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ily Flying-boat: 平湖碎玉(三十九)—— 「埃託」島水域的飛機殘骸,H8K「二」式大型飛行艇

2021-02-16 燃燒的島群

本文發布於微信公眾號《小寧的醬油工廠》(微信號:XiaoningTang),由 小寧 基於中國大陸創作共用協議3.0之屬名-非商業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CC BY-NC-SA 3.0)編輯發布,著作權歸作者所有,未經允許,謝絕轉載,如有疑問請參考 《「小寧的醬油工廠」 轉載須知、打賞資金去向及聯繫方法》

譴責聲明:

近期發現搜狐軍事騰訊天天快報等媒體,未經許可全文盜用了我所寫的「平湖碎玉」系列文章。對上述行為我在此表示譴責。希望各位讀者以後從我的公眾號《小寧的醬油工廠》(微信號:XiaoningTang)或經授權轉載的渠道閱讀最新的文章,非常感謝!

警告:

背景閱讀:

平湖碎玉(一):楚克是什麼?楚克好吃麼 ?—— 楚克沉船的歷史

平湖碎玉(二):潛在楚克,沉船潛水盛宴的菜單 —— 楚克潛水介紹

本文正文共有6728字,閱讀大約需要14分鐘

二戰時日本有這麼一款飛機,它產量少得可憐,僅僅167架,想必連在戰場上碰到它們的機率可能都跟中六合彩差不多。但是它戰後的名氣卻非常之大,在今天的動漫、遊戲中也還能保持人氣。它,便是日軍的川西H8K,「二」式大型飛行艇。

「二式大艇」在某總意義上被認為是二戰時期日本最成功的飛機。它的成功不但在於主要性能上碾壓了其他國家的同類飛機,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並沒有像同時期日本飛機那樣為了主要性能而犧牲其它性能。當然,這個比現代波音737客機還大的龐然大物本身也頗有幾分氣勢,這一點無疑也很合動漫、遊戲創作者們的胃口。

↑ 電腦遊戲《盟軍敢死隊》中出現的「二式大艇」     來源:《盟軍敢死隊》

楚克水下的這架「二式大艇」(我判斷是最早的一一型,H8K1)是楚克最大的飛機潛點,同時也是全球唯二同型的飛機潛點。這架「二式大艇」雖然主體傾覆且斷為三節,但是很多細節卻都保存的很好。所以也算是楚克比較熱門的一處潛點。

↑ 動畫片中出現的「二式大艇」     來源:大艇再び還らず

平湖碎玉  三十九

「埃託」島水域的飛機殘骸(四)

H8K「二」式大型飛行艇

( Emily Flying-boat )

潛點概況:

名稱:Emily Flying-boat

型號:H8K「二」式大型飛行艇

原長 / 寬:28米 / 38米

深度:15米

日本海軍一直有一個夢想,那就是當他們站在山頂上俯視大洋的時候,黑人的孩子也可以……不對,是帝國的飛機可以任意問候太平洋上的沿岸國家和島嶼。甚至連美利堅和澳大利亞都不在話下,更不要說大洋中那些「未開化」的島民。這便是一個軍國主義者的黃粱美夢。

↑早期版的「二式大艇」模型封繪,特別突出了它的巨大體積     來源:長谷川模型

作為「漸減邀擊」戰略的一部分,日本從1930年代便開始研究擁有4部引擎、超強續航、船型機身自帶浮力的巨無霸怪獸級超大型水上飛機。由於體型巨大,而且主要浮力不是來自於外置浮筒,所以這樣的裝備往往被視為是一種能夠飛行的艦艇,日本稱之為「大型飛行艇」(簡稱「大艇」),而不是「水上飛機」。(戰後日本動漫中流行飛行戰艦的概念,不知道是否也是受此影響?)

按照日軍戰前的計劃,一旦與美國開戰,「大艇」們將與專門為它們建造的「秋津洲」型飛行艇母艦配合。屆時由「秋津洲」先攜帶可以供8架「大艇」使用的燃料和彈藥秘密埋伏在大洋中間。發動攻擊時「大艇」編隊可以先與「秋津洲」匯合補充油彈,隨後對美國的港口、艦隊執行空襲或偵察。如果需要,執行任務之後受損的「大艇」還可以回到「秋津洲」,藉助艦上的30噸級吊車上艦維修。

↑ 卡通畫中的「二式大艇」,請留意遠處正在起吊一架「大艇」的母艦「秋津洲」     來源:www.zonglanxinwen.com

作為這一計劃最早的產物,日本在1938年投產了川西H6K「九七式」大型飛行艇。「九七大艇」可以說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同類裝備之一:它可以用比同時期戰鬥機還快的速度,攜帶2枚魚雷進行長達5000公裡的跨洋奔襲!不過日本海軍顯然還有更大的計劃,他們馬不停蹄的又繼續開發起了「九七大艇」的後續機型,這便是我們今天要說的川西H8K「二」式大型飛行艇,盟軍代號「Emily」。

「二式大艇」的體型已經大到了驚人的地步,甚至超過了今天部分型號的波音-737客機!不過它在保持了與當時主流戰鬥機相似的速度的情況下,將航程進一步擴展到了7400公裡以上(改進的一二型甚至達到8200公裡)!它在攜帶1噸重炸彈或兩枚800公斤魚雷時,也依然能保持6500公裡的航程。這個數字是當時美軍主力遠程轟炸機B-17最大航程的兩倍,甚至比美軍在戰爭後期投放原子彈時使用的、以超長航程著名的B-29「超級空中堡壘」重型轟炸機也要高30%。更為難得的是,「二式大艇」並沒有像其他日本飛機一樣犧牲防護性。它在機身關鍵位置都安裝了裝甲,機內也備有全套的自封堵油箱及自動滅火系統。配合飛機上的5門與主流戰鬥機同一級別的20毫米航炮和4挺機槍,無怪乎「二式大艇」被美軍飛行員認為是最難擊落的日軍飛機。

↑ 正在從水上起飛的「二式大艇一一型」    來源:長谷川模型

↑ 藉助模型套件,我們可以直觀的了解「二式大艇」上炸彈和魚雷的掛載方式     來源:www.moxing.net(模型網)

「二式大艇」在一些方面已經達到了日本、甚至全世界航空技術的尖端水平,加上戰時日本特種金屬材料供應不足,導致它的產量很低。到戰爭結束時,日本一共僅建造出了167架各種型號的「二式大艇」,其中包括了後來被改裝用於人員運輸的原型機「十三試大艇」(改裝後「略符」為H8K1-L)、12架由於海軍急需而預先生產的「一一型」(H8K1)、122架正式量產型「一二型」(H8K2)、35架量產運輸型號「晴空/三二型」(H8K2-L)、以及另外兩架用於後續改進實驗的機型「二三型」(H8K3、H8K4)。以上數字相加大於該型飛機的總產量,估計是因為其中5架飛機中途被改裝升級,所以被重複計算了。

↑僅有兩架樣機的「二式大艇二三型」,這個型號最顯著的特點是將機翼下掛載浮筒整合到了翼尖上     來源:oil12300的小屋

也許是因為數量的原因,在二戰中「二式大艇」參與交戰的次數並不太多。不過它在1942年3月剛一裝備部隊,就曾經迫不及待地按戰前的計劃對夏威夷實施過長途奔襲,即「K計劃」。只不過這次行動為了保險起見並沒有動用「秋津洲」,而是把3艘潛艇部署在戰前就選定的「法國護衛艦淺灘」(French Frigate Shoal)進行支援。結果這次空襲的「大艇」由於天氣和燈火管制的原因沒能找到目標,最後炸彈基本都落到了山上或者海裡,沒有命中任何軍事目標。而在幾天之後的另一次偵察飛行中,一架「二式大艇」還意外的被美軍擊落。到了中途島海戰時,日軍還想故伎重演,用同樣的方法偵察美軍主力艦隊的動向。但是沒想到秘密中轉站「法國護衛艦淺灘」已經被美軍發現,於是行動只得取消。這也直接導致了中途島海戰時日軍航母機動部隊對美軍動向知之甚少,屢屢判斷失誤並最終慘敗。

↑ 模型封繪上的「二式大艇」與一艘美軍潛艇正在「互動」     來源:ARII模型

在這之後,「二式大艇」在澳大利亞、萬那杜、斯裡蘭卡和印度方向進行了多次長距離偵察和轟炸任務。特別是駐紮在索羅門群島的「第八零二」航空隊裝備的「二式大艇」曾經獲得母艦「秋津洲」的支持,表現的一度非常活躍。「二式大艇」也正是在這個時期開始獲得了盟軍飛行員的認可。比較著名的案例包括在1943年11月,玉利義男大尉的「二式大艇」曾經與3架美軍P-38「閃電」重型戰鬥機進行了長達40分鐘的空戰並最後取勝。當時這架「二式大艇」中彈230多發,但是僅有一名乘員受傷,空戰後直接飛回了日本。

↑ 「二式大艇」的內部結構     來源:長谷川模型

當然,關於「二式大艇」最著名的事件還是莫過於「海軍乙事件」了。當時由於帛琉遭到美軍轟炸,駐紮在此的日本聯合艦隊司令部計劃遷往菲律賓達沃市。當司令部要員分乘兩架沒來得及加滿油的「二式大艇」運輸型「晴空」起飛之後卻遇到了熱帶風暴。最後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古賀峰一大將搭乘的飛機失蹤,古賀以下7人被認定為殉職;而另一架飛機則在菲律賓宿霧島迫降,機上的聯合艦隊參謀長福留繁中將被當地遊擊隊俘獲,並且導致日軍大量機密文件和密碼本後來被美軍獲取。

戰爭結束之後,本來產量就很稀少的「二式大艇」遺留下的實例更是珍惜。目前為止只有一架戰後被美軍運走測試的整機依然存世。該機已經在70年代末歸還給了日本,現在在鹿兒島的鹿屋航空基地史料館保存。除此之外,已知的實例就只有兩架水下的殘骸,分別位於塞班島西側和楚克環礁。

↑ 美國在1979年歸還給日本的「二式大艇」     來源:時事通信社,1980年07月15日

楚克的這一架「二式大艇」位於「埃託」島(原「竹島」、Etten)西北方,距離北部的「託諾瓦斯」島(原「夏島」、Dublon)僅有幾百米的距離。日軍在夏島上的水上飛機維修站就在這架飛機東北方不遠,但是這架「二式大艇」機頭卻是指向南方的。從水下的殘骸判斷,這架飛機墜海的狀態可能很慘烈。它的機體斷成3節倒扣在水底,兩部靠外側的螺旋槳似乎在落水時並沒有轉動,而兩部內側螺旋槳的槳翼尖端卻向前方彎曲,而不是像一般轉動的螺旋槳受到衝擊後那樣向後彎曲。綜合現場的情況,我分析這架飛機有可能是由於燃油不足,僅能維持兩部螺旋槳轉動,想要就近在海面降落。但是因為種種原因降落角度過大,導致飛機機頭先扎入海裡,然後整個機身在慣性作用下向前翻滾,底朝上前滾翻式的拍進海裡,最後機體斷裂沉沒。

↑ 「Emily Flying-boat」潛點的位置

↑ 「Emily Flying-boat」潛點示意圖     來源:SeaWolf Productions



這個被稱為「Emily」的潛點,以楚克的標準來說能見度並不太高,多數時候維持在15-20米左右。不過由於這裡深度僅有15米,因此經常被潛水員們作為一天中的第二次或者第三次潛水的目的地。在這個非常巨大的飛機殘骸潛點裡,除了3段機身以外,現場還散落著大量的機身金屬板,以及原本安裝在機身內、外側的設備和零件。

↑ 「Emily」潛點附近海床上散落的各種電子、機械設備     來源:Minnesota School of Diving

這處飛機殘骸最前部的一節大約在駕駛艙後方的位置斷裂並且倒扣在海底,歪向機身右側(潛點的左側)。非常有趣的是最前部的圓形機艏炮塔上有很多支撐結構,與我們平時熟悉的「二式大艇」不同。經過查閱資料發現這應該是最早期的原型機和12架「二式大艇一一型」的特有設計。原本位於機艏炮塔下方的射手下視觀察窗現在都翻到了上方,不熟悉結構的人可能會以為它們是駕駛艙的風擋,並因此誤以為機頭部分是正立在海底的。潛水員可以通過機艏側面的破洞進入艙內。但是原本艙內的儀錶盤和電臺現在已經被早先的潛水員搬到了外邊。

↑ 「Emily」潛點最熱門的拍攝角度     來源:Torbjörn Gylleus

↑ 「二式大艇」的機艏下部(翻轉),上邊的玻璃窗口是原來的射手下視觀察窗,下方生長了不少珊瑚的半球形物體是機艏炮塔,請留意炮塔上的支撐結構      來源:Geoff Infield

↑ 從這張模型的照片中可以看到「二式大艇」機艏部分的內部結構,上邊的駕駛艙現在已經被埋在了海床下無從尋找了     來源:www.moxing.net(模型網)

↑油畫中的「二式大艇一一」型,請留意早期型的機艏炮塔支撐結構,與楚克的殘骸一致     來源:aviationartwork

殘骸的第二段主要是倒扣在海床上的中部機身和機翼。機翼上的螺旋槳非常完整,只是經過幾十年的海水浸泡,前邊槳翼的部分從發動機上脫落了下來。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外側的兩部發動機槳翼上都沒有高速轉動時撞擊水面導致的彎曲,而內測的兩部則怪異的向前方彎曲。兩側機翼上的浮筒都已經脫落,掉在了機翼上。在機翼的尖端還能看到圓形的深色區域,這其實是原本塗在這裡的日軍「日之丸」標誌。這一段的機身部分由於損壞較為嚴重,加上內部設備較多,因此很難穿越。潛水員可以留意在機翼上還有一個水滴形的金屬框架,看起來很像是原本機身側面射擊塔的殘片。

↑ 這張照片可見內測螺旋槳(前)槳翼頂端向前彎曲,外側(後)基本沒有彎曲      來源:Geoff Infield

↑ 水滴形的金屬框架,我懷疑是側面機槍塔的一部分     來源:King Kapmre

殘骸的第三段是倒扣的機艉部分,這一段內部相對較為空曠,潛水員可以進入但是無法轉身。沿著機艉一直前行,在最末端的一個艙門外便是機艉炮的操作室以及球型的艉炮塔結構。炮塔下邊的沙地裡有一根金屬管,很多人認為它是艉部的20毫米炮管,但是我卻覺得這跟金屬管的形狀似乎與原本的炮管不同。

↑ 艉部殘骸內部,盡頭的艙門通向艉炮塔      來源:Geoff Infield

↑ 從這張模型的照片中可以看到「二式大艇」艉炮艙的內部結構,請留意艉炮手背後的艙門     來源:www.moxing.net(模型網)

由於在這處潛點沒有發現可以證實的航炮或者機槍,因此有人推測這架飛機可能是一架運輸型的「晴空」。由於倒扣的機身把頂部炮塔等明顯的特徵都埋進了沙子裡,因此想要辨認非常困難。但是我經過對比認為這個說法的可能性不大。主要原因是機上早期型的機艏炮塔。據我所知擁有相應結構的運輸型「二式大艇」應該只有一架,也就是那架用「十三試大艇」一號驗證機改裝的H8K1-L,而它出現在此的可能性應當非常之小。此外我在機身上也沒有找到明顯的客艙窗戶,反而是在附近發現了疑似「晴空」所有沒有側面射擊塔上的結構。

↑ 「二式大艇」乘員漫畫圖解     來源:kancolle.fandom.com

筆者曾經見到有的潛點介紹上稱這架「大艇」是從帛琉飛來楚克運送幾位高級將領的,但是在半路上遭到美軍攔截擊傷,最後迫降在這裡。甚至還有一些諸如運送的要員在空戰中受傷的故事等等。雖然這些故事很生動,但是我卻覺得不太符合當時日軍的行事方式,更何況這架「二式大艇」看起來也並不象是運輸型的「晴空」。最重要的是,這個故事給出了很多細節,但是就是沒有給出具體的時間、人名和任何單位的番號,而我截至目前也沒有查到任何相關的記載。

就目前我掌握的資料來看,雖然在美軍空襲楚克之前,「二式大艇」也經常往返楚克執行比較重要的輸送任務,但是基本上所有能確認的損失記錄都還是發生在美軍「冰雹行動」空襲期間。當時「二式大艇」在日軍中主要裝備了「第八零一」、「第八零二」和「第八五一」3個航空隊,而「八零一空」和「八零二空」當時都有飛機駐在楚克,主要部署在「春島」南部的水上飛機基地,此外美軍偵察照片顯示還有至少3架「大艇」在位於「夏島」南部的維修基地內接受維修。

↑ 位於紐幾內亞的一處日本水上飛機基地正在遭到盟軍轟炸,圖中可以見到水中有幾架「零式水偵」,在岸邊停靠這一架「二式大艇」     來源:lex-for-lexington

理論上講「八零一空」的前身應該是橫濱航空隊,也就是執行第一次K作戰,並且在南洋、阿留申方向頗為活躍的一支部隊。然而事實上該部已經在1942年8月美軍登陸「圖拉吉」(Tulagi)島時全軍覆沒「總員玉碎」了。所以這支新的「橫濱空」其實是在1942年10月重新組建的,並且在一個月後改稱「八零一空」。這支新航空隊在帛琉和千島群島方向曾經執行過數次任務。

至於「八零二空」的前身則是「第十四航空隊」。這支部隊是在1942年4月「橫濱空」調往索羅門群島之後,由其留守部分和「東港航空隊」的一個大隊一起合併而成的,目的是為了在「橫濱空」被調走之後繼續維持對中部戰場夏威夷、中途島方向的偵察任務。日軍的第二次K計劃本來就是應該由這隻部隊執行。中途島戰役之後,這支部隊參與了阿留申方向和「吉爾伯特」(Gilbert)群島方向的戰鬥,並在1943年底改稱「八零二空」。該部曾經在索羅門群島方向參與了慘烈的消耗戰,最後在1944年1月低,將殘餘的飛機撤往塞班休整,而這時留守在馬紹爾群島的包括司令官鴨遊波夫大佐在內的基地人員卻不偏不倚地正好遭遇了美軍的空襲和登陸。

↑ 在「吉爾伯特」登陸的美軍士兵正在眺望一架「二式大艇」的殘骸    來源:National Archives and Records Administration

為了從馬紹爾群島美軍登陸部隊的炮口下挽救滯留的日軍要員,「八零一空」下屬的7架「二式大艇」和「八零二空」的3架「二式大艇」奉命在楚克集結,並從1944年2月3號開始對美軍正在登陸的馬紹爾群島各島嶼進行了為期5天的人員撤回行動。在這期間「八零二空」滯留在「沃特傑」環礁(Wotje Atoll)上的40名基地要員都得以撤回,只剩下司令官鴨大佐本人執意要留下堅守,他最後在13日被美軍艦炮擊中身亡。

↑ 一架隸屬於「八零二空」的「二式大艇一一」型     來源:長谷川模型

在搶救完被困人員之後。這兩個航空隊又在2月12日聯合出動了3架「二式大艇」,對已經被美軍佔領了的「奎賈林」環礁的羅伊島(Roi Is.)上的機場進行了轟炸。這座機場原本是日軍第二十四航空戰隊的司令部所在地,也是日軍在馬紹爾群島方向建設最完善的機場。因為這裡能夠起降大型飛機,所以現在日軍認為必須要阻止美軍將它作為陸基重型轟炸機的前進基地。然而日軍沒有想到,這次空襲之後沒過幾天,還沒有完全消化掉「誇賈林」這塊肥肉的美軍航母編隊居然又摸上了門來,突然在17、18號兩天對楚克進行了大規模空襲,反應不及的日軍損失慘重。

↑ 一架正在進行整備的「二式大艇」,注意機翼掛架上的4枚總重量達1噸的炸彈,與碩大的機身相比顯得非常小      來源:imperialjapanesehistory.tumblr.com

在紛亂的戰場上,似乎雙方的記錄都沒太提及這幾架「大艇」。不過在18日空襲結束之後,來自美軍航空母艦「邦克山」號(USS Bunker Hill,CV-17)的偵察機報告了空襲之後楚科的情況,其中關於大型飛行艇的部分,僅提到在夏島南方的水上飛機基地發現有兩架似乎可用的「大艇」。而在空襲之後第二天,楚克的日軍第二十六航空戰隊給聯合艦隊的報告中還提到,該部在空襲中確認損失飛機高達191架,其中徹底被摧毀28架、出擊之後未歸還67架、嚴重損毀96架(包含「二式大艇」兩架)。由於「八零一空」和「八零二空」都在這次襲擊中幾乎損失殆盡,因此日軍在4月1日將「八零二空」解隊,剩餘人員合併進了「八零一空」。根據這些信息推測,至少在1944年2月19日的時候,可能最多有6架「二式大艇」在空襲後沒能回到基地,也許我們今天看到的就是其中之一。

↑ 一架在澳大利亞被擊落的「二式大艇」,諷刺的是它被擊中的部位恰好是嚴密防護的機腹部油箱位置     來源:Australian War Memorial

在此後的一年裡,「八零一空」的「二式大艇」還對已經位於「敵後」的楚克進行過幾次強行輸送和搭乘員救出任務。1944年底,這些「大艇」在為執行「第二次丹作戰」做準備的時也曾經出入過楚克。不過這幾次行動中都沒有留下在楚克環礁內的損失記錄。

以上就是關於楚克的這架「二式大艇」的相關信息,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最後,還是忍不住把網上搜來的幾張奇異的圖片附在末尾…… 這次的受害者不僅僅是「二式大艇」,就連它的專職生活秘書「秋津洲」也未能倖免……

……

……


↑ 「二式大艇」和「秋津洲」???     來源:《艦隊これくしょん ‐艦これ‐》

如果您能在本文最下方點擊「在看」

或在朋友圈中分享本文

都將是對我們的支持和鼓勵!


「平湖碎玉」系列文章:

其它相關閱讀:

*關於打賞資金去向,請參考《「小寧的醬油工廠」 轉載須知、打賞資金去向及聯繫方法》

相關焦點

  • Fujikawa Maru: 平湖碎玉(十二)—— 落燕覆巢,特設航空機輸送艦「富士川丸」
    參考閱讀:平湖碎玉(一):楚克是什麼?楚克好吃麼 ? —— 楚克沉船的歷史平湖碎玉(二):潛在楚克,沉船潛水盛宴的菜單 —— 楚克潛水介紹沉船「富士川丸」因為潛水難度較低,珊瑚和海洋生物豐富,內部細節有趣而為人所樂道。她曾是楚克早期潛水的象徵之一,並屢屢登上各大媒體。
  • Hoki Maru: 平湖碎玉(十四)—— 九曲徘徊,海軍輸送船「伯耆丸」
    警告:參考閱讀:平湖碎玉(一):楚克是什麼?楚克好吃麼 ? —— 楚克沉船的歷史平湖碎玉(二):潛在楚克,沉船潛水盛宴的菜單 —— 楚克潛水介紹一直關注《平湖碎玉》系列的朋友還記得第二集的這個封面吧:↑「伯耆丸」    來源:Michael McFadyen 平湖碎玉  十四九曲徘徊
  • Heian Maru:平湖碎玉(六)—— 平安舊夢,特設潛水母艦「平安丸」
    參考閱讀:平湖碎玉(一):楚克是什麼?楚克好吃麼 ? —— 楚克沉船的歷史平湖碎玉(二):潛在楚克,沉船潛水盛宴的菜單 —— 楚克潛水介紹每逢佳節,日本京都「平安神宮」的遊人都幾乎擠破了門框。不過多數到此一遊的遊客們並不知道還有一艘與它頗有淵源、同名同姓的船隻,沉睡在千裡之外的楚克瀉湖海底,卻也是潛水愛好者們最喜愛的沉船景點之一。
  • Fumizuki: 平湖碎玉(八)——沉芳落月 ,睦月型驅逐艦「文月(二代目)」
    參考閱讀:平湖碎玉(一):楚克是什麼?楚克好吃麼 ? —— 楚克沉船的歷史平湖碎玉(二):潛在楚克,沉船潛水盛宴的菜單 —— 楚克潛水介紹今天恰巧是我的生日。身為一隻太陽、月亮、金星、水星四重奏的巨蟹星座,我也藉此機會祝福蟹兄蟹妹們生日快樂!潛安! 在六月的最後一天裡,似乎嗅到輕盈如瓣的七月正在向我們飄來。
  • 【現實的艦娘】飛躍太平洋:舊日本海軍二式大型飛行艇之生涯(一)
    在遊戲《艦隊Collection》(艦隊これくしょん -艦これ-)中,「二式大艇」是一種稀缺的裝備,無法由玩家自行開發,而只能在大型飛行艇母艦「秋津洲
  • 二式大艇的故事
    英軍裝備的「桑德蘭」大型水上飛機,在大西洋反潛戰中表現十分活躍而同期的日本海軍,也注意到了大型水上飛機(日方稱「大型飛行艇」)的應用潛力,從30年代開始就著手進行軍用飛行艇的研究開發。但在當時的日本海軍設想中,飛行艇並不是主要用來反潛,而是攜帶炸彈和魚雷對美軍艦隊進行攻擊。1936年,海軍委託川西航空機公司開發的九試大型飛行艇試飛成功,1938年正式服役,海軍賦予其型號「九七式飛行艇」
  • Yamagiri Maru: 平湖碎玉(十五)—— 沉沙斷戟,海軍輸送船「山霧丸」
    如有疑問請參考 《「小寧的醬油工廠」 轉載須知、打賞資金去向及聯繫方法》警告:參考閱讀:平湖碎玉(一):楚克是什麼?楚克好吃麼 ?—— 楚克沉船的歷史平湖碎玉(二):潛在楚克,沉船潛水盛宴的菜單 —— 楚克潛水介紹作為「大艦巨炮」時代最鮮明的特徵,對於很多人來說,戰列艦的巨炮射擊是一種力量與激情的混合體;是「震撼」這兩個字最好的詮釋。
  • 日本海軍唯一的專職飛行艇母艦,「秋津洲」號全史
    (大型四發水上飛機),先後列裝了97式大艇和二式大艇。最後,日本海軍計劃通過兩種手段獲取重要的作戰信息,一是向美國西海岸和夏威夷派出潛艇,二是利用大續航力的飛機展開航空偵察,尤其是後者,相對於視野狹小的潛艇,飛機在偵察方面的優勢是不言而喻的。於是,日本海軍在1934年要求川西航空機株式會社研製續航力超過4500千米,具備魚雷攻擊能力的大型飛行艇。當1936年日本海軍大學最初開始研究對珍珠港實施航空奇襲時,也準備使用大型飛行艇配合航母艦載機展開攻擊。
  • 平湖碎玉(四):折斷的命運,二代目神風型驅逐艦「追風」(Oite)
    折斷的命運二代目神風型驅逐艦「追風」(Oite)距離楚克中心區域遙遠的北水道附近,潛水員們在數十隻鯊魚和金槍魚群的簇擁下,來到了一艘段為兩截的驅逐艦殘骸開始探索。當他們穿越到了後部甲板下邊的一處艙室時,在這裡發現了一件意想不到的物件——一座巨大的銅質艦鍾。
  • 平湖碎玉(三):剖腹的倒黴鬼「筱原」,海大VIa型潛水艦「伊號第百六十九」(I-169)
    剖腹的倒黴鬼「筱原」海大VIa型潛水艦「伊號第百六十九」(I-169)在楚克原聯合艦隊錨地的東南角,距離託諾瓦斯島(Dublon)上從未完工的日軍潛艇基地不遠的水底,安靜地躺著一艘巨大的日本潛艇殘骸。這座殘骸中部幾乎都被剖開,而後半部分卻幾乎完好,讓人不禁聯想起剖腹的日本武士。
  • 太平洋上空的「空中戰艦」,日本海軍二式飛行艇
    而野心勃勃的日本法西斯自然也時刻關注著這些世界軍事強國的動態,並及時注意到了水上飛機在戰爭中的應用潛力,不過與西方不同的是,日本海軍對水上飛機的定位更加激進,他們希望這種飛機可以攜帶魚雷和炸彈去襲擊敵軍的戰艦。日本川西航空公司以此為目標設計出了「九七」式水上飛機,也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二式」飛行艇的前身。
  • 平湖碎玉(九):碧落黃泉,特設巡洋艦 / 海軍輸送船「愛國丸」(Aikoku Maru)
    當然除此以外「愛國丸」還安裝了兩座六年式雙聯裝魚雷發射管、高射機槍,甚至還搭載有兩架九四式水上飛機。這個武裝水平恐怕不輸當時的舊式正規巡洋艦。比如向激戰中的瓜島強行輸送增援部隊、向南洋輸送日本陸軍最精銳的機械化部隊第五師團,以及運輸航空兵209大隊和第14野戰飛機修理廠等高價值單位。最後「愛國丸」在7月10日為航空母艦「雲鷹」運送201航空隊的飛行員和飛機部件時被美軍潛艇「比目魚」號(USS Halibut,SS-232)發射的一枚魚雷擊中。
  • 印尼啟用大型設備打撈飛機主體殘骸 總統:深切哀悼遇難者
    雅加達飛往坤甸的三佛齊(Sriwijaya)航空公司SJ 182號班機,1月9日在雅加達千島縣區水域失事墜海,機上共有62人,料無生還者。佐科維1月10日通過總統秘書處優酷頻道說:「我以政府和全體印尼民眾的名義向飛機空難事件遇難者致哀。」  佐科維總統表示,他已下令交通部長、國家搜救隊(Basarnas)及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KNKT),在國軍、警察的協助下,儘速進行搜索及搜救活動。
  • 平湖碎玉(十二):落燕覆巢,特設航空機輸送艦「富士川丸」(Fujikawa Maru)
    關於「回天」人操魚雷,請看文章結尾的小貼士3在一號貨艙的下層和後部,除了油桶以外,我們還可以發現幾座完整的飛機引擎、飛機的備用起落架、幾挺輕機槍和彈藥、以及「大發」登陸艇的備用發動機。不過上下貨艙之間也同樣有一座柵欄分割,因此需要潛水員小心的穿越。在一號貨艙的後部,潛水員也可以直接進入二號貨艙,而無需上升到主甲板。
  • 國際日報 | 印尼啟用大型設備打撈飛機主體殘骸 總統:深切哀悼遇難者
    雅加達飛往坤甸的三佛齊(Sriwijaya)航空公司SJ 182號班機,1月9日在雅加達千島縣區水域失事墜海,機上共有62人,料無生還者。佐科維1月10日通過總統秘書處優酷頻道說:「我以政府和全體印尼民眾的名義向飛機空難事件遇難者致哀。」  佐科維總統表示,他已下令交通部長、國家搜救隊(Basarnas)及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KNKT),在國軍、警察的協助下,儘速進行搜索及搜救活動。
  • 平湖碎玉(二十三):怒放的彼岸之花,海軍輸送船「花川丸」(Hanakawa Maru)
    並通過該偽造帳號未經許可的全文盜用了小寧所寫的「平湖碎玉」系列文章。此外搜狐還疑似通過百度搜索結果置頂的方式擴大其侵害影響。對上述行為,我和小寧在此表示譴責。反吃瓜閱讀警告本文內容針對軍事歷史愛好者或沉船技術潛水員。如您在閱讀中出現胸悶、氣短、嗜睡、精神萎靡、知覺狹窄等症狀,請終止閱讀,立即吸用純氧15分鐘/3次,並與您的醫師聯繫。
  • 真·飛媽戰艦 看日本飛行艇母艦秋津洲號 側擺尾!
    為了提高對前線基地的支援能力和對遠洋作戰艦隊的補給能力,日本海軍在第四次海軍軍備補充計劃中建造了秋津洲級大型水上飛機母艦。和一般的水上飛機母艦不同,本級艦可搭載飛行艇。事實上,秋津洲的絕大部分搭載用來維持二式大艇(例如專門為二式大艇安裝的重型起重機),實際上是飛行艇母艦而非水上機母艦。秋津洲1942年4月29日竣工,滿載排水量達到五千噸。
  • 航空英語筆記:滑翔機、撲翼機、水上飛機、直升飛機 │ 譯匠出品
    民用飛機的原型機在完成預定任務後,經改裝修復,往往以優惠的價格出售給先鋒用戶使用。除航空器以外,新研製的複雜的機載航空產品如發動機、雷達、飛彈等,也要製造該產品的原型機進行試飛鑑定。剩下幾個概念:基本型飛機,改型飛機,批生產飛機應該大家能理解。就不贅述了。
  • 大型電動飛機預計最早2040年問世
    德國航空航天中心電氣飛行計劃戰略航空協調人Andreas Klockner在最近的國際航空運輸協會變革之翼會議上用這張圖片說明了這個問題:  圖:Andreas Klockner分享了一個商用飛機需要多大電池的比例圖 圖源:simple flying  正如你所看到的,要用今天的電池技術讓一輛典型的窄體飛機起飛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