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馬斯克掌舵的SpaceX發布消息稱,「獵鷹-9」號運載火箭成功將「太空星鏈」首批60顆衛星送入軌道。太空星鏈是 SpaceX 正在籌劃的衛星星座項目。根據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的批准文件,SpaceX 計劃在2020年代中期之前在三個不同高度的軌道上部署近12000顆衛星,通過低地軌道衛星群,提供覆蓋全球的高速網際網路接入服務。
當下,大部分網絡的連接來自陸地和海底光纖電纜。但在一些光纖無法覆蓋的地方,比如雪山、海洋等地方,則只能採用衛星,比如海事衛星通信,但這種方式成本過於高昂,無法提供大面積傳輸服務。
在空中布設衛星,是一種新的網絡搭建方式。但衛星網際網路服務是一場考驗資金實力的跑。即便是SpaceX的星鏈網絡,也需要10多年才能構建完成,預估耗資100億美元。SpaceX也在聲明中寫道,「嘗試星際飛船和星鏈星座這兩個項目中的任何一個都會使其他公司破產。」
因此,馬斯克投入如此多的時間和金錢,如果只是為了讓沒有網絡覆蓋的人上網,那成本和代價都過於高昂了,因為衛星網際網路並不是所有方案裡最可行和成本最低的。那麼,馬斯克布局星鏈的真實意圖是什麼?我們不得而知。
但瞄準這塊領域的不只SpaceX。Google 計劃用熱氣球搭建一個無線網絡,為全球提供網際網路連接。Facebook 也在 2015 年推出了 Aquila 計劃,利用無人機提供網絡覆蓋。但在衛星星座的布局上,SpaceX 目前的主要競爭對手是 OneWeb。亞馬遜也加入了這場競爭,推出了衛星星座計劃 Project Kuiper。
在這次SpaceX的發射中,我們注意到一個小細節——「獵鷹-9」號運載火箭起飛9分01秒後,一級火箭成功降落於大西洋「Of Course I Still Love You(我當然還愛著你)」號回收船。這個名字源自Iain Banks的科幻小說《The Player of Games(遊戲玩家)》,他也是馬斯克最喜歡的科幻作家之一。
馬斯克曾表示,希望自己在火星上壽終正寢。從重型獵鷹火箭的成功飛行到「星艦」飛船的研發,再到現在的太空星鏈,他正在一步步接近這個夢想。他的存在,讓更多人看到了商業航天的希望,也鼓勵了更多人加入到了對這個領域的探索之中。對太空的探索,不應該只是由國家發起,越多人加入,我們對世界的了解也就越多。以下,Enjoy:
來源 / 極客公園(ID: geekpark)
編輯 / 宋德勝
此前,因風向不利和軟體更新的原因,SpaceX 星鏈發射任務兩度延遲,美東時間 5 月 23 日下午 10:30,在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 Complex 40 發射臺,整裝待發的 60 顆星鏈終於隨獵鷹 9 號火箭成功發射。
獵鷹 9 號發射約 9 分鐘後,一級火箭成功降落在 Of Course I Still Love You 海上駁船。這是獵鷹 9 號 B5 型火箭的第三次發射和第三次回收。
獵鷹 9 號升空後,會在距地 440km 星箭分離。接著,衛星再用霍爾推進器爬升到 550km 軌道。最終,衛星會展開摺疊起來的一整塊太陽能板。
星鏈衛星 | SpaceX
直播畫面沒有展示衛星的部署過程,但埃隆·馬斯克在美東時間 5 月 15 日的媒體電話會議裡描述道,精確布置的星鏈衛星隨著火箭的旋轉,以不同的時間和速度飄出存放槽,這個過程「看起來就像是在桌子上鋪開一副牌」。
1
四萬人同時看 4K 視頻直播星鏈是 SpaceX 正在籌劃的衛星星座(Satellite Constellation)項目。根據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的批准文件,SpaceX 計劃在 2020 年代中期之前在三個不同高度的軌道上部署近 12000 顆衛星,通過低地軌道衛星群(相比國際空間站,這些衛星離地球更近),提供覆蓋全球的高速網際網路接入服務。整個計劃預計需要約 100 億美元的支出。
兩周前,馬斯克就在 Twitter 上曝光了這些衛星的細節。60 顆衛星堆疊在一起,封裝在整流罩內,每顆星鏈衛星重約 500 磅(227 公斤),整重將達到 18.5 噸,是迄今為止 SpaceX 發射的最重載荷。
整齊放在整流罩裡的星鏈衛星 | @elonmusk
另外,SpaceX 總裁兼 CEO Gwynne Shotwell 月初表示,這批衛星並沒有搭載星間通訊載荷。也就是說,這 60 顆 Starlink 衛星配置不全,和去年 2 月發射的 Tintin A / B 兩顆衛星一樣,屬於試驗衛星。
但這批衛星的發射和運行結果,卻將影響 SpaceX 對於星鏈計劃的推進。Shotwell 表示,除了這次發射,SpaceX 今年還將為星鏈計劃發射 2-6 次,發射次數根據首批 60 顆衛星的情況而定。
馬斯克還指出,至少需要再發射 6 次(每次發射 60 顆衛星)才能提供「較小規模」的網際網路覆蓋服務,再發射 12 次才能提供「中等規模」的網際網路覆蓋。
按照 FCC 的文件,SpaceX 在部署 800 顆衛星後將開展商業服務。馬斯克在上周的媒體電話會議中表示,每顆衛星的功能性帶寬為 1 Tbps(Terabit per second),Business Insider 指出,這足以同時為 40000 人提供 4K 級別的流媒體視頻服務。
星鏈渲染圖 | SpaceX
早在 2015 年,馬斯克就提出了建設全球衛星網際網路的計劃。到了去年 3 月,SpaceX 獲得了 FCC 對星鏈項目的批准。具體來說,SpaceX 將首先在距地 1150km 的軌道部署 1600 顆衛星(後修改在 550km 部署 1584 顆),和在 1110-1325km 部署 2825 顆衛星。以上屬於 SpaceX 的 LEO 星座部署,選擇的是 Ku / Ka 頻段。將這部分衛星部署在較高軌道上,可以更好地實現信號的覆蓋。
去年 11 月,SpaceX 追加部署 7518 顆衛星,選擇的是更低的 340km 軌道,使用 V 頻段。在較低軌道上部署衛星,可以實現信號的增強和更有針對性的服務。
但 FCC 也有條件。FCC 要求 SpaceX 在 6 年內發射至少一半的第一期衛星(從現在到 2024 年 4 月,SpaceX 將需要平均每月發射 37 顆衛星)。如果未能按時完成部署,運營商所獲授權將凍結在屆時投入使用的衛星數量上。以及,SpaceX 必須在 2027 年 11 月之前完成 12000 顆衛星的組網工作。
SpaceX 表示,初期部署 800 顆衛星上軌後,就能提供覆蓋全球的寬帶服務。為服務星鏈,SpaceX 在今年 2 月還宣布計劃建立 100 萬個地面站。地面站的作用是向衛星發射信號,同時接收由終端用戶或其他地面站轉發來的信號,以供終端用戶聯入星鏈。一旦獲批,公司將從 2020 年開始部署地面站。
按照 SpaceX 的規劃,一遠一近的星座布局能讓通訊信號實現全覆蓋、易接入的效果。馬斯克在媒體電話會議中表示,未來每個星鏈衛星都會通過雷射束連接到其他 4 顆衛星,這使網絡能夠以接近光速的方式在真空中傳輸網際網路流量,比光纖電纜在地面上傳輸數據快近 50%。
據 The Verge 報導,目前軌道上有近 2000 顆正在運行的衛星,但 SpaceX、OneWeb 等衛星網際網路項目可能會使這一數字增加 4 倍。因為這個原因,FCC 也要求 SpaceX 解決環保問題。SpaceX 表示每顆衛星使用壽命 5 年,到時候可自行拆解,墜入大氣層燒毀,不會變成危險的太空垃圾。
2
挑戰和機遇SpaceX 除了能發射火箭,也能製造火箭,這降低了星鏈計劃的發射成本。火箭的回收和復用也達到了這個目的。但要實現整個星鏈項目,預計支出可是 100 億美元,SpaceX 仍面臨著成本控制上的挑戰。
今年 1 月,SpaceX 表示將做出裁員 10% 的「戰略調整」(公司有 6000 名員工),公司在聲明中表示,「為了繼續為我們的客戶提供服務,並成功開發星際飛船(Starship)和星鏈星座,SpaceX 必須成為一個更精簡的公司……嘗試星際飛船和星鏈星座這兩個項目中的任何一個都會使其他公司破產。」
據 Ars Technica 報導,SpaceX 此前申請 7.5 億美元貸款,但由於沒有得到預期優惠銳減至 2.5 億美元。
星際飛船渲染圖 | SpaceX
但上周,馬斯克在媒體電話會議告訴 CNBC 記者 Michael Sheetz,SpaceX 最近的籌款活動「已被超額認購」,他表示,SpaceX 擁有生產和發射足夠的星鏈衛星以建立星鏈網絡所需的資金。
讓還沒有接入網際網路的人成為網際網路用戶,這是 SpaceX 的機遇,同時也是星鏈計劃的「入場券」。在 SpaceX 為星鏈申請時,FCC 主席 Ajit Pai 曾敦促其他幾位委員支持太空探索公司的申請,聲稱這有助於讓美國鄉村和欠服務地區也能用上網際網路。
據在線統計數據門戶 Statista 提供的數據,全球 75 億人口中,大約只有 45% 可以接入網際網路。大部分網絡的連接來自陸地和海底光纖電纜,但這些基礎設施的鋪設又受限頗多,這導致有些地區的網際網路接入率非常低。
比如,2016 年非洲東北部的厄利垂亞國只有 1.2%,作為對比,冰島是 98.2%。而在空中布設衛星,就能覆蓋全球每一個角落。讓未接入網際網路的人也捲入網際網路浪潮,背後將是不可估量的商業價值。
3
對手繁多為全球提供網際網路連接,Google 和 Facebook 也早有所行動。
2013 年 6 月份,Google 就推出過一個「用氣球上網」的項目——Project Loon,計劃用熱氣球搭建一個無線網絡,為全球提供網際網路連接。
Facebook 也在 2015 年推出了 Aquila 計劃,利用無人機提供網絡覆蓋。值得一提的是,Facebook 有了更快的進展。上個月的 FCC 文件披露了 Facebook 的子公司 PointView Tech LLC 將要開展的衛星星座計劃。這個公司的試驗衛星 Athena(雅典娜)甚至比星鏈試驗星數據傳輸速度還要快 10 倍。
Google Project Loon | 官網截圖
但在衛星星座的布局上,SpaceX 目前的主要競爭對手是 OneWeb。
OneWeb 計劃在 2019 年底前發射約 150 顆衛星,2020 年部署 300 顆後開始提供商業服務,2021 年完成前期 648 顆衛星的部署。它的星座規模至少有 2560 顆衛星。軟銀、維珍、空客、高通等已為 OneWeb 衛星星座項目投入 20 億美元。
今年 2 月,OneWeb 已經成功發射首批 6 顆衛星,衛星搭載的火箭從屬於法國阿麗亞娜航天公司(Arianespace)。「我們預計,隨著首次成功發射,我們的第二輪衛星發射將在今年第四季度啟動。」OneWeb CEO Adrian Steckel 表示,「在接下來的兩年內,我們將每月發射一次衛星。」
OneWeb 在 Twitter 上表示他們的目標是「讓 OneWeb 網絡在 2021 年提供無縫的全球網際網路覆蓋」。
OneWeb 衛星星座渲染圖 | OneWeb
至於 OneWeb 的商業化,在今年 2 月底舉辦的 MWC 大會上,這家公司宣布了首批客戶合同。OneWeb 將為主要在非洲和中東運營的網絡運營商 Talia 提供跨越多個地區的消費者寬帶和社區 Wi-Fi 服務。OneWeb 的目標是到 2023 年為 Talia 的所有市場提供衛星網際網路接入服務。
在與義大利電信服務供應商 Intermatica 籤訂的另一份合同中,OneWeb 將協助其進行網際網路連接。但 OneWeb 不願透露這些交易涉及的具體金額。顯然,SpaceX 也可以通過這種服務模式獲得收入。
還有一個剛入局的玩家值得注意。《MIT 科技評論》在上個月初介紹了亞馬遜的衛星星座計劃 Project Kuiper。據亞馬遜提交給 FCC 的申請文件,這個電商巨頭想要在三個不同的軌道高度上部署 3000 多顆衛星,並表示「這些衛星將為超過 95% 的全球人口提供網際網路接入」。
這則報導發布後,馬斯克在 Twitter 上 @ 了貝佐斯,戲稱對方是 copycat(跟風者)。更有意思的是,為了這個項目,亞馬遜聘用了去年 6 月因進展不達預期被馬斯克解僱的衛星部門副總裁 Rajeev Badyal 和幾位核心成員。
亞馬遜駛入衛星網際網路賽道,背後的動機耐人尋味。ARK Invest 分析師 Sam Korus 告訴 CNBC,「如果全球人都能上網,那麼電商、雲端、網際網路服務和亞馬遜的其他業務的市場至少要翻倍。」風險投資公司 Space Angels 的 CEO Chad Anderson 則表示,「亞馬遜的利潤動機非常明確,就是 40 億新用戶。」
去年 11 月,它宣布成立 AWS Ground Station 業務部門。這個部門將在全球建立 12 個地面站,這些基礎設施將為在軌衛星之間的數據傳輸提供連接點,還可從衛星直接下載數據到 AWS 全球基礎設施區域,為客戶提供數據存儲、分析等服務。
而星鏈也同樣具備這種將網際網路接入和公司其他業務的捆綁起來的能力。如果星鏈成功,也將增強特斯拉的競爭力。覆蓋到位的衛星網將為車主打造一個更強大的車聯網。
4
盈利手段據摩根史坦利稱,衛星寬帶行業(satellite-based broadband industry)2018 年的營收只有 40 億美元,但隨著網絡規劃的落實和消費者上網習慣的改變,該行業的營收到 2024 年該行業的營收預計將增至 220 億美元,到 2029 年將增至 410 億美元。而《華爾街日報》認為,到 2025 年星鏈用戶將超過 4000 萬,帶來的收入可達 300 億美元。
按照馬斯克的最新說法:「全球網際網路連接收入總額(每年)約為 1 萬億美元,我們認為 SpaceX 可以獲得其中的 3%(300 億美元),或者 5%。」他同時還透露,未來 SpaceX 的商業發射收入將達到 30 億美元,作為對比,全球著名投行 Jefferies 的最新報告顯示,SpaceX 在 2018 財年的總業務收入為 20 億美元。
SpaceX 2018 財年收入表現 | CNBC
在上周的媒體電話會議上,馬斯克除了表明星鏈項目所需資金充足,還表示,「我們相信可以利用星鏈獲得的收入為星際飛船項目提供資金。」同時,SpaceX 正在快速推進星鏈,將衛星的生產和發射速度提升到每年 1000-2000 顆。
馬斯克還表示,他不認為星鏈「將會取代」傳統的地基(ground-based)電信網絡,他認為天基網絡「將與電信公司達成良好合作」,因為它覆蓋到了人口稀少的地區。雖然星鏈「尚未與任何客戶籤約」,但馬斯克表示,SpaceX 正在與「可能的戰略合作夥伴」進行談判,例如電信公司。
關於軌道安全,馬斯克則表示衛星上有很多新技術,它們可以「自動繞任何軌道碎片移動」避免在太空中發生碰撞。
而關於消費者最關心的問題——星鏈衛星如何提供服務,馬斯克表示星鏈終端看起來就像一片「薄披薩」,「它指向天空就能良好運作」,通過電子控制波束來「找到衛星」。你「甚至不會注意到它在不同衛星之間切換的活動」,「這些都是最前沿的。」馬斯克說。
如果在火箭不存在重大問題,發射沒有較大程度的延誤,用戶終端的量產也順利的話,在接下來的 12 個月內,第一批客戶就能接入星鏈服務。馬斯克還在電話會議裡透露,上軌的星鏈衛星達到 400 顆時,公司將會考慮在今年底或者明年初提前開始銷售「初始」(initial)服務。
題圖來自SpaceX
也許你還想看:
「有做行業第二的想法,都是可恥的」——億萬二期招募,我們要這樣的CEO
今天給你們看個視頻,明天你們就來報名吧
中臺強大,有多重要
為什麼大多數創業公司止步於50人規模?
殺死繁忙,成為沃倫巴菲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