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名門的米格35,為何落了個無人問津的下場?自己國家都不想要

2021-02-25 迷彩虎


廣告合作QQ:3304279071、6240132

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蘇聯空軍提出過一個非常獨特的構想——由米高揚設計局開發一型擁有第四代戰鬥機水準的單引擎多用途全天候戰鬥機,它不僅能夠在蘇聯空軍中服役,而且能夠滿足印度空軍新型戰鬥機的需求。而這款新型戰鬥機廣為流傳的編號,正是「米格-35」。

隨著蘇聯的解體,這一計劃還沒來得及實施就泡了湯,而米格-35也順理成章地落到了米格-29的深度改進型上了。

然而,米格-35早在13年前的2007年就宣告試飛,但向多個國家推銷均遭到了失敗,就連俄軍自己都不斷削減採購數量,至今量產型仍然是個位數,和同一時期的蘇-35比起來簡直是天差地別。

在被人們稱為「35系」的戰機中,F-35、蘇-35都稱得上是各具優勢、性能出眾,那麼為何出身名門的米格-35,卻落了個無人問津的下場?

性能中庸

對於米格-35,俄方給出的官方定位是「四代半戰鬥機水準的雙發中型多用途戰鬥機」,並且擁有第五代戰鬥機水準的航電系統。從戰術性能的角度來看,俄軍此言倒也並非扯淡。

米格-35裝備了一臺FGA-35有源相控陣雷達,而不是蘇-35的N035 Irbis-E無源電掃雷達。用航空專家克里斯多福•萊爾德的話說,這兩款雷達之間的差距「就像F-22的航電與F-35的航電差距一樣大」。

作為俄軍首次投入使用的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FGA-35雖然具有很重要的歷史意願,但它的性能並不盡人意。據悉,該雷達擁有688毫米的雷達天線和1016枚T/R雷達組件,在探測雷達反射面積為3m²的空中目標時,最大可探測距離僅為200公裡。然而蘇-35上的Irbis-E雷達,在探測同樣面積的空中目標時,可探測距離高達400公裡

米格-35原型機上的雷達

在外界軍事評論家眼中,俄軍首次嘗使用有源相控陣雷達十分有勇氣,但這仍然是一次不成熟的嘗試。

更尷尬的是,雖然米格-35所使用的發動機仍是米格-29K同款的RD-33MK渦扇發動機。該發動機並不是不好,它的推力比早期的RD-33發動機高出了7%,壽命達到了4000小時且更易於維護。但它有一個問題——燃油經濟性不好。在米格-35這種最大起飛重量才24.5噸的中型雙發戰鬥機上,戰鬥半徑不夠的問題就出現了。

RD-33MK渦扇發動機

作為一款需要執行遠距離對地打擊任務的多用途戰鬥機,米格-35的戰鬥半徑卻僅有1000公裡。美國的F-15戰鬥機,戰鬥半徑達到了1965公裡;俄羅斯自己的蘇-35戰鬥機也超過了1600公裡;如果要說體型限制的話,比米格-35更輕但時間更早的歐洲颱風戰鬥機,其戰鬥半徑也有1400公裡。

雖然1000公裡的戰鬥半徑不至於讓米格-35被調侃為「機場保衛者」,但這一「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尷尬航程,卻讓它很難爭取到更多的客戶。

如果不相信以上內容,可以看看其他國家對米格-35的態度:在早些時候印度的MRCA招標中,米格-35同樣參與了競爭。但印度國防部卻認為米格-35戰鬥機「航電設備在實測中無法達到俄方提供的紙面數據標準,發動機性能嚴重不足,戰鬥機續航裡程有限」,因此在2011年4月被印度踢出局。

米格-35

最終,米高揚只能一邊看著印軍的大單子花落法國達索,一邊為米格-35不爭氣的性能感到悲憤不已。

價格昂貴

讓米格-35淪為雞肋的還不僅是平庸性能,昂貴的價格也佔了不小的因素。據俄羅斯聯合飛機公司官方數據證實,米格-29戰鬥機的出廠價僅在2100萬美元左右,但作為深度改進型的米格-35戰鬥機,其出廠價竟高達5000萬美元!

即使是比米格-35性能更先進的蘇-35戰鬥機,它的出廠價也不過6000萬美元左右。於是,有趣的事情發生了:許多對米格-35戰鬥機感興趣的國家(埃及、印度、馬來西亞等),仔細對比並實地體驗了米格-35戰鬥機後,要麼選擇加錢買蘇-35,要麼選擇退而求其次,去買更便宜的庫存米格-29。

蘇-35

2014年,埃及空軍宣布考慮採購24架米格-35戰鬥機,成為該機第一個海外客戶,結果到了2015年,埃及卻臨時變卦,決定先採購46架更便宜的米格-29M戰鬥機。

在印度,米格-35戰鬥機也在競標中遇冷,印度空軍堅定地表示自己只打算採購米格-29和蘇-30戰鬥機用以補充機隊,對米格-35不聞不問。諷刺的是,早在2007年米格-35首飛成功後,俄方就在第一時間向印度推薦了該戰機,最終卻輸在了尷尬的性能上,實在是令人啼笑皆非。

據推測,如果米格-35向外出口,其出口價格可能將達到6000-7000萬美元。但性價比上比米格-35更有競爭力的外貿戰機,實在是太多了——法國的陣風、歐洲的颱風、美國的F-16、俄羅斯自己的蘇-27系列、米格-29系列、中巴聯合研製的FC-1「梟龍」Block3……在這些經典與性能並存的強大競爭對手面前,初出茅廬的米格-35遇冷並不意外。

定位尷尬

讓米格-35真正淪落到「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境地的,還是它尷尬的定位。打一開始,俄羅斯就打算將其作為一款「先進的中型多功能外貿戰機」,但卻忽略了這一定位的市場前景。

基本上,有能力供養四代半戰鬥機的國家都不差錢,因此米格-35自然拼不過性能更先進的蘇-35、陣風等戰機;當俄羅斯想退一步,在那些較為貧窮的第三世界國家中尋找突破口時,卻又發現米格-35的維護成本高、價格又太貴,這些國家大都更樂意購買廉價的F-16或米格-29,而非價格翻了一倍多、性能提升卻很有限的米格-35。

陣風戰鬥機

而在戰術定位上,米格-35無疑也是失敗的。作為一款「多功能中型戰鬥機」,米格-35的航程、飛行性能相對有限,航電水平也不具備優勢;但要是作為一款主打國土防空的「機場保衛者」,它昂貴的價格和較低的生產效率又使得它很難實現大規模的量產。

米高揚公司曾信誓旦旦地宣稱米格-35戰鬥機將取代俄羅斯空天軍裝備的所有老式中型、輕型戰鬥機,甚至能夠取代米格-29K作為新一代的艦載戰鬥機。但從2007年首飛至今,米格-35的量產型僅生產了兩架。更諷刺的是,俄軍一開始宣布要採購首批35架米格-35,但在2017年削減到24架,到了2018年,首批米格-35量產型採購數量跌到了可憐的6架……

米格-35隻有九個武器掛點

前景不明

目前,僅有埃及、俄羅斯兩國宣布採購米格-35戰鬥機,由於訂單太少,米高揚無法擴大生產線,只能保持一年幾架到十架的速度緩慢生產。也有消息指出,俄羅斯計劃未來增加對米格-35戰鬥機的採購數量,但考慮到俄羅斯近些年在彈道飛彈、反導技術、核潛艇領域花費的巨額投資,米格-35恐怕在短時間內仍然無法得到大筆資金的注入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米高揚設計局還宣稱,自己將開發無人戰鬥機來與米格-35搭配作戰,但就目前米格-35慘澹的口碑,這一舉措也不一定能力挽狂瀾。可以說,在蘇-35高歌猛進的同時,米格-35的前景仍然是不明朗的。

吃老本的米高揚

最後,不得不提致米格-35失敗的罪魁禍首——作為俄羅斯最老牌的戰鬥機設計局之一的米高揚。近年來,米高揚一直被人批評在吃老本,多年來一直在靠著老式戰機的生產和改進過活,很少有創新設計。

當然,看著老對手蘇霍伊搞了蘇-57,米高揚也跟著搞了一個PAK DP(米格41),聲稱要搞「五代半重型防空截擊機」,不僅要裝備雷射武器、突破5馬赫的超高速,甚至要具備打擊衛星等太空目標的能力,同時還具備無人駕駛能力。

米格-41想像圖

對此,俄羅斯航空專家菲利普•維迪諾夫斯基評論稱:「米高揚作為蘇聯時期的功勳設計局,在經過了俄羅斯時期的落魄後,正在拋棄當初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好高騖遠地想像第六代戰鬥機技術。」

也許他的話中充滿了對米高揚的敵視,但作為航空愛好者來說,更多的卻是恨鐵不成鋼的惋惜。米高揚不再有當初的輝煌,技術底蘊也基本被耗盡,但它作為蘇霍伊的最大對手,在未來究竟能拿出什麼樣的成果,仍然值得期待。


☞ 印度崩潰前夜,莫迪想拖全球下水!我們需要提高警惕

 狂拋近萬億美債,做出最壞打算,中國要與美國分道揚鑣?

☞ 塞爾維亞詭異籤約的幕後真相:七方博弈,川普偷襲絕殺!

 美媒披露中國076艦性能:全球沒有類似裝備,艦載機尤其引人注意

 孫中山為何預言:中國定都伊犁,就能稱霸亞洲!

相關焦點

  • 這款出身名門的戰鬥機,為何自己國家的空軍都不想要?
    而這款新型戰鬥機廣為流傳的編號,正是「米格-35」。隨著蘇聯解體,這一計劃還沒來得及實施就泡了湯,而米格-35也順理成章地落到了米格-29的深度改進型上。然而,米格-35早在13年前的2007年就宣告試飛,但向多個國家推銷均遭到了失敗,就連俄軍自己都不斷削減採購數量,至今量產型仍然是個位數,和同一時期的蘇-35比起來簡直是天差地別。
  • 米格-35:跟中國貨死磕?
    俄羅斯空軍自己說要買30架米格-35。但是……石油跌價重創俄羅斯經濟,軍隊有沒有錢或者有多少錢買米格-35,買多少,確實是個問題。  顯然,中國當年就看不上個頭太小的米格-29,如今買蘇-35頂天也是彌補國產重型四代機殲20全面服役前的有限空缺。中國輕型戰鬥機除了在研的沈飛殲31,裝備相控陣雷達的殲10C/D都成堆了,米格-35想插一腿,難比登天。
  • 高不成低不就的中型機米格-35,已經被判「死刑」
    ◎同為35,蘇-35大賣特賣,米格-35卻無人問津米格-35是米格公司在的米格-29K艦載戰鬥機的基礎上研發的一款中型多用途戰鬥機,該機於2016年11月24日首飛成功,2018年交付俄羅斯空天軍開始國家試驗,也曾在莫斯科國際航展上多次露臉,但截止目前該機仍然未能獲得俄羅斯國防部的後續訂單,也沒有獲得海外客戶的青睞。
  • 出身名門的輕型步槍——mini14
    Mini-14步槍出身名門,它是斯圖姆・魯格公司以1957年~1965年間美國M14陸軍制式步槍為原型研製而出來的。而M14的前身則是M1伽蘭德步槍,所以Mini-14與這兩支名槍有著一脈相承的血緣關係。1974年投入市場以來,就被許多軍隊和保安部隊所使用。
  • 米格-29「支點」進化論(三)——最後的「支點」米格-35
    六架米格-29M原型機中的首架151號在1986年4月25日首飛,兩架米格-29K原型機中的首架311號在1988年6月23日首飛。1989年11月1日,311號首次降落在航母上。但到1992年,由於蘇聯解體造成的衝擊,這兩個項目雙雙被軍方放棄。米格公司曾在1994年的範保羅航展上以米格-33的名義展出了米格-29M原型機,試圖招徠外國客戶,但無人問津。
  • 米格-35,F-35和蘇-35的故事
    本文第二部分我們講講三個35的故事。 本周,沉寂已久的俄羅斯米格公司終於有了新作品,他們舉辦了一個發布會,宣布米格-35戰鬥機「閃亮登場」。 俄羅斯媒體一如既往,開始大肆吹噓。說米格-35是「修正了米格-29的所有缺陷」啊,說它是「4++代戰鬥機」啊,說它「對米格-29的修改幅度不亞於美國F/A-18E/F超級大黃蜂」啊……不一而足。
  • 米格戰機的「涅槃重生」之作—米格-35
    米格-35重新設計進氣口,並在邊條內增加油箱,重塑機身外形,增加機背油箱。米格-35還改用了大尺寸單塊式機尾減速板。進氣道下唇口位置可以自己調節,能增大起飛時的空氣量。機身後部位置延長以保持靜穩態性。其餘機體結構也有一定變化,如背脊增大增長,加長加高座艙蓋,維護艙門更大更方便。取消了輔助進氣門,邊條處相應位置增加了新的小油箱。
  • 重生的支點,米格-35戰鬥機
    一天後的1月27日,RSK米格公司在莫斯科盧霍維齊工廠舉辦了一場新機發布會,向媒體記者和來自30個國家的武官展示了米格-35。米格公司發布會上的米格-35S單座型  米格公司在發布會上展示了米格-35S 702號單座機,而雙座的米格-35UB 712號則在附近機場進行飛行表演。
  • 南斯拉夫解體後,強大的軍隊下場如何?
    而從現代世界來看,在國家興亡面前,何止是百姓苦呢!即使是軍隊下場也是非常悽慘的。最典型當年蘇聯的強悍大軍,在蘇聯解體後,照樣被毀滅殆盡。而除此之外,還有南斯拉夫,南斯拉夫解體後,其強大的軍隊下場如何呢?海軍下場最悽慘。南斯拉夫軍隊全稱南斯拉夫人民軍,是整個世界現代史上一支強大的軍隊。我們知道,南斯拉夫被稱為巴爾幹猛虎,為何有這個威猛的稱呼呢?
  • 米格-29被人擊落,印度人看向了自己剛買的一批,開始擔心質量問題
    據報導稱,不能肯定《美國防務網站》的具體真實性,但是米格-29戰機在利比亞被擊落,大概率是事實,這讓很多印度人看向了自己才買的米格戰機。  當時印度國防部在邊境局勢升溫的情況下,向俄羅斯採購了12架蘇-30mki以及21架米格-29,加上升級印度空軍已有的59架米格-29,前後耗費約35億美元。  這筆資金是否值得,在當時就引起了印度人的爭論,不過因為國內情緒問題,這場爭議很快被狂熱的表態掩蓋。
  • 俄羅斯願意出售圖160,為何中國不買?一旦買下印度就是我們下場
    戰略轟炸機是大國空軍的實力象徵,俄羅斯的圖160轟炸機就是一款很出色的武器,因此有網友提問稱,俄羅斯曾願意出售圖160,但是中國為何不買呢?答案是白送我們也絕不能要,印度輕信俄羅斯後就下場很慘痛,接受了俄羅斯送航母的提議,結果搭進去幾十億美元,一旦買下印度就是我們的下場,有網友表示:難怪當年中國不買圖160,天下果然沒有白來的午餐。
  • 為何美國F-35滿世界的賣,而F-22戰機卻不出售呢?看完之後明白了
    但很多人都會好奇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何美國有兩款五代戰機,為何只出口F-35,卻避而不談F-22呢?F-35都無法窺探到美軍第五代戰鬥機的核心機密,而且與美國一同研製的十幾個國家裡,大部分都是沒有自主研發能力的國家,甚至包括英國在內,也沒有像樣的五代機,所以美國研製這個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賺快錢。
  • 米格-35將裝備首次用於戰鬥機的先進武器
    俄羅斯國家技術集團聯合飛機製造集團(UAC Rostec)下屬的「米格」飛機製造集團試飛員德米特裡·謝利瓦諾夫向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表示
  • 米格-21如何「擊敗」殲-20戰機?在印度就有可能,劇情都安排好了
    印前空軍司令認為中國五代機沒有威脅,但他們的二代機都很厲害,言外之意莫不是米格-21都能「擊敗」殲-20?然而在印度的話就「一切皆有可能」,那麼米格-21如何「擊敗」殲-20戰機?別擔心,劇情都安排好了。  202X年,由於邊境環境持續惡化,印度決定派出戰機來威懾北方鄰居。
  • 米格總設計師自殺留給我們的啟示!
    要知道,任何一種戰機的出現,都有著極其深刻的現實需要,米格戰機自然也不例外。實際上,根據蘇聯軍方當年的戰術構想,爭奪制空權這種「活」,本就不是由米格戰機來「幹」,蘇霍伊戰機,才是蘇聯空軍爭奪制空權的殺手鐧。
  • 印度米格21被擊落,為何外國網民高呼中巴友誼萬歲?真相來了!
    在印度聲稱越界轟炸巴基斯坦目標僅僅過去不到24個小時,印度1架米格-21戰機就在巴基斯坦境內墜毀。而更令人驚訝的是,這架印度戰機很可能是被巴基斯坦空軍的JF-17「梟龍」擊落的。▲點擊購買而且巴方的信息顯示這位飛行員還是印度米格-21戰鬥機聯隊的聯隊長,軍銜是中校。網絡有傳聞這位被俘飛行員還是名門之後,是印度退役空軍上將的兒子。
  • 俄空軍最新米格35戰機曝光!雷達罩細節,藏著殲20隱形的秘密
    」的米格曾是金字招牌,如今變成巨大的雞肋米格家族中最先進的米格-35戰鬥機,設計上是一種三代半戰鬥機,卻遲遲入不了俄軍法眼,直到近2年才小批採購了6架,最先服役的4架在俄羅斯的庫賓卡空軍基地出現。而在論壇舉行前夕,由米格集團盧霍維採航空工廠(LAZ)製造的4架米格-35戰鬥機抵達庫賓卡機場,其中包括1架米格-35S單座型和3架米格-35UB雙座型。
  • 米格29和米格31都是戰鬥機,為何命運不同?這裡告訴你答案
    米格-31的主要改進型包括米格-31B、米格-31BM、米格-31M等,至今仍是俄羅斯空軍主力戰鬥機之一。米格-31的特點是速度快、航程遠、火力強。米格-31是第一種裝有SBE-16「掩體」電子掃描相控陣火控雷達的戰鬥機,搜索距離達200千米,可同時跟蹤10個目標並對其中的4個目標進行攻擊。
  • 冷戰時蘇聯的米格23戰鬥機為何飽受爭議?
    在設計上突出考慮了中距高速攔截的需求,比如座艙為了適應高速飛行設計得十分低矮,視野很差,非常不適於近距格鬥。為了安裝大孔徑雷達放棄了米格設計局之前一貫採用的機首進氣,採用兩側進氣,為此還特地設計了適於兩倍音速飛行時的二元四波系進氣道。在60年代,由於中距空戰所需的大型雷達、火控系統、空空飛彈的重量大,從一開始米格23就不再能夠秉承之前米格戰鬥機的輕型化思路了。
  • 「航天英雄」景海鵬空軍出身,為何卻被授予陸軍少將?
    「航天英雄」景海鵬空軍出身,為何卻被授予陸軍少將?景海鵬作為「航天英雄」,又是空軍出身,為何卻被授予陸軍少將?景海鵬的名字,註定要在中國載人航天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景海鵬是中國唯一一位三次上太空的航天員,也是唯一一位以將軍身份上天的航天員,無愧於「航天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