隻,沉睡在千裡之外的楚克瀉湖海底,卻也是潛水愛好者們最喜愛的沉船景點之一。
  • Yamagiri Maru: 平湖碎玉(十五)—— 沉沙斷戟,海軍輸送船「山霧丸」
    如有疑問請參考 《「小寧的醬油工廠」 轉載須知、打賞資金去向及聯繫方法》警告:參考閱讀:平湖碎玉(一):楚克是什麼?楚克好吃麼 ?—— 楚克沉船的歷史平湖碎玉(二):潛在楚克,沉船潛水盛宴的菜單 —— 楚克潛水介紹作為「大艦巨炮」時代最鮮明的特徵,對於很多人來說,戰列艦的巨炮射擊是一種力量與激情的混合體;是「震撼」這兩個字最好的詮釋。
  • 平湖碎玉(十二):落燕覆巢,特設航空機輸送艦「富士川丸」(Fujikawa Maru)
    特設輸送船時期的「富士川丸」 線圖(44年最終時的狀態),來源:www.amazon.co.jp落燕覆巢特設航空機輸送艦「富士川丸」 在楚克夏島東部的山脊上不過「鯧鰺魚」的3枚魚雷非但都沒有命中,而且「富士川丸」還用艦上的老爺火炮進行了還擊,迫使「鯧鰺魚」號放棄了繼續攻擊並逃之夭夭。關於航空機輸送艦,請看文章結尾的小貼士1關於航空艦隊,請看文章結尾的小貼士2
  • 平湖碎玉(三):剖腹的倒黴鬼「筱原」,海大VIa型潛水艦「伊號第百六十九」(I-169)
    剖腹的倒黴鬼「筱原」海大VIa型潛水艦「伊號第百六十九」(I-169)在楚克原聯合艦隊錨地的東南角,距離託諾瓦斯島(Dublon)上從未完工的日軍潛艇基地不遠的水底,安靜地躺著一艘巨大的日本潛艇殘骸。這座殘骸中部幾乎都被剖開,而後半部分卻幾乎完好,讓人不禁聯想起剖腹的日本武士。
  • 平湖碎玉(九):碧落黃泉,特設巡洋艦 / 海軍輸送船「愛國丸」(Aikoku Maru)
    他原本常年在佐世保海兵團(海軍陸戰隊)擔任教官,戰爭爆發後也曾在艦上任職,幾個月前被調來組建海軍第68警備隊。這支千人左右規模的部隊即將被調往馬紹爾群島配屬於海上機動第一旅團。青山所說的老船長,是指的他剛剛見到了負責輸送他的部隊的「愛國丸」船長中円尾義三後備役大佐。這位中円大佐無論從什麼角度講,都是一位毫無疑問的超高齡老船長了。
  • 平湖碎玉(二十三):怒放的彼岸之花,海軍輸送船「花川丸」(Hanakawa Maru)
    並通過該偽造帳號未經許可的全文盜用了小寧所寫的「平湖碎玉」系列文章。此外搜狐還疑似通過百度搜索結果置頂的方式擴大其侵害影響。對上述行為,我和小寧在此表示譴責。反吃瓜閱讀警告本文內容針對軍事歷史愛好者或沉船技術潛水員。如您在閱讀中出現胸悶、氣短、嗜睡、精神萎靡、知覺狹窄等症狀,請終止閱讀,立即吸用純氧15分鐘/3次,並與您的醫師聯繫。
  • 平湖碎玉(八):沉芳落月 ,睦月型驅逐艦「文月(二代目)」DD-29 Fumizuki
    一個月後,「文月」與「皐月(舊曆五月)」在執行任務時被美軍37.2特混編隊發現,兩艦遭到80多架飛機的輪番轟炸,傷亡40多人,長倉艦長本人也被機槍打傷。勉強帶傷跑完了幾趟任務之後,因為對經常被空襲的帛琉心有餘悸,所以「文月」這才專程跑來平靜的楚克進行維修。
  • 「神風特攻隊」最後的瘋狂「天山」艦載轟炸機掛上魚雷準備出擊
    1945年4~5月,日本海軍航空兵鹿屋基地內,一群地勤人員正在將一枚枚魚雷掛載到B6N「天山」艦載轟炸機上。
  • 美軍亞利桑那號戰列艦殘骸見證日軍偷襲珍珠港 艦體仍在漏油
    「亞利桑那」號,一艘1916年起服役於美國海軍的3萬噸級戰列艦,在日軍偷襲珍珠港的1941年12月7日清晨中彈沉沒,艦上1177人身亡,佔當日美軍傷亡總數一半
  • 平湖碎玉(四):折斷的命運,二代目神風型驅逐艦「追風」(Oite)
    」等儀式,將「阿賀野」艦上神社裡供著的天皇畫像和艦鍾都恭恭敬敬的轉移到了驅逐艦「追風」上。這時附近島上的日軍岸防炮臺發來信息,詢問「追風」為何要冒著遭到空襲的危險返回楚克。這個問題似乎讓魚野覺得很被冒犯,於是他乾脆的回覆「執行命令」。此時在楚克夏島上的第四艦隊本部也收聽到了這段對話,他們這時才猛然醒悟過來還有一艘驅逐艦在不折不扣地執行他們在空襲前下達的返航楚克的命令。於是第四艦隊直接緊急呼叫「追風」命令她立即掉頭駛往塞班島。
  • 聯合艦隊的掘墓人--美國TBF「復仇者」魚雷攻擊機史話(上)
    1936年,由道格拉斯飛機公司設計製造的TBD「蹂躪者」魚雷攻擊機開始進入美軍服役。TBD在當時算是一型新銳的魚雷機,它採用單翼布局,飛行速度要比以前雙翼的老傢伙們要上了一個檔次。在當時的美軍領導層看來,TBD各方面都挺讓他們滿意的。
  • 淺談舊日本海軍飛機的命名規則,兼答粉絲疑問
    舊日本海軍飛機的全稱由項目代號和正式代號組合而成。項目代號通常在飛機的研製項目啟動時獲得,由表示機種的英文字母大寫、表示項目序列的數字、研製廠商日本羅馬注音的第一個字母大寫、表示改型的數字、表示小改型的英文字母小寫組成。以零戰為例:A6M2b(零戰21型)裡的A表示艦載戰鬥機、6表示研製序列號、M表示研製廠商三菱重工、2表示改型、b表示它是零戰11型(A6M2a)的小改型。
  • 一段天山路,一生天山情
    三個月後,他跟隨部隊前往修建天山公路。這個工作重要且艱難,趙哲覺得自己為建設祖國出力,再難再苦也能堅持。 3年後,趙哲遇見了一位一見如故的摯友。 1979年,鐵道兵部隊派來了一部分補員,其中一位戰士叫趙來志。趙哲與趙來志第一次見面就十分投緣、相談甚歡,埋下了深厚友誼的種子。
  • 統治海天四十年:F/A-18「大黃蜂」首飛四十周年
    「大黃蜂」是美國軍方第一種兼具戰鬥機與攻擊機功能的機型,具備優秀的對空、對地、對海攻擊能力,是美國海軍近四十年來最重要的艦載機。 美國海軍的戰鬥/攻擊機中,還沒有哪款機型統治航母甲板在三十五年以上,而且,由它衍生出的F/A-18E/F「超級大黃蜂」還將服役到2040年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