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文由 小寧 基於中國大陸創作共用協議3.0之署名-非商業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CC BY-NC-SA 3.0)編輯發布,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全頻帶阻塞幹擾》經授權轉載。文中攝影作品由 張帆 提供,《全頻帶阻塞幹擾》經授權使用,未經允許,謝絕轉載。
反吃瓜閱讀警告本文內容針對軍事歷史愛好者或沉船技術潛水員。如您在閱讀中出現胸悶、氣短、嗜睡、精神萎靡、知覺狹窄等症狀,請終止閱讀,立即吸用純氧15分鐘/3次,並與您的醫師聯繫。本文故事主幹嚴格尊重歷史資料,但部分人物心理活動描寫帶有報告文學元素,敬請注意。
寫在前面沉船「富士川丸」因為潛水難度較低,珊瑚和海洋生物豐富,內部細節有趣而為人所樂道。她曾是楚克早期潛水的象徵之一,並屢屢登上各大媒體。在《時代》、《Aquaviews》等雜誌評選的全球最佳可潛水沉船中,她都榜上有名。我們今天就來看看她的故事把。
東洋海運貨物船時期的「富士川丸」,來源:Pinterest
「富士川丸」 沉船的位置,來源:小寧
「富士川丸」沉船潛點示意圖,來源:Rod Macdonald
特設輸送船時期的「富士川丸」 線圖(44年最終時的狀態),來源:www.amazon.co.jp
落燕覆巢特設航空機輸送艦「富士川丸」
在楚克夏島東部的山脊上,有一座在當地住民看來即威嚴又恐懼的建築——日本帝國南洋廳東部支廳的支廳長官邸。從這裡可以俯覽當時楚克的主要行政中心區域,以及竹島機場和附近的錨地。東部支廳長是日本統治下加羅林群島(楚克、波納佩)和馬紹爾群島(賈盧伊特)的最高行政首長,在屬地內享有極高的權力。
南洋廳東部支廳派駐波納佩地區的出張所。由於實在沒找到東部支廳的照片,大家就用這個感受一下吧,來源:wikipedia
1944年2月17日凌晨,藍原有孝支廳長覺得無法入睡,他一早就在頗為威嚴的落地窗前來回踱步。雖然最近前線的壞消息不斷湧來,但是他似乎還沒有遇到過像今天這樣坐立不安的感覺。不過仔細回想一下自己的一生,藍原又覺得好像之前也有過一次類似的感受,那還是在一年半以前。
故事撥回到戰爭爆發之前的時候,1941年8月20日。藍原有孝那時候還是一位已經基本告別了海軍生涯的預備役海軍大佐。他在這一天突然接到了來自海軍的充員召集令。一個月後,他就已經走馬上任特設巡洋艦「報國丸」的艦長一職,被發往南太平洋執行通商破壞任務。關於「報國丸」與姊妹艦「愛國丸」的戰史,請參考本系列之前的「碧落黃泉」一文。
在通商破壞戰中打得風生水起的藍原,對他的「報國丸」喜愛有加,仿佛這艘船就是他運勢的化身。所以當1942年8月他被調任「富士川丸」艦長的時候,曾經是何等的不舍。後來發生的事實,似乎更印證了藍原的想法。剛剛分別3個月,突然感到坐臥不寧的藍原就得知,沒有了他的「報國丸」武運全無,第一次執行任務就莫名其妙的被一艘遠遠比她弱小的印度掃雷艦一炮擊沉了。
回憶到這裡,藍原不由得打了個寒顫,當初失去「報國丸」的感覺與今天何其相似。他一把拉開窗簾,雙眼緊緊注視著竹島機場後邊錨地裡停泊的一個熟悉的黑影——「富士川丸」。
特設航空機輸送艦「富士川丸」,來源:combinedfleet.com
「富士川丸」原本是日本東洋海運的貨物船,在1940年被海軍徵用成為特設航空機輸送艦,隸屬第22航空戰隊。在1941年7月,「富士川丸」還曾經作為第12航空戰隊的旗艦在臺灣和海南島一帶活動。1942年8月22日,「富士川丸」在東京灣附近遭遇了美國潛艇「鯧鰺魚」號(USS Pompano,SS-181)的魚雷攻擊。不過「鯧鰺魚」的3枚魚雷非但都沒有命中,而且「富士川丸」還用艦上的老爺火炮進行了還擊,迫使「鯧鰺魚」號放棄了繼續攻擊並逃之夭夭。
關於航空機輸送艦,請看文章結尾的小貼士1
關於航空艦隊,請看文章結尾的小貼士2
美國海豚級潛艇「鯧鰺魚」號(USS Pompano,SS-181),來源:wikipedia
藍原就是在這個時候接手了「富士川丸」,並且在12月回歸了第十一航空艦隊第22航空戰隊。雖然他一開始並不喜歡這艘居於二線的輔助艦隻,但是他的觀點也逐漸發生了變化。特別是43年6月,正在小笠原諸島附近航行的「富士川丸」又遭到了美軍潛艇「飛魚」號(USS Flying Fish, SS-229)的攻擊。在藍原的指揮下,並不靈活的「富士川丸」居然神奇的第二次在美軍潛艇的伏擊下死裡逃生。正是這次經歷,讓藍原開始覺得「富士川丸」也是他的另一艘幸運之船。
美國小鯊魚級潛艇「飛魚」號(USS Flying Fish, SS-229),來源:wikipedia
然而沒過多久,「富士川丸」就第一次掛了彩。1943年9月,作為6113船團一員的「富士川丸」在奎賈林群島附近遭到了美軍潛艇「鐮鰭鯧魚」號(USS Permit,SS-178)的魚雷命中,造成船隻「中破」。但是她依然能依靠自身動力順利返回奎賈林進行應急維修。經過這次劫後餘生,「富士川丸」成為了日本輔助船隻中幾乎絕無僅有的3次被美軍潛艇伏擊卻不死的神奇存在。
美國海豚級潛艇「鐮鰭鯧魚」號(USS Permit,SS-178),來源:wikipedia
這時,藍原艦長突然接到了「老領導」細萱戊子郎海軍中將的電報。原來鑑於當時南洋各島嶼已經變成了激烈的戰場,日本決定任命一批軍官接管本來由文官擔當的南洋政務。此前擔任第5艦隊司令官的細萱戊子郎中將被選為下一任南洋廳廳長,而他則有意請藍原有孝來南洋廳任職。
細萱 戊子郎 海軍中將,來源:wikipedia
藍原有孝此時已經對他的「富士川丸」難割難捨,因此以自己軍銜只有大佐為理由推辭。然而事情卻並沒能如他所願。在隨後的2個月裡 ,藍原接連收到了海軍省關於晉升他為少將的電報、讓他退出現役的命令,以及他跟本不可能拒絕的《昭和18年第860號》敕令,以裕仁天皇的名義任命他為南洋廳東部支廳的支廳長。
南洋廳廳徽,來源:wikipedia
也似乎真的是天有靈犀,藍原剛剛在楚克走馬上任支廳長不久,「富士川丸」就也好像依依不捨似的來到這裡,而且一來就是一輩子。根據海軍的命令,「富士川丸」準備在楚克改裝為特設輸送船。正巧藍原在他官邸的窗戶裡,每天都可以看到遠處停泊的「富士川丸」。
時間回到本文開始的2月17日。當天空破曉之後,藍原甚至都沒有對蜂擁而入的美軍飛機感到驚訝,仿佛這都是命中注定的。頗為折磨的反倒是眼睜睜的看著錨地裡的艦船亂成一團,一個個起火燃燒,而藍原的「富士川丸」在卻孤零零的停在竹島旁邊一上午都無人理會。
正在遭到空襲的夏島核心區域,左上角的山脊就是支廳長官邸的位置,而支廳官舍則位於右邊的海岸附近,來源:wikipedia
直到下午2:20,「富士川丸」痛苦的受難歷程終於開始了。她先是被航空母艦「邦克山」(USS Bunker Hill,CV-17)的一架魚雷攻擊機命中;隨後又被「埃塞克斯」 (USS Essex, CV-9) 號的俯衝轟炸機的4枚1000磅炸彈擊中(1直擊、3近失)燃起熊熊大火。但是她依然挺過了17號的轟炸。直到第二天早晨,最後一波美軍空襲中,已經嚴重傾斜的「富士川丸」又被兩枚魚雷命中(按美方記錄),才最終在早晨7:15分沉入海底。
「富士川丸」沉沒在竹島附近較淺的水域,以至於她的兩個桅杆都似乎很不甘心的伸出了水面。因為這個明顯的標記物,空襲之後日軍得以很容易的找到沉船,並且從船上打撈出大量物資。也是出於同樣的原因,「富士川丸」在楚克早期潛水活動中,一直是最熱門的沉船。
對於七十年代最早在楚克潛水的人們來說,他們在岸上就可以很容易看到「富士川丸」留在海面上的兩座桅杆,他們不但提供了非常精準的定位,而且也是固定潛水船的理想位置。沿著前桅杆下潛,看到的魚類也越來越密集,體型越來越大。根據當時的記載,這裡常駐的魚類包括了大海狼、灰礁鯊、傑克魚群和海龜等。加上這裡的色彩豐富生長茂密的珊瑚一起,成為了當地人用來震驚遠道而來的潛客的幾件法寶(附近的奎賈林等地珊瑚都相對稀少)。
做為早期楚克沉船潛水的代名詞,隨著成千上萬的潛水員不斷地訪問,如今「富士川丸」反而成為了人為破壞較為嚴重的沉船之一。她原本標誌性的伸出水面的兩支桅杆常年被用於固定潛水船,如今也都已經折斷了。完全沉沒在水下的她,珊瑚雖然依然美麗,卻也已經遠遠不如當年的茂密。而隨著頻繁的人類活動,原本以此為家的大型海洋生物,也漸漸變成了時而出現的遊民。
如今平躺在海底的「富士川丸」船艏(32米)略淺於船艉(37米)。當下潛到船艏的位置時,可以看到不但船隻的起錨設備保存良好,船艏的15釐米火炮上甚至還能辨認出原始的英文銘文。從這些銘文我們可以查到這門火炮的身世。原來這是一門甲午戰爭剛剛結束後,日本從英國「艾爾斯維克軍械公司」(Elswick Ordnance)訂造的火炮,用於武裝當時英國為日本建造的巡洋艦。可見二戰中日本已經將這些庫存的老舊武器全部從新啟用了起來。也很令人感嘆42年8月的時候「富士川丸」就是憑藉這門跟多當時數水兵的爺爺年紀相仿的古董趕走了美軍「鯧鰺魚」號潛艇。
「富士川丸」的艦艏和前部火炮,來源:張帆(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富士川丸」的艏部火炮,來源:張帆(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在火炮後邊的下一層甲板可以進入船艏樓。艏樓內部可以看到燒毀的防毒面具和15釐米主炮的炮彈。在艏樓後邊的甲板上,就是「富士川丸」負有盛名的兩個前部貨艙。這兩座貨艙的蓋子都還在原位,因此穿過蓋子上的柵欄進入貨艙也是一件略微考驗技術的動作。在一號貨艙的上層甲板靠右舷的位置,可以看到戰鬥機的螺旋槳、引擎冷卻裝置、戰鬥機的外置副油箱以及油桶。而在左舷靠前的位置,除了小口徑高炮炮彈、豎直儲存的15釐米艦炮炮彈以外,還可以看到一枚罕見的日本末日武器——「回天」人操魚雷的殘骸。70年代,楚克當地潛水員擔心這枚魚雷內部的高壓氣體可能有危險性,因此試圖將其爆破掉。結果由於炸藥使用過多,這次爆破對「富士川丸」上的珊瑚和海洋生物都造成了非常嚴重的破壞。
關於「回天」人操魚雷,請看文章結尾的小貼士3
在一號貨艙的下層和後部,除了油桶以外,我們還可以發現幾座完整的飛機引擎、飛機的備用起落架、幾挺輕機槍和彈藥、以及「大發」登陸艇的備用發動機。不過上下貨艙之間也同樣有一座柵欄分割,因此需要潛水員小心的穿越。在一號貨艙的後部,潛水員也可以直接進入二號貨艙,而無需上升到主甲板。
在二號貨艙裡,除了已經見過的大量航空備件和油桶以外,這裡最吸引人的就是4架完整的飛機殘骸。其中3架可以很容易的辨認出是日本海軍廣泛使用的三菱A6M5,後期型「零」式艦上戰鬥機。至於第四架,則被認為是一架三菱A5M「九六」式艦上戰鬥機。這些飛機雖然機體蒙皮和骨架都有破損,但是關鍵設備都保存的都相對完整。最初的時候在這裡還可以看到飛機上的250公斤航空炸彈,但是後來也同樣因為安全原因被移除了。
「富士川丸」二號貨艙內的飛機殘骸,來源:張帆(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為了讓大家可以從更多角度感受一下這幾架飛機的狀態,我從網上又搜了幾張不同角度的照片:
二號貨艙口下邊正對著飛機殘骸,來源:Underwater Photography
飛機座艙內的狀態,來源:Pinterest
飛機的蒙皮和骨架已經破損,來源:gylleus.se
「富士川丸」貨艙裡濃鬱的「航空主題」一直被潛水愛好者們津津樂道,如果在這裡拍下照片,恐怕也完全可以以假亂真航空母艦的機庫。不過除了前部兩個貨艙以外,「富士川丸」其它的幾個貨艙裡的貨物都在船隻沉沒的時候被日軍搶救性打撈了。雖然後邊的四座貨艙都基本是空空如也,但是在四號貨艙裡還是可以看一下底部被魚雷擊穿的洞口。在較深的船艉,還可以找到一門與船艏一樣的15釐米艦炮。不過與「富士川丸」豐富的內部細節和美麗的珊瑚相比較起來,這門炮反而顯得有些黯然。
「富士川丸」的上層建築曾經保存完好,那時甚至連松木地板都完好可見。不過今天由於海水腐蝕和潛水員的過度訪問,整個建築的上層都已經嚴重垮塌。而在下層裡,則還可以找到一些有趣的艙室。包括放置了通訊設備和發報機的電報室;可以找到大量醫療用品和藥瓶的醫務室;可以找到文具、公章和制服的辦公室;以及保存了巨大的烤箱、鐵鍋和各種餐具的廚房等等。
「富士川丸」的一部車鍾,來源:張帆(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富士川丸」的引擎室相對比較容易穿越。無論是從上層建築的通道,還是從三、四號貨艙連接的儲物室裡,都並不難以進入。引擎室的上層空間比較寬鬆,這裡有一間工作室最為吸引潛水員探索。工作室裡遍布著各種設備,不過最有趣的是一部空氣壓縮機。這部空氣壓縮機看起來很像一個機器人,呆頭呆腦非常可愛。它也出現在了許多介紹楚克的文章和網頁上,是楚克沉船非常出名的一個吉祥物。
「富士川丸」內的「網紅」空氣壓縮機,來源:張帆(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在上層引擎室的兩邊,還可以看到儲物間,這裡也同樣儲存有一些工具、備件,和安裝在牆壁上的電話機。從迴廊式的走道上可以看到下方有6座巨大的金屬儲存罐,顯得頗為壯觀。「富士川丸」的下層引擎室相對而言空間較為緊湊,不過難度在楚克的沉船中也並不算高。這裡布滿體積較大的機械設備,如果仔細尋找可以看到許多諸如操作臺、電話機、控制轉盤和手柄等設備。在下層引擎室的最後方,可以找到通向上層建築的樓梯間。
「富士川丸」的引擎艙,來源:張帆(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為了讓大家能夠更好的體會穿越「富士川丸」引擎艙的感受,不妨來讀一下張帆寫下的這些文字:
「
今天只有我和來自日本的潛導圭太先生兩人出海,我和他溝通了一下,決定請他做我的模特並簡單確認了一下幾個擺動作微調的手勢。之所以在還有很多新船沒探索過的情況下回到這裡,是因為有一個特別想看的東西在上一潛未曾見過,那是一個帶著儀表的機械,但看起來有點像技術潛水員的頭部,又帶著變形金剛那樣神秘的機械感。圭介告訴我變形金剛在船隻中部已經變形的一個船艙裡,但這個船艙隨時可能坍塌,因此並不建議進入。... 圭介後來又說,他覺得我們今天運氣不會太壞,他會陪我進倉。於是這件事便定了下來。
... 進入被炸的七扭八歪的內倉,倉內一切完好,所有東西都還保持著當年的樣子,進入了車床的房間,我還發現了一個熔爐形狀的金屬物體,我把視頻燈放入其中點亮準備拍攝,卻意外地激起了很多煙塵久久不能散去。這時圭介示意我回頭,我這才發現原來我一直念念不忘的變形金剛原來也在這個房間裡,而且一直以面壁姿勢帶著,離牆壁只有一米遠,這讓我有點撓頭,因為相機上裝了三個閃燈三個視頻燈,體積非常大,如何把自己和相機一起塞進這一平米的空間還要找好角度,是件讓人十分頭痛的時間。
... 從艙室出來,圭介指著一個狹小的不到60公分寬的,通往地下的扶梯,示意我往下進入引擎室,下層空間瀰漫著濃霧一樣的絮狀物,視野嚴重受限,我我有些緊張,不由回頭,在濃霧中看到潛導的視頻燈昏黃的色彩,方才有些安心。在此時此刻,感覺已經完全把性命交給他,腦中不由得浮現出許多奇異的思維。引擎室狹小且錯綜複雜,我們在裡面各種穿梭,等從出口出來好像已經過了一個世紀似的,當滿眼是刺眼的藍色時,仿佛被超度了一樣…
1994年日本政府在楚克舉行了空襲50周年的紀念儀式,並在兩艘沉船上修建了紀念碑。雖然「富士川丸」並沒有人員傷亡,但是作為當時最熱門的潛點,其中一座紀念碑還是被修建在了這裡。
「富士川丸」上的紀念碑碑文,來源:Neil Hambleton
「富士川丸」作為楚克沉船的一張名片,涵蓋了很多吸引潛水員的元素,包括距離海岸近、深度不大、穿越難度不高這些休閒潛水員關注的地方;也包括非常獨特、內容細節豐富的艙室以及並不常見的航空主題。當然作為硬幣的另一面,即有趣,難度又低的潛點,當然也就意味著更多的訪客。尤其是很多沒有豐富經驗的潛水員,經常在船裡製造出一團一團的雲霧破壞能見度,甚至對沉船造成破壞。想在我們可以看到她的腐蝕速度相比較其他沉船要明顯更快。因此我也希望能在這裡向大家呼籲,請儘自己所能的保護她,避免不必要的破壞。
關於「富士川丸」內部的飛機,我將在後邊介紹楚克水下的飛機殘骸的文章中專門談及。下周請大家繼續關注程程為大家介紹「葛城山丸」的故事。
小貼士:
1,飛機輸送艦:在日軍的計劃中,這是為了支持航空母艦作戰而專門設置的艦種。她們的使命是搭載備用的飛機、零件和人員伴隨航空母艦使用。她們理論上都是日本海軍編制內的軍艦,因此地位不同於一般的輸送船。在太平洋戰爭中,為數不多的飛機輸送艦執行了大量為航空母艦或者陸基機場運送飛機和相關設備、人員的任務。
2,航空艦隊: 由於日本沒有空軍這個軍種,所以陸基航空部隊也分別由海軍和陸軍指揮。為了指揮南洋數量龐大的陸基航空兵,日本海軍必須建立一個與其它艦隊平級的指揮機構,這就是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戰爭初期專門組建的所謂「第十一航空艦隊」。這隻獨特的艦隊除了配屬的第34驅逐隊以外,就只有3-4個陸基航空戰隊和少量輔助艦船。
3,「回天」人操魚雷:是日本敗局已定之時研製的一款瘋狂的末日武器。他的早期型號是在一枚加大的九三式氧氣魚雷中加入一名操縱人員和設備。使用時由乘員駕駛魚雷進行自殺式攻擊,以期達到100%的命中率。這種魚雷長達15米,直徑高達1米,炸藥裝藥量高達1.55噸,是正常魚雷的3倍以上,威力十分巨大。日本在戰爭末期視其為挽救帝國生死的「回天」武器而大量生產。然而由於當時技術水平和人員經驗等條件限制,這種武器的最終戰果並不大。
- 完 -
不要忘記掃描下面二維碼
去「小寧的醬油工廠」獲取楚克最強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