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國軍人救治印軍傷員的照片以外,印軍派出「幻影2000」到邊境地區巡邏的消息一度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如果消息屬實,那麼在這一地區,未來在天空中上演「王者爭鋒」的可能性急劇上升。近日,《軍事觀察》刊登了一篇文章,文章中詳細敘述了中印兩國戰鬥機的情況。
該文章中涉及中國空軍相關情況部分,有大量情況與事實不符的地方,請各位讀者自行甄別。編譯此文,只為參考,同時向大家提供外媒的看法,並不代表譯者同意或者證實其觀點與消息。由於譯者水平不足,文章中可能出現的錯誤請各位讀者多加指正。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PLA空軍一直在使用被稱為「殲-11」的俄制Su-27重型戰鬥機,並對其進行了仿製。仿製後的Su-27被稱為殲-11B。殲-11B經過了改進,擁有了自行研製的航空電子設備、傳感器與電子戰系統,以及部分複合材料以降低重量。該型戰鬥機目前是PLA空軍機隊中的絕對主力,目前有數百架正在服役。該型機中有部分已經經過現代化改進,能夠使用更新的電子戰設備與新型武器彈藥。儘管目前中國已經擁有殲-16和殲-20等更新型的戰鬥機,但是殲-11B的作戰性能仍然可以與F-15C和Su-27SM等西方和俄羅斯主力戰鬥機相媲美。目前部分殲-11B已經使用殲-16的相關技術進行了改裝,具備了更新的雷達、電子系統,能夠使用新型的霹靂-15空空飛彈。
殲-16戰機是中國Su-27系列中最先進的型號。
中印兩國之間的關係總體上雖然仍保持著積極的關係,爆發大規模戰爭的可能性並不大。但是,印度長期以來,一直認為其空軍需要平衡北部鄰國的力量。自2000年以後,印度空軍一直嚴重依賴Su-30MKI戰鬥機,這款重型戰鬥機使得印度在一段時間內對周邊國家形成了空中的優勢。然而最近,印度訂購了36架法制「陣風」戰鬥機,這款戰機具備相當出色的信息感知能力,在電子設備方面極為出色。一旦發生衝突,很有可能這批「陣風」會被派遣到前線,與中國的戰鬥機進行戰鬥。儘管「陣風」在面對殲-16、殲-20等新型中國戰機時已經顯得力不從心,但是該機在面對最可能遇到的對手殲-11B時,卻是可以一戰的。
印軍Su-30MKI與「陣風」戰鬥機。
儘管殲-11B的傳感器系統比Su-27原版要先進不少,但是該機的雷達性能與抗幹擾能力遠不及裝備了AESA相控陣雷達的「陣風」。不過儘管「陣風」的雷達性能更好,但是殲-11B憑藉機載雷達的巨大尺寸和功率,在探測距離等少數指標上具有一定的優勢。儘管精確的細節不得而知,但是據信這兩款雷達都能在280公裡左右的距離上同時追蹤對方戰鬥機——「陣風」可能佔有一點優勢。然而經過改進後的殲-11B戰鬥機雷達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目前仍然沒有確切消息指出該機是否更換了AESA雷達,如果該機更換了雷達,那麼態勢感知方面的情況就要發生了轉變:法國戰機在此領域將不佔優勢,只能依靠較低的雷達反射截面來彌補態勢感知方面的劣勢。
經過升級,更換了電子設備的殲-11B戰鬥機。
在飛行性能方面,「陣風」擁有更高的敏捷性,但是殲-11B憑藉其兩臺大推力發動機和載彈量,在空戰中能夠獲得許多優勢地位:在遠程空戰階段,殲-11B將更容易獲得飛彈發射的有利位置,賦予其更大的動能。並且,巨大的載油量和載彈量將使得殲-11B具有在遠距離發動多次中距空空飛彈攻擊的機會。儘管「陣風」的載彈量並不差,但是其較小的機身使得其在掛載武器時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掛載用於遠距攻擊的「流星」飛彈時,載彈量明顯小於「米卡」。
「陣風」最顯著的優勢,在於其更加現代化的電子戰套件。先進的電子設備使其能夠更好地躲避遠距離偵察,幹擾敵方雷達並抵消敵方飛彈的攻擊。儘管殲-11B的電子戰系統並不差,但是明顯已經略顯過時。不過中國在此領域並不是毫無建樹,更先進的電子戰設備是否被用於殲-11B的改裝,我們尚不得而知。
「陣風」戰鬥機。
再看看二者使用的武器。從目前殲-11B與「陣風」搭載過的武器來看,殲-11B處於明顯優勢。如果使用標準武器掛載,那麼二者在掛載量上差距並不大,「陣風」戰機使用的「米卡」系列飛彈最大的問題在於較低的最大射程,這使得該機在遠距離空戰中非常吃虧。如果使用配套引進的「流星」飛彈,那麼與之相對,殲-11B除了掛載霹靂-12飛彈外,也具備掛載霹靂-15遠程空空飛彈的能力。
部分殲-11B進行了改裝,可以掛載霹靂-15飛彈。
不過,我們必須要指出,接受過改裝,能夠掛載霹靂-15飛彈的殲-11B並不多見,PLA空軍中大量的殲-11B依然沒有換裝AESA雷達,使用著霹靂-8與霹靂-12空空飛彈。在這種情況下,「陣風」是可以憑藉其電子戰性能與敏捷性與其一戰的。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殲-16甚至殲-20戰鬥機越來越多的加入PLA空軍,那麼戰場的規則將會是另外一個樣子。這種全新的戰場規則,已經不是「陣風」和印度空軍能夠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