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的終極歸宿是佛教

2022-01-07 五臺山寶光禪寺

佛教誕生後的兩千多年歷史上,主要傳播在東方世界,近代以來,伴隨著人類文明的廣泛交融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佛教在西方引起了廣泛的興趣和認同。許多地位顯赫的人要麼是佛教徒,要麼是佛教的贊同者。其中世界公認的人類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在自傳中講到,他不是一名宗教徒,但如果他是的話,他願成為一名佛教徒。那麼科學發展的未來方向會是什麼呢,佛教與科學對宇宙的認識又有什麼異同呢,佛教與科學最終會發生怎樣的交集呢,面對這個事關人類文明未來命運的議題,世界最頂級的科學家又有過怎樣的預見與看法,本文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啟示。

愛因斯坦說:「如果世界上有一個宗教不但不與科學相違,而且每一次的科學新發現都能夠驗證她的觀點,這就是佛教。」「如果有一個能夠應付現代科學需求,又能與科學相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佛學這種直覺的智慧,是一切真正的科學動力。世界上如果有什麼真正的宗教的話,那就是佛教。」「未來的宗教是一種宇宙宗教。它將是一種超越人格化神,遠離一切教條和神學的宗教。這種宗教,包容自然和精神兩個方面,作為一個有意義的統一體,必定是建立在由對事物的——無論是精神,還是自然的——實踐與體驗而產生的宗教觀念之上的。佛教符合這種特徵。」「空間、時間和物質,是人類認識的錯覺。」

佛教宇宙觀

英國著名天體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向全球網民提出了一個問題:「在一個政治、社會、環境都很混亂的世界,人類如何走過下一個100年?」這位著名的物理學家悲觀論調來自於人類現有的科技水平和可怕的環境危機,他認為目前毀滅地球的危機正在不斷積聚,人類必須找到新家。其實,如霍金之類的科學家很多,他們大都認為地球人是宇宙的孤兒,而且必須遷移。果真如此嗎?讓我們看看佛教的宇宙觀吧,也許他會給我們帶來莫大的啟示。

佛教的宇宙觀與基督教的上帝造世界、地心說、日心說截然不同,儘管現在科學早已打破以基督教為首的宗教枷鎖昂然前行,但是佛教的宇宙觀與現在科學地發現越來越吻合,並對未來的科學宇宙觀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佛教稱我們通常所說的銀河係為娑婆世界,並早在現在天文學發現銀河系有10億顆恆星之前就已斷定,娑婆世界(銀河系)是由10億個小世界組成,每個小世界都包含一個太陽和一個月亮。同現在天文學的推測和膚淺認識不同,佛教對銀河系(娑婆世界)的認識相當完備,譬如,認為銀河系由三千大千世界組成,即娑婆世界(銀河系)由一千個大世界組成,每個大世界由一千個中世界組成,每個中世界又由一千個小世界(相當於一個太陽系)組成,這就是三千大千世界,總計有10億個小世界。

佛教對小世界的認識與我們通常所說的太陽系有所不同,通常我們認為包括地球在內的九大行星都是圍繞著太陽轉的,太陽是太陽系的絕對中心。佛教宇宙觀裡,小世界的中心不是太陽而是須彌山,太陽與月亮都在須彌山的半腰旋轉。地球被稱為南贍部州(或閻浮提),與之對應的還有三大部州——北俱盧州、東勝神州、西牛賀州,分別分布在須彌山的南北東西四個方向。

佛教對外星世界的認識

現在科學至今尚未證實地球之外還有沒有人類,好像人類是宇宙的孤兒似的。假使宇宙中有人,僅憑地球人的能力是很難發現和證實的,我們的飛行器不僅至今尚未飛出過太陽系,連對太陽系本身的探索也僅僅處於皮毛階段。而佛教早就斷定,宇宙之中充滿人類,不僅如此,娑婆世界(銀河系)10億個小世界中也都有人,而且我們的這個小世界裡包括地球在內的四大部州都有人類生存,其中北俱盧州人壽命達到幾乎恆定的1000歲。既然在太陽系人類相互之間近在咫尺,為何那三大部州的人類我們至今未能發現?他們居住的星球到底叫何名字?難道是時空摺疊或多維空間使我們相互隔離?還是存在著什麼特殊的宇宙屏障?其實何止三大部州及其人類我們沒能發現,就連須彌山我們也未找到,須彌山到底何物?星球?黑洞?反物質?暗物質?特殊場?

現在科學描述的包括地球在內的九大行星相對太陽的運行軌跡都是橢圓,根據相對運動原理,太陽相對於地球的運動軌跡自然也是橢圓。我們總認為月亮是圍繞著地球轉的,且其軌跡亦是橢圓。為什麼我們看到的太陽系星體運動軌跡總是橢圓?這一點可以根據佛教的宇宙觀得出清晰的答案。佛教認為,四大部州相對須彌山的位置是固定的,只有太陽和月亮圍繞著須彌山旋轉,四大部州在須彌山的基部,太陽和月亮在須彌山的腰部,如果太陽和月亮繞須彌山做圓形運動,它們相對於地球的運動軌跡自然就是橢圓的。

整個銀河系總計有10億個小世界,每個小世界都有四大部州,每個部州都有人類。那麼其中有沒有科技水平遠超過地球的呢?他們能否率先發現地球?根據佛教經典的描述,所有小世界對應部州的人類狀況是相似的。也就是說,銀河系中有10億個北俱盧州,所有北俱盧州人的壽命都是1000歲;銀河系中也有10億個地球(南贍部州),這10億個地球的文明程度和科技水平也是近似的。所以說,我們沒有發現他們,他們也未發現我們,其他地球上的人類也如我們一樣在苦苦尋找著宇宙中有人的證據!

佛教宇宙觀告訴我們,我們在宇宙中並不孤單,我們不是宇宙的孤兒,我們的科技還極其有限,有限到連近在咫尺的同類都無法發現。

佛教對生命層級的認識

在佛教宇宙觀裡,不僅銀河系裡到處充滿著人類,而且宇宙生命的形式也不止人類和動物。比人類高級的生命叫天(即通常所說的天神),比人低一級但比動物高級的是阿修羅(即通常意義的鬼),比動物還低級的是餓鬼和地獄,這就是佛教通常所說的六道生命。其中,天的層次較多,從下至上依次為——四天王天、忉利天、須焰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福生天、福愛天、廣果天、無想天、無煩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天、色究竟天、摩醯首羅天、非想非非想處天等。

提到鬼神(即阿修羅或天、鬼等六道眾生中除人道與畜生道之外的眾生),人們的第一反應就是斥之為迷信高呼曰無或者信其有之卻頂禮膜拜。前者為唯物主義者,總以為人死如燈滅,生命輪迴之說純屬虛妄;後者即通常的唯心論者,不僅迷戀鬼神頂禮鬼神,甚至有的乾脆以為人死即為鬼或神,對於輪迴真諦亦不清晰。

其實,在佛教看來,生命是由靈魂及其載體(肉身)構成,六道生命因其載體不同而迥異。在六道中,與人的生命載體相似的只有動物和地獄,但人、動物、地獄生命也因其生存環境和肉身結構成分的差別而不同,地獄生命因在地下而難知難見,只有動物才與人類朝夕相伴互相關注。除此之外,天、阿修羅、餓鬼的肉身與人類大大不同,如果說人與動物的肉身物質是陽性的話,那麼天、阿修羅、餓鬼的肉身物質即為陰性,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看不見鬼神而鬼神卻能看見我們的緣故。

由上可知,人死並不立即為鬼神,而僅是靈魂脫離了肉身。當這個游離的魂魄與其他生命載體的胚胎相遇時,就會成為其他生命,與人的胚胎相遇就會再度為人。可見,人死後的靈魂能夠與鬼神胚胎結合的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人死不一定為鬼神!

既然佛教承認鬼神存在,那麼會不會如小說影視作品描述的那樣為禍人間呢?不然。佛教認為,生命在六道間輪迴,輪迴的根源就是因果報應,廣植善緣者就會為天為人次為阿修羅,惡緣多者則為動物、餓鬼,最差者入地獄。鬼神因其肉身為陰性物質,因而便擁有人所不易擁有的陰性功能,能在一定程度上察知因果報應和輪迴之事,所以,即便他們不思為善也不會輕易敢於為惡,宇宙無情的生命輪迴法則令其生畏。但是,這不意味著他們對於陽性物質的生命沒有影響,正如人與動物關係極為密切一樣,陽性生命和陰性生命之間也是相互依存和作用的,只不過陽性生命無法察覺而陰性生命心知肚明罷了。一般認識上,天神都是善的,鬼都是惡的。事實上,天神雖善卻並不輕易為善,因為他們還要及時地享受天福和天樂。鬼雖惡卻不敢輕易為惡,因為他們的福慧比人要差,人身上的陽性力量對其有較大的牽制。同鬼神察知部分因果不敢輕易為惡不同,人由於缺乏陰性功能對宇宙生命的輪迴法則無法直觀地感受覺知,因而常常放浪形骸忘乎所以,在宇宙六道生命裡,反而人類為惡最甚,這就是所謂的無知者無畏吧!

六道生命都以我們生存的世界為寄存根基,我們的世界是娑婆世界,也就是銀河系。同現在科學確認的星系星體有生有滅一樣,佛教早就完整描繪了娑婆世界生滅循環的軌跡。在佛教宇宙觀裡,其基本的時間單位是「劫」,劫有大劫、中劫、小劫之分,一個大劫包含四個中劫,一個中劫包含二十個小劫。一個大劫就是一個世界的生命歷程,它包含「成」(形成過程)、「住」(形成後的持續留存過程)、「壞」(損壞老化的過程)、「空」(空空蕩蕩一無所有的時期)四個中劫過程,其中「住」這個中劫是唯一的有人和動物生存的時期,我們目前正處於「住」這個中劫的初始。所以說,佛教認為,任何一世界都要經歷「成、住、壞、空」的循環演變過程。

佛教對宇宙時空的認識

佛教對時間的計量是以人的壽命為參照的,在佛教宇宙觀裡,一個小劫包括一個減劫和一個增劫,所謂減劫就是人類平均壽命是依次遞減的,所謂增劫自然是指人類壽命依次遞增。佛教認為,人類壽命每一百年平均或增或減一歲,目前我們就處於「住」中劫第一小劫的減劫之中,也就是說我們人類壽命的現在總趨勢是遞減的。佛教還認為,娑婆世界人類所能達到的最高平均壽命為8萬4千歲,最低平均壽命為10歲,也就說我們人類平均壽命遞減至10歲時就會反彈,轉而進入壽命依次遞增的增劫之中。人類壽命從平均8萬4千歲一路衰減到10歲,然後再遞增至8萬4千歲,其間所經歷的時間即為一個小劫。

每個大劫的終了,都要經歷或者火劫或者水劫或者風劫的不同毀滅方式。火劫的毀滅度最小,只能從地獄一路燃燒至色界初禪天天;水劫的毀滅度大些,但仍比風劫小,只能最高淹沒至色界二禪天;風劫的毀滅度最高,連色界的三禪天也一併吹壞。這樣,我們娑婆世界要經歷56個火劫、7個水劫和最後一個風劫總計64個大劫才會徹底地破壞掉。

相關焦點

  • 聖凱法師:趙樸初「人間佛教」思想的內涵與意義
    這20年是中國大陸佛教恢復、重建、振興的重要階段,而「人間佛教」的內涵與理解一直影響著大陸佛教的發展,這涉及大陸佛教如何處理中國佛教傳統與當代佛教的關係、如何理解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如何以「人間佛教」指導大陸佛教的發展等三大問題。因此,梳理趙樸老「人間佛教」的思想內涵與歷史發展,對理解1980年以後的大陸佛教的重建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對探討大陸佛教的未來具有很好的借鑑作用。
  • 基督教與佛教的五大不同, 看完之後你到底要信哪個?
    佛教、伊斯蘭教與基督教是當今世界的三大宗教,伊斯蘭教對中國人影響甚微,而佛教與基督教卻深深的影響著我們,大到國家前途,小到個人三觀,無時無刻不在左右我們的生活。那麼,佛教與基督教能否殊途同歸,兩者有何本質不同,其核心教義與存在目標到底是什麼,本文嘗試從五個方面進行分析對比,以達拋磚引玉之效,敬請您的閱覽。
  • 佛教 | 至今最古老的宗教、也是被誤解最多的宗教
    佛教是古老的宗教,可是在今天也是被誤解最多的宗教。許多穿著西裝筆挺的高級知識分子,想要在佛前拿香跟著對拜,勉強可以;可是叫他五體投地對佛磕頭頂禮,這就有點為難了。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他認為拜佛是落伍的事,是老人家已經與世無爭最後的歸宿,要我這個青年菁英不努力追求富貴錢財而去拜佛,未免太消極了;講白一點,學佛是失去社會鬥志的人才會走的路。
  • 簡無思:政治科學分析(4):後臺美國終極政治決定勢力與中美關係
    資本勢力,是美國政治的終極決定勢力。美國的資本勢力從立國到二次大戰之間,就是WASP的傳統白人資本勢力。二戰以後,猶太資本急速上升,現在與白人資本二分天下。中美關係與其他美國政治話題一樣,取決於這兩大資本勢力之間的消長。
  • 佛教和印度教的區別?我可以談談嗎!
    的確,佛教和印度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這段時間時不時有人問我佛教和印度教有何區別,今天有興致,就隨便八一八~ 但絕對不能從學術角度,因為這個問題本身就有很多說不清道不明的地方,本身就學術不起來。為什麼這麼說?把「佛教」一詞拿出來作為一個整體討論,絕對是自己沒事找抽,因為這個詞真心不是省油的燈。如果將其比喻成一個公司(say 佛教集團),它的發展絕對是奇葩。
  • 佛教與印度教的聯繫與區別
    戒日王大力弘揚佛教,使佛教一度出現中興局面,著名的佛教翻譯家玄奘也是在戒日王統治時期到達印度的。但佛教的發展已經顯露出了明顯的頹 勢,隨著戒日帝國的瓦解,佛教的黃金時代也就一去不復返了。雖然佛教在錫蘭、東南亞、中國、朝鮮、日本都取得了非常巨大的成功,但它在印度本土卻日益衰落,直到德裡蘇丹國的徵服者給予其最後一擊,使其徹底在印度絕跡。
  • 黃秋迪:俄國的佛教文明
    早在1世紀,佛教就開始在中亞廣泛傳播;14世紀起,佛教通過蒙古傳入西伯利亞;到17世紀,佛教在俄國已經打下堅實的根基,主要分布在布裡亞特和卡爾梅克地區;1741年,沙皇伊莉莎白·彼得羅夫娜宣布佛教與東正教、伊斯蘭教、猶太教同為俄國的官方宗教;十月革命後,在史達林發起的反宗教運動中,佛教受到打擊和迫害;1989年,戈巴契夫倡導的「新思維和公開性」為佛教帶來新生;蘇聯解體後,佛教出現了復甦和發展。
  • 是誰把佛教趕出了印度?
    根據1991年的印度人口普查數據,人口的82%左右信奉印度教,12%左右信奉伊. 斯. 蘭教。此外,還有基督教徒,佔人口的2.32%;錫克教徒,佔1 .99%;佛教徒,佔0.77%;耆那教徒,佔0.41%。佛教的信徒人數還遠遠落後於基督教,更談不上和主流的印度教比。    在印度歷史上,佛教甚至絕跡。印度教連續出現鳩摩利羅商羯羅兩位大思想家,論戰中擊敗佛教。
  • 李自成歸宿之謎
    圍繞李自成的歸宿,人們又發現了許多重大的疑團:例一,李自成由武昌東下的戰略意圖究竟何在?史籍說當時大順軍「聲言欲取江南」,可是從軍事角度看,這樣做無異於自投羅網。從政治角度看,也很難設想李自成在為清軍逼到生死存亡的關頭時還會想著與南明決一雌雄。因此,有人提出李自成只不過是聲東擊西,他很可能根本不在東下的那支大順軍中。
  • 婆羅門教、印度教、佛教,傻傻分不清不?
    朋友最近要帶著小朋友去泰國旅遊,問了我幾個問題:佛教和印度教有啥區別?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有啥區別?
  • 佛教和印度教的聯繫與區別
    佛陀在未出家以前,曾是婆羅門教的遵行者,有深入的學習和領會。然而佛陀並非毫無選擇的全盤接受,而是以批評的態度,透過個人的修證體驗,對於婆羅門教的主張,提出了不少新的看法。例如:印度教說有「我」,佛教則說「無我」;印度教說「梵」為宇宙之體,佛教則說諸法因緣生滅的本體是空;印度教嚴格區分階級制度,佛教則提倡一切眾生平等;後期印度教的派別中出現以苦行或樂行的修持,佛教則主張「中道」為修行原則等。
  • 佛教密宗是什麼?
    印度密宗起源於古吠陀典籍,其後流行於民間各階層,佛教在長期發展過程,逐漸滲入民間信仰,並受此等咒術密法之影響,加以攝取,作為守護教徒、消除災障之用,古來通常稱為雜密。密宗並將吠陀以來之諸神,用交換神教方式重新組織佛教,而出現許多明王、菩薩、諸天、真言咒語。故後期大乘經典中出現以陀羅尼(梵 Dha^raN!
  • 印度教和佛教哪個起源早?
    印度教和佛教哪個起源早?印度教和佛教都是起源於進尼泊爾境內,稱為古印度。為什麼印度教和佛教都是古印度發源出來的,而當地人民會更加信仰印度教呢?本期小編就帶你去印度教文化看看印度教和佛教哪個早起源。在南亞佛教盛行的地區,發生了著名的伊斯蘭教滅佛事件。伊斯蘭教先由突厥人在北印度傳播。突厥貴族通過武力徵服的方式來傳播伊斯蘭教他們大肆燒殺搶掠摧毀佛教寺院和印度教廟宇強迫異教徒接受先知的宗教。佛教和印度教同時受到了嚴重打擊但印度教經過調整和反抗後與穆斯林徵服者實現了妥協並繼續生存發展而佛教卻因為種種內外原因最終在印度消亡。伊斯蘭教可以說是踩著佛教的屍體進入印度的。
  • 印度教與佛教的區別在哪裡
    印度教與佛教的區別在哪裡1.儘管二者都產生於印度,但卻是兩種不同的宗教。印度教有種姓制度,而佛教崇尚平等。2.佛教認為個體沒有固定的靈魂,即「空」,所以就算不停轉世輪迴,下一個你也不是現在的你。但印度教認為靈魂是不會變的,即使肉身死了,轉世再出生,你還是那個你。
  • 佛教的手印
    佛教的手勢被稱為「印相」或「印契」,又稱「手印」。
  • 道教、佛教與基督教、伊斯蘭教的區別!
    而道教和佛教不是一神教,你可以拜不同的神。道教和佛教注重的是一個「修」字,即注重個人修為,在修行的過程自己領悟,即「悟道」。而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則注重的是一個「信」字。即相信上帝或真主的存在。只要相信存在和每天祈禱,就能獲得佑護,就能提升靈魂。道教修的是現在,通過修行得道成仙。佛教修的是未來,今生修行未來可以輪迴。
  • 基督教、伊斯蘭教、 佛教、道教 的區別
    (1) 佛教的興起和衰落:佛教起源於公元前6-5世紀,其創始人為悉達多.喬達摩。(2) 教派:佛教分大乘佛教、小乘佛教和藏傳佛教三個教派。    "乘"的含義是指道路的意思。大乘與小乘的區別不僅在教義理論方面,也反映在宗教實踐方面。
  • 藏傳佛教手印圖集
    隨著後期金剛乘佛教形象表象的豐富發展,大量的手印開始進人不斷擴充的眾神神殿中。一般可列出三十六種主要手印,內有十二種單手手印和二十四種雙手手印。印度教密宗和瑜伽派共列出一百零八種不同的手印,其中常用的有五十四種。
  • 獨家 | 新中國第一位藏族博士格勒:如果沒有和平解放,西藏的藏傳佛教是什麼樣?
    西藏農奴無法掌握和改變自己的命運,就像我母親相信一切都是因果關係註定的。而在健康的社會裡,宗教信仰應是脫離政治的、個人的信仰。從這個角度講,當代是西藏宗教信仰最自由的時期。」格勒如是說。西藏是藏傳佛教的故鄉,也因此是許多人心中的神聖之地。但卻不時有一些惡意揣度,聲稱西藏的宗教和文化在認同無神論的中國共產黨管理下未能得到保護和傳承。
  • 佛教手印知多少 | 帶您認識常見的佛教手印
    佛教造像中常以手勢的不同代表佛像的不同身份,也代指佛法的教義,意義豐富,具有極大的內涵。我們在寺院中常見的有五種,即說法印、無畏印、與願印、降魔印、禪定印,一般合稱為「釋迦五印」。佛教造像中持此印的有東方淨琉璃世界藥師佛、西方三聖中的觀世音菩薩及其化身等。  與願印以右手自然平伸下垂,手心向上,表達以普度眾生的慈悲心施予眾生,滿足眾生所願。